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LD5-2油藏复合调驱效果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楠
卢祥国
+4 位作者
刘进祥
葛嵩
刘义刚
张云宝
李彦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4期119-124,134,共7页
渤海LD5-2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岩石胶结强度较低,长期注水开发已经形成了优势通道。目前,单一调剖、调驱或驱油措施很难满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将调剖、调驱和驱油等措施联合使用成为解决这一瓶颈的新思路。为满足LD5-2油藏的...
渤海LD5-2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岩石胶结强度较低,长期注水开发已经形成了优势通道。目前,单一调剖、调驱或驱油措施很难满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将调剖、调驱和驱油等措施联合使用成为解决这一瓶颈的新思路。为满足LD5-2油藏的实际需求,该实验利用纵向三层非均质岩心及“分注分采”新型模型,借助电极测量等手段,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复合调驱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直井井网相比较,水平井井网调剖后中低渗透层吸液压差较大,扩大波及体积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28.50%。对于非均质岩心,调驱后剩余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平面上,直井井网主要分布在远离主流线的两翼部位,水平井井网油水界面则平行于井眼轨迹。“复合凝胶+微球/高效驱油剂”段塞组合中,复合凝胶在高渗透层内滞留作用较强,液流转向效果较好,使得后续“微球/高效驱油剂”2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得以较好发挥,这兼顾了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技术需求,因而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采收率增幅26.50%。复合调驱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复合调驱
井型
物理模拟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网类型对“堵/调/驱”综合治理效果的影响--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彦阅
刘义刚
+2 位作者
卢祥国
刘进祥
张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123,共9页
LD5⁃2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为了遏制水驱开发无效循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通过室内大尺寸岩心模型,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
LD5⁃2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为了遏制水驱开发无效循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通过室内大尺寸岩心模型,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合与井网类型适应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直井井网相比较,水平井井网注入井渗滤面积较大,注入压力较低,调剖剂难以进入中、低渗透层,措施后中、低渗透层吸液压差增幅较大,后续微球和高效驱油剂吸入量较多,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较大;与水平井布置在中渗透层井网相比较,水平井贯穿高、中、低渗透层井网时,调剖剂可以更多进入中、高渗透条带,发挥宏观液流转向作用,促使后续调驱剂和高效驱油剂转向进入低渗透层,发挥深部调剖和原油降黏作用,采收率增幅较大。由此可见,“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合可以形成协同效应,进而可以取得更好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水平/垂直井网
宏/微观液流转向
乳化降黏
协同效应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类型对调剖调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义刚
张云宝
+4 位作者
李彦阅
卢祥国
曹伟佳
张楠
何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1-426,437,共7页
渤海LD5-2油田储层具有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注采井距大、单井注采强度高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开发无效循环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开展了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
渤海LD5-2油田储层具有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注采井距大、单井注采强度高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开发无效循环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开展了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类型对调剖调驱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与有机铬交联剂组成的调剖剂静置12 h后,最大黏度高于105mPa·s,30 d时仍能保持较高强度。调驱剂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8.7数9.2μm,膨胀倍数3.7数4.1。驱油剂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达10-2mN/m,当乳状液含水率大于40%时的稠油乳化降黏率超过80%。相比调剖剂+调驱剂+驱油剂组合,调剖剂+调驱剂组合因缺少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降黏和洗油作用,采收率增幅减小8.9%。调驱剂+驱油剂组合的宏观液流转向效果较差,表面活性剂乳化降黏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采收率增幅仅为10.8%。4种井网类型的调剖调驱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1水平井(注)+1水平井(采)、1水平井+2垂直井、1垂直井+1水平井、1垂直井+2垂直井。当储层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强时,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治理措施可以确保后续微球发挥微观液流转向、表面活性剂发挥乳化降黏和洗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井网类型
药剂组合
液流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LD5-2油藏复合调驱效果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楠
卢祥国
刘进祥
葛嵩
刘义刚
张云宝
李彦阅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4期119-124,134,共7页
基金
“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渤海双高油田多级窜逸堵调驱一体化技术研究及示范”(2016ZX05058-003-01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强化水驱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CCL2018TJTZDST0435)。
文摘
渤海LD5-2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岩石胶结强度较低,长期注水开发已经形成了优势通道。目前,单一调剖、调驱或驱油措施很难满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将调剖、调驱和驱油等措施联合使用成为解决这一瓶颈的新思路。为满足LD5-2油藏的实际需求,该实验利用纵向三层非均质岩心及“分注分采”新型模型,借助电极测量等手段,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复合调驱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直井井网相比较,水平井井网调剖后中低渗透层吸液压差较大,扩大波及体积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28.50%。对于非均质岩心,调驱后剩余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平面上,直井井网主要分布在远离主流线的两翼部位,水平井井网油水界面则平行于井眼轨迹。“复合凝胶+微球/高效驱油剂”段塞组合中,复合凝胶在高渗透层内滞留作用较强,液流转向效果较好,使得后续“微球/高效驱油剂”2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得以较好发挥,这兼顾了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技术需求,因而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采收率增幅26.50%。复合调驱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复合调驱
井型
物理模拟
采收率
Keywords
Bohai heavy oil reservoir
profile modification
well type
physical simulation
recovery factor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网类型对“堵/调/驱”综合治理效果的影响--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彦阅
刘义刚
卢祥国
刘进祥
张楠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123,共9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渤海双高油田多级窜逸堵调驱一体化技术研究及示范”(2016ZX05009003⁃010⁃00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重点攻关课题“在线深部稠油流度改善与剖面调整技术研究”(CCL2018TJTSWST0635)
强化水驱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CCL2018TJTZDST0435)。
文摘
LD5⁃2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为了遏制水驱开发无效循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通过室内大尺寸岩心模型,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合与井网类型适应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直井井网相比较,水平井井网注入井渗滤面积较大,注入压力较低,调剖剂难以进入中、低渗透层,措施后中、低渗透层吸液压差增幅较大,后续微球和高效驱油剂吸入量较多,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较大;与水平井布置在中渗透层井网相比较,水平井贯穿高、中、低渗透层井网时,调剖剂可以更多进入中、高渗透条带,发挥宏观液流转向作用,促使后续调驱剂和高效驱油剂转向进入低渗透层,发挥深部调剖和原油降黏作用,采收率增幅较大。由此可见,“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合可以形成协同效应,进而可以取得更好增油降水效果。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水平/垂直井网
宏/微观液流转向
乳化降黏
协同效应
物理模拟
Keywords
Bohai heavy⁃oil reservoir
horizontal/vertical well pattern
macro/micro fluid⁃diverting
emulsification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synergistic effect
phys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类型对调剖调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义刚
张云宝
李彦阅
卢祥国
曹伟佳
张楠
何欣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1-426,437,共7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渤海双高油田多级窜逸堵调驱一体化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编号2016ZX05009003-010-00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重点攻关课题“强化水驱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CCL2018TJTSWST0635)。
文摘
渤海LD5-2油田储层具有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注采井距大、单井注采强度高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开发无效循环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开展了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类型对调剖调驱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与有机铬交联剂组成的调剖剂静置12 h后,最大黏度高于105mPa·s,30 d时仍能保持较高强度。调驱剂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8.7数9.2μm,膨胀倍数3.7数4.1。驱油剂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达10-2mN/m,当乳状液含水率大于40%时的稠油乳化降黏率超过80%。相比调剖剂+调驱剂+驱油剂组合,调剖剂+调驱剂组合因缺少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降黏和洗油作用,采收率增幅减小8.9%。调驱剂+驱油剂组合的宏观液流转向效果较差,表面活性剂乳化降黏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采收率增幅仅为10.8%。4种井网类型的调剖调驱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1水平井(注)+1水平井(采)、1水平井+2垂直井、1垂直井+1水平井、1垂直井+2垂直井。当储层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强时,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治理措施可以确保后续微球发挥微观液流转向、表面活性剂发挥乳化降黏和洗油作用。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井网类型
药剂组合
液流转向
Keywords
Bohai heavy oil reservoir
well pattern type
pharmacy combination
fluid diversion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LD5-2油藏复合调驱效果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张楠
卢祥国
刘进祥
葛嵩
刘义刚
张云宝
李彦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井网类型对“堵/调/驱”综合治理效果的影响--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
李彦阅
刘义刚
卢祥国
刘进祥
张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类型对调剖调驱效果的影响
刘义刚
张云宝
李彦阅
卢祥国
曹伟佳
张楠
何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