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测数据和灰度模型的船闸底板混凝土温度变化预测
1
作者 孙阳 苏雅莹 +2 位作者 潘丽波 谈俊伟 刘蒙蒙 《水道港口》 2024年第5期723-731,共9页
船闸底板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较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在底板冬季温升过程中,温差超限的问题突出,养护不当极易出现开裂,有效预测底板温升变化尤为重要。基于实测数据,利用灰色模型分别按不同监测频次、不同原始序列分时段对温度... 船闸底板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较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在底板冬季温升过程中,温差超限的问题突出,养护不当极易出现开裂,有效预测底板温升变化尤为重要。基于实测数据,利用灰色模型分别按不同监测频次、不同原始序列分时段对温度变化进行预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用修正模型分时段预测了底板浇筑后3 d内的温升变化。根据精度及残差对比,监测时隔2 h结合数值原始序列、监测间隔3~6 h结合3数值原始序列的两种灰色模型预测方法合理有效,修正后的模型可有效提高精度及延长预测时长,用于指导温控,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为保障船闸底板结构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底板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场变化预测 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土层中联络通道冻结工程温度场实测研究
2
作者 杨宁 《现代交通技术》 2024年第6期70-75,共6页
基于南京地铁7号线某区间联络通道冻结工程,研究在富水砂土软弱地层中运用人工冻结法加固时,加固区土体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类似冻结工程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通过在冻结加固土层内布置测温孔,对冻结加固区土层冻结温度场进行测定,得出其... 基于南京地铁7号线某区间联络通道冻结工程,研究在富水砂土软弱地层中运用人工冻结法加固时,加固区土体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类似冻结工程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通过在冻结加固土层内布置测温孔,对冻结加固区土层冻结温度场进行测定,得出其温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总去路、总回路盐水温度变化可分为迅速降低、保持稳定和维护冻结三个阶段;各测点土体降温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距离冻结管越近、附近冻结管数量越多,冻结帷幕扩展越快,向内侧扩展速率大于向外侧扩展速率;冻结45 d时最小冻结壁厚度与冻结帷幕平均温度均达到设计要求。采用人工冻结法对南京地铁7号线区间联络通道进行加固,冻结帷幕的厚度与平均温度均在设计时间内达到设计要求,加固效果良好。故在软弱地层中应用人工冻结法能实现良好的加固功效,研究可为类似冻结工程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冻结法 温度场变化 软弱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S在三峡工程混凝土温度场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蔡顺德 望燕慧 蔡德所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2,35,共4页
以DTS实测三峡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分析了混凝土温度场水化热阶段、二峰阶段、平稳阶段的特点,指出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产生的重要因素;由于内部集热,混凝土浇筑1个多月后会出现第二次温度峰值;大体积混凝土经过一个季度的... 以DTS实测三峡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分析了混凝土温度场水化热阶段、二峰阶段、平稳阶段的特点,指出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产生的重要因素;由于内部集热,混凝土浇筑1个多月后会出现第二次温度峰值;大体积混凝土经过一个季度的温度变化过程后逐渐趋向平稳,环境温度对平稳阶段混凝土表层温度有一定的影响.DTS测温成果较好地证实了三峡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变化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S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场变化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蓄热材料的温度场传热模型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秀娟 邵姝珺 张华强 《节能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为了研究电蓄热的储热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本文以氧化镁为蓄热材料,根据其传热特性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基于不同的供热工况,构建了电蓄热材料在蓄热过程中的径向传热模型,依据加热管的功率特性和模型参数,研究了加热管电流与储热装置的... 为了研究电蓄热的储热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本文以氧化镁为蓄热材料,根据其传热特性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基于不同的供热工况,构建了电蓄热材料在蓄热过程中的径向传热模型,依据加热管的功率特性和模型参数,研究了加热管电流与储热装置的温度场关系,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储热装置的容量与加热管电流密切相关,且电流越大,储热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蓄热 储热系统 传热模型 蓄热过程 温度场变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火通风管道内部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尹航 李萍 +2 位作者 阳东 邓玲 谭龙飞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35-939,共5页
为研究外部直接受火情况下,在其耐火极限内,具备一定耐火极限的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或补风管道内部空气是否对人员疏散产生过热影响,选取3种典型尺寸的风管,设定4种典型管道内风速,共设计12个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对各工况管道内部的空气温... 为研究外部直接受火情况下,在其耐火极限内,具备一定耐火极限的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或补风管道内部空气是否对人员疏散产生过热影响,选取3种典型尺寸的风管,设定4种典型管道内风速,共设计12个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对各工况管道内部的空气温度场特性进行分析与比较,对各工况管道横切面和纵向切面的温度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相较无风工况,有风工况大部分热量被送风快速携带出管道,仅在贴近风管内壁面处形成一层很薄的环形热边界层。各考察切面最高温度的最大值为155.8℃,平均温度的最大值仅为40.4℃,不会对人员疏散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管道 风速 温度场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窗多模式破裂对城际列车火灾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涛 李耀庄 +1 位作者 徐志胜 孔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23-1427,共5页
综合考虑机械和温度控制两种车窗破裂模式,设置车厢中部和端部两组火灾工况,研究车窗破裂对CRH6型城际列车火灾发展规律的影响。火源功率设置为2 MW,车窗破裂温度阈值为600℃,机械控制开口时间设置为300 s。结果显示:机械开口对车厢中... 综合考虑机械和温度控制两种车窗破裂模式,设置车厢中部和端部两组火灾工况,研究车窗破裂对CRH6型城际列车火灾发展规律的影响。火源功率设置为2 MW,车窗破裂温度阈值为600℃,机械控制开口时间设置为300 s。结果显示:机械开口对车厢中部火灾最大热释放速率的影响不大,但是会影响车窗破裂部位分布,从而影响车厢内温度场分布,双侧机械开口的对流冷却作用会降低车厢端部的最大火灾热释放速率;车厢中部火灾达到最大热释放速率的时间比端部火灾快15.7%;火灾发生300 s后,车窗破裂个数随时间变化曲线与热释放速率曲线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列车 车窗破裂 热释放速率 温度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深层页岩气井生产模拟和预测的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夏阳 韦世明 +1 位作者 金衍 陈康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明确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气的渗流规律是准确预测深层页岩气井产能的前提。为此,基于前人提出的自扩散流动模型,增加考虑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建立了渗流场和温度场耦合的自扩散流动模型(以下简称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然后,将该模型与以... 明确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气的渗流规律是准确预测深层页岩气井产能的前提。为此,基于前人提出的自扩散流动模型,增加考虑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建立了渗流场和温度场耦合的自扩散流动模型(以下简称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然后,将该模型与以达西定律和努森扩散为基础的渗流模型(以下简称修正达西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基于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分析考虑温度场变化的深层页岩气自扩散流动行为,探讨了井底温度变化对深层页岩气采出程度的影响;进而将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应用于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口页岩气水平井的生产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相同参数下,采用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计算的页岩气产量大于修正达西模型计算值;②考虑温度场变化时,自扩散系数剖面出现峰值,气体密度剖面出现谷值,并且峰值/谷值对应数据点同步向地层内部移动,说明自扩散系数影响着气体传质速率,并且随着生产的进行,近井低温对气体自扩散的影响范围不断增大;③当井底温度低于地层温度时,近井气体自扩散系数减小,发生气体近井阻塞现象,从而使气井产量降低;④根据现场实例井的生产模拟结果,考虑温度场的变化,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深层页岩气井产量。结论认为,所建立的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可靠性和准确度更高,可以用于深层页岩气井的生产模拟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自扩散流热耦合模型 温度场变化 近井低温 近井阻塞 气井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20客舱在低压环境下的火灾及烟气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智愚 朱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8-472,共5页
以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为研究对象,探究低压环境对飞机客舱火灾烟气规律。运用FDS数值模拟,对飞机发生火灾客舱内部烟气及温度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压环境下,飞机客舱内部火灾热释放速率、温度以及CO浓度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峰值... 以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为研究对象,探究低压环境对飞机客舱火灾烟气规律。运用FDS数值模拟,对飞机发生火灾客舱内部烟气及温度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压环境下,飞机客舱内部火灾热释放速率、温度以及CO浓度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峰值结束时间均提前。烟气沉降速度和横向蔓延速度加快,烟气浓度却有所降低,推断出烟气产生速率有所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20客舱 低压环境 火灾 FDS数值模拟 烟气流动 温度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工法在富集海水地层下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苏文德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3期181-186,共6页
海水成分复杂致使海域地层冻土力学特性及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于淡水地层。基于海下隧道的修建逐渐增多且冻结法在海域环境中的应用少,开展了海域复杂环境下联络通道冻结施工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依托国内首条海底地铁隧道--厦门轨道交通2... 海水成分复杂致使海域地层冻土力学特性及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于淡水地层。基于海下隧道的修建逐渐增多且冻结法在海域环境中的应用少,开展了海域复杂环境下联络通道冻结施工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依托国内首条海底地铁隧道--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研究富集海水地层下地铁联络通道施工技术,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位置、不同深度测温孔温度分布特征,确定了"喇叭口"位置受隧道内部环境影响的范围,冻结帷幕内、外侧边缘冻结发展特点;对比深、浅测温孔数据表明泵站处冻结帷幕边缘温度沿冻结管轴向呈"W"形状分布,指出了可能存在包括两侧"喇叭口"和泵站位置中部在内的3处主要冻结薄弱区;对比分析了积极冻结期间3次不同时段、不同持续时间长度盐水温度回升对冻结加固效果的影响情况。研究成果揭示了海底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变化规律,对今后海底冻结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冻结工艺 联络通道 温度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