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6Al-4V合金等温压缩变形时的温度敏感性指数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晓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9-93,共5页
研究变形工艺对Ti-6Al-4V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和温度敏感性指数的影响。等温压缩实验选取的变形温度为1123~1213 K、应变速率为0.01~10.0 s-1、变形程度为30%,50%,70%。结果表明,初生α相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 研究变形工艺对Ti-6Al-4V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和温度敏感性指数的影响。等温压缩实验选取的变形温度为1123~1213 K、应变速率为0.01~10.0 s-1、变形程度为30%,50%,70%。结果表明,初生α相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增加逐渐减小;温度敏感性指数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增加逐渐增大;应变增加时,初生α相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变化不明显,温度敏感性指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微观组织演变 温度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博 王伟 +2 位作者 马履一 贾忠奎 段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77,142,共6页
为了探明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特征以及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测定并分析了河北平泉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规律呈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4:00~1... 为了探明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特征以及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测定并分析了河北平泉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规律呈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4:00~16:00,最小值出现在6:00~8:00,其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较为一致:凋落物呼吸占土壤呼吸总量的23.83%;温度是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子,地表温度、土壤深度5cm的温度、土壤深度10cm的温度与土壤日均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温度敏感性指数为1.31-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温度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岳山不同林型的土壤呼吸特征及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3
3
作者 付雨龙 郭超 白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8-82,共5页
采用LI-8100土壤CO2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了生长季内(5-10月份)山西太岳山3种林型(油松林、辽东栎林、油松与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呼吸,同时测定5、10、20cm深度土壤的温湿度。结果显示:油松林、辽东栎林、混交林3种林型土壤呼吸... 采用LI-8100土壤CO2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了生长季内(5-10月份)山西太岳山3种林型(油松林、辽东栎林、油松与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呼吸,同时测定5、10、20cm深度土壤的温湿度。结果显示:油松林、辽东栎林、混交林3种林型土壤呼吸均呈单峰型季节动态,其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8-5.26、1.41-8.56、0.72-6.71μmol·m^-2·s^-1;观测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2.06、3.48、2.79μmol·m^-2·s^-1。双因素关系模型较好地解释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拟合方程的R2=0.70-0.95,且3层土壤中5cm处土壤层温湿度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最紧密。3种林型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与土壤温度、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山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温度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胡同欣 胡海清 孙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15-2924,共10页
通过测定中度火干扰后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生长季土壤呼吸(R_s),并进一步探究火干扰后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选择在塔河林业局火烧4年后兴安落叶松林中度火烧迹地设置样地,选择临近未过火区域设置对照样地... 通过测定中度火干扰后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生长季土壤呼吸(R_s),并进一步探究火干扰后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选择在塔河林业局火烧4年后兴安落叶松林中度火烧迹地设置样地,选择临近未过火区域设置对照样地。土壤呼吸通量用LI-8100进行测量,土壤异养呼吸(R_h)采用壕沟法进行测量。火烧迹地与未火烧对照样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67±1.03)μmol CO_2m^(-2)s^(-1),(4.21±1.25)μmol CO_2m^(-2)s^(-1)。火烧迹地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P<0.05)。生长季土壤呼吸组分的动态变化表明,土壤呼吸速率的降低是因为土壤自养呼吸(R_a)显著降低导致的(P<0.05)。温度是控制这一地区生长季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对照样地相比,火烧迹地土壤呼吸的变化与土壤温度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和未火烧对照样地Q_(10)分别为5.85±1.06,4.25±1.19,火干扰后Q_(10)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火干扰后中国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将为研究中国塔河地区火干扰后碳循环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土壤呼吸 兴安落叶松 环境因子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水期鄱阳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和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洲滩湿地CO_2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胜 陈宇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2-1420,共9页
于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鄱阳湖退水期,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鄱阳湖北部星子县洲滩两种代表性的植被群落——薹草(Carex cinerascens)和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进行CO_2通量的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薹草和藜蒿湿地的生态系统呼吸... 于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鄱阳湖退水期,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鄱阳湖北部星子县洲滩两种代表性的植被群落——薹草(Carex cinerascens)和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进行CO_2通量的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薹草和藜蒿湿地的生态系统呼吸具有明显季节变化模式,其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平均值分别为3291.80和2581.89mg CO_2/(m^2·h),退水期薹草和藜蒿湿地累积的CO_2通量分别为213.71±2.27和176.39±11.48 t CO_2/hm^2.较高的生物量是薹草湿地CO_2通量高于藜蒿湿地的原因.5 cm土温是影响薹草和藜蒿湿地CO_2通量季节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藜蒿湿地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高于薹草湿地.水分、植物生物量和湿地CO_2通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薹草 藜蒿 生态系统呼吸 温度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红松林退化演替后土壤氮矿化特征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秀月 付岩梅 +1 位作者 刘楠 冯富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66-3574,共9页
土壤氮矿化是氮素生物地理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表征着土壤的供氮潜力,其变化过程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从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红松林及其退化形成的次生阔叶林样地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好气室内培养法,研究在不同培养温度(4℃、12℃、2... 土壤氮矿化是氮素生物地理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表征着土壤的供氮潜力,其变化过程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从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红松林及其退化形成的次生阔叶林样地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好气室内培养法,研究在不同培养温度(4℃、12℃、20℃、28℃和36℃)和湿度(20%、40%、60%、80%和100%饱和持水量,WHC)下,2种林地土壤氮转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原始红松林相比,次生阔叶林表层土(0—20cm)的有机质、全碳、全氮、硝态氮、碳/氮比、全磷、速效磷、速效钾、pH值均显著升高,铵态氮显著降低(P<0.05)。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原始红松林表层土壤的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均显著低于次生阔叶林,但净氨化速率的变化则相反;培养温度和湿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土壤氮转化速率影响显著(P<0.001)。原始红松林和次生阔叶林净矿化速率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最适温度和湿度分别为28℃—36℃和60%(WHC)。原始红松林土壤氮矿化温度敏感性指数(Q10)显著高于次生阔叶林(P<0.05),均值分别为2.08和1.80,Q10与基质质量指数(A)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红松林 土壤氮营养生境 净矿化速率 温度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