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稠油油田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彭昱强 徐绍诚 +1 位作者 莫成孝 沈德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5期308-311,共4页
为了拓宽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选择范围,有效开发海上稠油油田,选取满足泡沫调驱技术油藏筛选条件的QHD32—6油田北区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研究。在考虑海上平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评价和研究了较低气液比(1:2)氮气泡沫... 为了拓宽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选择范围,有效开发海上稠油油田,选取满足泡沫调驱技术油藏筛选条件的QHD32—6油田北区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研究。在考虑海上平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评价和研究了较低气液比(1:2)氮气泡沫在岩心中的流动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海上稠油油田氮气泡沫驱的合理气液比为1:2~2:1,最佳泡沫剂质量分数为0.3%~O.5%;气液比为1:2时,氮气泡沫调驱能够较好地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在2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田 提高采收率 氮气泡沫 泡沫调驱 QHD32—6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油藏经济技术界限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贤松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将渤海油田稠油油藏按照原油粘度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选取某典型稠油油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效果与油藏深度、有效厚度、纯总比、含油饱和度、油藏渗透率等油藏因素的影响规律;通过回... 将渤海油田稠油油藏按照原油粘度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选取某典型稠油油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效果与油藏深度、有效厚度、纯总比、含油饱和度、油藏渗透率等油藏因素的影响规律;通过回归技术经济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得到了渤海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油藏经济技术界限,并对该典型油藏热采效果和渤海稠油油藏热采潜力进行了预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可为海上稠油实施蒸汽吞吐和其他热采方式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稠油 水平井 蒸汽吞吐极限油汽比 油藏界限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降粘减阻新方法在渤海A油田稠油管道输送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荣旗 周晓红 陈宏举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0,共3页
以渤海A油田稠油输送管道工艺设计为基础,在分析稠油管道降粘减阻措施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稠油管道回掺活性水新方法。实验分析及软件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稠油管道输送条件,能够有效解决稠油管道降粘减阻的难题,可为... 以渤海A油田稠油输送管道工艺设计为基础,在分析稠油管道降粘减阻措施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稠油管道回掺活性水新方法。实验分析及软件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稠油管道输送条件,能够有效解决稠油管道降粘减阻的难题,可为今后稠油管道输送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田 管道输送工艺 降粘减阻 回掺活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现状和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161
4
作者 郭太现 苏彦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0,35,共6页
总结了渤海油田稠油资源特点,对目前主要开发方式及开采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应对的措施对策和技术发展方向,对今后高效开发渤海油田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渤海油田稠油 开发现状技术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化学驱潜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谢晓庆 康晓东 +3 位作者 张贤松 石爻 曾杨 侯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平台有限的寿命期内采用常规注水方式开采,渤海稠油油田原油采收率只能达到25%左右,如何提高最终采收率是面临的问题。针对渤海稠油油藏不同类型油藏地质、开发条件,筛选出能够精确反映累积增油量曲线变化趋势的数学模型(即Gompertz模... 在平台有限的寿命期内采用常规注水方式开采,渤海稠油油田原油采收率只能达到25%左右,如何提高最终采收率是面临的问题。针对渤海稠油油藏不同类型油藏地质、开发条件,筛选出能够精确反映累积增油量曲线变化趋势的数学模型(即Gompertz模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讨论了各影响因素(注聚时机、原油黏度、地层温度、地层水矿化度和钙镁离子含量)对模型特征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6个区间建立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潜力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渤海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适应性和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油田实施化学驱的潜力巨大,平均提高采收率幅度为6.46%。本文研究为扩大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规模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田 化学驱 潜力评价 Gompertz模型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耐盐稠油降黏体系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春洲 孙永涛 +2 位作者 王少华 宋宏志 汪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渤海某稠油油田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且油井完井方式为常规完井(管柱耐温≤120℃),热采吞吐温度受限,效果一般。为提高稠油常规井开采效果,室内研制了热采吞吐用耐温耐盐稠油乳化降黏体系CY-02,该体系由磺基... 渤海某稠油油田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且油井完井方式为常规完井(管柱耐温≤120℃),热采吞吐温度受限,效果一般。为提高稠油常规井开采效果,室内研制了热采吞吐用耐温耐盐稠油乳化降黏体系CY-02,该体系由磺基甜菜碱类两性表面活性剂LHSB、以改性聚醚为主要成分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FC-1组成,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配比为2∶1。考察了该化学体系的静态性能(耐温耐盐性、乳化降黏性能、乳液稳定性、界面张力、润湿性)和动态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120℃,NaCl容忍度>40000 mg/L,CaCl2容忍度>1500 mg/L;体系120℃老化24 h后仍具有良好的界面性能,在油水比7∶3时,可形成稳定的乳状液,50℃下体系对稠油的降黏率达98.8%;低含水率下亦不发生反相乳化;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2mN/m数量级;体系在煤油浸润后的模拟岩心表面的润湿角为10°,可使岩石表面由油湿转变为水湿;120℃下动态驱油实验表明,该稠油降黏体系对稠油驱与单独水驱相比,采油速度更快,最终采收率提高10.65%。渤海某稠油油井的现场施工效果表明该稠油降黏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田 耐温耐盐 乳化降黏 低界面张力 动态驱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