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层结下风力机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正人 杜思源 +2 位作者 刘梅 梁秀俊 路婷婷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4-1719,共6页
风电场的数量和规模对大气边界层的气象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作为重要的气象参数,温度层结是影响大气流动及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建立风力机及周围流场模型,采用非稳态大涡模拟方法结合大气湍流理论,引入UDF函数对Flu... 风电场的数量和规模对大气边界层的气象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作为重要的气象参数,温度层结是影响大气流动及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建立风力机及周围流场模型,采用非稳态大涡模拟方法结合大气湍流理论,引入UDF函数对Fluent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加载大气边界层风速廓线,对风力机在不同温度层结条件下对底层边界层区域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不同层结下温度的变化不同:风力机运行在稳定层结时,风力机近尾流区域的温度较周围区域有所升高,在50 m高度处温差达到最大,数值为0.465K;而不稳定层结的情况却是相反,在风力机近尾流区域的温度较周围的区域有所降低,但整体温度变化没有稳定层结时明显,最大温差为0.281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大气边界 温度层结 大涡模拟 风机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军彩 陈静 +1 位作者 石文雅 张立霞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85-91,共7页
针对石家庄市2015年12月5—14日出现的重污染过程,利用石家庄市逐日地基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污染物观测资料,分析了重污染过程期间大气边界层温度、湿度、风变化特征及对PM2.5的影响,采用Hysplit后向气... 针对石家庄市2015年12月5—14日出现的重污染过程,利用石家庄市逐日地基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污染物观测资料,分析了重污染过程期间大气边界层温度、湿度、风变化特征及对PM2.5的影响,采用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此次重污染以局地排放为主要形成源,期间冷空气势力弱,地面日平均风速均在1.5m/s以下,日平均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风速小、湿度大,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重污染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大气环境背景。逆温形成及快速增厚导致重污染开始,逆温层平均厚度为683m,逆温层厚、强、不易消散,导致重污染持续时间长、污染重。近地面小风层厚(平均700m左右),通风能力弱,导致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同时近地层湿度大、厚度厚,使得PM2.5更容易形成和积累,对重污染加重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微波辐射计 温度层结 湿度 风廓线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风工程和虎门大桥的风振 被引量:19
3
作者 颜大椿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3-525,共3页
1972年,按照周恩来总理关于搞好基础科学研究的指示,周培源校长主持对湍流在国计民生重大课题中的应用展开广泛的学科调查[1]。翌年,在北大大型低速风洞完成千分之一比例的中性温度层结的大气边界层湍流结构的风洞模拟,开展对Dovenport... 1972年,按照周恩来总理关于搞好基础科学研究的指示,周培源校长主持对湍流在国计民生重大课题中的应用展开广泛的学科调查[1]。翌年,在北大大型低速风洞完成千分之一比例的中性温度层结的大气边界层湍流结构的风洞模拟,开展对Dovenport和Harris等关于平坦地形的强风谱的风洞实验研究[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科学研究 虎门大桥 周培源 温度层结 风洞模拟 风洞实验 低速风洞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城市近10年冬季大到暴雪天气分析
4
作者 陈健武 田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128-1131,共4页
运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资料,对近10年宣城市冬季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城市冬季有两类大到暴雪天气过程,Ⅰ类过程由于贝湖到巴湖之间横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南下抬升暖湿空气形成,主要影响系统有500 hPa北支槽、中低层... 运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资料,对近10年宣城市冬季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城市冬季有两类大到暴雪天气过程,Ⅰ类过程由于贝湖到巴湖之间横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南下抬升暖湿空气形成,主要影响系统有500 hPa北支槽、中低层冷槽切、700 hPa西南风低空急流;Ⅱ类过程由于强盛的南支锋区上,有波动东移,西南暖湿气流增强,在冷垫上辐合上升形成,主要影响系统有500 hPa南支槽、700 hPa西南风低空急流、850 hPa低涡暖切。Ⅰ、Ⅱ类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温度层结、水汽输送、动力条件、温度平流均有各自的特征。计算Ⅰ类、Ⅱ类大到暴雪过程湿位涡,MPV1均大于0,均为对流稳定性降水,MPV2虽然均小于0,但有各自的变化特征,反映出Ⅰ类、Ⅱ类过程的形成机制,Ⅰ类过程是由于中低层楔状冷空气的增强,本地大气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增加,从而导致垂直涡度的显著性发展;Ⅱ类过程是由于暖湿空气的增强,本地大气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增加,从而导致垂直涡度的显著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雪天气 平均环流特征 温度层结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性暴雪天气的过程简析及其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艳 蔡敏 +1 位作者 夏晓丰 季致建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7-794,共8页
利用NCEP资料对2008年1~2月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持续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对流层中低层切变的维持和有利的温度层结是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和暴雪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 利用NCEP资料对2008年1~2月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持续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对流层中低层切变的维持和有利的温度层结是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和暴雪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再对该区域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重点分析,可知:水汽从孟加拉湾沿云贵高原或越过中南半岛到内陆,以及从南海绕过中南半岛经转向气流输送,北上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通道行进;与夏季梅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输送不同,冬季的水汽输送通道随高度有明显的变化,水汽主要是由西边界进入该地区,主要水汽辐合发生在850 hPa以上。而孟加拉湾和南海作为主要水汽来源,前者在中高层作用明显,而在低层后者的比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持续性 暴雪 切变线 温度层结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590专用测量模板KS2056P/S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魏晓龙 张晓青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8-69,共2页
AD590在测量式-55~+150℃范围的温度时,其输出电流与绝对温度成正比:1μA/K。光电隔离矩阵式AD590专用测量模板KS2056P/S用16根电压激励线和16根电流输入线来实现对256个AD590的精密测量... AD590在测量式-55~+150℃范围的温度时,其输出电流与绝对温度成正比:1μA/K。光电隔离矩阵式AD590专用测量模板KS2056P/S用16根电压激励线和16根电流输入线来实现对256个AD590的精密测量,在环境风洞温度层结控制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590 测量 温度传感器 温度层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雾日的时空变化
7
作者 黄伟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0年第4期49-54,共6页
讨论了广州雾日的时空变化.研究指出,由于广州近地层气温较高,加上城市热岛和干岛效应的影响,年平均雾日较少.34年的资料表明,广州平均雾日为4.8天,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1~4月为雾季,雾一股出现在清晨5~7时.50年代至70年代雾... 讨论了广州雾日的时空变化.研究指出,由于广州近地层气温较高,加上城市热岛和干岛效应的影响,年平均雾日较少.34年的资料表明,广州平均雾日为4.8天,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1~4月为雾季,雾一股出现在清晨5~7时.50年代至70年代雾日增加,80年代开始雾日有减少的趋势.广州的雾可以分成4种类型:即辐射雾(占24%),锋面雾(占14%),平流雾(占14%)和平流辐射雾(占48%).最后指出,雾是稳定的象征,它与大气温度层结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干岛效应 温度层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