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Ⅱ:中国区域气候的可能变化 被引量:107
1
作者 高学杰 赵宗慈 +2 位作者 丁一汇 黄荣辉 Filippo Giorgi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8,共10页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CO2加倍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该文为第2部分,对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的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将有明显升高,区域年平均的升高值为2.5℃;同时区域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将明显上升,日较差将减小。结果还表明,在CO2倍增条件下,中国区域降水将呈增加趋势,区域年平均的增加值为12%;以夏季的增加率最大,其次为冬季。中国汛期降水将呈现出“三类雨型”出现频率增多的趋势。南方的大雨日数将有所增加。此外,生成和影响中国的台风数目也将有所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同时对环流场产生影响,如导致500 hPa高度场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效应引起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起英 俞永强 +1 位作者 郭裕福 张学洪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8-28,共11页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大气和二十层大洋环流模式耦合的海气模式进行了控制试验和瞬变响应试验两个长期积分,并用它们的差异来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倍所引起的东亚区域的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加倍以后,东亚年平均温度升...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大气和二十层大洋环流模式耦合的海气模式进行了控制试验和瞬变响应试验两个长期积分,并用它们的差异来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倍所引起的东亚区域的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加倍以后,东亚年平均温度升高,降水增加,土壤湿度也是增加的,但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的差异。因此,又把东亚分成8个区,来详细探讨二氧化碳增加所引起的区域气候变化。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气候量:温度、降水和土壤湿度。二氧化碳加倍以后,温度的增加和土壤湿度的增加主要出现在冬半年的高纬度,降水增加的最大值也出现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Ⅰ:模式对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被引量:56
3
作者 高学杰 赵宗慈 +2 位作者 丁一汇 黄荣辉 Filippo Giorgi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8,共9页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CO2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了控制试验(1×CO2)即模式对中国当代气候的模拟情况。首先给出了全球模式控制试验在中国地区的结果... 使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澳大利亚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CO2加倍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了控制试验(1×CO2)即模式对中国当代气候的模拟情况。首先给出了全球模式控制试验在中国地区的结果,分析表明它对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结果可以用来制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的初始场和侧边界。对RegCM2 5 a时间长度控制试验积分结果的分析与检验表明,区域气候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完善的物理过程,它对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全球模式有了较大提高,如它模拟的各月气温与实况的相关系数全年12个月的平均由全球模式的0.83提高到0.92,降水由0.48提高到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当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室效应的响应 被引量:161
4
作者 刘晓东 张敏锋 +1 位作者 惠晓英 康兴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利用1961~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48个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通过EOF展开,将气温序列向前延长至1901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地区当代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结合GCM模拟结果,讨论了高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利用1961~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48个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通过EOF展开,将气温序列向前延长至1901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地区当代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结合GCM模拟结果,讨论了高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最近30a高原地区的降水总体上有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似乎与大气CO2含量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环境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发展:从温室效应理论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被引量:20
5
作者 杜志华 杜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5-149,共5页
本文考察了温室效应理论对缔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决定性影响 ,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法律原则 (规则 )及其对国际环境立法的贡献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法 温室效应理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明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329-332,共4页
阐述了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及其引起的气候效应,讨论了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性,如未来温室气体的浓度如何变化,未来气候如何变化,以及气候影响的评价问题等。最后,强调了未来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未来气候 气候影响 气候效应 温室气体 浓度变化 全球
全文增补中
温室效应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研究综述——CCOP“第四纪地层学”培训班授课内容介绍之二
7
作者 刘健 《海洋地质动态》 1991年第8期3-5,共3页
本文简述了温室效应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温室气体与气候和海平面最近变化的证据、地质记录、反馈机制及今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英娟 董文杰 +1 位作者 俞永强 冯锦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342-349,共8页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环流耦合模式 (IAP/LASGGOALS) ,对中国西部地区由于CO2 含量增加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预测CO2 含量每年以 1 %速度递增 ,对此进行了控制试验和扰动试验两个长期积分 ,并用它们的差...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环流耦合模式 (IAP/LASGGOALS) ,对中国西部地区由于CO2 含量增加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预测CO2 含量每年以 1 %速度递增 ,对此进行了控制试验和扰动试验两个长期积分 ,并用它们的差值来表示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 ,CO2 增加以后 ,在初始阶段平均温度、降水和湿度变化不大 ,随着CO2 含量的增加 ,中国西部地区温度、降水及湿度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 ,且比全球增加大得多。到 2 0 50年全球温度相对于现在增加 1 5℃ ,而中国西部地区温度升高在 1 2~2 2℃ ,其中最大增温区出现在青藏高原附近 ;西南地区降水将增加 2 0 0mm以上 ,比湿增加最大 ,达 0 8gkg- 1 以上 ,新疆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降水减少 50mm左右 ,平均降水增加1 5% ,整个西部地区气候变暖变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 Ⅱ.对东亚和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石广玉 王喜红 +4 位作者 张立盛 黄兴友 赵宗慈 高学杰 徐 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系统总结和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所开展的有关人类活动对东亚和中国气候影响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其中包括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大气微量气体的全球增温潜能,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的辐射气候效应,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对中国... 系统总结和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所开展的有关人类活动对东亚和中国气候影响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其中包括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大气微量气体的全球增温潜能,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的辐射气候效应,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对中国气候影响的总体评估,人类活动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20世纪和21世纪东亚及中国的气候变化。同时给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和准确预测东亚地区以及中国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东亚地区 气候影响 温室气候 对流层 辐射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5
10
作者 王绍武 赵宗慈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文章比较了各种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的估计,及其可能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分析和预测了太阳活动与火山活动的长期变化,在此基础上估计了未来可能产生的自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年中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均可能使气候变冷,因此... 文章比较了各种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的估计,及其可能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分析和预测了太阳活动与火山活动的长期变化,在此基础上估计了未来可能产生的自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年中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均可能使气候变冷,因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温室效应加剧而产生的变暖,但在2010年之后,温室效应可能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1961~1990年平均上升0.6℃以上,东亚地区的增温,可能比全球平均稍强。气候变暖后,东亚地区降水可能增加.但在我国北方,夏季干旱程度可能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气候预测 太阳活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科学背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雪臣 徐影 毛留喜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 被引量:22
12
作者 侯章栓 李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 ,辅之以滞后相关分析、解释方差分析及位相对应比较方法 ,得到了气温变化及ENSO活动在各尺度层次上的变化 ,突变点位置及特征尺度 ,并确定了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温室效应等外强迫因子对气温及ENSO的影响尺度、幅度及...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 ,辅之以滞后相关分析、解释方差分析及位相对应比较方法 ,得到了气温变化及ENSO活动在各尺度层次上的变化 ,突变点位置及特征尺度 ,并确定了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温室效应等外强迫因子对气温及ENSO的影响尺度、幅度及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检测 全球气候变化 外强迫因子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海南岛气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陶忠良 周兆德 +1 位作者 何春生 高学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使用NCAR/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CSIRO R21L9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的方法,模拟在CO2浓度倍增情景下海南岛的气候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海南岛气温平均升高2.2℃,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也都有增加;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增加37.0%,... 使用NCAR/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CSIRO R21L9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的方法,模拟在CO2浓度倍增情景下海南岛的气候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海南岛气温平均升高2.2℃,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也都有增加;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增加37.0%,雨日增加21.0%,蒸发量增加29.1%:但空气相对湿度和常风风速变化不大。总体而言,温室效应使得海南岛气候更加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海南岛 二氧化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效应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学杰 林一骅 +1 位作者 赵宗慈 Filippo Giorgi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3,共6页
利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嵌套一个全球模式,进行了CO2加倍情况下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CO2加倍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升高,升高值一般在2.3~2.5℃以上,但低于... 利用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嵌套一个全球模式,进行了CO2加倍情况下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CO2加倍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将明显升高,升高值一般在2.3~2.5℃以上,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时,其大部分区域的降水也将增加,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但年平均的增加率仅为7%,也低于全国平均值。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的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升高,降水日数增多。夏季降水的增多可能会导致这一地区夏季更多的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气候模式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目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认知程度的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璟珉 魏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58-63,共6页
随着全球增温以及各种异常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越加关注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并一直努力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案。然而自《京都议定书》这份唯一的国际范围签署的旨在减缓温室气体的协议制定以来的10年时间,气候变化问... 随着全球增温以及各种异常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越加关注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并一直努力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案。然而自《京都议定书》这份唯一的国际范围签署的旨在减缓温室气体的协议制定以来的10年时间,气候变化问题有增无减,没有得到实质改善。这不仅是科技水平和政策手段上的局限所至,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现有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仍存在缺陷。全球气候变化长期被默认为"公地悲剧"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冥王星现象"。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了当前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法难以行之有效。要找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完善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公地悲剧 冥王星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43
16
作者 周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论述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作物生产、种植制度、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了相应的农业对策。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农业政策 作物生产 种植制度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水稻虫害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淑华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2期43-47,共5页
气候变化对水稻虫害的影响李淑华(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将会对水稻害虫的繁殖代数、越冬界限、迁飞规律等生态学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害虫在田间的危害时间延长,发生程... 气候变化对水稻虫害的影响李淑华(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将会对水稻害虫的繁殖代数、越冬界限、迁飞规律等生态学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害虫在田间的危害时间延长,发生程度加重的趋势,应引起广泛的重视。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稻飞虱 水稻 虫害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艳丽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2期87-91,共5页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二战以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和社会的现代化,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重。为了人类生存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气候变暖的了解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止或...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二战以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和社会的现代化,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重。为了人类生存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气候变暖的了解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止或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地球环境解读与不良后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祖荣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地球相对适宜的平均温度为15℃,这种动态平衡显然已被打破,全球加速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影响地球环境变迁的天—地—人三大因素中,天和地的作用是客观的、决定性的、不可逆的;生物作用特别是人的作用大多是主观的、非常重要的、负有... 地球相对适宜的平均温度为15℃,这种动态平衡显然已被打破,全球加速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影响地球环境变迁的天—地—人三大因素中,天和地的作用是客观的、决定性的、不可逆的;生物作用特别是人的作用大多是主观的、非常重要的、负有人为责任的。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不仅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使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失衡,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在经济社会层面各方借机争夺未来在能源发展和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势必引发全球公共资源的新一轮利用和分配问题而产生的冲突,威胁和与平安全。看来,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主流的努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政治或经济上是否可行,需要展开进一步深入的国际磋商与务实合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球环境 温室效应 生态系统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和可能原因——IPCC 1995第一工作组报告评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国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81-95,共15页
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特别是古气候资料及其分析,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背景和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对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的相关部分进行了评述。古气候资料表明,现在就得出结论认为过去100年的全球增暖全部或部分... 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特别是古气候资料及其分析,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背景和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对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的相关部分进行了评述。古气候资料表明,现在就得出结论认为过去100年的全球增暖全部或部分地是由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起的还为时过早。在过去的2000年里,出现过十年到世纪时间尺度的全球或半球性气候变化,并且可能有过和现代相当的温暖阶段。加强古气候方面的研究和评估可能是解决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原因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IPCC报告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