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发汗温度场控制问题的解 被引量:9
1
作者 于景元 武津刚 +2 位作者 李学志 朱广田 杨学实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6年第4期39-47,共9页
本文研究水发汗温度场控制模型导出的自由边界问题。在具有表面烧蚀的情形,证明了该问题解是存在唯一的。
关键词 发汗冷却 烧蚀 温度场控制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能量分散的CFRP层合板微波固化温度场控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攀 郭嘉炜 +1 位作者 周靖 郝小忠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96-102,共7页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轻质高强,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减重增效的优选材料。固化是制造兼具几何外形与承载性能的CFRP构件的关键。与传统的传导加热固化/修补方法相比,微波加热固化/修补方法具...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轻质高强,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减重增效的优选材料。固化是制造兼具几何外形与承载性能的CFRP构件的关键。与传统的传导加热固化/修补方法相比,微波加热固化/修补方法具有控温灵敏、周期短、能耗低等优势。然而微波会在腔体内谐振形成驻波,使得CFRP层合板面内存在大量冷、热点,温度不均匀,构件易变形,严重时甚至发生局部烧蚀或固化不完全。本研究提出了多频能量分散的CFRP层合板微波固化温度场控制方法,通过将加热所需能量分散到多种频率的微波以弱化单一频率驻波的影响,同时利用多种频率驻波间的叠加效应,提升CFRP层合板微波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仅采用915 MHz和2.45 GHz两种频率微波进行加热的情况下,CFRP层合板的最大温差相比单频微波加热降低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层合板 微波固化 温度场控制 多频能量分散 超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施工过程仿真的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控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易玉 陈新 +1 位作者 张先帅 张太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132,57,共5页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对碾压混凝土坝的内部温度实时动态监控并制定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从而减少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再根据混凝土温升随浇筑时间的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时动态施加坝基初始...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对碾压混凝土坝的内部温度实时动态监控并制定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从而减少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再根据混凝土温升随浇筑时间的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时动态施加坝基初始温度、坝体浇筑温度及随时间改变的气温、水温等荷载条件和边界条件等,基于施工过程的荷载步长,利用ANSYS二次开发功能实现温度场仿真计算,建立了从大坝施工开始经混凝土冷却直至准稳定温度场状态的全过程仿真分析系统。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提供了一个基于施工过程的碾压混凝土温度场仿真计算分析工具,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坝 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温度场控制 DELPHI编程 ANSYS开发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发汗温度场控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学实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在文献[1,2]研究氦气发汗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水发汗剂.水在沸点会汽化,热层内存在热漏,对此采用“假想节点”思想,导出了差分公式,建立了三对角方程组,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当给定控制参数m_L的函数形式为级数时,闭合回路控制数字仿真结... 在文献[1,2]研究氦气发汗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水发汗剂.水在沸点会汽化,热层内存在热漏,对此采用“假想节点”思想,导出了差分公式,建立了三对角方程组,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当给定控制参数m_L的函数形式为级数时,闭合回路控制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级数能够有效地控制热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发汗 温度场控制 发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7-300的链篦机篦床温度场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伯全 高福学 丁丽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4,共4页
链篦机是球团生产的核心装备,其篦床温度场是一个大惯量、纯滞后、分布参数的被控对象,常规PID控制器难以保证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和带死区的前馈控制算法设计了链篦机篦床温度场的智能控制器,并利用模块化编... 链篦机是球团生产的核心装备,其篦床温度场是一个大惯量、纯滞后、分布参数的被控对象,常规PID控制器难以保证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和带死区的前馈控制算法设计了链篦机篦床温度场的智能控制器,并利用模块化编程方法编写了S7-300的控制程序,通过仿真实验看出,控制器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篦机 温度场控制 S7-300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基的非线性抛物型系统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艾岭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5,共6页
针对一类由非线性抛物型描述的分布参数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模型降阶和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小波配点方法,分别将一阶和二阶空间偏导数投影到拟Shannon小波基上,不需要求解系统的主导极点,得到系统的低阶常微分方程逼近模型;采... 针对一类由非线性抛物型描述的分布参数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模型降阶和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小波配点方法,分别将一阶和二阶空间偏导数投影到拟Shannon小波基上,不需要求解系统的主导极点,得到系统的低阶常微分方程逼近模型;采用前向Eular方法离散化时间变量,将得到的差分方程组模型作为系统的预测模型,选择标准二次优化性能指标,设计相应的非线性预测控制器;将此方法应用到由一个放置在反应器中的细长催化棒组成的传输-反应系统的温度场控制问题中,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抛物型系统 小波基 模型预测控制 棒式反应器 温度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光学系统波前检测中气流扰动的抑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抒岩 张旭升 +1 位作者 范阔 鞠国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9,共10页
气流扰动将引起干涉检测光路中空气折射率动态变化,从而引入未知波前测量误差,它对于大口径、长焦距光学系统波前检测精度的影响尤为严重。为抑制该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主动温度场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气流扰动引入... 气流扰动将引起干涉检测光路中空气折射率动态变化,从而引入未知波前测量误差,它对于大口径、长焦距光学系统波前检测精度的影响尤为严重。为抑制该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主动温度场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气流扰动引入波前检测误差的原因,并基于流体力学理论阐明了通过主动送风手段提高室内温度场均匀性、抑制气流扰动影响的可行性。其次,结合口径为500 mm、焦距为6000 mm的离轴三反望远镜检测光路构成以及所处环境条件,通过Fluent软件仿真建模提出一种利用风扇阵列主动送风的室内温度场控制方法。最后,对温度场控制前后实际光学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控制前后7组像差系数测量值(一段时间内多次测量平均值)之间的标准差由0.034λ减小到0.005λ(λ=632.8 nm)。本方法可有效抑制气流扰动对于光学检测精度的影响,对于提高非真空条件下大口径光学系统的波前检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波前检测 气流扰动 计算流体力学 温度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idgman法晶体生长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介万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4-35,共12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Bridgman法晶体生长的工作原理,以及生长速率和温度场控制方法。其次从单晶的获得,结晶界面的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形成原理的角度讨论了Bridgman法晶体生长过程结晶组织控制的原理。进而分析了Bridgman法晶体生长过程中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Bridgman法晶体生长的工作原理,以及生长速率和温度场控制方法。其次从单晶的获得,结晶界面的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形成原理的角度讨论了Bridgman法晶体生长过程结晶组织控制的原理。进而分析了Bridgman法晶体生长过程中结晶界面上的溶质分凝及其再分配行为,由此获得了晶体中的成分偏析规律。最后,介绍了近年来Bridgman晶体生长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强制对流控制技术,电磁控制技术,重力场控制技术及其高压Bridgman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生长 温度场控制 溶质分凝 成分偏析 强制对流 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and infrared thermography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9
作者 马国军 江国泰 陈志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927-1931,共5页
A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using a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was presented. A 3D sliced homogeneous phantom was radiated by the PMMW and an infrared ... A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for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using a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was presented. A 3D sliced homogeneous phantom was radiated by the PMMW and an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was applied to imag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phantom. The period of the PMMW is 3 s and the output power is 35 W. The temperature rises by at least 3 ℃ in the phantom when the duty cycle varies from 1/3, 1/2, 2/3 to 1 (denoted by scenarios 1-4). Both th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volume histogram and the relative depth-area ratio histogram show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MTR) is 6.6 and 8 ℃ in scenarios 2 and 3, and they are superior to scenarios 1 and 4. Furthermore, the PMMW can control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It provides both preliminary basis for thermal volume control and new technology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monitor in superficial hyperther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pulse modulated microwave (PMMW) infrared thermography superficialhypertherm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