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压力传感器拟合特性的温度补偿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庭恕 江潼君 钱侬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改进压力传感器拟合特性的温度补偿算法陆庭恕,江潼君,钱侬仙(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南京210018)深井高精度电子压力计是一种用于采集井底压力、温度数据,以便对油气储量作出分析评价的重要设备,这种压力计的压力传感器将井... 改进压力传感器拟合特性的温度补偿算法陆庭恕,江潼君,钱侬仙(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南京210018)深井高精度电子压力计是一种用于采集井底压力、温度数据,以便对油气储量作出分析评价的重要设备,这种压力计的压力传感器将井底压力和温度分别变换成频率信号,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拟合特性 温度补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算法及软件实现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永涛 徐大诚 郭述文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12期18-20,24,共4页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零点温度漂移和灵敏度温度漂移是影响传感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能使该类误差得到有效补偿对于提高其性能很有意义。通过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建立高阶温度补偿模型进行温度误差补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在该模...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零点温度漂移和灵敏度温度漂移是影响传感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能使该类误差得到有效补偿对于提高其性能很有意义。通过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建立高阶温度补偿模型进行温度误差补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在该模型基础上给出了拟合系数计算方法,并用Matlab GUI软件来实现温度补偿系数计算,进而实现传感器输出的动态温补,达到了很好的输出线性性。实验结果表明,补偿后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误差小于0.5%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温度补偿系数 温度补偿算法 温度补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导引头输出斜率温度补偿算法及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凯 刘兵 徐燕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首先介绍了某型激光制导空地导弹掠靶高飞故障原因,是在某些环境使用条件下导引头输出斜率散布偏大和导引头跟踪能力异常下降引起,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一种导引头输出斜率温度补偿算法,对该算法的设计步骤及有益效果进行阐... 首先介绍了某型激光制导空地导弹掠靶高飞故障原因,是在某些环境使用条件下导引头输出斜率散布偏大和导引头跟踪能力异常下降引起,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其次提出一种导引头输出斜率温度补偿算法,对该算法的设计步骤及有益效果进行阐述,最后通过数学仿真、半实物仿真、飞行试验结果证明,采取该温度补偿算法,可有效解决该导弹掠靶高飞问题,提高导弹命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靶高飞故障 导引头输出斜率 温度补偿算法 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温度补偿的神经网络用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夏经德 夏道止 《西北电力技术》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带温度补偿的神经网络结构和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在前向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节点上对负荷引入了相应的温度补偿,其中所涉及的临界温度和温度补偿系数将与前向神经网络本身的权系数一起通过训练而自动获得。对陕西电网2001年1月开始连续45... 带温度补偿的神经网络结构和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在前向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节点上对负荷引入了相应的温度补偿,其中所涉及的临界温度和温度补偿系数将与前向神经网络本身的权系数一起通过训练而自动获得。对陕西电网2001年1月开始连续45个月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日期的平均负荷预测精度比用常规前向神经网络高3%-6%。神经网络的训练采用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BFGS算法,不但保证了神经网络学习的收敛性,而且可以减少隐节点的数目,使神经网络的推广能力和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短期负荷预测 神经网络 温度补偿BFGS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温度补偿的非分光红外CO_(2)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灿 靳长明 +2 位作者 谭秋林 张磊 张雅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4-190,共7页
近年来,温室效应愈发明显,环境二氧化碳(CO_(2))浓度增加带来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目前,商业化的CO_(2)传感器体积较大,便携化、高精度、模块化等方面不尽人意,设计了一种基于热释电的非分光红外法(NDIR) CO_(2)浓度测量... 近年来,温室效应愈发明显,环境二氧化碳(CO_(2))浓度增加带来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目前,商业化的CO_(2)传感器体积较大,便携化、高精度、模块化等方面不尽人意,设计了一种基于热释电的非分光红外法(NDIR) CO_(2)浓度测量系统,主要分为气室结构设计、信号电路设计、软件控制设计与数据处理四个部分。气室结构设计方面采用单通道结构设计,并对气室进行了光学仿真,最终确定了气室的尺寸,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信号电路设计方面设计了一种基于差分方式的小信号放大电路,将有效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并放大,提高分辨率。软件控制设计方面应用数字滤波算法,滤除干扰与杂波,提取数据中的有效值,提高信噪比。数据处理方面,搭建CO_(2)气体测试平台,通过温湿度与峰峰值补偿公式补偿温度对峰峰值产生的影响,再使用25℃下曲线拟合法计算气体浓度值,最终通过串口输出。经过测试,该系统测量范围为5%,相对误差值在1500 ppm以内,能够满足防火报警、矿下监测等场合的安全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分光红外(NDIR) 气室光学仿真 信号处理电路 温度补偿浓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热电阻精密测量中温度漂移的补偿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卓 杨雷 何志伟 《南方电网技术》 2012年第A01期10-10,共1页
针对温度测量过程中的温度漂移问题,分别从温度传感器的选取、测量方案的设计、实际测量电路和滤波算法4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详细阐述了后级两级AD623信号放大及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它与微控制器的应用... 针对温度测量过程中的温度漂移问题,分别从温度传感器的选取、测量方案的设计、实际测量电路和滤波算法4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详细阐述了后级两级AD623信号放大及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它与微控制器的应用接口电路。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满足分辨率为±0.1℃、准确度为±0.2℃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温度漂移补偿滤波算法AD7715AD6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的GIS内部导体温度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玉杰 李洪涛 +3 位作者 宋思齐 杨景刚 刘通 王林杰 《电力工程技术》 2019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预防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触头过热缺陷,解决传统测温技术无法实现GIS设备内部触头温度准确检测的难题,提高GIS设备内部触头温度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GIS内部导体温度检测技术。通过不同光程和气压条件下SF_6... 为预防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触头过热缺陷,解决传统测温技术无法实现GIS设备内部触头温度准确检测的难题,提高GIS设备内部触头温度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GIS内部导体温度检测技术。通过不同光程和气压条件下SF_6吸收率试验,对影响红外测温精度的光程和SF_6气体压力进行分析,得到光程、气体压力与温度修正值的关系,并计算得到温度补偿算法;将该温度补偿算法应用在红外测温装置中,能够根据被测物的光程和SF_6气体压力准确测得GIS内部导体实际温度。最终的试验结果显示,该红外测温仪在加入补偿算法后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GIS设备气室内触头的实际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红外测温 SF6 温度补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红外温度传感系统的设计表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盈 吴吉 +4 位作者 王增彬 姚聪伟 杨贤 王毓柱 李运甲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4,共7页
文中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可用于测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触头以及母线等关键位置温度的红外测温系统,可对GIS设备的过热故障进行监控和预警。本测温系统设计红外传感测温模组对温度数据进行模数转换、... 文中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可用于测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触头以及母线等关键位置温度的红外测温系统,可对GIS设备的过热故障进行监控和预警。本测温系统设计红外传感测温模组对温度数据进行模数转换、滤波、校准、补偿后通过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协议进行无线传输。通过定制化的红外介质窗口和密封系统实现红外信号的通路并保证设备的气密性和可靠性。将测温模组安装于红外介质窗口,实现对测温模组的安装固定。针对触头和母线发射率低、表面结构差异大、介质窗口红外光衰减以及SF6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和衰减等因素,开发了温度补偿算法,大幅提升了GIS测温的可靠性。该红外测温系统可以在10~150℃的温度范围内实现对GIS母线和触头表面温度的测量,并达到±2℃的测温精度,证明了本红外测温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红外测温 温度补偿算法 介质窗口 LORA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时佳斌 柴雪松 +4 位作者 王智超 刘艳芬 冯毅杰 凌烈鹏 暴学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7,共4页
由于地质灾害区段没有明确的固定基准点,传统轨道变形监测方法不再适用。为此,设计了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轨道变形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温度补偿算法等。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消除列车通过时... 由于地质灾害区段没有明确的固定基准点,传统轨道变形监测方法不再适用。为此,设计了基于分布式光纤的轨道变形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温度补偿算法等。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消除列车通过时引起的振动和温度变化对监测数据的影响,检测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识别轨道变形,对地质灾害区段行车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变形 分布式光纤 温度补偿算法 行车安全 地质灾害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