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温度敏感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雷 王玉杰 +3 位作者 王云琦 张会兰 孙素琪 周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重庆缙云山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呼吸及其Q10(温度敏感性系数,指温度增加10℃所造成的呼吸速率改变的商)的时间变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二者受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2011年4—12月采用LI-8100二氧化碳通量测量系统观... 以重庆缙云山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呼吸及其Q10(温度敏感性系数,指温度增加10℃所造成的呼吸速率改变的商)的时间变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二者受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2011年4—12月采用LI-8100二氧化碳通量测量系统观测选取样地的R S(土壤呼吸速率)、土壤5 cm深处的T5(土壤温度)和W5(土壤湿度),分析R S与Q10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单一和二元混合模型探讨T5和W5对R S、Q10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观测期内R S和T5月均值均呈单峰曲线变化;R S的变化范围在(1.38±0.15)~(3.94±0.21)μmol/(m2·s)之间,T5的变化范围在(9.28±0.65)~(22.99±1.14)℃之间;由于受到自然降水影响,W5的月际变化不规律.②Q10季节差异明显,最大值(3.31)出现在春季,观测期内的平均值为2.01.③R S与T5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5的关系不明显(P>0.05);R S与T5、W5的关系模型拟合度分别为87%和26%;T5与W5的复合模型对R S的变化解释能力为89%,高于单一模型.④影响Q10的主要因素是T5,其次为W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性系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冻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和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廖艳 杨忠芳 +1 位作者 夏学齐 蒋宏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93,共9页
对采自青藏高原的4个高海拔冻土样品在5、15、25和35℃4个温度下进行了为期90d的实验室培养。结果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呼吸强度和有机碳累积分解量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培养初期土壤呼吸强度达到最高值随后不断下降,15... 对采自青藏高原的4个高海拔冻土样品在5、15、25和35℃4个温度下进行了为期90d的实验室培养。结果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呼吸强度和有机碳累积分解量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培养初期土壤呼吸强度达到最高值随后不断下降,15d左右以后达到稳定。同样的温度下,土壤呼吸强度呈现如下顺序:沱沱河(草甸沼泽土)>乌丽(高山草甸土)>五道梁(高山草原土)>格尔木(灰棕漠土),但后3个土样之间差别并不显著。通过密度分选、酸水解和氯仿熏蒸方法,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对土壤有机碳组分进行划分,同时运用动力学方程分两库和三库对有机碳分解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应用不同实验方法划分的土壤碳组分差异明显,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从低到高依次是:微生物量碳占1.26%~10.31%,轻组有机碳占9.13%~20.22%,易氧化有机碳占28.35%~49.35%;分两库和三库拟合土壤不同碳库,二者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分别为0.50%~3.65%和0.51%~3.26%,MRT分别为8~56d和8~50d,结果比较接近;此外,应用模型方法所测活性碳比例显著低于实验方法的结果。采用线性、指数和高斯3种模型分析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均能较好地描述二者关系且以高斯模型为最优,所计算出的Q10值也以高斯模型和培养实验较为契合;Q10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高寒气候条件下的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将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冻土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系数Q10 有机碳组分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黑土有机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廖艳 杨忠芳 +3 位作者 夏学齐 高磊 冯海艳 赵秀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3-561,共9页
对松嫩平原旱地、水田和草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黑土进行了为期90天的实验室培养。研究发现,土壤呼吸强度表现为在初期达到一个最大值后不断下降,随后趋于稳定。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5℃、15℃、25℃和35℃),各类型土壤的呼吸强度均随... 对松嫩平原旱地、水田和草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黑土进行了为期90天的实验室培养。研究发现,土壤呼吸强度表现为在初期达到一个最大值后不断下降,随后趋于稳定。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5℃、15℃、25℃和35℃),各类型土壤的呼吸强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同步增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土壤呼吸强度强弱顺序为:水田黑土>草地黑土>旱地黑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意味着低温区域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暖的反馈将更敏感。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土壤呼吸动态拟合,3种黑土活性有机碳含量以水田黑土最高,旱地黑土次之,草地黑土最低;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由高到低则依次为草地黑土、旱地黑土和水田黑土。通过密度分选划分了轻组和重组组分,发现土壤样品中重组组分占总有机碳量的95%以上,要大大高于轻组。密度分选与模型拟合的结果基本吻合,轻组碳(活性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大小均是草地黑土>旱地黑土>水田黑土,重组碳(缓效性碳)比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黑土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系数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强度对温度的敏感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廖艳 崔军 +2 位作者 杨忠芳 夏学齐 赵秀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71,共8页
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方法对三江平原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后的沼泽土和草甸土进行了温度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15℃、25℃和35℃4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条件下,3种... 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方法对三江平原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后的沼泽土和草甸土进行了温度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15℃、25℃和35℃4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条件下,3种土壤呼吸强度由弱到强依次是:草甸土-旱地<草甸土-水田<沼泽土-人工林。指数模型和乘幂模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土壤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或乘幂上升。3种土壤的Q10值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表明土壤呼吸在较低温度下的温度敏感性更高。对未添加植物残体的纯土壤组和添加了植物残体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添加植物残体后土壤呼吸强度大大增强,因此野外实际的土壤呼吸强度要比通常室内实验中去除植物残体后所测定的土壤呼吸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4种林分土壤呼吸及温、湿度敏感性对氮添加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17
5
作者 郝龙飞 王庆成 刘婷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0-567,共8页
全球变化中氮沉降日益严重,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通过研究氮添加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输出的影响,对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 全球变化中氮沉降日益严重,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通过研究氮添加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输出的影响,对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以及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通过2年氮添加(对照(0 kg N hm^-2 a^-1),低氮(50 kg N hm^-2 a^-1),中氮(100 kg N hm^-2 a^-1)和高氮(150 kg N hm^-2 a^-1))试验,测定根生物量密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浓度、土壤呼吸速率及温、湿度敏感性等指标,旨在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氮添加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1)低氮处理对白桦和水曲柳林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红松和长白落叶松林土壤呼吸速率;水曲柳林分中高氮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于低氮和中氮处理,而其他林分高氮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仅显著低于低氮处理。(2)氮添加处理下,4种林分中林分土壤呼吸速率与根生物量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3)低氮处理下5 cm和10 cm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65%和3.12%,高氮处理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6.29%和5.46%。但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湿度间的相关性无影响。综上所述,阔叶林与针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根生物量密度是影响不同林分土壤呼吸对短期氮添加响应的主要因素,同时氮添加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温度敏感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针叶林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系数(Q10) 湿度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季节性冻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文煜 李艳红 +1 位作者 李发东 王金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9-556,共8页
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3月艾比湖湿地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温室气体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裸地土壤CO2表现为汇、芦苇和柽柳土壤CO2表现为源;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CH4表现为汇,而N2O表现为源;芦苇、柽柳和裸... 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3月艾比湖湿地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温室气体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裸地土壤CO2表现为汇、芦苇和柽柳土壤CO2表现为源;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CH4表现为汇,而N2O表现为源;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温室气体最低值均出现在冻结期(11月—次年2月)且为负通量;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O2在融化期(3月末)出现排放峰值,而土壤CH4和N2O在冻融交替期(3月初)出现排放峰值;在整个观测期,芦苇和柽柳土壤CO2、CH4和N2O排放峰值高于裸地;温度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CO2和N2O影响显著,均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能解释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CO2通量的77%~88%;土壤质量含水量对土壤CH4和N2O影响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质量含水量能解释芦苇、柽柳和裸地CH4和N2O通量的25%~46%和41%~69%.表明在干旱区季节性冻融期,温度变化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O2影响较大,而在冻融交替期水分变化对CH4和N2O通量影响显著.芦苇、柽柳和裸地土壤呼吸Q10值分别为2.37,2.58和2.33,不同植被类型基于100 a尺度,土壤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由大到小依次为芦苇(569.67 kg·hm^-2)、柽柳(152.09 kg·hm^-2)、裸地(–86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季节冻融 温室气体 不同植被类型 温度敏感性系数 GW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沿海防护林土壤呼吸季节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3 位作者 董强 林宇 郜士垒 周丽丽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0-647,共8页
为探究闽南沿海地区人工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和湿度季节变化响应,以滨海沙地纹荚相思、尾巨桉、肯氏相思、木麻黄和湿地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自动土壤CO_(2)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各林地不同季节的土... 为探究闽南沿海地区人工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和湿度季节变化响应,以滨海沙地纹荚相思、尾巨桉、肯氏相思、木麻黄和湿地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自动土壤CO_(2)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各林地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土层10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5种典型人工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平均值依次为尾巨桉林(3.51 μmol·m^(-2)·s^(-1))>纹荚相思林(3.33 μmol·m^(-2)·s^(-1))>木麻黄林(3.02 μmol·m^(-2)·s^(-1))>肯氏相思林(2.95 μmol·m^(-2)·s^(-1))>湿地松林(2.06 μmol·m^(-2)·s^(-1)),均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湿地松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另外4种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纹荚相思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4种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均不显著相关(P>0.05)。5种防护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存在差异,4种阔叶林Q_(10)值均大于针叶林(湿地松林)。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均存在差异,土壤温度是影响该地区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人工防护林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理化 温度敏感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侧柏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泽霞 陈爱华 田晋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104,113,共6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半干旱区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以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3种灌溉方式下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种灌溉方式下侧柏人工...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半干旱区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以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3种灌溉方式下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种灌溉方式下侧柏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不同月份的月均值表现为漫灌[2.07μmol/(m^(2)•s)]>穴灌[1.65μmol/(m^(2)•s)]>喷灌[1.36μmol/(m^(2)•s)]。地表温度、5 cm土壤温度和10 cm土壤含水率与喷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在1.54~2.34之间,喷灌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另外2种灌溉方式。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人工林调控土壤碳排放,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 漫灌 穴灌 喷灌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温度敏感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