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西南部海域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理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文超
汪跃
+3 位作者
廖新武
康凯
张雷
刘卫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55,共9页
渤海西南部海域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层,明确其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理可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钻井、测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及野外地质露头观察,开展了该套变质...
渤海西南部海域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层,明确其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理可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钻井、测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及野外地质露头观察,开展了该套变质岩潜山风化带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其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上,古褶皱核部、走滑区、古地貌高部位及断层附近优质储层更加发育,其形成受构造与风化淋滤作用的共同控制;纵向上,风化带下部裂缝开度更大,渗透率更高,风化带上部孔隙度更高,其形成主要受风化淋滤与压实作用的共同控制。优质裂缝发育方向为近EW向(方位范围45°~135°),其形成主要受喜山期“再活化”的控制。优质储层发育模式可总结为“鱼背”模式,其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挤压成缝、风化淋滤对裂缝的充填、喜山期的拉张“再活化”及沉积埋藏过程的再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南部海域
新太古界
变质岩潜山
优质储层
古地貌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
被引量:
28
2
作者
肖述光
吕丁友
+2 位作者
侯明才
胡贺伟
黄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4,共11页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潜山分带差异构造特征,并开展潜山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西南部潜山内幕主要发育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期等4期构造运动,其中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对潜山形成和分布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②上述4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由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3组断裂组成的4套复杂网格状断裂系统,各组断裂形成期次、性质及活动特征差异明显;③该区经历了古生代潜山物质基础形成、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挤压造山与逆冲构造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裂陷及潜山初始格局的形成、新生代走滑—伸展复合改造与埋藏定型等4个演化阶段;④关键构造期表现形式的差异导致该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西侧残留逆冲型潜山带、中部反转翘倾型潜山带和东侧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结论认为,中、新生代经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幕断裂系统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湾盆地
渤海
海域
西南部
中生代
潜山
燕山期
印支期
断裂
形成期次
构造演化
潜山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西南部海域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理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文超
汪跃
廖新武
康凯
张雷
刘卫林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55,共9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渤海复杂潜山油气藏精细油藏描述及高效开发技术研究”(CNOOC-KJ 135 ZDXM 36 TJ 03 TJ-GD 2020-01)。
文摘
渤海西南部海域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层,明确其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理可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钻井、测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及野外地质露头观察,开展了该套变质岩潜山风化带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其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上,古褶皱核部、走滑区、古地貌高部位及断层附近优质储层更加发育,其形成受构造与风化淋滤作用的共同控制;纵向上,风化带下部裂缝开度更大,渗透率更高,风化带上部孔隙度更高,其形成主要受风化淋滤与压实作用的共同控制。优质裂缝发育方向为近EW向(方位范围45°~135°),其形成主要受喜山期“再活化”的控制。优质储层发育模式可总结为“鱼背”模式,其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挤压成缝、风化淋滤对裂缝的充填、喜山期的拉张“再活化”及沉积埋藏过程的再压实。
关键词
渤海西南部海域
新太古界
变质岩潜山
优质储层
古地貌
成因机理
Keywords
southwestern Bohai Sea
Neoarchean
metamorphic buried hills
dominant reservoir
paleogeomorphology
genetic mechanism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
被引量:
28
2
作者
肖述光
吕丁友
侯明才
胡贺伟
黄志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4,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潜山成藏综合研究与有利勘探方向"(编号:2016ZX05024-003-01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渤海海域潜山石油地质特征
典型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编号:CCL2014TJXZSS0870)
文摘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潜山分带差异构造特征,并开展潜山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西南部潜山内幕主要发育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期等4期构造运动,其中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对潜山形成和分布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②上述4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由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3组断裂组成的4套复杂网格状断裂系统,各组断裂形成期次、性质及活动特征差异明显;③该区经历了古生代潜山物质基础形成、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挤压造山与逆冲构造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裂陷及潜山初始格局的形成、新生代走滑—伸展复合改造与埋藏定型等4个演化阶段;④关键构造期表现形式的差异导致该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西侧残留逆冲型潜山带、中部反转翘倾型潜山带和东侧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结论认为,中、新生代经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幕断裂系统的复杂性。
关键词
渤海
湾盆地
渤海
海域
西南部
中生代
潜山
燕山期
印支期
断裂
形成期次
构造演化
潜山类型
Keywords
Bohai Bay Basin
Southwestern Bohai Sea
Mesozoic
Buried hill
Yanshanian
Indosinian
Fault
Formation period
Tectonicevolution
Type of buried hill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西南部海域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理
刘文超
汪跃
廖新武
康凯
张雷
刘卫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
肖述光
吕丁友
侯明才
胡贺伟
黄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