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温湿度缓冲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原 史海静 +3 位作者 丁成琴 郑诚 姜艳敏 张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3,共9页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对环境温湿度的缓冲效应,探究不同时间尺度林带对环境气候的缓冲特点以及森林小气候效应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黄土丘陵区的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同年建立的人工刺槐林和...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对环境温湿度的缓冲效应,探究不同时间尺度林带对环境气候的缓冲特点以及森林小气候效应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黄土丘陵区的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同年建立的人工刺槐林和林外空旷地为研究对象,对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量化不同时间尺度人工刺槐林的温湿度缓冲效应。[结果]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年均值分别低于林外0.13℃,0.99℃,0.92℃和0.16%。在一天中的14:00—16:00时段,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分别低于林外1.08℃,4.17℃和1.88℃,相对湿度高于林外2.72%;在5:00—7:00时段,林内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高于林外0.45℃和0.58℃,相对湿度低于林外1.80%。最热月(7月)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分别低于林外0.76℃,2.17℃和3.29℃,相对湿度高于林外1.67%;最冷月(1月)林内气温和土壤温度分别高于林外0.28℃和0.87℃,地表温度低于林外0.20℃,相对湿度低于林外1.16%。人工刺槐林的缓冲效应随环境气候变化表现不同,当林外气温、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分别高于16.70℃,9.89℃和1.43℃时,人工刺槐林表现为降温作用,低于该温度则表现为升温作用;温度和缓冲值之间为一元三次方程关系,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缓冲值的绝对值增大速率加快。[结论]在人工刺槐林温湿度缓冲效应影响下,林内温湿度比林外更加稳定,形成了优于林外环境气候的独特小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人工刺槐林 温湿度缓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