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态为本原则下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景观规划
1
作者
沈江莹
吕露
《南方农业》
2023年第6期227-230,共4页
为实现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亲自然、轻互动的湿地生态景观典范,以浙江省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项目为例,从生态空间设计、景观设施设计对三垟湿地重塑的景观设计进行阐述,从基底塑造、植物配置、动物选配3个方...
为实现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亲自然、轻互动的湿地生态景观典范,以浙江省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项目为例,从生态空间设计、景观设施设计对三垟湿地重塑的景观设计进行阐述,从基底塑造、植物配置、动物选配3个方面介绍了生境景观恢复策略,通过协调场地内外围公园衔接空间、生态过渡空间、核心保护空间和瓯柑保留空间的相互关系,围绕生态为本原则打造了一个集生态、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标志性生态示范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设计
生境空间规划
生态为本
浙江省
温州
市
三
垟湿地
生态建设示范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作用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陈秋夏
郑坚
+4 位作者
金川
周庄
陈雷
周泰来
唐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7-442,共6页
研究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能力在富营养化湿地的生态修复中非常重要。对温州三垟湿地18种水生植物生物量及其对N、P的吸收与积累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单株生物量差异极为显著,蒲苇、美人蕉的单株生物量最大。不...
研究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能力在富营养化湿地的生态修复中非常重要。对温州三垟湿地18种水生植物生物量及其对N、P的吸收与积累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单株生物量差异极为显著,蒲苇、美人蕉的单株生物量最大。不同植物种类地上部分含N量为23.52~55.00 g/kg,地下部分含N量为14.36~50.50 g/kg;地上部分P浓度为0.53~8.1 g/kg,而地下部分含P浓度为0.46~6.08 g/kg,物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物种各自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N和P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382和0.833,相关极显著。不同植物单株含N量为0.356~3.951 g/株,不同植物单株含P量分别和0.014~0.324 g/株之间,种间差异显著。其中含N量最高的植物单株为美人蕉、千屈菜和蒲苇,单株含P量最高的为千屈菜,其次为薏苡、水烛和菖蒲。美人蕉、水竹芋、水芋、水烛、菖蒲、伞草、细叶莎草、千屈菜、薏苡等对N、P具有较强的吸收与积累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建议在湿地修复中考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三垟湿地
水生植物
富集能力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为本原则下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景观规划
1
作者
沈江莹
吕露
机构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
出处
《南方农业》
2023年第6期227-230,共4页
文摘
为实现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亲自然、轻互动的湿地生态景观典范,以浙江省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项目为例,从生态空间设计、景观设施设计对三垟湿地重塑的景观设计进行阐述,从基底塑造、植物配置、动物选配3个方面介绍了生境景观恢复策略,通过协调场地内外围公园衔接空间、生态过渡空间、核心保护空间和瓯柑保留空间的相互关系,围绕生态为本原则打造了一个集生态、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标志性生态示范园区。
关键词
湿地
景观设计
生境空间规划
生态为本
浙江省
温州
市
三
垟湿地
生态建设示范片区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作用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陈秋夏
郑坚
金川
周庄
陈雷
周泰来
唐建军
机构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温州生态园管委会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7-442,共6页
基金
浙江省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S2003A021)
文摘
研究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能力在富营养化湿地的生态修复中非常重要。对温州三垟湿地18种水生植物生物量及其对N、P的吸收与积累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单株生物量差异极为显著,蒲苇、美人蕉的单株生物量最大。不同植物种类地上部分含N量为23.52~55.00 g/kg,地下部分含N量为14.36~50.50 g/kg;地上部分P浓度为0.53~8.1 g/kg,而地下部分含P浓度为0.46~6.08 g/kg,物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物种各自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N和P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382和0.833,相关极显著。不同植物单株含N量为0.356~3.951 g/株,不同植物单株含P量分别和0.014~0.324 g/株之间,种间差异显著。其中含N量最高的植物单株为美人蕉、千屈菜和蒲苇,单株含P量最高的为千屈菜,其次为薏苡、水烛和菖蒲。美人蕉、水竹芋、水芋、水烛、菖蒲、伞草、细叶莎草、千屈菜、薏苡等对N、P具有较强的吸收与积累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建议在湿地修复中考虑应用。
关键词
温州三垟湿地
水生植物
富集能力
生态恢复
Keywords
Wenzhou Sanyang Wetland
aquatic plants
accumulation abilit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分类号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态为本原则下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景观规划
沈江莹
吕露
《南方农业》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作用研究
陈秋夏
郑坚
金川
周庄
陈雷
周泰来
唐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