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稠油油田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彭昱强 徐绍诚 +1 位作者 莫成孝 沈德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5期308-311,共4页
为了拓宽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选择范围,有效开发海上稠油油田,选取满足泡沫调驱技术油藏筛选条件的QHD32—6油田北区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研究。在考虑海上平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评价和研究了较低气液比(1:2)氮气泡沫... 为了拓宽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选择范围,有效开发海上稠油油田,选取满足泡沫调驱技术油藏筛选条件的QHD32—6油田北区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研究。在考虑海上平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评价和研究了较低气液比(1:2)氮气泡沫在岩心中的流动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海上稠油油田氮气泡沫驱的合理气液比为1:2~2:1,最佳泡沫剂质量分数为0.3%~O.5%;气液比为1:2时,氮气泡沫调驱能够较好地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在2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田 提高采收率 氮气泡沫 泡沫调驱 QHD32—6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的微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孔淑琼 魏力 +2 位作者 佘跃惠 黄晓武 金莉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5,428,共5页
实验研究了异源菌GMB和本源菌对两种渤海稠油的降解特性。GMB分离自大港油田,芽孢杆菌属,最适生长温度5065℃,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本源菌即原油样本身所含的烃降解菌。油样372(65℃、20l/s黏度2.23Pa·s)和油样373(5.15Pa·... 实验研究了异源菌GMB和本源菌对两种渤海稠油的降解特性。GMB分离自大港油田,芽孢杆菌属,最适生长温度5065℃,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本源菌即原油样本身所含的烃降解菌。油样372(65℃、20l/s黏度2.23Pa·s)和油样373(5.15Pa·s)在60℃培养7天。油样372和373的黏度在本源菌作用后分别降低13.74%和22.89%,在GMB作用后分别降低17.67%和40.39%。油样族组分变化随油样不同而异,普遍规律是饱和烃减少,芳烃、非烃增多,沥青质大幅减少,本源菌、GMB作用后的沥青质含量,油样372由21.25%分别减至18.82%、12.72%,油样373由20.06%分别减至18.81%、17.95%,显示GMB能有效降解沥青质。烷烃碳数分布表明,本源菌特别是异源菌GMB的作用,使nC17nC33尤其是nC26nC33大幅减少,GMB使Pr/C17和Ph/C18显著增大。从微生物与原油间的3种相互作用解释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降解菌 异源菌GMB 本源茵 微生物降解 渤海稠油 族组成 炕烃碳数分布 沥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不同吞吐方式效果对比及优选 被引量:35
3
作者 郑伟 袁忠超 +1 位作者 田冀 谭先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2,154,共4页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方式优选问题,参考渤海A油田南区实际油藏数据建立典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不同油藏的渗透率、Kv/Kh值、韵律性、有效厚度、原油黏度和控制储量等油藏、流体参数条件下,蒸汽吞吐及多元热流体吞吐的开发效果。结...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方式优选问题,参考渤海A油田南区实际油藏数据建立典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不同油藏的渗透率、Kv/Kh值、韵律性、有效厚度、原油黏度和控制储量等油藏、流体参数条件下,蒸汽吞吐及多元热流体吞吐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原油黏度小于1 000 mPa·s时,对于有效厚度大于10 m,Kv/Kh小于0.1,渗透率较高的正韵律储层更有利于多元热流体吞吐。首次总结出不同热采方式适宜的油藏流体参数技术界限,达到了快速筛选目标油藏吞吐方式的目的,为渤海稠油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也为热采吞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 多元热流体吞吐 蒸汽吞吐 效果对比 技术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油藏经济技术界限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贤松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将渤海油田稠油油藏按照原油粘度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选取某典型稠油油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效果与油藏深度、有效厚度、纯总比、含油饱和度、油藏渗透率等油藏因素的影响规律;通过回... 将渤海油田稠油油藏按照原油粘度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选取某典型稠油油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效果与油藏深度、有效厚度、纯总比、含油饱和度、油藏渗透率等油藏因素的影响规律;通过回归技术经济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得到了渤海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油藏经济技术界限,并对该典型油藏热采效果和渤海稠油油藏热采潜力进行了预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可为海上稠油实施蒸汽吞吐和其他热采方式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稠油 水平井 蒸汽吞吐极限油汽比 油藏界限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降粘减阻新方法在渤海A油田稠油管道输送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荣旗 周晓红 陈宏举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0,共3页
以渤海A油田稠油输送管道工艺设计为基础,在分析稠油管道降粘减阻措施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稠油管道回掺活性水新方法。实验分析及软件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稠油管道输送条件,能够有效解决稠油管道降粘减阻的难题,可为... 以渤海A油田稠油输送管道工艺设计为基础,在分析稠油管道降粘减阻措施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稠油管道回掺活性水新方法。实验分析及软件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稠油管道输送条件,能够有效解决稠油管道降粘减阻的难题,可为今后稠油管道输送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田 管道输送工艺 降粘减阻 回掺活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现状和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161
6
作者 郭太现 苏彦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0,35,共6页
总结了渤海油田稠油资源特点,对目前主要开发方式及开采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应对的措施对策和技术发展方向,对今后高效开发渤海油田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渤海油田稠油 开发现状技术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LD5-2油藏复合调驱效果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楠 卢祥国 +4 位作者 刘进祥 葛嵩 刘义刚 张云宝 李彦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4期119-124,134,共7页
渤海LD5-2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岩石胶结强度较低,长期注水开发已经形成了优势通道。目前,单一调剖、调驱或驱油措施很难满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将调剖、调驱和驱油等措施联合使用成为解决这一瓶颈的新思路。为满足LD5-2油藏的... 渤海LD5-2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岩石胶结强度较低,长期注水开发已经形成了优势通道。目前,单一调剖、调驱或驱油措施很难满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将调剖、调驱和驱油等措施联合使用成为解决这一瓶颈的新思路。为满足LD5-2油藏的实际需求,该实验利用纵向三层非均质岩心及“分注分采”新型模型,借助电极测量等手段,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复合调驱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直井井网相比较,水平井井网调剖后中低渗透层吸液压差较大,扩大波及体积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28.50%。对于非均质岩心,调驱后剩余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平面上,直井井网主要分布在远离主流线的两翼部位,水平井井网油水界面则平行于井眼轨迹。“复合凝胶+微球/高效驱油剂”段塞组合中,复合凝胶在高渗透层内滞留作用较强,液流转向效果较好,使得后续“微球/高效驱油剂”2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得以较好发挥,这兼顾了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技术需求,因而增油降水效果明显,采收率增幅26.50%。复合调驱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复合调驱 井型 物理模拟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耐盐稠油降黏体系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春洲 孙永涛 +2 位作者 王少华 宋宏志 汪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渤海某稠油油田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且油井完井方式为常规完井(管柱耐温≤120℃),热采吞吐温度受限,效果一般。为提高稠油常规井开采效果,室内研制了热采吞吐用耐温耐盐稠油乳化降黏体系CY-02,该体系由磺基... 渤海某稠油油田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较高,且油井完井方式为常规完井(管柱耐温≤120℃),热采吞吐温度受限,效果一般。为提高稠油常规井开采效果,室内研制了热采吞吐用耐温耐盐稠油乳化降黏体系CY-02,该体系由磺基甜菜碱类两性表面活性剂LHSB、以改性聚醚为主要成分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FC-1组成,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配比为2∶1。考察了该化学体系的静态性能(耐温耐盐性、乳化降黏性能、乳液稳定性、界面张力、润湿性)和动态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120℃,NaCl容忍度>40000 mg/L,CaCl2容忍度>1500 mg/L;体系120℃老化24 h后仍具有良好的界面性能,在油水比7∶3时,可形成稳定的乳状液,50℃下体系对稠油的降黏率达98.8%;低含水率下亦不发生反相乳化;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2mN/m数量级;体系在煤油浸润后的模拟岩心表面的润湿角为10°,可使岩石表面由油湿转变为水湿;120℃下动态驱油实验表明,该稠油降黏体系对稠油驱与单独水驱相比,采油速度更快,最终采收率提高10.65%。渤海某稠油油井的现场施工效果表明该稠油降黏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田 耐温耐盐 乳化降黏 低界面张力 动态驱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网类型对“堵/调/驱”综合治理效果的影响--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彦阅 刘义刚 +2 位作者 卢祥国 刘进祥 张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123,共9页
LD5⁃2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为了遏制水驱开发无效循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通过室内大尺寸岩心模型,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 LD5⁃2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为了遏制水驱开发无效循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渤海LD5⁃2油田为例,通过室内大尺寸岩心模型,开展了“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合与井网类型适应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直井井网相比较,水平井井网注入井渗滤面积较大,注入压力较低,调剖剂难以进入中、低渗透层,措施后中、低渗透层吸液压差增幅较大,后续微球和高效驱油剂吸入量较多,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较大;与水平井布置在中渗透层井网相比较,水平井贯穿高、中、低渗透层井网时,调剖剂可以更多进入中、高渗透条带,发挥宏观液流转向作用,促使后续调驱剂和高效驱油剂转向进入低渗透层,发挥深部调剖和原油降黏作用,采收率增幅较大。由此可见,“调剖+调驱+驱油”措施组合可以形成协同效应,进而可以取得更好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水平/垂直井网 宏/微观液流转向 乳化降黏 协同效应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化学驱潜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晓庆 康晓东 +3 位作者 张贤松 石爻 曾杨 侯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平台有限的寿命期内采用常规注水方式开采,渤海稠油油田原油采收率只能达到25%左右,如何提高最终采收率是面临的问题。针对渤海稠油油藏不同类型油藏地质、开发条件,筛选出能够精确反映累积增油量曲线变化趋势的数学模型(即Gompertz模... 在平台有限的寿命期内采用常规注水方式开采,渤海稠油油田原油采收率只能达到25%左右,如何提高最终采收率是面临的问题。针对渤海稠油油藏不同类型油藏地质、开发条件,筛选出能够精确反映累积增油量曲线变化趋势的数学模型(即Gompertz模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讨论了各影响因素(注聚时机、原油黏度、地层温度、地层水矿化度和钙镁离子含量)对模型特征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6个区间建立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潜力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渤海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适应性和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油田实施化学驱的潜力巨大,平均提高采收率幅度为6.46%。本文研究为扩大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规模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田 化学驱 潜力评价 Gompertz模型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类型对调剖调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义刚 张云宝 +4 位作者 李彦阅 卢祥国 曹伟佳 张楠 何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1-426,437,共7页
渤海LD5-2油田储层具有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注采井距大、单井注采强度高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开发无效循环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开展了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 渤海LD5-2油田储层具有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注采井距大、单井注采强度高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长期注水开发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开发无效循环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开展了堵/调/驱组合方式和井网类型对调剖调驱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与有机铬交联剂组成的调剖剂静置12 h后,最大黏度高于105mPa·s,30 d时仍能保持较高强度。调驱剂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8.7数9.2μm,膨胀倍数3.7数4.1。驱油剂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达10-2mN/m,当乳状液含水率大于40%时的稠油乳化降黏率超过80%。相比调剖剂+调驱剂+驱油剂组合,调剖剂+调驱剂组合因缺少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降黏和洗油作用,采收率增幅减小8.9%。调驱剂+驱油剂组合的宏观液流转向效果较差,表面活性剂乳化降黏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采收率增幅仅为10.8%。4种井网类型的调剖调驱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1水平井(注)+1水平井(采)、1水平井+2垂直井、1垂直井+1水平井、1垂直井+2垂直井。当储层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强时,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治理措施可以确保后续微球发挥微观液流转向、表面活性剂发挥乳化降黏和洗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油藏 井网类型 药剂组合 液流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35-2油田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兰夕堂 张丽平 +3 位作者 刘长龙 符扬洋 张璐 高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南堡35-2油田位于渤海中部,储层具有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水油流度比较大,水驱开发波及程度和采收率较低。以微生物学和油藏工程为理论指导,以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南堡35-2油田为研究对象,... 南堡35-2油田位于渤海中部,储层具有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强和原油黏度高等特点,水油流度比较大,水驱开发波及程度和采收率较低。以微生物学和油藏工程为理论指导,以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南堡35-2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微生物菌种筛选和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建立起适宜南堡35-2油藏和菌群的激活体系,通过实验评价发现该微生物驱油体系产生的气体以氮气与二氧化碳为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50%左右,物理模拟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可在常规水驱基础上再提高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 内源微生物 菌种筛选和培养 微生物采油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