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马有智 舒妙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9-333,共5页
从表现为背腹甲及四肢出现疖疮、裙边糜烂的患病鳖的心血、肝脏及腹腔液中分离到 NL、Nb1和Nb2 三株细菌 .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均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 ( Aeromonassobria) .小白鼠感染试验显示三株菌均有毒力 ,... 从表现为背腹甲及四肢出现疖疮、裙边糜烂的患病鳖的心血、肝脏及腹腔液中分离到 NL、Nb1和Nb2 三株细菌 .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均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 ( Aeromonassobria) .小白鼠感染试验显示三株菌均有毒力 ,用 9× 10 8CFU/m LNL 菌株进行人工感染 30~ 4 0 g健康鳖 ,发病率为 10 0 % .从感染鳖的肝脏中分离到与原分离株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相同的菌株 .用 NL 菌株制备的抗血清分别与 Nb1和 Nb2 菌株进行玻板凝集试验 ,能发生明显的凝集反应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三株细菌对菌必治、头孢氨噻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温和气单胞菌病 分离 生理 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2
作者 高桂生 史秋梅 +5 位作者 汤生玲 马增军 田在滋 何振平 赵福军 李建忠 《河北渔业》 1997年第4期7-8,共2页
从不同地区发病罗非鱼脏器中分离到一种细菌,经理化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病鱼经清池、药浴、投药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且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 罗非鱼 温和气单胞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海狮温和气单胞菌病的诊断与病因初探
3
作者 唐电明 陈立标 +3 位作者 汪文龙 麻秀珍 曾细珠 农汝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3年第2期38-39,共2页
从南非引进的非澳海狮在隔离检疫期间突发疾病并死亡 ,对发病及死亡海狮临床观察及病理解剖 ,并经实验室检验 ,确诊海狮感染温和气单胞菌 ,确诊后对该病原菌的来源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 ,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敏... 从南非引进的非澳海狮在隔离检疫期间突发疾病并死亡 ,对发病及死亡海狮临床观察及病理解剖 ,并经实验室检验 ,确诊海狮感染温和气单胞菌 ,确诊后对该病原菌的来源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 ,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 ,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治疗 ,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境海狮 温和气单胞菌病 诊断 进口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越冬期间温和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4
作者 黄木珍 陈辉崇 《海洋与渔业》 2011年第8期34-35,共2页
2011年2月上旬,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越冬棚中尼罗罗非鱼(规格200g/尾)出现小规模的死亡。经感染实验确诊为由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可贯穿于整个尼罗罗非鱼养殖过程,特别在越冬期间... 2011年2月上旬,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越冬棚中尼罗罗非鱼(规格200g/尾)出现小规模的死亡。经感染实验确诊为由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性败血症可贯穿于整个尼罗罗非鱼养殖过程,特别在越冬期间,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换水少、水质差,加之温度不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气单胞菌病 尼罗罗非鱼 越冬期间 出血性败血症 治疗 诊断 感染实验 养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新霉素对牛蛙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疗效试验
5
作者 蒋志伟 王志强 +3 位作者 魏文志 万洪全 吴力力 戴伟华 《中国兽药杂志》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硫酸新霉素口服和药浴对牛蛙温和气单胞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新霉素 2 0mg/kgb .w .口服 ,对牛蛙温和气单胞菌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而 4 0mg/kgb .w .连续用药 5d ,每日 2次 ,则能显著降低发病蛙的死亡率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硫酸新霉素口服和药浴对牛蛙温和气单胞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新霉素 2 0mg/kgb .w .口服 ,对牛蛙温和气单胞菌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而 4 0mg/kgb .w .连续用药 5d ,每日 2次 ,则能显著降低发病蛙的死亡率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硫酸新霉素 5 0mg/kg药浴 ,连续 5d ,每日 1次 ,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新霉素 牛蛙 温和气单胞菌病 疗效试验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