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诗》的教化价值及其实现探索
- 1
-
-
作者
于超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5,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类重点课题"先秦儒家‘意义-感通’的教化哲学研究"(课题批准号:15AZX009)成果之一
-
文摘
诗乃出心达情的韵文,其文辞简约、委婉、典雅。孔子之前,先贤已致诗为教,范以中正平和之道。自孔子起,《诗》居六经之首,《诗》教为儒者奉持。《诗》之为教节以中道: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故能成就温厚不愚之风。《诗》教以"感通"为途径。"感通"本"忠恕"而成,落实于"以身为譬"与"絜矩之道"中。所以,《诗》之为教以心揆心、以情挈情,其教易行,其学易入且有怡情感人之力,化民淑世之功。
-
关键词
《诗》教
温厚不愚
“中”
“感通”
-
Keywords
teaching using the Book of Songs
gentleness and kindness
moderate
perception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