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被引量:
39
1
作者
邱楠生
万晓龙
+3 位作者
金之钧
曾溅辉
张善文
姜振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2,共5页
根据对东营凹陷牛 3 5岩性油气藏充满度 (含油砂体体积占砂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及其控制因素的重点解剖 ,结合 4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认为渗透率级差是控制砂体充满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 ,砂体非均质性对砂体中的油水分布和充满度起至关重...
根据对东营凹陷牛 3 5岩性油气藏充满度 (含油砂体体积占砂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及其控制因素的重点解剖 ,结合 4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认为渗透率级差是控制砂体充满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 ,砂体非均质性对砂体中的油水分布和充满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提出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封闭体系中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即垂向上中等渗透率的砂体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首要目标 ,其充满度最大 ,在油气充足的情况下 ,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随后油气充注的理想场所 ;在渗透率级差更大的情况下 ,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油气充注的首选目标 ,充满度最高 ,其次向渗透率中等的砂体充注。在岩性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 ,成藏的主要动力可能是地层压差 ,而不是浮力。图 7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岩性油气藏
充满度
非均质
渗速率级差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被引量:
39
1
作者
邱楠生
万晓龙
金之钧
曾溅辉
张善文
姜振学
机构
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2,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2 0 0 1BA60 5A0 9)
文摘
根据对东营凹陷牛 3 5岩性油气藏充满度 (含油砂体体积占砂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及其控制因素的重点解剖 ,结合 4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认为渗透率级差是控制砂体充满度大小最主要的因素 ,砂体非均质性对砂体中的油水分布和充满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提出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封闭体系中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即垂向上中等渗透率的砂体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首要目标 ,其充满度最大 ,在油气充足的情况下 ,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随后油气充注的理想场所 ;在渗透率级差更大的情况下 ,渗透率最大的砂体是油气充注的首选目标 ,充满度最高 ,其次向渗透率中等的砂体充注。在岩性圈闭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 ,成藏的主要动力可能是地层压差 ,而不是浮力。图 7表 3参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岩性油气藏
充满度
非均质
渗速率级差
成藏模式
Keywords
Dongying Sag
lithological reservoir
oil fullness degree
heterogeneity
permeability differenc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
邱楠生
万晓龙
金之钧
曾溅辉
张善文
姜振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