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围栏封育下温性荒漠植被群落长期变化特征
1
作者 蔡海 史倩倩 +1 位作者 王婷 杜岩功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935,共7页
长期围栏封育对青海湖退化温性荒漠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尚不明晰。本研究分析了封育15年温性荒漠的物种丰富度、盖度和生物量变化,并揭示其时间稳定性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封育1年显著提高温性荒漠物种丰富度、盖... 长期围栏封育对青海湖退化温性荒漠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尚不明晰。本研究分析了封育15年温性荒漠的物种丰富度、盖度和生物量变化,并揭示其时间稳定性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封育1年显著提高温性荒漠物种丰富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5种,64%和185.65 g·m^(-2),增幅依次为66.67%,326.67%和255.24%,15年后相应指标分别为322.22%,233.33%和343.26%,其中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达到极显著检验水平。封育1~5年,5~10年,11~15年后,青海湖地区温性荒漠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中期和长期围封比短期围封增加27.10%和61.23%。长期封育条件下,物种丰富度受降雨量极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则显著受杂类草生物量的影响。未来降雨量增加的气候情景下,物种丰富度将显著提高,并对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产生促进作用,本研究为青海湖地区温性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封育 物种丰富度 温性荒漠 生物量时间稳定性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温性荒漠4种草地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活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娅丽 何国兴 +4 位作者 柳小妮 张德罡 徐贺光 纪童 姜佳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9-1499,共11页
为明确陇中温性荒漠不同草地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各组分分布状况,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荒漠为对象,分析了4种草地型(盐爪爪型,红砂型,珍珠猪毛菜型,合头藜型)S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sable organic carbon,ROC)... 为明确陇中温性荒漠不同草地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各组分分布状况,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荒漠为对象,分析了4种草地型(盐爪爪型,红砂型,珍珠猪毛菜型,合头藜型)S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sable organic carbon,RO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ineral-bound organic carbon,MOC)、惰性有机碳(Non-labile carbon,NLC)的含量和分配比例及碳库活度(Carbon pool activity,CA)的差异性变化。结果表明:SOC,ROC,POC,MOC,NLC,CA和ROC分配比例盐爪爪型草地显著高于其他草地型;在SOC及其组分中,POC可作为评估陇中温性荒漠草地型变化对SOC库影响的良好指标;SOC组分和CA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盐爪爪型草地可作为提高陇中温性荒漠SOC及组分含量的优选类型,今后应加强对盐爪爪型草地的保护,改善土壤质量,稳定土壤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 草地型 土壤有机碳组分 碳库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乐市叉毛蓬型温性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年际动态变化规律
3
作者 管廷贤 刘兴义 +2 位作者 艾勒木别克 侯钰荣 董乙强 《草食家畜》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温性荒漠草地植物生物量的年际动态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该类草地的生态修复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乐市叉毛蓬型温性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调测方法,通过连续10年(2012—2021... 【目的】研究温性荒漠草地植物生物量的年际动态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该类草地的生态修复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乐市叉毛蓬型温性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调测方法,通过连续10年(2012—2021年)对植物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生物量等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其发展规律。【结果】结果表明,2012—2021年叉毛蓬型温性荒漠草地植物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均呈动态变化,表现为2016年较高,2019—2020年处于较低水平,且2016年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2017—2020年(P<0.05),并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气温相关关系较弱。【结论】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在10年间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降水量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地 群落特征 生物量 年际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门学慧 盛建东 +1 位作者 贾宏涛 王德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1-868,共8页
温性荒漠类草地是新疆的主要草地类型,在维持我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2012年对北疆地区的温性荒漠类草地82个样地的生物量进行大范围调查,分析了荒漠类草地及其亚类的草本、灌木、凋落物量、地上生物量以及... 温性荒漠类草地是新疆的主要草地类型,在维持我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2012年对北疆地区的温性荒漠类草地82个样地的生物量进行大范围调查,分析了荒漠类草地及其亚类的草本、灌木、凋落物量、地上生物量以及地下生物量的密度,探讨了地上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平均草本生物量为70.68 g·m^(-2),灌木生物量为35.28 g·m^(-2),凋落物量为25.29 g·m^(-2),地上生物量为129.33g·m^(-2),地下生物量为475.65 g·m^(-2),总生物量为604.98 g·m^(-2)。天山北坡自西向东受气候影响,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逐渐减少;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200 m之间,在此区间草本生物量随海拔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灌木生物量随海拔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研究结果对北疆草地资源持续管理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温性荒漠 草地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荒漠化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酶与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焦婷 常根柱 +4 位作者 周学辉 候彦会 杨红善 苗小林 刘荣堂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1-587,共7页
为揭示放牧扰动下土壤养分供给水平的变化,对温性荒漠化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对照区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各层土壤含水量、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均随放牧强度的... 为揭示放牧扰动下土壤养分供给水平的变化,对温性荒漠化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对照区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各层土壤含水量、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含量递减;各层土壤速效钾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表现"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递减(P〈0.01);放牧区土壤呈弱碱性;除0~1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外,其他各层土壤3种酶活性均为LG〉MG〉CK〉HG,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除个别土层外,3种酶土体层次间差异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3种酶间、3种酶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间相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说明土壤酶可以用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同样得出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示草原退化与恢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化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肥力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及草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魏伯平 赵生国 焦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5-862,共8页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不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的优势种不同,优势植物的高度和频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植被总盖度和总密度及地上生物...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不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的优势种不同,优势植物的高度和频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植被总盖度和总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在重牧区极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区(P<0.01);土壤水分、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因子均为轻牧区极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01),而土壤容重则相反;植被总密度与土壤pH和土壤容重成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成正相关;植物群落盖度除与土壤有机质显著相关外,与土壤含水量、容重、全氮和pH之间相关不显著或成负相关(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pH、容重和全氮成负相关,与含水量和有机质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 土壤因子 放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温性荒漠草地植物生育节律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长娥 许鹏 安沙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土质温性荒漠草地植物年内产量为“双峰”,分别在春末夏初和秋季,自返青后的第52d起。主要植物伊犁绢蓠绝对生长速率最大;草群生物量与10-20cm土壤水分关联度最高,与大气降水量(X1)、月平均气温(X2)和10~20cm土壤含水量(X3)... 土质温性荒漠草地植物年内产量为“双峰”,分别在春末夏初和秋季,自返青后的第52d起。主要植物伊犁绢蓠绝对生长速率最大;草群生物量与10-20cm土壤水分关联度最高,与大气降水量(X1)、月平均气温(X2)和10~20cm土壤含水量(X3)的关系方程为:Y=204.694+2.193 X1=5.437 X2=40.157 X3+30.496X4;(R=0.971。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温性荒漠 伊犁绢蒿 关系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荒漠草原土壤酶与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焦婷 常根柱 +1 位作者 鱼小军 赵桂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93,共6页
为揭示放牧扰动下土壤养分供给水平的变化,对温性荒漠草原冬春季牧场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区土壤呈弱碱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除对照区外,各层土壤含水量、全氮、速效... 为揭示放牧扰动下土壤养分供给水平的变化,对温性荒漠草原冬春季牧场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区土壤呈弱碱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除对照区外,各层土壤含水量、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含量有递减趋势;除重牧区20~30cm土层外,各放牧区各土层土壤脲酶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碱性磷酸酶各放牧区极显著高于对照区(P〈O.01);过氧化氢酶除0~10cm土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外,其他各层均表现I。G〉MG〉cK〉HG的变化。相关分析表明,3种酶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间相关显著(P〈O.05)或极显著(P〈0.01),说明土壤酶可以用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同样得出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示草原退化与恢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肥力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姚喜喜 王立亚 +3 位作者 严振英 张文娟 孙海群 周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65-172,共8页
为研究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放牧和围封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P&l... 为研究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放牧和围封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P<0.01);放牧显著增加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Crude fat,CF)、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和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ME),显著降低了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s,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s,ADF)(P<0.01);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牧草CP,CF,DMD和ME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牧草NDF和ADF呈显著负相关(P<0.01);牧草CP,CF,DMD和ME与NDF和ADF呈显著负相关(P<0.01)。总之,放牧处理显著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牧草营养品质。建议对围封温性荒漠草原进行适度放牧,以充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温性荒漠草原 植被特征 牧草营养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河西走廊北部温性荒漠草原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丽萍 韩胜国 +1 位作者 马维新 胡发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82-84,共3页
为探索围栏封育对河西走廊北部温性荒漠草原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对甘肃省民勤县2007年封育的温性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及产草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封育7年后,持续封育对河西走廊北部温性荒漠草原的产草量、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物... 为探索围栏封育对河西走廊北部温性荒漠草原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对甘肃省民勤县2007年封育的温性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及产草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封育7年后,持续封育对河西走廊北部温性荒漠草原的产草量、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物种数无显著影响(P>0.05),并未呈现持续增加效果。鉴于民勤县生态条件较为严酷的自然现状,建议对其温性荒漠草原继续实行围栏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河西走廊 温性荒漠草原 产草量 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查向浩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2 位作者 林宁 张胜楠 李有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72-2677,共6页
【目的】本文分析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方法】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类型图,结合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区域19个采样点的生物量野外调查数据,对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喀什地区温性荒... 【目的】本文分析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方法】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类型图,结合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区域19个采样点的生物量野外调查数据,对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空间分布具有高度异质性,总生物量在83. 63~4782. 79 g·m-2之间波动,均值为1123. 14 g·m^(-2);地上生物量以灌木为主,草本生物量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增多(P <0. 05),灌木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减少(P <0.05),地下生物量与海拔相关性不大;生物量在经纬向上均具有一定线性规律,但无显著相关性关系(P> 0. 05);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根冠比较大,灌木NPP占比为62. 92%,草地生物量和NPP均与降水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但NPP与气温相关性不大(P> 0. 05)。降水是影响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经纬度的变化、不同的海拔梯度、降水量大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动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温性荒漠类草地 生物量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温性荒漠草原禁牧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勇娟 冯立涛 +1 位作者 崔国盈 金保 《新疆畜牧业》 2011年第5期28-30,共3页
2007年,乌鲁木齐市草原监理站对2004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实施的乌鲁木齐市1.1万hm2温性荒漠草原禁牧区植被生长恢复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通过7年的围栏禁牧封育,首府周边1.1万hm2天然草原植被得以休养生息,植被覆盖度得以恢复... 2007年,乌鲁木齐市草原监理站对2004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实施的乌鲁木齐市1.1万hm2温性荒漠草原禁牧区植被生长恢复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通过7年的围栏禁牧封育,首府周边1.1万hm2天然草原植被得以休养生息,植被覆盖度得以恢复,使生态脆弱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我市周围已形成一道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发挥出了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原 禁牧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响应
13
作者 李小锋 刘秀梅 郑红玉 《草食家畜》 2023年第6期36-42,共7页
【目的】通过2011年、2016和2021年草原植物的调查研究,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揭示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巴里坤县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数学分析法进行系统研... 【目的】通过2011年、2016和2021年草原植物的调查研究,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揭示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新疆巴里坤县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数学分析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后植物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对加固温性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群落优势地位更加明显;生态补奖政策实施10年,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结构并未达到稳定状态,仍然处于变化之中。【结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原植物群落正向演替起到了积极作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10年,未使西北干旱内陆地区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达到顶级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原 群落特征 生态补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察布西部温性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初探 被引量:51
14
作者 赵萌莉 许志信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2期46-48,共3页
温性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中有 13种植物 ,其中灌木 5种 ,多年生草本 5种 ,一年生草本 3种 ,分属于 7个科 ,种子密度仅为 4 6粒 /m2 。与其他类型草地相比 ,种子数量稀少 ,种子库的组成与现存地上植被的组成相似性极小。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地 土壤种子库 种子数量 物种组成
原文传递
永昌县花草滩荒漠草地产草量及放牧家畜营养平衡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子雄 俞联平 史兆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155-158,共4页
土质温性荒漠作为干旱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荒漠类草地,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干旱区草地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选择永昌县花草滩典型土质温性荒漠草地,采用3S技术与传统地面测产、实验室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草地产草量... 土质温性荒漠作为干旱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荒漠类草地,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干旱区草地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选择永昌县花草滩典型土质温性荒漠草地,采用3S技术与传统地面测产、实验室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草地产草量、植被养分含量及放牧家畜营养平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通过调查,了解其产草量及放牧家畜营养平衡状况。这对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及放牧利用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将为河西走廊乃至西部干旱区类似草地资源的评价以及放牧家畜营养平衡分析提供借鉴和指导。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花草滩土质温性荒漠总面积2.53万hm2,可食牧草鲜草产量4 430.03 kg/hm2;花草滩植被属典型荒漠植被,植被灰分和水分含量较高,含钙丰富,而粗蛋白和磷含量较低,除6~10月能满足现有放牧家畜对蛋白质的需求外,冬春季需补饲豆科牧草和饼粕类的蛋白质饲料,且全年需进行磷的补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 3S技术 放牧家畜 营养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两种草地类型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乾 杨永林 +1 位作者 杨华 张文喆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新疆天山北坡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两种草群产量、营养成分的月动态变化,以及两种草地类型条件下放牧的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断奶羔羊体重变化等。选择体重相近2岁多胎萨福克产后母羊、统一断奶后的羔羊各120只,随机... 试验旨在探究新疆天山北坡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两种草群产量、营养成分的月动态变化,以及两种草地类型条件下放牧的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断奶羔羊体重变化等。选择体重相近2岁多胎萨福克产后母羊、统一断奶后的羔羊各120只,随机各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羊。。A组羔羊和C组母羊于温性荒漠草原试验区域(Ⅰ型草群,即沟羊茅、针茅、新疆绢蒿型)放牧,B组羔羊和D组母羊于温性草原化荒漠试验区域(Ⅱ型草群,即博乐绢蒿、木地肤、短柱苔草型)放牧。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6月、9月Ⅰ型草群鲜草产量均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9月Ⅰ型草群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6月Ⅰ型草群干鲜比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6月、9月Ⅰ型草群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7月Ⅰ型草群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9月Ⅰ型草群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6月Ⅰ型草群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9月(P<0.05),6月、7月和9月Ⅱ型草群磷含量显著高于Ⅰ型草群(P<0.05)。两种放牧草地类型放牧条件下,放牧母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和相对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断奶羔羊体重均呈持续增长趋势,次年母羊的窝产羔数、初生重、羔羊断奶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减少,两种放牧草地类型的牧草产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牧草营养水平呈下降趋势,多胎萨福克羊的放牧适应性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抗逆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草原 温性草原化荒漠 绵羊 体重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浪县草原区植被盖度及生产力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俞慧云 陈本建 俞联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9,100,共9页
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以1991、2001、2006、2013和2014年度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平均湿润度、≥0℃积温以及高程、坡度、坡向等指标和参数,采用决策树分类、像元二分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对古浪县天然草原资源、境内温性... 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以1991、2001、2006、2013和2014年度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平均湿润度、≥0℃积温以及高程、坡度、坡向等指标和参数,采用决策树分类、像元二分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对古浪县天然草原资源、境内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等草原区的植被盖度(FVC)及生产力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浪县总草原面积22.41万hm^2,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分别占1.68%、1.66%、32.55%、24.02%和40.08%。正常年景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植被盖度以Ⅲ级(40%≤FVC〈60%)为主,雨量充沛年份向Ⅱ级(60%≤FVC〈80%)过渡,且近10年FVC整体呈现逐步改善趋势。古浪县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042.70kg/hm^2和909.34kg/hm^2,均以500~1000kg/hm^2鲜草产量草地所占面积较大,分别占各自草原面积的50.01%和66.32%,其次为1000~1500kg/hm^2草地,分别占各自草原面积的41.87%和19.84%。全县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分别可承载3.65和3.91万个羊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浪县 温性草原 温性荒漠草原 植被盖度(FVC) 草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兵团农九师天然草地分类及类型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19-224,共6页
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草地分类单位、标准 ,对兵团农九师天然草地进行了分类 ,编制出草地类型分类系统 ;计有 7类 ,2 6组和 6 7个草地型。并对各类型草地的自然。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分类系统 类型特征 新疆 农九师 温性草甸 温性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草原保护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秀莲 《内蒙古林业》 2020年第4期30-31,共2页
乌兰察布市草原面积5521万亩,草原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植被六大类,其中以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三大类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2.3%、... 乌兰察布市草原面积5521万亩,草原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植被六大类,其中以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三大类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2.3%、40.6%和8.8%,其他类型占8.3%。天然草原平均亩产干草37公斤左右,平均草原植被盖度38%。全市天然草原“三化”面积达4634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总面积 天然草原 山地草甸 草原保护建设 温性荒漠草原 草原植被 草原化荒漠 温性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原沙质路基边坡草原修复技术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秀花 周志勇 +2 位作者 姚忠林 申键 陈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对利用过度的公共天然草场及牧道进行治理。为此,梳理了温性荒漠化山地草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了草地修复的技术要点,通过采用液压喷播植草和飞播植草技术,有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对利用过度的公共天然草场及牧道进行治理。为此,梳理了温性荒漠化山地草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了草地修复的技术要点,通过采用液压喷播植草和飞播植草技术,有效破解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而不利于草种生长发育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温性荒漠化草原 液压喷播植草 飞播植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