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育性及其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凯辉 郭宝生 +4 位作者 刘素恩 赵存鹏 宇文小岗 张建丰 耿军义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是从海陆杂种后代中发现的具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新型核雄性不育系。为探明该新型不育系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及其杂种优势表现,分别在石家庄和三亚进行试验,研究了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是从海陆杂种后代中发现的具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新型核雄性不育系。为探明该新型不育系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及其杂种优势表现,分别在石家庄和三亚进行试验,研究了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和耐盐性。结果表明: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在三亚种植可恢复育性且花粉量大,自交成铃率高,能够自然繁殖;在石家庄表现为雄性不育,没有花粉,自交成铃率为0,不育度100%,且配合力好,恢复源广阔,恢复能力强,可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制种;不育系杂交种F1代育性恢复好,花粉量大,全部能够自然成铃且杂种优势明显,其中,部分杂交种产量高、抗病性好、纤维品质优良、耐盐性强,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育性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转Bt基因植株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洪亮 杨瑞芳 +3 位作者 潘刚 张晓波 黄海清 凃巨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9-473,共5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融合型基因cry1Ab/cry1Ac导入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03B198S和03B199S的愈伤组织,经过多轮潮霉素筛选,获得了一批独立转化体,同时,从每一个独立转化体至少再生出5株绿苗。经PCR、RT-PCR检测证实该Bt融合型基因已整...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融合型基因cry1Ab/cry1Ac导入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03B198S和03B199S的愈伤组织,经过多轮潮霉素筛选,获得了一批独立转化体,同时,从每一个独立转化体至少再生出5株绿苗。经PCR、RT-PCR检测证实该Bt融合型基因已整合到部分受体基因组中,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表达。这些阳性转基因植株在异地异季低温条件下割蔸栽植,部分恢复可育,且表现出很强的抗螟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B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系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辉 张风廷 +7 位作者 苑少华 白建芳 苑国良 王娜 白秀成 杨吉芳 赵昌平 张立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7,共8页
为了给小麦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FA99-3以及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101安全制种生态区的选择以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常规品种京411为对照材料,通过田间育性鉴定试验和人工气候箱光温调控试验,对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分... 为了给小麦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FA99-3以及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101安全制种生态区的选择以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常规品种京411为对照材料,通过田间育性鉴定试验和人工气候箱光温调控试验,对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南阳,FA99-3和BS101的不育度均达到99%以上,可以安全制种;FA99-3的安全制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10日,BS101的安全制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20日。在北京顺义,FA99-3的结实率为17.87%~38.06%,BS101的结实率为43.33%~63.11%,可以安全繁种;FA99-3的安全繁种播期为10月20日,BS101的安全繁种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20日。FA99-3和BS101的光温敏感时期为药隔至单核期。FA99-3以温度敏感为主,在光照12h·d-1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2~14℃。BS101以光照敏感为主,在平均温度为12℃时,其光长转换阈值为12~14h·d-1;在光照12h·d-1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4~16℃,但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较弱。FA99-3和BS101花粉粒碘染均以染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小荣 田振涛 +1 位作者 钱海丰 薛庆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本文简述了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状况及其优特点 ,论述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杂交稻 种子生产 问题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育性 繁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性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廖惠红 李容柏 +7 位作者 张向军 杨新庆 韦燕萍 李小勇 邓智年 吕维利 魏源文 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利用3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与9个热带粳稻基因渗入恢复系组配27个杂交稻组合,对杂种优势和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筛选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的... 利用3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与9个热带粳稻基因渗入恢复系组配27个杂交稻组合,对杂种优势和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筛选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的杂种后代中,多数组合的每穗实粒数、总粒数和穗长呈现正竞争优势;杂种比对照的产量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在产量构成要素中,每穗实粒数与亲本间的SSR和SSR RAPD分子遗传距离显著相关,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之不显著相关,表明在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杂交稻组合中可以通过增加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增加杂种的每穗粒数,提高杂种的产量优势。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桂118S×T511"和"T1S×R138"两个杂交水稻组合示范产量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16 3%和6 7%,其亲本间的SSR遗传距离分别为0 83和0 71,亲本间分子多态性分别达到51 4%和42 8%,表明适当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助于选育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粳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恢复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基因渗入 SSR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超 徐成 +1 位作者 毛馨晨 于恒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共8页
近期,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通过对水稻减数分裂基因和配子发育相关基因的编辑或表达调控,初步实现了水稻杂交种的自交传代,为一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对三系法、两系法、智能不育系及一系法4种杂交水... 近期,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通过对水稻减数分裂基因和配子发育相关基因的编辑或表达调控,初步实现了水稻杂交种的自交传代,为一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对三系法、两系法、智能不育系及一系法4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历史、现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各技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各育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后续创制优良杂交水稻种子繁殖体系及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潜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智能不育 无融合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