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岩体渗透结构面的分组及意义——兼论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前期岩体渗流模型的客观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2-17,共6页
根据岩体结构面的透水性能提出了渗透结构面这一术语,它是岩体中透水能力较强、系统分布规律比较明显的岩体结构面,与现在地应力场相关,是岩体渗流研究的基础.由此可建立典型裂隙面渗流模型,使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同时也使对岩体... 根据岩体结构面的透水性能提出了渗透结构面这一术语,它是岩体中透水能力较强、系统分布规律比较明显的岩体结构面,与现在地应力场相关,是岩体渗流研究的基础.由此可建立典型裂隙面渗流模型,使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同时也使对岩体渗流排水机理及应力———渗流耦合作用的研究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结构面 分组 三峡工程 岩体 永久船闸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渗透结构面分组方案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3-20,共8页
裂隙岩体渗流及排水是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稳定与变形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渗流模型的建立则是岩体渗流与排水研究的基础.由渗透结构面可以比较客观地建立典型裂隙面渗流模型.基于实地调研,永久船闸边坡岩体的渗透结构面可分为11组... 裂隙岩体渗流及排水是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稳定与变形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渗流模型的建立则是岩体渗流与排水研究的基础.由渗透结构面可以比较客观地建立典型裂隙面渗流模型.基于实地调研,永久船闸边坡岩体的渗透结构面可分为11组,以NE~NEE向的陡倾角渗透结构面为主,据此在岩体等效渗透系数的求取及排水孔优化布设方向的确定方面得到了很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永久船闸 渗透结构面 分组 边坡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恺 王环玲 +1 位作者 徐卫亚 夏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0-1136,共7页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平行、合并、T型、斜交以及正交裂隙,通过模具浇筑成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试样,应用低渗透岩石惰性气体渗透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围压加卸载条件下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流特性,研究具有不同渗透结构面试样在不同围压作用下...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平行、合并、T型、斜交以及正交裂隙,通过模具浇筑成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试样,应用低渗透岩石惰性气体渗透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围压加卸载条件下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流特性,研究具有不同渗透结构面试样在不同围压作用下气体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充填物相同情况下,开度相同,形式不同的渗透结构面试样渗透率不同,但数量级上不存在差异,以围压加载25 MPa为例,平行裂隙试样渗透率最大,合并裂隙试样渗透率最小;试样渗透率随围压变化曲线在围压加载阶段高于卸载阶段,不同渗透结构面试样渗透率随围压变化波动幅度不同;围压加载阶段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透率与围压关系符合多项式函数;不同试样渗透率对应力敏感系数随围压变化曲线在围压加载阶段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围压卸载阶段各曲线变化趋于接近,呈"W"型,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渗透率对应力敏感性受渗透结构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渗透 围压加卸载 贯通充填裂隙 渗透结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陡高边坡岩体渗流发育规律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洪凯 张永兴 严春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1-25,共5页
本文基于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渗流的现场调查,从地下水的分布、渗透结构面及渗流量变化规律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论述,并提出了用于岩体渗流分析的裂隙网络模型,为永久船闸地区岩体渗流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边坡 岩体渗流 渗透结构面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nanofibers at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on microstructure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肖鹏 陈洁 +1 位作者 徐先锋 卢雪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590-2595,共6页
Before densification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arbon or SiC nanofibers were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by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electroplated Ni as catalyst.The modification and me... Before densification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arbon or SiC nanofibers were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by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electroplated Ni as catalyst.The mod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nanofibers on the pyrocarbon deposition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fibers improve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the carbon fibers and become active nucleation centers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They can induce the ordered deposition of pyrocarbon and adjust the interface bonding between pyrocarbon and carbon fibers during the infi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fiber SiC nanofiber PYROCARBON interface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