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张力温轧实验轧机薄带在线加热温度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涛 李建平 +1 位作者 王贵桥 吴志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8-1402,共5页
采用电阻加热的方法对试样施加低电压大电流实现在线加热.为保证薄板加热过程中的测温精度和温度均匀性,设计了接触式测温仪和双回路加热装置.温度控制器采用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相结合的方式,以薄板电阻加热时的热平衡方程为基础进... 采用电阻加热的方法对试样施加低电压大电流实现在线加热.为保证薄板加热过程中的测温精度和温度均匀性,设计了接触式测温仪和双回路加热装置.温度控制器采用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相结合的方式,以薄板电阻加热时的热平衡方程为基础进行前馈控制器设计,反馈控制采用PID控制器,将前馈和反馈控制量叠加后作为温度控制器的总设定值.该技术能够满足试样加热速率和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通过在轧制过程中持续补温,提高试样的温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轧 实验 电阻加热 度控制 前馈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温轧过程变形区温度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红 李建平 +1 位作者 许征 孙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47-1250,共4页
AZ31镁合金薄板温轧过程中引起变形区温度波动的因素较多,因此变形区温度的精确预测是保证轧制工艺及产品质量的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针对AZ31镁合金薄板温轧过程变形区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轧辊及轧件的物性参数及模... AZ31镁合金薄板温轧过程中引起变形区温度波动的因素较多,因此变形区温度的精确预测是保证轧制工艺及产品质量的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针对AZ31镁合金薄板温轧过程变形区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轧辊及轧件的物性参数及模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确定了影响变形区温度的5个关键因素为轧辊温度、轧件温度、轧件厚度、轧制速度及压下率.通过5水平的模拟正交实验方法获取模拟数据,回归了变形区温度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一组温轧模拟实验数据测试了数学模型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 温轧过程 数值模拟 变形区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TWIP钢/高碳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梅青 温将云 +3 位作者 陈鹏涛 谢鲲 黄亚杰 谭云亮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9,共7页
采用热轧-温轧工艺制备了孪生诱导塑性(TWIP)钢和高碳钢双层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观察双层钢的显微组织与界面元素分布,发现两种材料界面结合良好、无缝隙和孔洞,Mn元素由TWIP钢侧向高碳钢侧扩散。复合材料热... 采用热轧-温轧工艺制备了孪生诱导塑性(TWIP)钢和高碳钢双层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观察双层钢的显微组织与界面元素分布,发现两种材料界面结合良好、无缝隙和孔洞,Mn元素由TWIP钢侧向高碳钢侧扩散。复合材料热轧后进行铅浴处理,高碳钢区域形成细片状的索氏体组织,索氏体片层间距随铅浴温度升高而增大。520℃铅浴时平均片层间距为202 nm,抗拉强度为1592 MPa,延伸率9.9%,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铅浴处理后的双层钢在300℃进行多道次温轧,进一步细化晶粒,产生位错增殖,抗拉强度随温轧压下量增大而增大,延伸率有所降低。轧制压下量达到70%时,高碳钢侧的索氏体片层间距进一步减小,TWIP钢侧发生剧烈塑性变形,晶粒沿轧制方向拉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轧 TWIP钢 高碳钢 铅浴处理 双层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态Al-Sc二元合金的再结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迎晖 马宏声 孝云祯 《东北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研究了一种温轧态 Al-Sc 二元合金的再结晶温度、ScAl_3 相对合金再结晶的影响以及再结晶的形核机制。结果表明:温轧态 Al-Sc 二元合金的再结晶起始温度为 350℃,终了温度为510℃;细小,弥散的ScAl_3对位错的钉扎作用是合金再结晶温度高... 研究了一种温轧态 Al-Sc 二元合金的再结晶温度、ScAl_3 相对合金再结晶的影响以及再结晶的形核机制。结果表明:温轧态 Al-Sc 二元合金的再结晶起始温度为 350℃,终了温度为510℃;细小,弥散的ScAl_3对位错的钉扎作用是合金再结晶温度高的原因;再结晶过程为亚晶聚合及亚晶长大形核机制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结晶 亚晶聚合 AL-SC合金 温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变形金属薄带温轧卷取加热温度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矫志杰 闫恩波 李建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2-955,共4页
设计开发了两侧配备热卷取箱的温轧机组,用于难加工金属薄带成卷轧制生产.采用二维圆柱坐标系,考虑沿带卷的径向和轴向传热,建立薄带卷取温度计算模型.在计算径向导热系数时将带卷沿径向分为薄带层、氧化层和间隙层.利用有限差分法,建... 设计开发了两侧配备热卷取箱的温轧机组,用于难加工金属薄带成卷轧制生产.采用二维圆柱坐标系,考虑沿带卷的径向和轴向传热,建立薄带卷取温度计算模型.在计算径向导热系数时将带卷沿径向分为薄带层、氧化层和间隙层.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轴向和径向的显式差分方程和隐式差分方程,并采用交替方向隐式法进行求解.边界传热系数以辐射换热为主,并通过引入修正系数来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薄带卷取加热测温实验,回归实测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函数,利用实测温度对传热修正系数进行优化,计算温度和实测温度偏差控制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变形金属 温轧 卷取 加热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态2618A铝合金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忠圻 王中 +1 位作者 刘勇 詹沛枫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39,共6页
对温轧态2618A铝合金在不同温度(470~550℃)和应变速率为10 ̄(-3)~10 ̄(0)s ̄(-1)范围内的超塑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超塑性变形规范:在500~530℃温度范围内,应变速率为2.8×10 ̄... 对温轧态2618A铝合金在不同温度(470~550℃)和应变速率为10 ̄(-3)~10 ̄(0)s ̄(-1)范围内的超塑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超塑性变形规范:在500~530℃温度范围内,应变速率为2.8×10 ̄(-1)s ̄(-1)的条件下,可获得大于230%的延伸率,表明该合金具有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变速率 超塑性 温轧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温度对高硅钢力学性能及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宪峰 梁兴雨 李志勇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5年第1期25-30,共6页
Fe-6.5wt%Si合金是一种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铁损等优异软磁性能的合金。但是,室温脆性和低的热加工性能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人们难以用普通轧制的方法得到该合金的薄板。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热轧、温轧方法,结合相关的热处... Fe-6.5wt%Si合金是一种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铁损等优异软磁性能的合金。但是,室温脆性和低的热加工性能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人们难以用普通轧制的方法得到该合金的薄板。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热轧、温轧方法,结合相关的热处理手段,得到该合金0.3 mm温轧薄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研究不同温轧温度对该薄板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6.5wt%Si高硅钢 温轧 织构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退火时间对温轧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赟 邝霜 曹佳丽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4年第10期5-9,共5页
采用SEM、EBSD和XRD及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连续退火时间对温轧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锰钢经温轧连续退火后组织为铁素体加奥氏体双相组织。当连续退火时间较短时,奥氏体较少,呈点状、小块状或针状分布;随着连续退火时间延... 采用SEM、EBSD和XRD及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连续退火时间对温轧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锰钢经温轧连续退火后组织为铁素体加奥氏体双相组织。当连续退火时间较短时,奥氏体较少,呈点状、小块状或针状分布;随着连续退火时间延长,奥氏体聚集长大呈块状或条状分布,且奥氏体数量增加。当温轧中锰钢在650℃连续退火3 min时,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配合理想,可以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2968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温轧 逆转变奥氏体 连续退火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钢温轧过程压下率及中间退火对组织、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璐 杨平 +2 位作者 秦镜 毛卫民 叶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59-466,共8页
传统轧制法制备6.5wt.%高硅钢过程中温轧工艺具有显著不同于3 wt.%Si的电工钢的特点及组织织构特征,是开发新型基于织构优化的高硅钢的关键环节。采用EBSD技术对通过热轧、温轧、冷轧及退火工艺制备0.3mm厚的6.5wt.%Si电工钢板的组织和... 传统轧制法制备6.5wt.%高硅钢过程中温轧工艺具有显著不同于3 wt.%Si的电工钢的特点及组织织构特征,是开发新型基于织构优化的高硅钢的关键环节。采用EBSD技术对通过热轧、温轧、冷轧及退火工艺制备0.3mm厚的6.5wt.%Si电工钢板的组织和织构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温轧过程中的中间退火和大、小压下率组合以控制织构。结果表明,在热轧退火板是部分再结晶组织的情况下,一次性温轧或先小形变量、中间退火后再大形变量的工艺可得到更多的Goss晶粒;经过最终退火后Goss取向会发生偏转,形成部分黄铜取向,而{111}〈112〉取向的晶粒内形核生成近Goss取向的再结晶晶粒;大压下量轧制是最终组织中{111}取向晶粒较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钢 织构 温轧 组织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40CrMo中厚钢板在退火过程中铁素体与碳化物的协同演变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金亮 杨丽娜 +3 位作者 冯运莉 李杰 刘国龙 吝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155,共6页
将温轧40CrMo钢置于700℃下退火,分别保温15 min、60 min、120 mi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铁素体与碳化物的协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温轧板的组织中分散着大量的纳米级碳化物,经过15 min退火保温后,组... 将温轧40CrMo钢置于700℃下退火,分别保温15 min、60 min、120 mi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铁素体与碳化物的协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温轧板的组织中分散着大量的纳米级碳化物,经过15 min退火保温后,组织内以铁素体的回复机制为主;带状铁素体出现向等轴状转变的趋势,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0.76μm;铁素体晶内部碳化物尺寸较小,晶界上的碳化物尺寸较大,碳化物平均尺寸为54.85 nm。将退火保温时间延长到60 min后,组织内主要发生铁素体的再结晶和部分晶粒的长大,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86μm,碳化物开始长大与球化,碳化物平均尺寸为57.55 nm。退火120 min后,组织内主要以长大机制为主,晶粒的长大和晶界的迁移现象最为明显,得到粗大的铁素体和碳化物,此时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15μm,碳化物的平均尺寸为61 nm。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晶界经历亚晶界迁移、大角度晶界快速增殖和大角度晶界缓速增殖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本工作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构建了40CrMo钢温轧板在退火过程中铁素体与碳化物的长大动力学模型,发现铁素体和碳化物的交互长大机制与长大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Mo钢 温轧 退火 碳化物长大 晶界演变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冷轧两用硅钢轧制油的研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云 滕根水 +3 位作者 黄暄官 王虎彪 尹琨莲 赵玉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8-40,共3页
介绍了温轧/冷轧两用硅钢轧制油的研制过程、理化性能及工业试验结果.
关键词 硅钢 制油 温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对DP590钢层状超细晶双相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元飞 李慧杰 +1 位作者 徐晓宁 叶其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7-362,369,共7页
研究了DP590钢两相区不同温度轧制制备层状超细晶双相组织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两相区720,760和800℃温轧(对应WR720,WR760和WR800)时,钢板均获得层状结构超细晶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对应马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26.5%,... 研究了DP590钢两相区不同温度轧制制备层状超细晶双相组织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两相区720,760和800℃温轧(对应WR720,WR760和WR800)时,钢板均获得层状结构超细晶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对应马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26.5%,37.2%和30.8%,大角度晶界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92±1.32),(1.44±2.14)和(1.79±1.54)μm.值得关注的是,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和温轧温度并非线性对应关系,而是中间温度即760℃轧制钢板晶粒尺寸最小,马氏体体积分数最高,相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从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两方面讨论了这种温轧温度与组织及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轧 层状超细晶 双相钢 晶粒细化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和温轧对中空锚杆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岩波 肖智广 +1 位作者 杜景景 孙晓刚 《中州煤炭》 2014年第12期11-13,共3页
在软岩巷道锚杆支护中,采用传统冷轧工艺生产的中空锚杆,由于其低延伸率与围岩变形不协调,易造成锚杆失效和巷道失稳。为提高锚杆的延伸率,同时保证强度,从锚杆的轧制工艺出发,改进传统的冷轧工艺为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以材质40Cr的D28... 在软岩巷道锚杆支护中,采用传统冷轧工艺生产的中空锚杆,由于其低延伸率与围岩变形不协调,易造成锚杆失效和巷道失稳。为提高锚杆的延伸率,同时保证强度,从锚杆的轧制工艺出发,改进传统的冷轧工艺为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以材质40Cr的D28型中空锚杆体为例,将冷轧和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下的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轧工艺下D28型锚杆的抗拉力为350~370 k N,抗拉强度为900~950MPa,延伸率为8%~9%;温轧工艺下D28型锚杆的抗拉力为340~360 k N,抗拉强度为800~900 MPa,延伸率为12%~16%。二者相比,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下锚杆在保持原有高强度的同时,延伸率显著提高。因此,在软岩巷道支护中,采用感应加热温轧工艺加工的中空锚杆,更能有效控制围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锚杆 工艺 感应加热 温轧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和温轧对中空锚杆体直线度的影响探析
14
作者 许岩波 肖智广 +1 位作者 杜景景 王国防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2期105-107,112,共4页
针对锚杆内应力对锚杆直线度的影响,为保证锚杆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对比了不同轧制工艺试验数据,从锚杆的轧制工艺出发,将传统的冷轧工艺改为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以材质为Q345B的R25中空锚杆体为例,对比了冷轧和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下的锚... 针对锚杆内应力对锚杆直线度的影响,为保证锚杆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对比了不同轧制工艺试验数据,从锚杆的轧制工艺出发,将传统的冷轧工艺改为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以材质为Q345B的R25中空锚杆体为例,对比了冷轧和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下的锚杆直线度试验数据。研究表明:冷轧工艺下R25锚杆的直线度为3~6 mm,最大拱高为1.5~3.0 mm;温轧工艺下R25锚杆的直线度为0.4~3.0 mm,最大拱高为0.2~1.5 mm。相比较,感应加热温轧工艺下锚杆的直线度显著提高。在岩土锚固锚杆支护中,采用感应加热温轧工艺加工的中空锚杆,直线度更好,更能有效保证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锚杆 工艺 感应加热 温轧工艺 直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淋冷却对温轧中空锚杆体螺纹强度的影响
15
作者 许岩波 孙晓刚 +1 位作者 杜景景 吕小雷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期191-194,198,共5页
温轧中空锚杆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有效控制围岩的稳定性,但其与螺母配合后无法达到杆体所要求的抗拉脱力,在实际使用时易出现螺母拉脱失效的风险。为提高锚杆体与螺母配合后的抗拉脱力,采用温轧后增加喷淋冷却的工艺。以加工材... 温轧中空锚杆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有效控制围岩的稳定性,但其与螺母配合后无法达到杆体所要求的抗拉脱力,在实际使用时易出现螺母拉脱失效的风险。为提高锚杆体与螺母配合后的抗拉脱力,采用温轧后增加喷淋冷却的工艺。以加工材质为40 Cr的R38N中空锚杆体为例,将温轧工艺生产的中空锚杆体与温轧后进行喷淋冷却的中空锚杆体分别与螺母配合,然后进行抗拉脱力的试验。结果表明:温轧后增加喷淋冷却加工的中空锚杆体,其抗拉脱力在500~530 k N,而常规温轧工艺加工的中空锚杆体抗拉脱力在410~440 k N,温轧后喷淋冷却能够大幅提高中空锚杆的螺纹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锚杆体 温轧 喷淋冷却 螺纹强度 抗拉脱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中空锚杆体抗剪性能分析
16
作者 张丰霞 王国防 +2 位作者 孙晓刚 马武祥 许岩波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3期136-139,143,共5页
在岩土锚固工程中,随着自钻式锚杆的应用不断增多,仅研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延伸率等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工程设计方对中空锚杆体抗剪性能的需求不断凸显。为了给工程设计方提供可靠的抗剪性能依据,特以R32S波形螺纹温轧中... 在岩土锚固工程中,随着自钻式锚杆的应用不断增多,仅研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延伸率等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工程设计方对中空锚杆体抗剪性能的需求不断凸显。为了给工程设计方提供可靠的抗剪性能依据,特以R32S波形螺纹温轧中空锚杆体为例,对其抗剪强度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际剪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R32S中空锚杆体理论抗剪强度为142~208 MPa,而实际试验得出的抗剪强度为290~360 MPa;温轧中空锚杆体的试验数据表明抗剪强度与屈服强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锚杆体 温轧工艺 抗剪强度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轧预变形对42CrMo钢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
17
作者 吕立锋 《新材料·新装饰》 2023年第14期8-10,共3页
文章研究了90%温轧预变形对42CrMo钢在加热温度800~900℃和保温时间2~60 min下奥氏体晶粒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42CrMo钢经温轧变形后获得超细片层铁素体和马氏体,再结合短时奥氏体化加热处理能够显著细化钢的奥氏体晶粒。随着奥氏... 文章研究了90%温轧预变形对42CrMo钢在加热温度800~900℃和保温时间2~60 min下奥氏体晶粒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42CrMo钢经温轧变形后获得超细片层铁素体和马氏体,再结合短时奥氏体化加热处理能够显著细化钢的奥氏体晶粒。随着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不断增大。温轧态钢经加热温度800℃和保温时间5 min的短时热处理后获得最高的硬度值为HV648 kgf/mm2,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为5.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轧 42CRMO钢 奥氏体化 显微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轧光辊
18
作者 锡环 《江苏丝绸》 2011年第1期48-48,共1页
英国轧光辊制造厂商RHL研制成新型轧光辊系列产品,它有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和耐轧面高压力性能,可减少工厂维护费用,而且使用寿命长。该轧光辊采用杜邦公司的诺梅克斯(Nomex)纤维作填充材料,Nomex是一种菏陛能间位芳酰胺纤维,... 英国轧光辊制造厂商RHL研制成新型轧光辊系列产品,它有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和耐轧面高压力性能,可减少工厂维护费用,而且使用寿命长。该轧光辊采用杜邦公司的诺梅克斯(Nomex)纤维作填充材料,Nomex是一种菏陛能间位芳酰胺纤维,专用于技术纺织品高温轧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辊 温轧 芳酰胺纤维 NOMEX 技术纺织品 制造厂商 维护费用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温度对Ni-9.3%W合金基带形变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忙忙 索红莉 +2 位作者 王丽 马麟 刘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6,共4页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Ni-9.3%W(Ni9W)合金基带沿截面方向上的形变织构和形变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轧制温度对形变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温轧工艺能够有效抑制Ni9W合金基带黄铜型织构的形成,增加Copper(C)取向和S取向的...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Ni-9.3%W(Ni9W)合金基带沿截面方向上的形变织构和形变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轧制温度对形变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温轧工艺能够有效抑制Ni9W合金基带黄铜型织构的形成,增加Copper(C)取向和S取向的体积分数,使Ni9W合金基带的变形机制以滑移为主.同时,温轧能够有效降低基带中剪切带的体积分数,并提高40°〈111〉晶界的体积分数,有利于立方晶粒的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基带 形变织构 温轧 立方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变形材料轧制实验机开发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矫志杰 孙涛 李建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为满足难变形材料轧制实验研究,开发新型实验轧机.采用液压张力缸和液压夹头夹持短试样,实现直拉张力轧制.采用两台主电机对上下工作辊单独传动和速度调整,实现异步轧制时速度比连续调整.将夹持轧件两端的夹头作为正负极,通低电压大电流... 为满足难变形材料轧制实验研究,开发新型实验轧机.采用液压张力缸和液压夹头夹持短试样,实现直拉张力轧制.采用两台主电机对上下工作辊单独传动和速度调整,实现异步轧制时速度比连续调整.将夹持轧件两端的夹头作为正负极,通低电压大电流,对轧件进行电阻加热,实现温轧功能.利用该新型实验轧机进行验证实验.对3%Si无取向硅钢进行带张力异步轧制,异步比设定为1.12,总压下量增大28.4%.对AZ31镁合金进行带张力温轧实验,厚度由4 mm轧制到0.633 mm,顺利完成轧制并得到很好的表面质量.实验表明,该实验轧机可以作为难变形材料轧制实验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实验机 难变形材料 直拉张力 异步 温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