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湾盆地海域片麻岩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
36
1
作者
王德英
王清斌
+2 位作者
刘晓健
赵梦
郝轶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1193,共13页
渤海湾盆地海域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潜山分布面积巨大,已发现多个油气田,有重要勘探价值。本文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物性、锆石测年、矿物溶蚀模拟等实验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落实了渤海片麻岩风化壳型储层地...
渤海湾盆地海域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潜山分布面积巨大,已发现多个油气田,有重要勘探价值。本文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物性、锆石测年、矿物溶蚀模拟等实验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落实了渤海片麻岩风化壳型储层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及发育模式。研究表明,片麻岩中长英质矿物含量大于70%有利于形成潜山裂缝型优质储层;大气水风化淋滤作用对长石类矿物的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和沿裂缝的溶蚀扩大孔隙,极大改善了片麻岩潜山的储层物性;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和节理不仅可以直接提供储集空间,还可以作为渗流通道加大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深度和范围,促进深部岩石的溶蚀改造,加速风化过程。上述主控因素指导下建立自上往下发育粘土带、砂化带、砂化砾石带、裂缝带和基岩带的片麻岩风化壳型潜山储层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发育模式
片麻岩
风化壳
潜山
渤海湾盆地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勘探突破及油气成藏条件
2
作者
徐长贵
杨海风
+3 位作者
陈磊
高雁飞
步少峰
李祺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0,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历经多年研究攻关和油气勘探实践,2024年钻探的LK7-A井在火山岩风化壳获得高产油气流,但火山岩分布规律、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亟需进一步攻关。利用近年来渤海中生界火山岩新钻探井录...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历经多年研究攻关和油气勘探实践,2024年钻探的LK7-A井在火山岩风化壳获得高产油气流,但火山岩分布规律、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亟需进一步攻关。利用近年来渤海中生界火山岩新钻探井录井、测井、地球化学及岩矿分析数据,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展开综合研究。分析表明:①LK7-A构造的火山岩为源于深部的埃达克岩,深大断裂为中酸性火山岩就位提供了通道。②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构造角砾岩及中酸性熔岩之中,孔隙类型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储层物性以高孔-低渗和中孔-低渗为主;③优势岩性岩相是火山岩形成规模型储层的基本条件,构造裂缝和晚期强风化作用是中生界火山岩连片成储的重要机制;④渤东低凸起具备双洼油气强充注,超压泥岩强封盖的有利条件,能够形成高丰度油气藏。研究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具备良好的圈闭形态和规模成储条件,且运聚条件优越;构造活跃的中酸性火山岩长期暴露区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海域
渤东低凸起
中酸性火山岩
火山机构
风化壳
优质储层
油气成藏
超压强注
勘探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滑-伸展断裂叠合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
15
3
作者
柳永军
赵弟江
+2 位作者
李正宇
温宏雷
刘庆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渤海湾盆地(海域)新生代受伸展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形成了复杂的走滑-伸展叠合构造区。基于全区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海域)南北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的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盆地...
渤海湾盆地(海域)新生代受伸展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形成了复杂的走滑-伸展叠合构造区。基于全区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海域)南北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的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盆地南部和北部走滑-伸展叠合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南部的黄河口和莱州湾凹陷为始新世—渐新世的弱伸展和新近纪的强走滑作用近平行叠加;北部的辽东湾坳陷为始新世—渐新世的强伸展和新近纪的弱走滑作用近垂直叠加。叠合作用方式的不同控制了南北部油气差异成藏,南部油气主要分布于凹陷区的走滑带,成藏层系以新近系为主;北部辽东湾坳陷油气主要分布于陡坡带和凸起区,成藏层系以古近系为主。该研究对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区油气差异成藏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伸展作用
断裂特征
差异叠合
油气成藏
渤海湾
盆地
(
海域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盆地海域片麻岩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
36
1
作者
王德英
王清斌
刘晓健
赵梦
郝轶伟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1193,共13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4-002
2016ZX05024-003)资助
文摘
渤海湾盆地海域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潜山分布面积巨大,已发现多个油气田,有重要勘探价值。本文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物性、锆石测年、矿物溶蚀模拟等实验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落实了渤海片麻岩风化壳型储层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及发育模式。研究表明,片麻岩中长英质矿物含量大于70%有利于形成潜山裂缝型优质储层;大气水风化淋滤作用对长石类矿物的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和沿裂缝的溶蚀扩大孔隙,极大改善了片麻岩潜山的储层物性;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和节理不仅可以直接提供储集空间,还可以作为渗流通道加大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深度和范围,促进深部岩石的溶蚀改造,加速风化过程。上述主控因素指导下建立自上往下发育粘土带、砂化带、砂化砾石带、裂缝带和基岩带的片麻岩风化壳型潜山储层发育模式。
关键词
储层
发育模式
片麻岩
风化壳
潜山
渤海湾盆地海域
Keywords
Reservoir
Developing pattern
Gneiss
Weathering crust
Buried hill
Sea area of Bohai Gulf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勘探突破及油气成藏条件
2
作者
徐长贵
杨海风
陈磊
高雁飞
步少峰
李祺
机构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4B2017)。
文摘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历经多年研究攻关和油气勘探实践,2024年钻探的LK7-A井在火山岩风化壳获得高产油气流,但火山岩分布规律、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亟需进一步攻关。利用近年来渤海中生界火山岩新钻探井录井、测井、地球化学及岩矿分析数据,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展开综合研究。分析表明:①LK7-A构造的火山岩为源于深部的埃达克岩,深大断裂为中酸性火山岩就位提供了通道。②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构造角砾岩及中酸性熔岩之中,孔隙类型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储层物性以高孔-低渗和中孔-低渗为主;③优势岩性岩相是火山岩形成规模型储层的基本条件,构造裂缝和晚期强风化作用是中生界火山岩连片成储的重要机制;④渤东低凸起具备双洼油气强充注,超压泥岩强封盖的有利条件,能够形成高丰度油气藏。研究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具备良好的圈闭形态和规模成储条件,且运聚条件优越;构造活跃的中酸性火山岩长期暴露区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海域
渤东低凸起
中酸性火山岩
火山机构
风化壳
优质储层
油气成藏
超压强注
勘探发现
Keywords
offshore Bohai Bay Basin
Bodong Low Uplift
intermediate-acidic volcanic rock
volcanic edifice
weathering crust
high-quality reservoi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verpressure intense charging
exploration discovery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滑-伸展断裂叠合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
15
3
作者
柳永军
赵弟江
李正宇
温宏雷
刘庆顺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海域勘探新领域及关键技术研究"(2016ZX05024-003)
文摘
渤海湾盆地(海域)新生代受伸展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形成了复杂的走滑-伸展叠合构造区。基于全区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海域)南北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的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盆地南部和北部走滑-伸展叠合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南部的黄河口和莱州湾凹陷为始新世—渐新世的弱伸展和新近纪的强走滑作用近平行叠加;北部的辽东湾坳陷为始新世—渐新世的强伸展和新近纪的弱走滑作用近垂直叠加。叠合作用方式的不同控制了南北部油气差异成藏,南部油气主要分布于凹陷区的走滑带,成藏层系以新近系为主;北部辽东湾坳陷油气主要分布于陡坡带和凸起区,成藏层系以古近系为主。该研究对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区油气差异成藏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走滑-伸展作用
断裂特征
差异叠合
油气成藏
渤海湾
盆地
(
海域
)
Keywords
strike-slip-extension effect
fault characteristic
differential superposi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Bohai Bay Basin (seas)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湾盆地海域片麻岩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王德英
王清斌
刘晓健
赵梦
郝轶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勘探突破及油气成藏条件
徐长贵
杨海风
陈磊
高雁飞
步少峰
李祺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走滑-伸展断裂叠合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柳永军
赵弟江
李正宇
温宏雷
刘庆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