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杨维桢对古典游仙诗传统的突破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曙辉 霍美丽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
元末杨维桢的《小游仙》组诗是中国古典游仙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它的分析是厘清游仙诗从中古传统向近代传统过渡的必然桥梁。杨维桢这组游仙诗以个人情性为立足点,对古典游仙诗传统加以改造,打破了前代游仙诗以虚构为主的写作惯例,... 元末杨维桢的《小游仙》组诗是中国古典游仙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它的分析是厘清游仙诗从中古传统向近代传统过渡的必然桥梁。杨维桢这组游仙诗以个人情性为立足点,对古典游仙诗传统加以改造,打破了前代游仙诗以虚构为主的写作惯例,实现了真实与虚构的共融,使得游仙诗在保持原本诗体特征的同时,重新与真实的人生体验相关联,即提升了这一诗体的现实价值,又拓宽了其生存空间,同时还在风格领域加以创新,对古典游仙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维桢 游仙诗 情性 虚构 险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古游仙诗基本形态的确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今晖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中古时期的游仙诗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创作主旨、结构模式以及意象类型等方面基本得以定型。其创作主旨已基本定型为"列仙之趣"与"坎壈咏怀"两类,后者在有唐一代代表了游仙诗的最高成就;其结构上则多遵循先交代求仙... 中古时期的游仙诗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创作主旨、结构模式以及意象类型等方面基本得以定型。其创作主旨已基本定型为"列仙之趣"与"坎壈咏怀"两类,后者在有唐一代代表了游仙诗的最高成就;其结构上则多遵循先交代求仙途径、再描述游仙生活、终抒个人感慨的三层模式,意象上基本以仙人、仙兽(禽)、仙境、仙术为核心。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类型,游仙诗虽然在此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是在中古诗人所确立的框架内来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游仙诗 创作主旨 结构模式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然高蹈的心灵依归——论魏晋游仙诗 被引量:1
3
作者 皮元珍 《船山学刊》 2003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游仙诗之所以盛行于魏晋,实为时代文化使然。在玄学与佛学潮流的共同涤荡下,诗人们“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将深衷的人生感慨寓于“游仙”之中,虽游离于现实,但却基于现实。在游仙并归隐逸的虚静中体验着任真自得的生命哲学,让痛苦的自... 游仙诗之所以盛行于魏晋,实为时代文化使然。在玄学与佛学潮流的共同涤荡下,诗人们“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将深衷的人生感慨寓于“游仙”之中,虽游离于现实,但却基于现实。在游仙并归隐逸的虚静中体验着任真自得的生命哲学,让痛苦的自我灵魂得以安栖的精神憩园。从而开辟了一条超然高蹈的心灵依归之路,标志着创作主体审美心理与艺术表现形式在特定时期所产生的新的语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诗 玄学 佛学 道家 生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魏晋游仙诗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今晖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61-65,共5页
新时期中国大陆的魏晋游仙诗研究成就斐然,学者们能更新观念,转换视角,采用新的方法,将宏观的整体研究与微观的个案研究相结合,探讨了游仙诗的发展、渊源、流变等问题,尤其在曹氏父子、嵇康、阮籍、郭璞等作家游仙诗的研究上,取得了远... 新时期中国大陆的魏晋游仙诗研究成就斐然,学者们能更新观念,转换视角,采用新的方法,将宏观的整体研究与微观的个案研究相结合,探讨了游仙诗的发展、渊源、流变等问题,尤其在曹氏父子、嵇康、阮籍、郭璞等作家游仙诗的研究上,取得了远胜于前人的业绩,然而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游仙诗 咏怀 “列仙之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学视域下的郭璞游仙诗
5
作者 高人雄 唐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郭璞在东晋王朝的社会角色主要是一位阴阳家,所以他在创作游仙诗时流露出阴阳色彩便是自然而然的。他现存的19首游仙诗尤其是前10首中,或以诗歌解卦辞,或借五行寄感情,或用阴阳喻命运,无不带有阴阳色彩。
关键词 郭璞 游仙诗 阴阳 五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厉鹗《游仙诗》仙境构建的情理内蕴
6
作者 吴华峰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3期35-38,79,共5页
厉鹗共作《游仙诗》三百首,以七绝组诗的形式,构建出一个庞大而繁博的神仙世界。这些奇幻瑰丽的文字背后,隐含着诗人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体验。组诗作于厉鹗二十二岁之前,恰与《樊榭山房集》正编编年诗作相衔接,对于考察诗人思想心态的流... 厉鹗共作《游仙诗》三百首,以七绝组诗的形式,构建出一个庞大而繁博的神仙世界。这些奇幻瑰丽的文字背后,隐含着诗人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体验。组诗作于厉鹗二十二岁之前,恰与《樊榭山房集》正编编年诗作相衔接,对于考察诗人思想心态的流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厉鹗 游仙诗 内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杜甫一首游仙诗小话屈骚流韵
7
作者 曾亚兰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杜甫 游仙诗 屈骚 《国风》 《离骚》 《九歌》 黄庭坚 《雅》 《颂》 《诗》 诗歌 《骚》 杜诗 屈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李白对郭璞游仙诗的继承与发展
8
作者 汪龙麟 葛璇子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31-40,共10页
郭璞和李白都是游仙诗创作的大家,郭璞游仙诗文采富艳,寄托高远,在游仙诗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李白游仙诗洒脱超然,新奇华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于游仙诗中独成一派。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旨在探究... 郭璞和李白都是游仙诗创作的大家,郭璞游仙诗文采富艳,寄托高远,在游仙诗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李白游仙诗洒脱超然,新奇华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于游仙诗中独成一派。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旨在探究郭李二人游仙诗的相同点,并浅谈李白对郭璞游仙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郭璞 游仙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操游仙诗对秦汉同类诗歌的超越
9
作者 李玉英 《滨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9-22,共4页
曹操的游仙诗是曹操借用游仙题材抒情写意,在诗歌创作的出发点上明显超越了秦汉游仙诗;诗中表达他对本然生命之获得充分满足的潜在渴望和建功立业、从而在社会层面上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渴求。曹操的游仙诗出之于艺术理性,传达了对个体... 曹操的游仙诗是曹操借用游仙题材抒情写意,在诗歌创作的出发点上明显超越了秦汉游仙诗;诗中表达他对本然生命之获得充分满足的潜在渴望和建功立业、从而在社会层面上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渴求。曹操的游仙诗出之于艺术理性,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理性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理性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游仙诗 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安风骨”与游仙诗——曹操游仙诗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50-152,共3页
魏晋是游仙诗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游仙诗在郭璞手里完成了三个转变:在宗教观念上由世俗的转为文人的;体裁上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在写作内容上由"列仙之趣"转为"坎廪咏怀",但开创之功应属曹操。他率先将许多乐府古... 魏晋是游仙诗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游仙诗在郭璞手里完成了三个转变:在宗教观念上由世俗的转为文人的;体裁上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在写作内容上由"列仙之趣"转为"坎廪咏怀",但开创之功应属曹操。他率先将许多乐府古体诗移植成了游仙诗,为游仙诗高潮的最终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游仙诗 宗教观 汉仙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乐府游仙诗与汉代神仙信仰
11
作者 孔哲 汪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92-93,共2页
汉代仙风极盛,其神仙信仰在文学艺术活动方面的表现,主要是汉乐府游仙诗的创作。汉代贵族乐府、民间乐府中描写求仙问药、长生极乐的游仙诗充分体现出汉代社会神仙信仰的盛行。
关键词 汉乐府 游仙诗 神仙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曹操的游仙诗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福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1期10-14,共5页
魏武常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他“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一面广泛收罗、优遇文士,一面又身体力行,以特有的悲凉慷慨的笔调,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现实。
关键词 游仙诗 曹操 秋胡 玉浆 黄节 魏武帝 求贤 消极情绪 乐府 乌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游仙诗中体味诗仙的精神变奏——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
13
作者 孙岩 李景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9期46-50,共5页
经过漫长的演变,前人创作的游仙诗的创作主旨,结构模式和意象类型基本确立。创作主旨又可分为两类:列仙之趣和坎壈咏怀。发展到唐代,大多文人以游仙诗的坎壈咏怀为主题,创作达到最高峰。在结构模式上,此类诗作分为求仙缘起,仙途之中所... 经过漫长的演变,前人创作的游仙诗的创作主旨,结构模式和意象类型基本确立。创作主旨又可分为两类:列仙之趣和坎壈咏怀。发展到唐代,大多文人以游仙诗的坎壈咏怀为主题,创作达到最高峰。在结构模式上,此类诗作分为求仙缘起,仙途之中所见和求仙后抒发个人感怀。在意象类型上,游仙诗多以仙人,仙兽,仙景等为创作原型进而投射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愿景。本文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从游仙诗的三个方面去剖析梦境,从展开想象、个人感受到人生的感悟三次情感变迁中体味诗仙的精神变奏,理解游仙诗的创作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诗 诗仙 精神变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魏游仙诗的现实指向
14
作者 黄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0-52,77,共4页
文学是时代的文学,在高扬"建安风骨"的魏晋时代,具有强烈功业意识的曹氏父子之所以致力于游仙诗的创作,是要借此种文学样式完成现实的利益:一、改造道教,为己所用;二、吸引文士,聚揽人才;三、清净保寿,以求功业。
关键词 游仙诗 建安风骨 改造道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璞和他的游仙诗
15
作者 鲁同群 《高校教育管理》 1989年第3期14-17,共4页
(一)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文人 郭璞,山西闻喜人,生於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死在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在这短短的五十年中,除了太康年间有过一段短暂的繁荣,其余的时间都一直处於极度的混乱和痛苦之中。“八王之乱”的大屠杀,以... (一)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文人 郭璞,山西闻喜人,生於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死在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在这短短的五十年中,除了太康年间有过一段短暂的繁荣,其余的时间都一直处於极度的混乱和痛苦之中。“八王之乱”的大屠杀,以及由“八王之乱”而引起的少数民族肆虐中原,国家损失之重,人民死伤之惨,亘古未有。据《晋书·愍帝纪》载愍帝即位时,“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诗 玄言诗 郭璞 正始 老庄思想 八王之乱 晋书 高才 消极避世 忧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妙游仙诗——杜甫《幽人》诗思想内容谈
16
作者 冠松 《杜甫研究学刊》 1989年第2期74-75,70,共3页
浦起龙评杜甫湖南诗曰:“公诗本苦多乐少,然未有苦至此者。”①的确,杜甫此时期的诗作笼罩着一层凄苦悲凉的垂暮之气,但其中则有一首十分超拔、奇特的诗,这便是他作于大历四年冬的五言古体《幽人》。朱鹤龄日:“诗末有‘五湖复浩荡’语... 浦起龙评杜甫湖南诗曰:“公诗本苦多乐少,然未有苦至此者。”①的确,杜甫此时期的诗作笼罩着一层凄苦悲凉的垂暮之气,但其中则有一首十分超拔、奇特的诗,这便是他作于大历四年冬的五言古体《幽人》。朱鹤龄日:“诗末有‘五湖复浩荡’语,必居湖南时作”。仇、浦、杨诸家均主此说;而钱谦益则从旧说列为秦州诗,似欠妥,当以湖南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起龙 朱鹤龄 游仙诗 杜甫 钱谦益 幽人 秦州诗 凄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生命的乐园——曹植游仙诗思想新解
17
作者 李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8年第3期46-50,共5页
在中国古代游仙诗中,曹植的游仙诗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但长期以来人们结合曹植后期政治遭遇分析和理解其游仙诗并不正确。本文试图证明这一错误,并认为曹植的游仙诗有神仙迷信思想,但更主要的则是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乐园... 在中国古代游仙诗中,曹植的游仙诗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但长期以来人们结合曹植后期政治遭遇分析和理解其游仙诗并不正确。本文试图证明这一错误,并认为曹植的游仙诗有神仙迷信思想,但更主要的则是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乐园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游仙诗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蕴深厚的浪漫奇葩--比较古代的游仙诗与游侠诗
18
作者 卞良君 张立颖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7-71,共5页
游侠诗和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颇富浪漫色彩且思想底蕴比较深厚的两类诗。它们在反映古代士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游侠诗往往借助侠义精神的歌咏表现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浪漫情怀,... 游侠诗和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颇富浪漫色彩且思想底蕴比较深厚的两类诗。它们在反映古代士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游侠诗往往借助侠义精神的歌咏表现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浪漫情怀,游仙诗则多通过描述幻想中游历仙境表现作者悲观厌世、消极遁俗的颓放心理,二者形象地演绎了中国古代士人“儒道互补”的心灵世界;而二者在艺术风格上或豪放劲健或超旷飘逸,着实为中国古代诗苑增添了两枝绚丽多彩的浪漫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诗 游侠诗 底蕴 浪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谪仙气质在李白游仙诗中的体现
19
作者 陈璐 《青海教育》 2006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游仙诗 李白 气质 中国诗歌史 “仙” 贺知章 古典 诗人 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仙境空间的建构与昆仑神话--以曹唐“小游仙诗”为例
20
作者 李颖涵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7期21-22,共2页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唐诗中不乏与神话结合的佳句,游仙诗中的佳句最为集中,曹唐“小游仙诗”是其中的典范。“小游仙诗”中大量融合运用了昆仑神话的元素并巧妙地落在诗的意象上。本文独特的神话视角给研究唐诗仙境空间的建...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唐诗中不乏与神话结合的佳句,游仙诗中的佳句最为集中,曹唐“小游仙诗”是其中的典范。“小游仙诗”中大量融合运用了昆仑神话的元素并巧妙地落在诗的意象上。本文独特的神话视角给研究唐诗仙境空间的建构特点提供了新思路,并对神话研究有所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唐 游仙诗 昆仑神话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