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减轻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龙 胡寿鹏 +5 位作者 张荣良 张宝仁 朱家麟 陈如坤 陈克明 杨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含甘露醇的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猎体外循环模型,心脏低温停搏60min,干恢复正常血液灌注前从主动脉根部以5~6kPa的压力注入37℃含甘露醇的低钾温血停搏液50ml。测定心肌力学各指... 目的:观察含甘露醇的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猎体外循环模型,心脏低温停搏60min,干恢复正常血液灌注前从主动脉根部以5~6kPa的压力注入37℃含甘露醇的低钾温血停搏液50ml。测定心肌力学各指标、心肌ATP及水含量。结果: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明显减退,心肌水含量增加,心肌ATP含量恢复受限,出现再灌注损伤;而用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可减轻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结论: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可防止再灌注的缺血心肌暴发性水肿,增加心肌能量储备,有利于心功能恢复,减轻再灌注心肌的进一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温血停搏液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血停搏液诱导和再灌注对兔心长期保存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薛金熔 刘迎龙 杨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温血停搏液诱导和再灌注对长期保存兔心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家兔2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动物,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实验组采用37℃温血停搏液, 对照组采用4℃St.Thomas液,观察温血... 目的:探讨温血停搏液诱导和再灌注对长期保存兔心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健康家兔2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动物,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实验组采用37℃温血停搏液, 对照组采用4℃St.Thomas液,观察温血停搏液诱导和保存末再灌注后工作心状态心率、冠脉回流量、左室收缩 压、左室舒张末压、心肌组织中CK MB、6 k PGF1α含量及心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温血停搏液诱导和再灌注 后兔心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工作心状态心率、冠脉回流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肌组织中CK MB、6 k PGF1α含量升高,心肌含水量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温血停搏液诱导和再灌注有利于减轻长期保存后心肌损害,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且因方法简便 而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保存 温血停搏液诱导 再灌注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瓣膜置换术中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
3
作者 帅训军 艾登斌 孙立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 评价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对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影响 ,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 30例瓣膜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温血组 (A组 ,n =15 ) ,采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冷血维持与终末温血灌... 目的 评价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对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影响 ,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 30例瓣膜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温血组 (A组 ,n =15 ) ,采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冷血维持与终末温血灌注心肌保护方法 ;冷血组 (B组 ,n =15 ) ,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分别于心肺转流 (CPB)前 (T1)、CPB 30min(T2 )、CPB结束后30min(T3 )、4h(T4)、2 4h(T5)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和MDA浓度及SOD活性。结果B组IL 6于T2 即升高 ,持续至T5;A组无明显变化 ,于T3 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B组IL 8于T2升高 (P <0 0 1) ,至T3 达峰值 (P <0 0 1) ,于T5下降至基础值水平 ;A组在T3 ~T4较基础值明显升高 (P <0 0 5 ) ,于T2 ~T4均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两组MDA均在T2 升高 ,持续至T4,但A组于T3 、T4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B组SOD活性自T2 开始降低 ,持续至T4(P <0 0 1) ;A组无明显变化 ,且在T3 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瓣膜病病人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抑制效应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温血停搏液 冷血停搏液 联合灌注 促炎性细胞因子 自由基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与联合温血停搏液诱停及终末再灌的心肌保护对比
4
作者 郑俊猛 王得坤 孙培吾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F003-F004,共2页
关键词 冷晶体停搏液 间断灌注 温血停搏液 终末再灌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花春兰 张石 +1 位作者 江景华 周采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17-18,共2页
报告10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微温(29℃)血停搏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的方法,包括71例瓣膜置换和38例法乐四联症手术。微温血停搏液经恒温水浴锅加温至29℃,配制的微温血停搏液以三份氧合血加二份晶体停搏液混合,... 报告10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微温(29℃)血停搏液连续灌注保护心肌的方法,包括71例瓣膜置换和38例法乐四联症手术。微温血停搏液经恒温水浴锅加温至29℃,配制的微温血停搏液以三份氧合血加二份晶体停搏液混合,保持血球压积(HCT)15±%,钾浓度9mmol/L,pH7.60,术中采用首次冷晶体停搏液顺灌,然后用氧合血顺灌或逆灌的方法进行连续灌注。术中心肌红润松弛,主动脉开放后,除1例电除颤复律外,其余108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99.1%),复跳后心功能稳定,无须用升压药维持循环。术后无低心排或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恢复顺利。作者认为,将晶体停跳液作首次灌注可使心脏迅速停跳,最大限度地保存心肌能量;而在心脏停跳后用29℃微温血连续顺灌或逆灌,可维持心肌在停跳阶段的正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微温血停搏液 灌注方法 心脏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血和冷晶体停搏液应用于换瓣病人心肌保护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陈富强 艾登斌 +1 位作者 胡丹 时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4-745,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温血心脏停搏液 冷晶体停搏液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心肌保护方法对长时间停搏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陈龙 胡寿鹏 +2 位作者 张宝仁 杨玲 陈克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54-556,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间断灌注冷血、持续灌注冷血及持续灌注温血心脏停搏液对长时间停搏心脏心室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猫体外循环模型,分别用间断冷血、持续冷血及持续温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其心功能、心肌酶释放及丙二醛( M D... 目的:对比观察间断灌注冷血、持续灌注冷血及持续灌注温血心脏停搏液对长时间停搏心脏心室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猫体外循环模型,分别用间断冷血、持续冷血及持续温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其心功能、心肌酶释放及丙二醛( M D A)含量变化。结果:心脏停搏180 m in 复灌60 m in 时,间断冷血及持续冷血停搏液灌注组心室功能明显下降,心肌酶释放及 M D A 含量增加,尤以前者为甚,而持续温血停搏液灌注组心室功能在复灌后其测值接近停搏前水平,心肌酶释放及 M D A 含量亦出现类似变化。结论:持续灌注温血心脏停搏液在心脏长时间的停搏过程中可提供充足的血供,是一种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特别适用于需长时间停搏及高危心脏病患者的术中心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温血停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与低温心肺转流心肌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骏 张培森 +3 位作者 王桂芝 刘立群 隽兆东 高尔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比较常温和低温心肺转流(CPB)中的心肌损伤。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1只,随机分为低温组(H组,n=5)和常温组(N组,n=6)。H组采用4℃改良托马氏停搏液间断灌注,最低鼻咽温度28~30℃,N组采用氧合温血持续灌注,最低鼻咽温度35.3~37.1℃。... 目的比较常温和低温心肺转流(CPB)中的心肌损伤。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1只,随机分为低温组(H组,n=5)和常温组(N组,n=6)。H组采用4℃改良托马氏停搏液间断灌注,最低鼻咽温度28~30℃,N组采用氧合温血持续灌注,最低鼻咽温度35.3~37.1℃。主动脉阻断60min,CPB90min。分别测定CPB前、CPB30、90min、CPB后60min时静脉血心肌相关酶含量;CPB中心脏停跳时间和复跳时间;CPB后60min心肌含水量。结果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CPB中和CPB后均较CPB前升高;且H组AST、HBDH、CK、CK-MB在CPB30、90min,CPB后60min均较N组升高;H组LDH在CPB90min、CPB后60min较N组高。主动脉夹闭后,H组的心脏停跳所需时间明显短于N组;主动脉开放后,H组的心脏复跳所需时间明显长于N组。CPB后60min心肌含水量H组高于N组。结论常温和低温CPB都可引起心肌组织损伤,尤以低温CPB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温氧合血停搏液 冷晶体停搏液 心肌保护 心肌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