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垂向位移负荷潮模式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的准确度评估
1
作者
徐晓庆
魏泽勋
+3 位作者
滕飞
孙俊川
高秀敏
方国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30,共12页
本研究利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21个GPS站的调和常数资料,对5个全球垂向位移负荷潮模式(FES2014、EOT11a、GOT4.10c、GOT4.8和NAO.99b)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的准确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
本研究利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21个GPS站的调和常数资料,对5个全球垂向位移负荷潮模式(FES2014、EOT11a、GOT4.10c、GOT4.8和NAO.99b)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的准确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对于M_(2)分潮,FES2014和EOT11a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S_(2)分潮,NAO.99b和EOT11a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K_(1)分潮,EOT11a和FES2014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O_(1)分潮,EOT11a和GOT4.8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N_(2)分潮,EOT11a和FES2014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K_(2)分潮,NAO.99b和FES2014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P_(1)分潮,EOT11a和GOT4.8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Q_(1)分潮,FES2014和EOT11a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除此之外,本文还简单分析了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8个主要分潮的垂向位移负荷潮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确度评估
垂向位移负荷潮模式
渤海、黄海、东海
及周边区域
GPS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黄、东海冬季海表冷暖水舌的时空变化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辉
黄大吉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海表冷暖水舌被广泛应用于定性描述海表水温(SST)的空间分布特征,但缺少定量的表述和研究。本文以海表冷暖水舌轴线的空间位置和温度为指标,用2006—2014年逐年冬季(2月)的遥感SST数据,分析了渤海、黄海和东海冬季的冷暖水舌的空间分布...
海表冷暖水舌被广泛应用于定性描述海表水温(SST)的空间分布特征,但缺少定量的表述和研究。本文以海表冷暖水舌轴线的空间位置和温度为指标,用2006—2014年逐年冬季(2月)的遥感SST数据,分析了渤海、黄海和东海冬季的冷暖水舌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渤海、黄海和东海冬季存在2条冷水舌和6条暖水舌。水舌位置的EOF前三个模态(73.4%)基本解释了其年际变化,其中空间第一模态呈同相分布,在东海中部及西部的变动幅度最大;空间第二和第三模态主要呈反相分布,分别在九州岛南部及黄海区域变动幅度较大。水舌温度的EOF第一模态(69.6%)呈空间同相分布,变动幅度在渤、黄海较大,在东海南部较小。水舌位置和水舌温度都存在准2~3a周期的年际变化,但只有水舌位置EOF第二模态通过9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海表相对较均匀的负净热通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使得浅水区SST比深水区下降得快,水深(上混合层深度)是冷暖水舌形成的原因之一;平流热输送的空间差异显著且在冷暖水舌区域中的作用最大,在冷舌区域起到降温作用,在暖舌区域起到增温作用,平流热输送是冷暖水舌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暖水舌
渤海、黄海、东海
时空变化
平流热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垂向位移负荷潮模式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的准确度评估
1
作者
徐晓庆
魏泽勋
滕飞
孙俊川
高秀敏
方国洪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3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21004,42176035)。
文摘
本研究利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21个GPS站的调和常数资料,对5个全球垂向位移负荷潮模式(FES2014、EOT11a、GOT4.10c、GOT4.8和NAO.99b)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的准确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对于M_(2)分潮,FES2014和EOT11a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S_(2)分潮,NAO.99b和EOT11a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K_(1)分潮,EOT11a和FES2014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O_(1)分潮,EOT11a和GOT4.8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N_(2)分潮,EOT11a和FES2014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K_(2)分潮,NAO.99b和FES2014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P_(1)分潮,EOT11a和GOT4.8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对于Q_(1)分潮,FES2014和EOT11a模式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除此之外,本文还简单分析了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8个主要分潮的垂向位移负荷潮分布特征。
关键词
准确度评估
垂向位移负荷潮模式
渤海、黄海、东海
及周边区域
GPS站
Keywords
accuracy assessment
vertical displacement loading tide model
Bohai Sea,Yellow Sea,East China Sea and surrounding areas
GPS stations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黄、东海冬季海表冷暖水舌的时空变化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辉
黄大吉
机构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资助(2011CB409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276028)
文摘
海表冷暖水舌被广泛应用于定性描述海表水温(SST)的空间分布特征,但缺少定量的表述和研究。本文以海表冷暖水舌轴线的空间位置和温度为指标,用2006—2014年逐年冬季(2月)的遥感SST数据,分析了渤海、黄海和东海冬季的冷暖水舌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渤海、黄海和东海冬季存在2条冷水舌和6条暖水舌。水舌位置的EOF前三个模态(73.4%)基本解释了其年际变化,其中空间第一模态呈同相分布,在东海中部及西部的变动幅度最大;空间第二和第三模态主要呈反相分布,分别在九州岛南部及黄海区域变动幅度较大。水舌温度的EOF第一模态(69.6%)呈空间同相分布,变动幅度在渤、黄海较大,在东海南部较小。水舌位置和水舌温度都存在准2~3a周期的年际变化,但只有水舌位置EOF第二模态通过9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海表相对较均匀的负净热通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使得浅水区SST比深水区下降得快,水深(上混合层深度)是冷暖水舌形成的原因之一;平流热输送的空间差异显著且在冷暖水舌区域中的作用最大,在冷舌区域起到降温作用,在暖舌区域起到增温作用,平流热输送是冷暖水舌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冷暖水舌
渤海、黄海、东海
时空变化
平流热输送
Keywords
sea surface cold and warm tongues
the Bohai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advectional heat transport
分类号
P731.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垂向位移负荷潮模式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的准确度评估
徐晓庆
魏泽勋
滕飞
孙俊川
高秀敏
方国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黄、东海冬季海表冷暖水舌的时空变化及机理分析
沈辉
黄大吉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