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气氛下铁基催化剂对低阶煤温和液化的影响
1
作者 马桂林 周亚笑 +4 位作者 吴诗勇 李超 黄峰 白金锋 徐静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针对煤直接液化的高温高压苛刻反应条件和高昂的氢气成本问题,通过降低煤液化反应温度、压力和更换供氢气氛等方法来优化工艺过程。选用四种铁基催化剂研究低阶煤在甲烷气氛下温和液化的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神华黑山长焰煤HS在温度35... 针对煤直接液化的高温高压苛刻反应条件和高昂的氢气成本问题,通过降低煤液化反应温度、压力和更换供氢气氛等方法来优化工艺过程。选用四种铁基催化剂研究低阶煤在甲烷气氛下温和液化的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神华黑山长焰煤HS在温度350℃、初始压力3 MPa的甲烷气氛下液化产物为轻质气体、液化油和沥青质;以FeSO_(4)为催化剂时沥青质的产率最高达到8.03%,并将煤液化的转化率提升了6.10%;以FeS为催化剂时油气产率提升了3.48%;助剂硫元素的加入对煤液化反应总转化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Fe粉、Fe+S和FeS催化剂的加入有助于提升煤液化油中单环芳烃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铁基催化剂 温和液化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温和液化及共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力 陈鹏 金嘉璐 《洁净煤技术》 CAS 1998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综述煤的温和液化及煤与有机废弃物共处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煤直接液化的发展方向是温和液化;煤与废塑料的共液化为这类有机废弃物及煤的非燃料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温和液化 共处理 废塑料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柳林煤温和液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海奇 黄胜 +3 位作者 吴诗勇 钱嘉澍 吴幼青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在相对温和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溶剂供氢性能和催化剂对红柳林煤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0~390℃范围内,温度升高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煤的大分子结构解聚;在390~430℃范围内,温度升高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重质产物二次裂... 在相对温和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溶剂供氢性能和催化剂对红柳林煤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0~390℃范围内,温度升高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煤的大分子结构解聚;在390~430℃范围内,温度升高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重质产物二次裂解。此外,在Fe催化剂中加入碱性催化剂之后,Fe催化剂与碱性催化剂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使得煤中大量含氧官能团(如醚键、羰基)水解及煤中大分子结构解聚,因而煤转化率和油产率增加,氢气消耗量增加,水产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林煤 温和液化 催化剂 供氢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丁褐煤SO_4^(2-)/Fe_2O_3温和催化液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梁江朋 李文博 +3 位作者 张晓静 毛学锋 赵鹏 史士东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69-74,共6页
为了研究艾丁褐煤液化反应动力学,通过对煤液化产物进行分级处理,得到SO2-4/Fe2O3催化艾丁褐煤温和液化动力学模型,通过origin软件回归出各反应速率常数及相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最后对褐煤温和液化分级反应工艺提出初步设想。结... 为了研究艾丁褐煤液化反应动力学,通过对煤液化产物进行分级处理,得到SO2-4/Fe2O3催化艾丁褐煤温和液化动力学模型,通过origin软件回归出各反应速率常数及相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最后对褐煤温和液化分级反应工艺提出初步设想。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动力学试验结果;液化反应中沥青质向酚转化的活化能为267.62 k J/mol,该过程对温度较敏感;反应组分的主要转化为油和沥青质,分别占48%和37%;随反应时间的延长,由沥青质转化得到的油和酚的量逐渐增加,由反应组分转化得到的油和酚的量先增加后趋于恒定,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组分是直接转化成油和酚的主要来源;沥青质向油的转化是油增加的速率控制步骤,沥青质向酚的转化是酚增加的速率控制步骤,在煤液化工艺流程中,实行分级加氢液化有利于控制、提高油和酚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丁褐煤 温和液化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成焦行为及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智辉 吴幼青 +4 位作者 吴诗勇 黄胜 陈大波 孙硕 顾嘉乐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89,共7页
红柳林煤(HLL)经温和加氢液化(430℃)和炭化(410℃)得到的液化残渣(DCLR)与其他5种原料煤在实验室条件下配煤炼焦制备坩埚焦,有利于缓解优质炼焦煤短缺的现状,降低配煤炼焦的成本,有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了原煤黏结指数,利... 红柳林煤(HLL)经温和加氢液化(430℃)和炭化(410℃)得到的液化残渣(DCLR)与其他5种原料煤在实验室条件下配煤炼焦制备坩埚焦,有利于缓解优质炼焦煤短缺的现状,降低配煤炼焦的成本,有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了原煤黏结指数,利用不同配比的煤样进行实验室坩埚焦的制备,分析了其焦炭成焦率、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等性质,并提出配煤体系中加入DCLR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5%和10%的DCLR可分别替代12%和18%的优质炼焦煤,且得到的焦炭品质不变。DCLR加入量从5%增至10%时,焦炭的抗碎强度提升了1.20%,耐磨强度降低了1.04%,焦炭的热反应性提升了3%,反应后强度增加了2%;此外,DCLR的添加量不宜过高(<15%),这是因为DCLR的高活性和高含量的惰性组分使配合煤的黏结性下降。DCLR最佳的制备条件为:液化温度430℃、炭化温度410℃、1%碱式氧化铁催化剂,此时制备的DCLR的黏结性指数为68,黏结性较强,适合作为配煤炼焦的添加剂和黏结剂。DCLR和气煤(QM)相互作用可部分替代肥煤(FM),使中间相的流动度增加、配煤的熔融温度区间拓宽,体系中大量气体冲刷胶质层,使胶质体充分渗透到煤颗粒的孔道中,得到高强度的焦炭。焦化初期,DCLR和QM的相互作用对于焦化关键过程有一定的影响,焦炭的各向异性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液化-炭化耦合 配煤炼焦 冷强度 热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