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建中汤辨治正虚气逆顽固性呃逆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见文 张怡 +1 位作者 郑育卿 陈冠儒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67-69,共3页
顽固性呃逆(呃逆≥24h未停止)病程长,持续耗损正气,加之素体虚弱,脾阳虚衰或突发情志不遂,阳虚及阴,阴不涵阳,正虚气逆;呃声响亮有力,形神未衰者属实证;呃声低闷无力,神疲形枯者属虚证。"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 顽固性呃逆(呃逆≥24h未停止)病程长,持续耗损正气,加之素体虚弱,脾阳虚衰或突发情志不遂,阳虚及阴,阴不涵阳,正虚气逆;呃声响亮有力,形神未衰者属实证;呃声低闷无力,神疲形枯者属虚证。"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以小建中汤加黄芪为用: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针对脾胃虚弱加减,脾胃气虚加人参、白术及甘草,以甘温益气;兼有恶寒或腹痛遇寒加重生姜换干姜以温中散寒;吴茱萸、丁香、柿蒂则可温胃平呃;生湿使脘腹胀闷去大枣加茯苓;聚积成痰痰加陈皮、枳壳、瓜蒌皮化痰行气;化火必有结加黄柏、浙贝母,此火多是下焦虚火,故用黄柏;伤阴加知母、麦冬;久则生瘀轻加丹参;瘀重加五灵脂、莪术、桃仁;瘀血愈重,元气愈虚,党参换为人参;肺虚损不足酌添半夏;气虚及血,血虚加当归,补血降逆,血可载气,逆气归元,具补中益气汤的意义,当归亦可降逆。附呃逆(顽固性膈肌痉挛)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 气逆 黄芪建中汤 温中补虚 降逆止呕 劳里急 小建中汤 中益气汤 顽固性膈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神志病治疗10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寒阳 《国医论坛》 2005年第4期2-4,共3页
神志活动不仅由心所主宰,与五脏功能亦密切相关。通过对《伤寒论》有关神志病变的条文研读分析,发现张仲景在治疗神志疾病的过程中,运用了清宣郁热、温阳重镇、活血逐瘀、辛寒清热、攻下实热、温中补虚、平肝镇惊、温阳补血、降火滋阴... 神志活动不仅由心所主宰,与五脏功能亦密切相关。通过对《伤寒论》有关神志病变的条文研读分析,发现张仲景在治疗神志疾病的过程中,运用了清宣郁热、温阳重镇、活血逐瘀、辛寒清热、攻下实热、温中补虚、平肝镇惊、温阳补血、降火滋阴、急救回阳等10种方法,这充分体现了《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治疗 神志活动 五脏功能 神志病变 神志疾病 活血逐瘀 温中补虚 温阳 辨证论治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汤临床新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7期12-12,共1页
功效降泄浊阴,温中补虚。 方药组成吴莱萸1升,人参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 服法与禁忌上4味,以水5升,煮取3升,温服7合。日3服。
关键词 吴茱萸汤 临床 温中补虚 方药组成 吴莱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中丸临床新用
4
作者 陈锐(审校)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25期17-17,共1页
组成 人参6g,干姜5g,白术9g,炙甘草6g。 功效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 ①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以及霍乱等。②阳虚失血。③小儿慢惊以及病后喜唾涎沫、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关键词 理中丸 临床 中焦 温中补虚 炙甘草 唾涎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洪祥月经病分型辨治
5
作者 陈锐(审校)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7期26-26,共1页
本型症见月经周期较长,持续时间短,血量少而瘀块不多,或经多色淡,少腹绞痛,或伴有中气不足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中补虚而通经,方用大温经汤加减:吴茱萸、川芎各9g,当归12g,白芍12—15g,党参1... 本型症见月经周期较长,持续时间短,血量少而瘀块不多,或经多色淡,少腹绞痛,或伴有中气不足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中补虚而通经,方用大温经汤加减:吴茱萸、川芎各9g,当归12g,白芍12—15g,党参15—24g,桂枝(或肉桂)9—12g,干姜3—9g,麦冬9—12g,半夏6~9g,甘草9~12g,阿胶9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型辨治 月经病 刘洪祥 月经周期 持续时间 恶心呕吐 中气不足 温中补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建中汤临床新用
6
作者 陈锐(审校)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27期18-18,共1页
组成 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4枚,饴糖30g。 功效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 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得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关键词 小建中汤 临床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炙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胃痛之小建中汤
7
作者 马晓北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34期36-36,共1页
小建中汤的组成与主治 原方组成与现代常用量桂枝(去皮)3两(9曲,甘草2两(6g),大枣12枚f6枚),芍药6两(18g),生姜(切)3两(9g),胶饴1升(30g)。上6味,以水7升,先煮5味,取3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1升,... 小建中汤的组成与主治 原方组成与现代常用量桂枝(去皮)3两(9曲,甘草2两(6g),大枣12枚f6枚),芍药6两(18g),生姜(切)3两(9g),胶饴1升(30g)。上6味,以水7升,先煮5味,取3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1升,日3服。小建中汤主治本方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表现为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弦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中医治疗 胃痛 肝脾不和证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中焦 主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论》四逆、理中异同解读277条“四逆辈”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钰莹 谷松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93-296,共4页
《伤寒论》277条中提出"四逆辈"一概念,综观《伤寒论》全文,如此以"辈"字统括某一类方药的论述,仅此一处。且条文所述为太阴中焦之证,不曰"理中辈"而曰"四逆辈",其意何在?就此疑问,笔者试从厘... 《伤寒论》277条中提出"四逆辈"一概念,综观《伤寒论》全文,如此以"辈"字统括某一类方药的论述,仅此一处。且条文所述为太阴中焦之证,不曰"理中辈"而曰"四逆辈",其意何在?就此疑问,笔者试从厘清四逆、理中二者异同及关系入手,展开讨论,得出如下结论:四逆汤证以邪气为先,阴寒凝结为重,以姜附性烈力峻之类,荡涤寒邪,驱逐冷积,使阳气自复,当属"温热之温";而理中丸证是以不足为先,寒气乃趁虚而入,用参术炙草性缓温和之品,以补虚和中,使阴邪自除,乃养正除邪之意,当属"温存之温"。277条明言"脏有寒"而未提及"虚",故治法强调"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而非温补之"理中辈",乃切合方证机理统一之意。同时基于伤寒六经传变之规律,以"辈"概言之,又彰显张仲景论治疾病重视治中有防、并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四逆辈 四逆汤 温里散寒 理中丸 温中补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汤加味治疗腹泻一则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利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12期54-54,共1页
桂枝汤为《伤寒论》所载之方。该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伤寒表虚证。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据临床验证,该方除了上述功用外,还有温中补虚,温阳固表之功效。笔者运用桂枝汤治疗腹泻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加味治疗 桂枝汤 腹泻 《伤寒论》 调和营卫 临床验证 温中补虚 温阳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胃痛验方
10
作者 张国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8期51-51,共1页
辨证:肝气犯胃,脾胃素虚,气血瘀滞,耗伤胃阴。方名:止痛汤。组成:桂枝10g,甘草6g,芍药12g,生姜10g,白芷10g,延胡索10g,姜半夏10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大枣3个。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胃痛不适,还可... 辨证:肝气犯胃,脾胃素虚,气血瘀滞,耗伤胃阴。方名:止痛汤。组成:桂枝10g,甘草6g,芍药12g,生姜10g,白芷10g,延胡索10g,姜半夏10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大枣3个。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胃痛不适,还可用于因劳累而心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验方 肝气犯胃 气血瘀滞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止痛汤 延胡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建中合剂应用解析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第22期13-13,共1页
药物组成 桂枝111g,白芍222g,甘草(蜜炙)74g,生姜11g,大枣111g。 功能主治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 剂型及用量 口服,20~30ml/次,3次/日,用时摇匀。
关键词 小建中合剂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脾胃 脘腹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治验
12
作者 冯章巧 王智颖 《中国民间疗法》 2006年第1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验 《金匮要略》 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 临床应用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胃底癌一例治验
13
作者 产爱堂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1年第3期61-61,共1页
熊×,男,58岁,退休工人。1989年11月9日来诊,胸骨后不适,食后噎嗝,逐渐加重,食欲减退5个月,前来我院就诊,经X线钡餐透视:贲门-胃底前壁有一约7×10cm大小圆块状影,表面不光滑。拟为贲门——胃底癌.翌日,行胃镜检查,诊断为AGSC... 熊×,男,58岁,退休工人。1989年11月9日来诊,胸骨后不适,食后噎嗝,逐渐加重,食欲减退5个月,前来我院就诊,经X线钡餐透视:贲门-胃底前壁有一约7×10cm大小圆块状影,表面不光滑。拟为贲门——胃底癌.翌日,行胃镜检查,诊断为AGSC贲门——胃底部Ⅳ型,病理报告为贲门——胃底高分化腺癌,并在省立医院复诊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 治验 高分化腺癌 食欲减退 省立医院 退休工人 胃镜检查 钡餐透视 中医治疗 温中补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脏病的药膳疗法
14
作者 赵鉴秋 《中国民间疗法》 1994年第4期11-12,共2页
小儿肾脏病的药膳疗法赵鉴秋(青岛市中医院,266012)药膳亦称食疗。是中医药学宝库的瑰宝,又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硕明珠。它历史悠久,内通丰富,治病养生,效果显著。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寓药于食”... 小儿肾脏病的药膳疗法赵鉴秋(青岛市中医院,266012)药膳亦称食疗。是中医药学宝库的瑰宝,又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硕明珠。它历史悠久,内通丰富,治病养生,效果显著。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寓药于食”。药膳食疗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医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膳疗法 小儿肾脏病 中医方药 医食同源 中医药学 药食同源 利水 饮食文化 温中 茯苓粳米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