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西部海域百年以来有机碳来源和影响机制
1
作者
吴淑玉
刘俊
+7 位作者
褚宏宪
白大鹏
冯永财
李梦婷
阎琨
鲍宽乐
陶昱君
常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渤海西部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百年以来演化的控制因素和来源尚不明确。本文选取该海域4个柱状样沉积样品(ZY009、ZY035、ZY045和ZY054),基于210Pb年代学测定,分析了样品的粒度、有机碳、总氮、碳氮同位素变化特征,探讨了有机碳的来源、...
渤海西部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百年以来演化的控制因素和来源尚不明确。本文选取该海域4个柱状样沉积样品(ZY009、ZY035、ZY045和ZY054),基于210Pb年代学测定,分析了样品的粒度、有机碳、总氮、碳氮同位素变化特征,探讨了有机碳的来源、埋藏通量以及影响有机碳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百年以来黄河入海口及近岸海域沉积物主要为陆源和海源有机质的混合。有机碳主要富集在细粒沉积物中,其中ZY009柱状样75 cm以下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而75 cm以上则以海洋溶解碳占主导;ZY054样品中的有机碳主要以黄河C3陆生植物为主。此外,有机碳的分布对黄河入海口5次迁移极为敏感,其中入海口的北移导致研究区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南移则有机碳含量降低。在有机碳埋藏通量方面,自1886年以来,ZY009样品显示逐年递减的趋势,这可能与气候事件、黄河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有关,同时由于其距离河口较远,受到流域以及人类干扰较小。相反,ZY054样品自1886年以来有机碳埋藏通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在1988年后,由于黄河断流等因素,通量开始下降。2002年以后,由于人为调水调沙措施以及海岸带人类活动的增强,海洋初级生产力得到提升,进而导致靠近黄河入海口区域的有机碳埋藏通量增加。百年以来渤海西部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来源复杂,粒度特征、黄河入海口迁移和人类活动对有机碳的分布和埋藏通量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来源
粒度
影响机制
百年尺度
渤海西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正涛
林畅松
+2 位作者
李慧勇
张国坤
代江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发育情况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利用渤西地区丰富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等对研究区新生代盖层发育特征、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东二段下部、明...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发育情况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利用渤西地区丰富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等对研究区新生代盖层发育特征、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东二段下部、明下段下部及明下段上部3套区域泥质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相比于明下段两套区域泥岩盖层具有单层泥岩厚度大、色暗、质纯、高泥地比、横向分布稳定及更高成岩阶段等特点,东二段下部泥岩盖层封闭性好于明下段泥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在凹陷区域深部沙河街组、东营组的聚集成藏并决定了油气朝沙垒田古隆起上倾方向运移,明化镇组下段区域"终极盖层"与断裂共同作用控制了整个渤西地区新近系的油气富集程度;提出了"周边凹陷东二下区域泥岩盖层底面构造脊输导体系"、"凸起斜坡及内部明下段泥岩盖层、断裂'耦合'油气输导体系"两种区域盖层控制下的油气输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盖层
封闭性
油气运聚
沙垒田凸起
渤海西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西部海域某区块油田注水过程储层伤害机理
被引量:
18
3
作者
张旭东
陈科
+2 位作者
何伟
张铜耀
陈毅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伤害,黏土矿物蒙皂石以及伊/蒙间层不同程度地发生膨胀、分散,造成储层堵塞。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高达16.7mg/L,严重超出平台标准要求;注入水中的颗粒粒径大约集中在30μm,容易造成储层堵塞。储层经过注水冲刷,孔喉中零星分布着大量的碳酸盐颗粒,使得储层渗透率降低。在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加药方式、酸化等保护措施。施工后注水井井口注入压力下降了7MPa,日注水量增加了6倍,酸化解堵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海域
注水
伤害机理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西部海域百年以来有机碳来源和影响机制
1
作者
吴淑玉
刘俊
褚宏宪
白大鹏
冯永财
李梦婷
阎琨
鲍宽乐
陶昱君
常青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基金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科技创新基金“2.28 Ma年以来渤海西部古河道时空分布及有机碳埋藏成因研究”(KC20220011)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石炭纪-早二叠世非均质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刻画技术及油气潜力分析”(KLSG2304)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渤海近海海域海岸带自然资源综合调查”(DD20230073),“1∶25万威海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DD20230412),“渤海曹妃甸海域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DZ20220602)。
文摘
渤海西部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百年以来演化的控制因素和来源尚不明确。本文选取该海域4个柱状样沉积样品(ZY009、ZY035、ZY045和ZY054),基于210Pb年代学测定,分析了样品的粒度、有机碳、总氮、碳氮同位素变化特征,探讨了有机碳的来源、埋藏通量以及影响有机碳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百年以来黄河入海口及近岸海域沉积物主要为陆源和海源有机质的混合。有机碳主要富集在细粒沉积物中,其中ZY009柱状样75 cm以下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而75 cm以上则以海洋溶解碳占主导;ZY054样品中的有机碳主要以黄河C3陆生植物为主。此外,有机碳的分布对黄河入海口5次迁移极为敏感,其中入海口的北移导致研究区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南移则有机碳含量降低。在有机碳埋藏通量方面,自1886年以来,ZY009样品显示逐年递减的趋势,这可能与气候事件、黄河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有关,同时由于其距离河口较远,受到流域以及人类干扰较小。相反,ZY054样品自1886年以来有机碳埋藏通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在1988年后,由于黄河断流等因素,通量开始下降。2002年以后,由于人为调水调沙措施以及海岸带人类活动的增强,海洋初级生产力得到提升,进而导致靠近黄河入海口区域的有机碳埋藏通量增加。百年以来渤海西部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来源复杂,粒度特征、黄河入海口迁移和人类活动对有机碳的分布和埋藏通量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有机碳来源
粒度
影响机制
百年尺度
渤海西部海域
Keywords
organic carbon source
grain size
influencing mechanism
centennial time scale
western Bohai Sea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正涛
林畅松
李慧勇
张国坤
代江林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282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2-004)
文摘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发育情况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利用渤西地区丰富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等对研究区新生代盖层发育特征、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东二段下部、明下段下部及明下段上部3套区域泥质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相比于明下段两套区域泥岩盖层具有单层泥岩厚度大、色暗、质纯、高泥地比、横向分布稳定及更高成岩阶段等特点,东二段下部泥岩盖层封闭性好于明下段泥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在凹陷区域深部沙河街组、东营组的聚集成藏并决定了油气朝沙垒田古隆起上倾方向运移,明化镇组下段区域"终极盖层"与断裂共同作用控制了整个渤西地区新近系的油气富集程度;提出了"周边凹陷东二下区域泥岩盖层底面构造脊输导体系"、"凸起斜坡及内部明下段泥岩盖层、断裂'耦合'油气输导体系"两种区域盖层控制下的油气输导模式。
关键词
泥岩盖层
封闭性
油气运聚
沙垒田凸起
渤海西部海域
Keywords
mudstone cap rock
sealing property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haleitian uplift
western Bohai Sea are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西部海域某区块油田注水过程储层伤害机理
被引量:
18
3
作者
张旭东
陈科
何伟
张铜耀
陈毅雯
机构
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渤海实验中心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及综合调整油藏工程技术示范"(2011ZX05057-001)
文摘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伤害,黏土矿物蒙皂石以及伊/蒙间层不同程度地发生膨胀、分散,造成储层堵塞。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高达16.7mg/L,严重超出平台标准要求;注入水中的颗粒粒径大约集中在30μm,容易造成储层堵塞。储层经过注水冲刷,孔喉中零星分布着大量的碳酸盐颗粒,使得储层渗透率降低。在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加药方式、酸化等保护措施。施工后注水井井口注入压力下降了7MPa,日注水量增加了6倍,酸化解堵效果明显。
关键词
渤海西部海域
注水
伤害机理
酸化
Keywords
western Bohai Sea
water flooding
damage mechanism
acidification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西部海域百年以来有机碳来源和影响机制
吴淑玉
刘俊
褚宏宪
白大鹏
冯永财
李梦婷
阎琨
鲍宽乐
陶昱君
常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张正涛
林畅松
李慧勇
张国坤
代江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渤海西部海域某区块油田注水过程储层伤害机理
张旭东
陈科
何伟
张铜耀
陈毅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