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中不同类型再生稻品种产量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分析
1
作者 潘志军 吴小文 +9 位作者 吴晨阳 程驭 陈龙 张晓红 张进山 周兵 江波 张文静 车钊 宋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2-1501,共10页
为探究皖中地区不同类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周年稻作模式搭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早熟籼型常规稻、早熟籼型杂交稻、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4个类型的8个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监测不同类型再生稻... 为探究皖中地区不同类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周年稻作模式搭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早熟籼型常规稻、早熟籼型杂交稻、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4个类型的8个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监测不同类型再生稻的产量和全生育期气象要素情况。结果显示,中熟籼型杂交稻品种作再生稻时产量[(12.47±0.24)t·hm^(-2)]、光能生产效率[(0.40±0.01)g·MJ^(-1)]和有效积温(≥10℃)生产效率[(4.35±0.10)kg·hm^(-2)·℃^(-1)·d^(-1)]最高,可通过较高的日产量和适度较长的生育期促进高产形成。早熟籼型常规稻和早熟籼型杂交稻较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的再生季成熟期提前24~47 d,可用于后茬作物的温光资源更充裕。综上,选择中熟籼型杂交稻品种做再生稻时,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和产量最高;选择早熟籼型常规稻和早熟籼型杂交稻作再生稻时,可搭配的轮作模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 产量 温光资源利用 轮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温光资源条件下一季稻蓄再生稻的优势及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石建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9期24-25,共2页
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模式适宜在一季稻温光资源有余、双季稻温光资源不足地区应用,洞庭湖区属适宜种植区。阐述了该模式的优势,包括具有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好、避灾减灾能力强、米质优良、适宜轻简栽培及保护生态环境等;介绍了其关键... 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模式适宜在一季稻温光资源有余、双季稻温光资源不足地区应用,洞庭湖区属适宜种植区。阐述了该模式的优势,包括具有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好、避灾减灾能力强、米质优良、适宜轻简栽培及保护生态环境等;介绍了其关键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头季早播早栽、管好头季稻、重施催芽肥、掌握留桩高度、搞好再生稻管理、适时收割、搞好区域布局等技术环节,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再生稻 休眠芽 温光资源 优势 关键栽培技术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化市迟熟中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的研究
3
作者 陈荣庚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3S期60-61,共2页
通过对31a(1963~1993)气象资料的考查,发现江苏兴化市迟熟中粳稻生育进程与各时段的温光资源有较好的同步吻合关系,有利于育秧期培育壮秧、移栽期减轻植伤以及拔节长穗期形成壮秆大穗多穗和抽穗灌浆期扬花受粉、灌浆结实。同时与中籼... 通过对31a(1963~1993)气象资料的考查,发现江苏兴化市迟熟中粳稻生育进程与各时段的温光资源有较好的同步吻合关系,有利于育秧期培育壮秧、移栽期减轻植伤以及拔节长穗期形成壮秆大穗多穗和抽穗灌浆期扬花受粉、灌浆结实。同时与中籼稻和中熟中粳稻比较,迟熟中粳稻的生育期较长,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我地有效的光热资源,又能及时让茬秋播,因而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进程 温光资源 同步吻合 日照时数 富照期 日均温 温度日较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温光资源的合理利用
4
作者 苏和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0期364-364,共1页
从耕作制度改革的角度论述利用温光梯级变化的原理,指出应相应地调整作物布局,科学合理的利用光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光资源浪费,提高温光利用率,以实现耕地产出的最大化。
关键词 温光自然资源 科学利用 耕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盘育苗中光温资源差异及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邵文奇 钟平 +5 位作者 董玉兵 孙春梅 纪力 庄春 陈川 章安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9,共9页
托盘育苗是一种露天式立体育苗方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测量并分析其上、中、下3个育苗层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情况,探明其不同育苗层之间光温资源的差异,并以粳稻南粳9108和籼稻Y两优900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育苗层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 托盘育苗是一种露天式立体育苗方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测量并分析其上、中、下3个育苗层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情况,探明其不同育苗层之间光温资源的差异,并以粳稻南粳9108和籼稻Y两优900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育苗层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结果表明:各育苗层的光照强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午间达到峰值,不同育苗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晴天时,3个育苗层的托盘水分温度、根系土壤温度、秧苗间温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上层>中层>下层;在同一育苗层,托盘水分温度>根系土壤温度>秧苗间温度;阴天时,中层与下层的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从所育秧苗来看(以南粳9108为例),成苗率中层>上层>下层,上层秧苗相较于中层、下层秧苗,株高分别下降19.2%、19.6%,叶龄增大17.6%、29.0%,茎基宽增大14.8%、24.0%,叶片SPAD值、地上部干质量、根数、发根力等性状也显著提高(P<0.05),株高叶龄比K值降低,干物质积累增多,根系生长更好,秧苗整体素质最高;Y两优900表现与南粳9108相似。综上,上层的光温资源最优,所育秧苗也最为健壮;中下层次之,秧苗素质有弱化现象。可适当加大支架间与育苗层间距离,减少育苗层间光温资源差异,提高秧苗素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立体 托盘育苗 温光资源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永进 孔令聪 +5 位作者 许有尊 习敏 杜祥备 孙雪原 季雅岚 吴文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8期31-33,36,共4页
安徽沿江—江南地区温光资源丰富,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地区之一。提高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对保障安徽省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该地区稻-麦生产中茬口安排不合理、品种选择不恰当、肥水管理不适宜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优化集成... 安徽沿江—江南地区温光资源丰富,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地区之一。提高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对保障安徽省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该地区稻-麦生产中茬口安排不合理、品种选择不恰当、肥水管理不适宜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优化集成了“沿江—江南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成功示范应用。基于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实践,介绍了该技术模式的栽培调控途径和关键技术,以期为推动安徽稻麦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安徽粮食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周年 高产高效 温光资源分配 栽培模式 沿江—江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再生稻的蓄留及管理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代银 丁明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07年第8期23-23,共1页
在我省水稻生长中后期,若遇暴雨,低洼河谷地带的稻田极易遭受洪涝危害。据试验研究和灾后调查,就非耐涝性水稻品种而言,孕穗至抽穗期淹没30小时以上,产量损失普遍高达70%,严重的甚至绝收。由于这类稻田改种其它作物极为困难,改栽水稻又... 在我省水稻生长中后期,若遇暴雨,低洼河谷地带的稻田极易遭受洪涝危害。据试验研究和灾后调查,就非耐涝性水稻品种而言,孕穗至抽穗期淹没30小时以上,产量损失普遍高达70%,严重的甚至绝收。由于这类稻田改种其它作物极为困难,改栽水稻又受温光资源不足的限制,因此,最有效的生产补救措施就是蓄留洪水再生稻。实践证明,洪水再生稻一般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300公斤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管理技术 洪水 水稻品种 生长中后期 河谷地带 产量损失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后无土移栽夏棉高产技术
8
作者 张志勇 王清连 +2 位作者 胡根海 王志伟 周道卿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无土移栽 夏棉 麦后 棉花生育期 技术 耕地面积 温光资源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县种植的粳稻品种比较初报
9
作者 范青华 方弟端 +1 位作者 肖结 郑雪彬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24-24,共1页
泸县是农业大县,丰富的春夏秋温光资源,适宜种植水稻,常年水稻面积55万亩左右。推广杂交稻以来,一直种植籼稻,产量虽高,但品质不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再需求高产品种,转而追求优质品种。为此,我们于2012年开展... 泸县是农业大县,丰富的春夏秋温光资源,适宜种植水稻,常年水稻面积55万亩左右。推广杂交稻以来,一直种植籼稻,产量虽高,但品质不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再需求高产品种,转而追求优质品种。为此,我们于2012年开展了粳稻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品种 品种比较 种植 泸县 对比试验 温光资源 高产品种 优质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重庆地区直播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若余 刘帮银 +4 位作者 方立魁 刘丽 刘伟 易靖 曾卓华 《南方农业》 2020年第34期10-14,共5页
2019年,在重庆市合川区以水稻品种神9优28、神农优228、晶两优1212为试材,采用直播方式开展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正常播期为对照,分析了晚播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异特征,以及不同播期的温光资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019年,在重庆市合川区以水稻品种神9优28、神农优228、晶两优1212为试材,采用直播方式开展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正常播期为对照,分析了晚播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异特征,以及不同播期的温光资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晚播有效避开抽穗扬花阶段的高温伏旱,有利于结实率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量,但增产潜力有限。推迟播期后,日均温、日均日照时数增加,日均降雨量下降,能显著改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等水稻品质性状。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气象观测,根据日均温、日均日照时数、日均降雨量确定播期,指导水稻播种,提升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播期 温光资源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麦的药用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瞿继忠 全圣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期138-139,共2页
沅陵位于湖南的西北部,地处武陵山区和雪峰山区交错地带的磨虎山断层,属亚热带低山丘区和沅麻谷地。稻田面积3.1万余hm^2,温光资源丰富,全年平均降雨量1478.4mm,日照时数1517.3h,无霜期271.4d。但稻田多为天水田和二干田,只能种植一季... 沅陵位于湖南的西北部,地处武陵山区和雪峰山区交错地带的磨虎山断层,属亚热带低山丘区和沅麻谷地。稻田面积3.1万余hm^2,温光资源丰富,全年平均降雨量1478.4mm,日照时数1517.3h,无霜期271.4d。但稻田多为天水田和二干田,只能种植一季水稻,为有效利用稻田土地资源和温光资源,官庄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于2007年在全镇种植苦荞麦100hm^2,平均产量达103kg/667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苦荞麦 药用价值 平均降雨量 武陵山区 资源丰富 日照时数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陵、郴州地区耕作制度现状与分析
12
作者 "湖南省冬季农业与旱地农业综合技术研究"课题协作组 《作物研究》 1989年第S1期20-23,共4页
一、种植制度现状及评价 零陵、郴州两地区种植制度以水稻为主,两地区双季稻分别占水田面积的73.6%和57.2%,县间差异较大。如零陵地区非烤烟主产县东安县双季稻占水田的比重为76.8%,而烤烟主产县新田为55.0%。郴州地区非烤烟产区临... 一、种植制度现状及评价 零陵、郴州两地区种植制度以水稻为主,两地区双季稻分别占水田面积的73.6%和57.2%,县间差异较大。如零陵地区非烤烟主产县东安县双季稻占水田的比重为76.8%,而烤烟主产县新田为55.0%。郴州地区非烤烟产区临武县双季稻比重为61.3%,而烤烟主产县桂阳为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郴州地区 零陵地区 临武县 东安县 多熟制 稻谷产量 温光资源 水旱轮作 潜育化 双季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县、隆昌蓄留洪水再生稻弥补洪灾损失
13
作者 《四川农业科技》 2007年第8期59-59,共1页
为弥补特大洪灾对水稻生产造成的严重损失,泸县、隆昌两县充分发挥本地秋季温光资源充足的优势,把蓄留洪水再生稻作为农业生产自救的重大措施来抓。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 洪灾损失 泸县 弥补 再生稻 洪水 水稻生产 特大洪灾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县、富顺再生稻生产再创辉煌
14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58-58,共1页
2010年,泸县、富顺两县切实把再生稻作为一季正种庄稼来种,尽管生长期间普遍遭受了中稻收获期推迟、温光资源相对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两县在行政推动和项目带动上狠下功夫,再生稻仍可塑获得大丰收。两县再生稻有收面积和总产均... 2010年,泸县、富顺两县切实把再生稻作为一季正种庄稼来种,尽管生长期间普遍遭受了中稻收获期推迟、温光资源相对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两县在行政推动和项目带动上狠下功夫,再生稻仍可塑获得大丰收。两县再生稻有收面积和总产均有望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泸县继2009年总产首次突破亿斤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泸县 生产 温光资源 收获期 生长期 总产 庄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藕—晚稻—冬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15
作者 詹丽青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一年三熟 技术 冬菜 晚稻 莲藕 经济效益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16
作者 姜思权 汤兰 +1 位作者 余淑琴 杨树华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4期37-37,共1页
再生稻被称为重庆农业的三绝之一,也是我县晚秋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充分利用了稻田秋季充足的温光资源,具有省种、省工、投资少,时间短(只有80-90天)、产量高(一般亩产再生稻谷150kg以上,高产田块亩产达250kg以上)、米质优... 再生稻被称为重庆农业的三绝之一,也是我县晚秋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充分利用了稻田秋季充足的温光资源,具有省种、省工、投资少,时间短(只有80-90天)、产量高(一般亩产再生稻谷150kg以上,高产田块亩产达250kg以上)、米质优、效益好、操作简单,易被农民接受等特点。蓄留好再生稻,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使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再生稻要获高产,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关键技术 再生稻 高效农业 粮食作物 温光资源 产量高 亩产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17
作者 邓光联 《小康》 2021年第26期6-6,共1页
位于我国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的南繁基地,自然禀赋、历史传承与资源积累得天独厚,冬季温光资源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求,在南繁基地加繁一至二代,可使品种选育周期缩短1/3甚至1/2,南繁已成为我国农作物育种研究的必经之路。《小康》杂... 位于我国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的南繁基地,自然禀赋、历史传承与资源积累得天独厚,冬季温光资源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求,在南繁基地加繁一至二代,可使品种选育周期缩短1/3甚至1/2,南繁已成为我国农作物育种研究的必经之路。《小康》杂志2021年8月中旬刊给读者呈现了南繁基地的崭新面貌和发展前景。在专题中,我们看到肩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南繁硅谷”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助力中国打赢种业翻身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禀赋 资源积累 农作物育种 南繁 历史传承 海南三亚 温光资源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冬马铃薯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18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57-57,共1页
近年来,四川省冬季温光资源较好的地区冬马铃薯面积扩大,价格较高,增收明显,成为马铃薯产业的一个亮点。2010年,四川省冬马铃薯形势喜人,呈以下特点: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四川省 收效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稻—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探讨
19
作者 池长志 郭齐汤 《福建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水稻 低海拔地区 优质 丘陵地区 气候条件 耕作制度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要点
20
作者 平运久 《南方农业》 2010年第5期45-46,共2页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在中稻收获后的空闲田,采用免耕表土播放种薯、播后覆盖稻草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和空闲耕地、省工省力省时、培肥地力、调温保墒、防除杂草、稻草还田、减少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操作简...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在中稻收获后的空闲田,采用免耕表土播放种薯、播后覆盖稻草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和空闲耕地、省工省力省时、培肥地力、调温保墒、防除杂草、稻草还田、减少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操作简便易行、提早采收、产出薯块个头大、商品性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值得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免耕 秋马铃薯 稻草覆盖 栽培技术要点 大面积推广 免耕栽培 覆盖稻草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