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南-黔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康建威 余谦 +2 位作者 闫剑飞 孙媛媛 戚明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60,共12页
通过大量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观察,以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有机地化、显微薄片、X衍射、孔渗、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综合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在浅水... 通过大量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观察,以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有机地化、显微薄片、X衍射、孔渗、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综合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本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在浅水陆棚深水陆棚的沉积格局控制下,研究区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南薄北厚(10~80m)的分布特征;富有机质页岩总体平均有机碳含量大于2.0%,为腐泥型I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程度高(Ro为0.82%~3.04%);富有机质泥岩物性特征为低孔低渗型,发育多种微观孔隙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页岩气区块优选和评价,认为安场道真向斜区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富集基础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南黔北 下古生界 富有机质页岩 页岩气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的生烃条件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金先 段毅 +2 位作者 张晓丽 吴保祥 徐丽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40,共7页
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页岩分布广泛,全区TOC含量>2.0%的页岩厚度总体较大,最厚可达200 m,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过高的特征。区内的牛蹄塘组烃源岩在早奥陶世进入生烃门限,早—中志留世时进入生油窗并大量生... 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页岩分布广泛,全区TOC含量>2.0%的页岩厚度总体较大,最厚可达200 m,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过高的特征。区内的牛蹄塘组烃源岩在早奥陶世进入生烃门限,早—中志留世时进入生油窗并大量生油,中—晚二叠世时二次生烃,中白垩世时进入过成熟阶段。牛蹄塘组页岩中高含量的γ-蜡烷反映了沉积时期水体的分层,利于有机质保存,是研究区内牛蹄塘组烃源岩发育广泛的主控因素。区内的钻井或钻孔中有着良好的油气显示,牛蹄塘组与灯影组之间存在的热水流体也对油气成藏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生烃条件好,资源量巨大,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勘探的突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地区 下寒武统 牛蹄塘组 页岩气 生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黔北渝南的历史地理学意义
3
作者 马强 郝家彬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5期91-98,155,共9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黔北渝南的考古地理、历史政区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及其民族文化地理的特征、地位及其研究意义。黔北是西南考古地图的古人类遗址富集地带,“桐梓人”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考古学谱系的一个空白;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时期...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黔北渝南的考古地理、历史政区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及其民族文化地理的特征、地位及其研究意义。黔北是西南考古地图的古人类遗址富集地带,“桐梓人”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考古学谱系的一个空白;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时期黔北渝南历史政区地理中“犬牙交错”现象的形成对于考察汉夷混杂的民族边缘地带政治地理有重要的认知意义。綦江流域的水上交通在清代及抗日战争期间得到较大发展,是川盐入黔及黔地煤、铁东运重庆的重要通道。而唐宋时期“南平僚”的华夏化进程对于认知西南民族相互文化交融及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 考古地理 政区地理 民族文化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凯里—黄平地区梁山组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时代之商榷
4
作者 刘平 韩忠华 聂坤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1,共15页
黔北—渝南大竹园组(C_(2)d)与黔东南凯里—黄平地区梁山组(P_(2)l),都是铝土矿含矿岩系,均产有丰富的孢子花粉。基于孢粉学研究,推测大竹园组孢粉应产于“石炭纪”,结合大竹园组与下伏上石炭统黄龙组(C_(2)h)或下志留统韩家店组(S_(1)h... 黔北—渝南大竹园组(C_(2)d)与黔东南凯里—黄平地区梁山组(P_(2)l),都是铝土矿含矿岩系,均产有丰富的孢子花粉。基于孢粉学研究,推测大竹园组孢粉应产于“石炭纪”,结合大竹园组与下伏上石炭统黄龙组(C_(2)h)或下志留统韩家店组(S_(1)hj),以及上覆中二叠统梁山组(P_(2)l),皆为假整合接触等地质特征,推测大竹园组沉积时代大致为晚石炭世逍遥期,即卡西莫夫期—格舍尔期。黔北—渝南大竹园组上覆梁山组与凯里—黄平地区梁山组孢粉丰度较高,基于孢粉组合,推测其沉积时代皆为中二叠世罗甸期早期,即空谷期早期。依据岩石地层特征和化石组合,笔者等认为《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铝土矿》(2019)第六章“凯里式铝土矿”中,中二叠统梁山组(P_(2)l)即为原梁山组上段的碳质页岩、煤层及砂岩等,该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P_(1)d)”,应为原梁山组中段的铝土矿、铝土岩等及下段的铁质黏土岩、菱铁矿层等,其沉积时代不应为“早二叠世紫松期晚期—隆林期”,即撒克马尔期—亚丁斯克期,而应为中二叠世罗甸期早期,即空谷期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竹园组 梁山组 铝土矿含矿岩系 孢子花粉 黔北 凯里—黄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