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渣堆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志辉 王兵 +3 位作者 黄顺红 柴立元 彭兵 苏长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E01期372-376,共5页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ICP-AES法对湖南某厂铬渣堆场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存在形态(水溶性铬、交换态铬、碳酸盐结合态铬、有机结合态铬、铁锰结合态铬和残渣态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铬渣堆场土壤铬污染严重;铬渣堆场下土壤中大部分...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ICP-AES法对湖南某厂铬渣堆场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存在形态(水溶性铬、交换态铬、碳酸盐结合态铬、有机结合态铬、铁锰结合态铬和残渣态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铬渣堆场土壤铬污染严重;铬渣堆场下土壤中大部分铬以铁锰结合态形式存在,在铬渣堆场周围和离铬渣堆场5km处未污染土壤中铬大部分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交换态铬和碳酸盐结合态铬在土壤各剖面层次的含量相差不是很大,而可溶性铬和残渣态铬在0-40cm土层富集,有机结合态铬和铁锰结合态铬在40~60cm土层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堆场 铬污染 TESSIER连续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厂渣堆场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袁艺宁 杨志辉 +1 位作者 柴立元 周颖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金属冶炼过程留下的废渣经过雨水冲刷及渗滤液等的作用使残留在废渣中的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导致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了解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场地修复及土地利用规划均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调查了... 金属冶炼过程留下的废渣经过雨水冲刷及渗滤液等的作用使残留在废渣中的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导致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了解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场地修复及土地利用规划均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调查了湖南某铅锌冶炼厂渣堆场0~4 km内三个采样区0~20 cm表层土壤及0~100 cm深度土壤中铅的污染状况,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铅污染评价,并分析了铅纵向迁移随深度变化和横向迁移随距离变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厂渣堆场下及周边0~1 km范围内土壤受到了铅污染,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0 m处及1 km处表层土壤中重金属铅的质量分数分别可达775.25、645.33和309.80 mg·kg^-1,超过了当地土壤中铅的背景值,也超过了土壤二级质量标准甚至三级质量标准。三个采样区的铅污染指数分别为2.6、2.1及1.03,污染等级均为Ⅱ级,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三个采样区土壤中铅污染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壤层中,铅的质量分数分别达775.25,645.33和309.80 mg·kg^-1,20~100 cm土壤层中铅的质量分数低于0~20 cm的,分别在88.48~120.96 mg·kg-1、235.01~380.16 mg·kg^-1及309.80~59.32 mg·kg^-1之间。渣堆场下土壤中的铅从0~20cm土壤层往下至20~100cm土壤层迁移量远小于距渣场10 m处及1 km处的。三个采样区表层0~20 cm土壤层中铅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0 m(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4 km,质量分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20~40 cm及40~60 cm土壤层中铅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0 m处(渣堆场下)〉距渣堆场4 km,60~80 cm及80~100 cm土壤层的变化规律为距渣堆场10 m〉距渣堆场0 m处(渣堆场下)〉距渣堆场1 km〉距渣堆场4 km,铅的质量分数随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厂 铅污染 土壤 渣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铬渣堆场主要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葛元英 乔乔 +2 位作者 张鹏 张小红 崔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3-837,共5页
为筛选适合山西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于山西某铬渣堆场采集草本植物及表层土壤(0~20cm)样品,从中选取6种主要植物品种,测定植物地上部分、根部及土壤中4种重金属(Cu、Zn、Pb和Cr)含量,分析6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为筛选适合山西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于山西某铬渣堆场采集草本植物及表层土壤(0~20cm)样品,从中选取6种主要植物品种,测定植物地上部分、根部及土壤中4种重金属(Cu、Zn、Pb和Cr)含量,分析6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铬渣堆场土壤Cr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为2207mg/kg,是山西省土壤背景值(58mg/kg)的38.1倍,是《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规定风险筛选值(250mg/kg)的8.8倍。选取的6种植物中,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等植物体内Cr含量相对较高,表现出较强的Cr吸收能力。根据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机制,羊草、狼尾草和狗牙根属于根部囤积性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虎尾草(Chloris virgate Sw.)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属于Cr规避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堆场 重金属 植物 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黄顺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41-1747,共7页
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提出并研究直接添加培养基激活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来进行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新方法,并探讨土壤环境对土著微生物修复Cr(Ⅵ)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每千克土壤中碳源葡萄糖投加量为5 g、氮源化合物A投... 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提出并研究直接添加培养基激活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来进行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新方法,并探讨土壤环境对土著微生物修复Cr(Ⅵ)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每千克土壤中碳源葡萄糖投加量为5 g、氮源化合物A投加量为5 g、温度为30℃、土与液质量比为1:1的情况下,土著微生物可被迅速激活,在第4天时能基本去除土壤的中水溶性Cr(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不添加无机盐氯化钠不影响其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堆场 铬污染 土著微生物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渣堆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兵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6,共6页
以铬渣堆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层分区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中Cr(VI)、Cr、Pb、As等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Cr(VI)、Cr、Pb、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67.19、9 0... 以铬渣堆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层分区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中Cr(VI)、Cr、Pb、As等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Cr(VI)、Cr、Pb、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67.19、9 055.61、457.19、66.80mg/kg。研究区土壤均处于中度偏强的生态风险等级,且铬污染受人为污染影响严重。研究区土壤中的Cr(VI)和As存在致癌风险,主要是经手—口摄入途径暴露所致。研究区土壤的非致癌风险非常严重,且主要贡献来源于铬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堆场 土壤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渣堆场周围环境污染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小云 郭学谋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02-103,107,共3页
采集湖南某厂铬渣堆场周围的土壤、水体以及蔬菜样品,分析了重金属铬的含量。结果表明:铬渣堆场周围的铬污染严重,厂内污染区和厂外污染区都有超标现象;厂内污染区中的水溶性六价铬的含量比较高;所采集的蔬菜样品全部超标,其中,白菜根... 采集湖南某厂铬渣堆场周围的土壤、水体以及蔬菜样品,分析了重金属铬的含量。结果表明:铬渣堆场周围的铬污染严重,厂内污染区和厂外污染区都有超标现象;厂内污染区中的水溶性六价铬的含量比较高;所采集的蔬菜样品全部超标,其中,白菜根中的铬含量最高,芹菜叶中的铬含量最小;地下水中的铬含量严重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堆场 铬含量 土壤 蔬菜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膨润土阻隔屏障阻控锰渣堆场氨氮污染
7
作者 张耀卫 叶长文 +4 位作者 张煜东 程蓉 余波 郑克勋 许汉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50,共8页
以沸石和膨润土为基础材料制备阻隔屏障,该文通过力学实验、渗透实验、微观表征、吸附实验、离心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探究阻隔屏障对锰渣堆场氨氮污染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阻隔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沸石∶膨润土=3∶2,水泥质量占整个... 以沸石和膨润土为基础材料制备阻隔屏障,该文通过力学实验、渗透实验、微观表征、吸附实验、离心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探究阻隔屏障对锰渣堆场氨氮污染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阻隔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沸石∶膨润土=3∶2,水泥质量占整个体系质量配比的50%;沸石的加入提升了阻隔材料的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使其最小渗透系数达到2.049×10^(-10)m/s,最大抗压强度达到3.36 MPa;沸石让阻隔材料内部结构变得均匀且紧密,显著提升了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能力;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并且该吸附属于吸热过程;随着氨氮溶液的渗透,阻隔材料渗透系数呈现逐渐减小并稳定的趋势;利用Visual MODFLOW对氨氮在地下水中运移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经过5000 d后阻隔屏障仍未被击穿。沸石-膨润土阻隔屏障对锰渣堆场氨氮污染表现出了优异的阻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隔屏障 氨氮污染 沸石-膨润土 渣堆场 吸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