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油气成因关系判识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安文 王德英 +2 位作者 于海波 江涛 孙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3-912,984,共11页
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天然气成因,并对凝析油与天然气的成因关系进行了判识。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9-6凝析气田天然气为以烃类气为主的湿气,C1/(C2+C3)值偏低,介于6.4~7.3,甲烷碳同位素值集中... 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天然气成因,并对凝析油与天然气的成因关系进行了判识。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9-6凝析气田天然气为以烃类气为主的湿气,C1/(C2+C3)值偏低,介于6.4~7.3,甲烷碳同位素值集中分布于-38.0‰^-39.0‰,乙烷碳同位素偏重,介于-25.4‰^-27.0‰,为偏腐殖型干酪根裂解气,与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具有可比性,源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多项凝析油和天然气成熟度判别参数表明,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和天然气主要处于成熟阶段,但天然气成熟度略高于凝析油。多项地质证据表明,渤中19-6凝析气田经历了"早油晚气"的油气成藏过程,凝析油主成藏期(12 Ma以来)早于天然气(5 Ma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源对比 凝析 天然气 渤中19-6凝析气田 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凝析气田太古界潜山储层地质模式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16
2
作者 范廷恩 牛涛 +3 位作者 范洪军 王帅 肖大坤 罗江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5-92,共8页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野外露头及生产测试资料对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地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为风化带和内幕带。风化带受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双重控制,发育构造缝、风化缝、溶蚀孔隙等储集...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野外露头及生产测试资料对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地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为风化带和内幕带。风化带受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双重控制,发育构造缝、风化缝、溶蚀孔隙等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整体发育呈网状,储层连通性好,呈“似层状”分布模式。内幕带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储集空间以构造缝为主,内幕带储层沿高角度断层呈“带状”分布模式。针对渤中19-6潜山高含凝析油、低地露压差以及低孔低渗的油气藏特征,提出采用周期注气的开发方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基于潜山地质模式,采取储层顶部注气、中下部采气的立体注采井网。为减缓气窜,增加注气波及面积,提高单井产量,结合数值模拟结果,井网部署采取井轨迹与裂缝斜交45°角、注采井主流线方向与裂缝走向呈一定夹角的布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19-6凝析气田 太古界潜山 地质模式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凝析气田太古界潜山储层裂缝特征及低渗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洪军 罗江华 +3 位作者 牛涛 范廷恩 肖大坤 马淑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3,共9页
渤中19-6凝析气田太古界潜山裂缝性储层物性差,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特征。综合成像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对渤中19-6潜山裂缝特征及低孔、低渗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渤中19-6潜山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受附近主要断层影响,裂缝走... 渤中19-6凝析气田太古界潜山裂缝性储层物性差,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特征。综合成像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对渤中19-6潜山裂缝特征及低孔、低渗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渤中19-6潜山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受附近主要断层影响,裂缝走向与断层方向基本一致,以NE向、近EW向为主,裂缝倾角主要分布在30°~70°,以中—高角度裂缝为主。成像测井解释成果表明,渤中19-6潜山裂缝密度主要分布在1~5条/m,宏观裂缝开度100~400μm,宏观裂缝开度仅有蓬莱9-1、锦州25-1南等中高渗潜山裂缝开度的1/5~1/2。另外,宏观裂缝多被石英、碳酸盐岩矿物以及伊利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充填,裂缝以充填、半充填裂缝为主,极少见未充填缝。镜下微观裂缝开度10~30μm,大多数被硅质、铁白云石以及黏土矿物充填,微观裂缝整体充填程度达到85%。分析认为,裂缝开度小和充填程度高造成裂缝网络有效通道数减少、单条裂缝通道局部堵塞,是造成储层低渗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19-6凝析气田 太古界潜山 裂缝特征 低渗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成熟度判定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安文 于海波 +2 位作者 王飞龙 梁舒艺 郭景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54-2362,共9页
关于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成熟度存在成熟与高成熟两种截然不同观点,尚未达到统一定论。本文综合利用轻烃、饱和烃和芳烃成熟度参数对凝析油成熟度进行了综合判定,并深入分析了凝析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关系及凝析气藏形成机制... 关于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成熟度存在成熟与高成熟两种截然不同观点,尚未达到统一定论。本文综合利用轻烃、饱和烃和芳烃成熟度参数对凝析油成熟度进行了综合判定,并深入分析了凝析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关系及凝析气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异庚烷值与庚烷值、T_(s)/(T_(s)+T_(m))与C_(29)Ts/(C_(29)Ts+C_(29)H)、甲基单金刚烷指数与甲基双金刚烷指数、甲基菲指数、二苯并噻吩类成熟度参数和TNR_(2)显示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处于成熟阶段。结合天然气成熟度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可知渤中19-6凝析气田的原油成藏期早于天然气,随着晚期大量天然气的充注,油气会发生相控混溶作用形成含液态烃的气流体,当温度和压力达到混溶后烃类体系的露点以上,则形成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相控混溶作用 凝析 渤中19-6凝析气田 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凝析气田孔店组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垂向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涛 曲希玉 +2 位作者 王清斌 张洋晨 高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9,共13页
为了研究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对储层的影响,以渤中19-6凝析气田孔店组砂砾岩为解剖对象,借助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识别及压实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对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的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19-... 为了研究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对储层的影响,以渤中19-6凝析气田孔店组砂砾岩为解剖对象,借助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识别及压实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对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的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19-6孔店组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普遍发育,包括继承性裂缝与非继承性裂缝,继承性裂缝发育较早,沿碎屑颗粒的原有裂纹产生,非继承裂缝主要以共轭剪裂缝的形式沿长石解理破裂发育;2)砾级颗粒较砂级颗粒、长石颗粒较石英颗粒压实成岩裂缝更为发育,压实成岩裂缝裂缝发育程度与脆性指数成正比,与填隙物含量成反比;3)模拟的垂向上发育3期砂砾岩压实成岩裂缝发育带,其中第2压实成岩裂缝发育带与研究区的裂缝分布一致,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压实 压实成岩裂缝 砂砾岩 压实成岩物理模拟 19-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凝析气田太古宇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地质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范廷恩 牛涛 +4 位作者 范洪军 胡光义 樊鹏军 马淑芳 肖大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0-178,共9页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野外露头及生产测试资料对渤中19-6太古宇潜山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中19-6太古宇潜山储层主要受岩石类型、构造运动和风化淋滤等因素影响,储层纵向分为风化带和内幕带,其储层发育主...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野外露头及生产测试资料对渤中19-6太古宇潜山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中19-6太古宇潜山储层主要受岩石类型、构造运动和风化淋滤等因素影响,储层纵向分为风化带和内幕带,其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储层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明显。其中,风化带受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双重控制,发育构造缝、风化缝、溶蚀孔隙等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整体发育呈网状,储层连通性好。受宏观古地貌控制,风化带厚度从古构造高部位向构造低部位呈逐渐减薄的"似层状"分布模式。同时,受岩石类型、局部断层、沟-脊微地貌以及坡度等因素的影响,风化带厚度局部增厚或减薄。潜山内幕带主要受内幕高角度断层控制,基本不受风化作用影响,储集空间以构造缝为主。通过内幕高角度断层的识别和刻画,认为内幕带储层沿高角度断层带状、漏斗型分布。上述认识对于渤中19-6凝析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特别是为潜山储量动用及注采井网部署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宇潜山 主控因素 古地貌 风化带 内幕 地质模式 19-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识别与产能预测
7
作者 谭忠健 郭康良 +4 位作者 吴立伟 张国强 李鸿儒 邓津辉 毕宏日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裂缝作为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控制了优质储集层形成及单井产能。为了精确识别渤中19-6构造优质储集层,并进行产能预测,利用岩石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在潜山储集层垂向结构单元划... 裂缝作为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控制了优质储集层形成及单井产能。为了精确识别渤中19-6构造优质储集层,并进行产能预测,利用岩石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在潜山储集层垂向结构单元划分基础上,利用常规录井、测井以及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目的层段优质储集层,并引入裂缝发育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精细评价,建立优质储集层综合评价方法。将优质储集层有效厚度与裂缝参数代入产能评价方程,计算目的层段气层产能,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米采气指数的预测值与实际产能值相对误差小于15%,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识别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可行性高,对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油气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构造 变质岩潜山储集层 裂缝特征 储集层识别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气田变质岩储层热液型裂缝充填物及油气地质意义
8
作者 周翊 郭玉洁 +2 位作者 罗宇航 王岩松 唐洪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6,共17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气田是2018年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凝析气田。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中发育的裂缝是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而裂缝充填物记录了储集层的流体作用及演化过程,故针对裂缝充填物的系统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气田是2018年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凝析气田。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中发育的裂缝是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而裂缝充填物记录了储集层的流体作用及演化过程,故针对裂缝充填物的系统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观察渤中19-6气田典型岩芯铸体薄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电子探针、LA-ICPMS、阴极发光和荧光分析等实验方法,分析裂缝充填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烃类物质的赋存关系,探讨研究区储层经历的热液活动和油气运移特点及热液活动对变质岩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热液型裂缝充填矿物主要由镁菱铁矿+铁白云石+石英、镁菱铁矿+石英、铁白云石+石英3种矿物组合构成;2)镁菱铁矿和铁白云石的原位微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同期热液流体成因;3)烃类物质主要为赋存于铁白云石中的束缚沥青和赋存于镁菱铁矿中的烃类包裹体,热液活动和油气运移具有同时性,属于同期发生的两类地质事件;4)热液流体对于储集岩裂缝的闭合作用远大于溶蚀扩张作用,对储集岩物性主要起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盆地 19-6气田 变质岩潜山 裂缝充填物 热液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22
9
作者 施和生 王清斌 +4 位作者 王军 刘晓健 冯冲 郝轶伟 潘文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5,共10页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巨大的生气潜力,是大型凝析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区域性稳定分布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巨厚超压泥岩为大型凝析气田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首次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孔店组发现巨厚裂缝—孔隙型砂砾岩储层,突破了在凹陷区深部寻找厚层砂砾岩储层的禁区,大大拓展了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对太古宇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多期次动力破碎作用使潜山内幕发育大规模裂缝体系和动力破碎带,是变质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这些认识指导了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对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海域 凹陷 渤中19-6凝析气田 砂砾岩 变质岩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天然气来源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仝志刚 李友川 +1 位作者 何将启 姚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330,336,共8页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为渤中凹陷寻找大气田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深入研究其天然气的来源和成因对今后渤海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开放和密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综合地球化学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渤海优质...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为渤中凹陷寻找大气田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深入研究其天然气的来源和成因对今后渤海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开放和密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综合地球化学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渤海优质腐泥型湖相烃源岩[ω(TOC)=3.93%,I_(H)=727 mg/g(每克有机碳中干酪根热解烃量,下同)]干酪根热解累积生气的比例仅为10%,以排油为主;偏腐殖型湖相烃源岩热解生气比例也不大,I_(H)=100 mg/g时干酪根热解累积生气比例仅为30%,但由于干酪根的吸附作用,其中的残留烃在烃源岩中裂解成气,最后以排气为主。渤中19-6天然气为沙三段Ⅱ_(1)、Ⅱ_(2)和Ⅲ型混合烃源岩成熟到高成熟阶段的产物,是干酪根热解气与残留烃裂解气的混合物,且其供烃区为渤中凹陷西南的局部区域,供烃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早期以排油为主,晚期(15 Ma以后)以排气为主,晚期排气量占总排气量的82%。下一步在渤中凹陷寻找大气田要选择供烃区烃源岩排烃气油比大、以排气为主的目标进行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排烃气油比 供烃区 渤中19-6凝析气田 凹陷 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80
11
作者 徐长贵 于海波 +1 位作者 王军 刘晓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8,共14页
深入分析渤中凹陷天然气资源基础、低潜山圈闭形成机制、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和天然气保存条件,总结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多套巨厚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大量生气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 深入分析渤中凹陷天然气资源基础、低潜山圈闭形成机制、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和天然气保存条件,总结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多套巨厚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大量生气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印支期以来多期次构造演化形成了大规模的深埋低潜山圈闭,郯庐断裂活动形成了多类型储集层,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和古近系孔店组砂砾岩是本区优质储集层。巨厚的超压湖相泥岩与较弱的新构造运动配置形成了良好的保存条件。渤中19-6气田属于大型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天然气成因类型为腐殖-腐泥气和干酪根降解气,具有气层厚度大、气柱高度大、成藏过程先油后气的特征,潜山为块状气藏,孔店组砂砾岩为层状气藏,气藏具有超压源岩多途径强充注、多套常压—弱超压储集层汇聚、厚层超压泥岩盖层保存、天然气超晚期快速成藏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海域 19-6气田 凝析 低潜山 变质岩储集层 成藏特征 太古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潜山裂缝储层高承压可解堵防漏堵漏体系优化与应用
12
作者 侯冠中 许杰 +3 位作者 谢涛 何瑞兵 牛新鹏 黄维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渤中19-6等区块潜山储层裂缝发育,导致钻井过程中漏失频发。潜山层段顶部存在风化壳,裂缝极其发育,且多为微小—小裂缝,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通过分析渤中19-6等区块钻井液漏失密度、裂缝宽度和漏失工况,揭示了潜山裂缝漏失特征和机理;... 渤中19-6等区块潜山储层裂缝发育,导致钻井过程中漏失频发。潜山层段顶部存在风化壳,裂缝极其发育,且多为微小—小裂缝,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通过分析渤中19-6等区块钻井液漏失密度、裂缝宽度和漏失工况,揭示了潜山裂缝漏失特征和机理;通过形貌分析及酸溶率、抗温性和承压能力测试,优选出GYD合金作为架桥材料、水镁石纤维作为铺网捕获的纤维材料、MDF粉末和PF-EZCARB粉末作为填充粉末,构建了潜山裂缝性高承压可解堵堵漏体系。室内测试评价结果表明,所优选的堵漏材料复配协同,对开度1.0 mm×0.5 mm楔形长裂缝封堵承压达10 MPa,强化了防漏堵漏体系的网络结构,提高了承压堵漏性能,酸溶解堵率为72.5%,实现了“堵而不死,易于解堵”,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潜山储层的堵漏要求。本文构建的潜山裂缝性高承压可解堵堵漏体系已在渤中19-6区块深层探井中取得成功应用,可为渤海潜山储层安全高效钻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 潜山储层 裂隙性地层 钻井液漏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高蜡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安文 于海波 +3 位作者 刘朋波 邓辉 梁舒艺 沈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74-1784,共11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以高含蜡为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油气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凝析气田高蜡凝析油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凝析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沥青质和胶质、高蜡和高凝固点的物性特征,其...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田凝析油以高含蜡为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油气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凝析气田高蜡凝析油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凝析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沥青质和胶质、高蜡和高凝固点的物性特征,其低碳数与中—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相当,C_(1-8)轻烃组分以正构烷烃和环烷烃为主,C_(27)、C_(28)和C_(29)规则甾烷呈“L”字型分布,C_(30)4-甲基甾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含量中等—低,3+4—甲基双金刚烷含量较低,主要为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高蜡凝析油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母质类型和相控混溶的凝析气形成机制。研究区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无定形体和腐殖无定形体为主,为高蜡凝析油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相控混溶的凝析气成因机制为高蜡凝析油的形成与保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混溶 成因机制 高蜡凝析 渤中19-6凝析气田 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气田潜山变质岩储层类型特征与电成像测井识别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任风 张占松 +4 位作者 张超谟 秦瑞宝 周雪晴 朱林奇 张宏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65,I0004,I0005,共10页
渤中19 6气田潜山变质岩储层类型复杂多样,明确不同类型储层特征、准确识别储层类型有利于储层评价。综合利用岩心、实验、测井和测试资料,研究渤中19 6气田潜山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类型、不同类型储层的电成像测井响应特征... 渤中19 6气田潜山变质岩储层类型复杂多样,明确不同类型储层特征、准确识别储层类型有利于储层评价。综合利用岩心、实验、测井和测试资料,研究渤中19 6气田潜山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类型、不同类型储层的电成像测井响应特征与储层类型识别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山变质岩储层具有缝、孔双重储集空间,根据储集空间类型和配置关系可将储层类型分为裂缝型储层、孔隙—裂缝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类。三类储层优势储集空间不同,电成像测井响应差异明显,电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分析法可较好地区分储层类型,提取、优选电成像孔隙度谱参数P 50和W 80-10,建立储层类型划分图版与标准,实现全井段储层类型识别,与测试资料对比,储层类型识别效果良好。该结果对具有双重储集空间的储层评价具有参考意义,为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定量分析与运用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 6气田 潜山变质岩 裂缝 储层类型 电成像测井 孔隙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气田封隔器金属材料的腐蚀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明 龚宁 +5 位作者 马英文 程飞 张智 严永博 钟显康 霍宏博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2,81,共9页
在模拟渤中19-6气田井下工况环境中对35CrMo碳钢、42CrMo碳钢、HS110抗硫钢、13Cr不锈钢、13Cr超级不锈钢(13CrS)、2205双相不锈钢等6种金属材料进行了腐蚀试验,研究其腐蚀行为。通过失重法计算金属的腐蚀速率,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金... 在模拟渤中19-6气田井下工况环境中对35CrMo碳钢、42CrMo碳钢、HS110抗硫钢、13Cr不锈钢、13Cr超级不锈钢(13CrS)、2205双相不锈钢等6种金属材料进行了腐蚀试验,研究其腐蚀行为。通过失重法计算金属的腐蚀速率,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金属腐蚀形貌,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HS110抗硫钢、35CrMo碳钢、42CrMo碳钢、13Cr不锈钢、13Cr超级不锈钢、2205双相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依次降低,且所有钢在液相中的腐蚀速率高于其在气相中的腐蚀速率。渤中19-6气田封隔器的中心管推荐选用13Cr超级不锈钢和2205双相不锈钢,卡瓦等功能性部件推荐选用42CrMo碳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 腐蚀行为 腐蚀速率 封隔器 心管 功能性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充注对油气藏相态的影响及凝析气藏成因分析——以渤中19-6凝析气藏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陶然 王飞宇 +1 位作者 彭靖淞 王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4,共11页
油气藏中的CO_(2)对油气相态具有重要的影响控制作用。为了探究CO_(2)对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藏成因的影响意义,基于渤中19-6凝析气藏5口井8组凝析气样品的组分及物性数据,利用PVTsim相态分析技术模拟CO_(2)充注,对CO_(2)充注前后渤... 油气藏中的CO_(2)对油气相态具有重要的影响控制作用。为了探究CO_(2)对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凝析气藏成因的影响意义,基于渤中19-6凝析气藏5口井8组凝析气样品的组分及物性数据,利用PVTsim相态分析技术模拟CO_(2)充注,对CO_(2)充注前后渤中19-6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渤中19-6气藏CO_(2)为无机幔源成因,含量在9.15%~15.76%,δ13 CCO_(2)在-7‰~14.4‰。②CO_(2)能明显降低流体的临界温度(T_(c))、临界压力(P_(c))、临界凝析温度(T_(m))和临界凝析压力(P_(m)),使流体相态从挥发油逐渐过渡到近临界态,最终转变成凝析气。结合研究区油气充注史发现,虽然研究区经历了“早油晚气”的两期成藏过程,但天然气充注后流体相态仍为挥发油,CO_(2)的充注才使古油藏最终转变成现今的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PVTsim 充注模拟 相态变化 凝析气藏成因 19-6 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渤中19-6深层潜山凝析气藏的充注成藏过程 被引量:48
17
作者 薛永安 王奇 +3 位作者 牛成民 苗全芸 刘梦醒 殷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1-902,共12页
综合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周缘洼槽烃源岩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均一化温度及含油包裹体的石英颗粒的频数(GOI),分析了渤中19-6地区深层凝析气的来源及充注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潜山凝析油气的热成熟度高,对应的烃源岩Ro约1.3... 综合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周缘洼槽烃源岩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均一化温度及含油包裹体的石英颗粒的频数(GOI),分析了渤中19-6地区深层凝析气的来源及充注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潜山凝析油气的热成熟度高,对应的烃源岩Ro约1.3%。轻烃、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标志物参数分析表明凝析油气来源于油型母质,即沙河街组烃源岩。烃类包裹体主要分布于石英微裂隙,少量分布于加大边。液态烃类包裹体呈黄绿色及蓝白色荧光,GOI值高达80%,揭示高的原油充满度。渤中19-6深层潜山凝析气藏表现为近源、早油晚气连续充注,其中原油充注在明化镇组下段时期(12~5.1 Ma),天然气大量充注时间为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末期甚至更晚的时期(5.1~0 Ma)。尽管新构造运动期油气垂向调整显著,但烃源岩快速熟化与近源强充注是构造活化区深层潜山动态富集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来源 油气充注历史 19-6潜山 海海域 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9-6大气田深部潜山硬地层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薛懿伟 陈立强 +1 位作者 徐鲲 杨保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46,共7页
渤中19-6大气田太古界潜山地层埋藏深,地层抗压强度高、可钻性差、研磨性强,造成常规PDC钻头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钻井成本高。针对地层特征和钻井技术难点,引入扭力冲击器配合忍者齿PDC钻头提出了深部潜山硬地层钻井提速技术。该... 渤中19-6大气田太古界潜山地层埋藏深,地层抗压强度高、可钻性差、研磨性强,造成常规PDC钻头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钻井成本高。针对地层特征和钻井技术难点,引入扭力冲击器配合忍者齿PDC钻头提出了深部潜山硬地层钻井提速技术。该技术已在渤中19-6大气田10口井取得成功应用,单支钻头平均进尺65.5 m、平均机械钻速4.77 m/h,比常规马达+PDC钻头分别提高135.46%、114.77%,大幅缩短了钻井周期,经济效益显著,可为类似深井、超深井潜山硬地层钻井提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气田 潜山地层 扭力冲击器 忍者齿PDC 钻井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声波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在渤中19-6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秦瑞宝 曹景记 +3 位作者 李雄炎 魏丹 汪鹏 平海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4,共8页
渤中19-6气田潜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除发育粒间孔、溶蚀孔以外,裂缝十分发育,导致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得不同探井之间测试产能差异较大,因此有效评价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快、慢横波速度差异计算得到地... 渤中19-6气田潜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除发育粒间孔、溶蚀孔以外,裂缝十分发育,导致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得不同探井之间测试产能差异较大,因此有效评价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快、慢横波速度差异计算得到地层的各向异性大小,通过电成像测井获取的裂缝密度进行标定,建立了渤中19-6气田评价近井地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各向异性判别标准,使声波各向异性评价地层裂缝由定性发展到半定量,弥补了电成像测井质量差时难以识别裂缝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应用到变质岩潜山地层中探测井外数十米内的大尺度裂缝,建立了一套由近及远、纵横结合的裂缝测井评价技术体系,从而为该气田裂缝准确评价及后续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潜山 裂缝发育程度 声波测井评价 横波各向异性 偶极横波远探测 产能评价 19-6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19
20
作者 侯明才 曹海洋 +6 位作者 李慧勇 陈安清 韦阿娟 陈扬 王粤川 周雪威 叶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4,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2)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3)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4)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5)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盆地 海海域 19-6潜山构造带 太古代 深层变质花岗岩储层 古近纪 砂砾岩储层 溶蚀作用 构造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