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藻原生质球渗透稳定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厚良 陈勇 金传荫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0-291,共2页
蓝藻原生质球渗透稳定剂的研究郭厚良,陈勇,金传荫(武汉大学生物系,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ASTUDYTOTHESTABILIZERSISOLATINGOFBLUE-GREENAL... 蓝藻原生质球渗透稳定剂的研究郭厚良,陈勇,金传荫(武汉大学生物系,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ASTUDYTOTHESTABILIZERSISOLATINGOFBLUE-GREENALGALSPHEROPLAS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原生质球 渗透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Ⅷ)——渗透压稳定剂对原生质体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志光 李东屏 +1 位作者 邹寿长 方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67-71,共5页
报道用五种无机盐和有机糖醇作渗透压稳定剂,对草菇、银丝菇、台湾根霉和黑曲霉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的影响.分离原生质体以KCl、NaCl和MgSO4等无机盐渗稳剂较有机糖醇效果好.KCl和蔗糖对四种真菌原生质体再生都有较好... 报道用五种无机盐和有机糖醇作渗透压稳定剂,对草菇、银丝菇、台湾根霉和黑曲霉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的影响.分离原生质体以KCl、NaCl和MgSO4等无机盐渗稳剂较有机糖醇效果好.KCl和蔗糖对四种真菌原生质体再生都有较好的效果.就浓度而言,分离原生质体0.6mol/LKCl、MgSO4、蔗糖和甘露醇对黑曲霉和台湾根霉都是最佳的浓度.草菇和银丝菇以0.4mol/L蔗糖或0.5mol/LKCl和MgSO4效果较好.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不仅影响原生质体的数量而且影响原生质体的质量.0.6mol/LNaCl对台湾根霉和黑曲霉原生质体分离有好的效果,而对草菇和银丝菇效果就比较差.0.6mol/LKCl对草菇、银丝菇和台湾根霉原生质体再生有很好的效果,而对黑曲霉效果则相当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 渗透稳定剂 丝状真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滲透压稳定剂对桑黄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祝子坪 李娜 贺建东 《食用菌》 2009年第5期25-26,共2页
用6种无机盐和有机糖醇作渗透压稳定剂,研究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再生情况。结果表明,用不同的酶解渗透压稳定剂,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产量差异很大,体积形态也有差异。酶解和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对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再生有显著影响,甘... 用6种无机盐和有机糖醇作渗透压稳定剂,研究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再生情况。结果表明,用不同的酶解渗透压稳定剂,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产量差异很大,体积形态也有差异。酶解和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对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再生有显著影响,甘露醇为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时再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稳定剂 黄菌原 生质体 分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广谱油层保护技术在板深51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田增艳 黄达全 +5 位作者 伍勇 田春雨 王泽明 王福元 杨莉 王德民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板深51区块存在压力敏感地层,在非目的层井段存在大段高渗低压砂岩,而目的层又属于高压低渗地层,属于难采油气田。室内进行的砂床滤失量、砂床封堵带承压能力、岩心封堵带的承压能力及油气层保护效果实验表明,在超低渗钻井液中增加固相... 板深51区块存在压力敏感地层,在非目的层井段存在大段高渗低压砂岩,而目的层又属于高压低渗地层,属于难采油气田。室内进行的砂床滤失量、砂床封堵带承压能力、岩心封堵带的承压能力及油气层保护效果实验表明,在超低渗钻井液中增加固相含量,能够提高超低渗透膜结构强度,提高地层承压能力,降低砂床侵入深度,增强保护油气层效果,而且有选择性地增加有用固相效果更佳。基于这一理论,研究成功了超低渗广谱屏蔽暂堵油层保护技术,并在板深51区块长22-15井和长23-17K井进行了试验应用。该技术的关键是依据地层特性确定复配暂堵剂。长22-15井和长23-17K井射孔后未经过压裂、酸化、排液处理,获自喷高产,尤其是长22-15井形成自喷油流,创油田单井试采产量最高记录。应用结果表明,超低渗广谱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封堵隔层的承压能力强,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漏失层的承压能力和破裂压力,较好地解决了含多套压力层系长裸眼段钻井过程中发生的漏失、井喷、卡钻、油气层保护等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完井液 防止地层损害 临时性封堵 超低渗透稳定剂 广谱屏蔽暂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尹睿 陈红漫 张成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56-558,共3页
研究了4种营养缺陷型产纤维素酶菌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结果表明 ,它们原生质体形成条件均以0.2mol·L-1(pH5.8)磷酸缓冲液为好。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UV2 -11 和另一未定木霉(T.sp.)UV2 -2 以0.7mol·L-1KCl的渗... 研究了4种营养缺陷型产纤维素酶菌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结果表明 ,它们原生质体形成条件均以0.2mol·L-1(pH5.8)磷酸缓冲液为好。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UV2 -11 和另一未定木霉(T.sp.)UV2 -2 以0.7mol·L-1KCl的渗透稳定剂为好 ,菌丝菌龄分别为20,18~20h ;康宁木霉(T.Koningii)UV2 -1 和UV2 -15 以0.6mol·L -1NaCl的渗透稳定剂为好 ,菌丝菌龄均为16~20h,酶解时间均为2~3h。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以加入0.5%酵母膏和0.5 %泛酸钙的改良Czapek培养基效果好 ,用0.7mol·L-1 KCl和NaCl作为渗透稳定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宁木霉 绿色木霉 原生质体 再生条件 形成条件 纤维毒酶 缓冲液-渗透稳定剂系统 酶解时间 工业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限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肖淑芹 陈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正交拉丁设计对影响木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受到缓冲体系、渗透压稳定剂、木霉菌菌龄、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酶解时间和再生培养基的影响,而不受木霉菌株系的影响。其中以磷酸... 采用正交拉丁设计对影响木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受到缓冲体系、渗透压稳定剂、木霉菌菌龄、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酶解时间和再生培养基的影响,而不受木霉菌株系的影响。其中以磷酸缓冲体系和蔗糖为渗透压调节剂的降解体系为最佳,木霉菌菌龄以培养20h较好,崩溃酶对木霉菌细胞壁的降解效果好,酶解时间以4h为最佳,再生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和NaCl为渗透压调节剂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原生质体制备 渗透压调节剂 再生培养基 渗透稳定剂 细胞壁降解酶 缓冲体系 酶解时间 基础培养基 系统研究 降解效果 NaCl 最佳 菌龄 株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芳草 谭方河 刘兴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1097-1100,共4页
本文从菌丝培养、菌丝酶解、原生质体再生等方面研究了尖顶羊肚菌(M orchella conica)A401和粗腿羊肚菌(M.crassieps)一个菌株E903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结果表明:两供试菌种在20℃下于营养丰富的现配液体培养基③中匀速振荡培... 本文从菌丝培养、菌丝酶解、原生质体再生等方面研究了尖顶羊肚菌(M orchella conica)A401和粗腿羊肚菌(M.crassieps)一个菌株E903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结果表明:两供试菌种在20℃下于营养丰富的现配液体培养基③中匀速振荡培养2~4 d可得菌龄一致、活力强、量大的菌丝体,收集菌丝体洗涤吸干水分后在现配酶液①中于30℃恒温下振荡酶解3.5 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A401为3.8×106个/100 mg.mL,E903为3.6×10^6个/100 mg.mL),再将分离纯化的原生质体悬液单层涂布到新鲜的③号再生平板上,20℃恒温培养3~5 d后可得大量再生菌落(最高再生率A401为0.78%,E903为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酶解 渗透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毛壳菌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梅 辛平 杨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5-598,共4页
采用酶解法制备球毛壳原生质体 .确定酶解条件为 :菌龄 2 .5d ,渗稳剂为S/C .采用 5、15、15mg/mL的Novozym 2 34、蜗牛酶 ,溶壁酶混合酶液 ,30℃下酶解 1.5h .再生率可达 2 9.11% .研究了渗稳剂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并对球毛... 采用酶解法制备球毛壳原生质体 .确定酶解条件为 :菌龄 2 .5d ,渗稳剂为S/C .采用 5、15、15mg/mL的Novozym 2 34、蜗牛酶 ,溶壁酶混合酶液 ,30℃下酶解 1.5h .再生率可达 2 9.11% .研究了渗稳剂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并对球毛壳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山梨醇可促进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 ;Ca2 + 对原生质体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葡萄糖对再生菌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山梨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菌 原生质体 再生 渗透稳定剂 形成机理 植物病原菌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菇子实体菌株的原生质体分离及再生菌株的获得 被引量:7
9
作者 黄萍 沈孝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91-95,共5页
收集 30℃下 ,暗培养 36~ 4 8hr的菌体 ,放入酶液中并把菌丝分散 ,经过 3~ 8hr的酶解 ,菌体产生的分生孢子 95%以上成为原生质体。经过滤、离心纯化 ,原生质体的产量在 0 1×10 6~ 1 75× 10 7个 /g (鲜重 )。以液体浅层培... 收集 30℃下 ,暗培养 36~ 4 8hr的菌体 ,放入酶液中并把菌丝分散 ,经过 3~ 8hr的酶解 ,菌体产生的分生孢子 95%以上成为原生质体。经过滤、离心纯化 ,原生质体的产量在 0 1×10 6~ 1 75× 10 7个 /g (鲜重 )。以液体浅层培养 ,在 30℃下培养离心纯化的原生质体 2~ 7hr ,原生质体形成萌发管 ,4 8hr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再生率随分离原生质体的条件变化很大 ,在3 0 %~ 6 7 7%。在 15℃下培养也能形成再生菌落。培养菌体的时间、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震荡与否影响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以CaCl2 高渗缓冲液酶解 7~ 2 4hr ,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为 4 5 7%~ 6 7 6 % ,是使用其他高渗缓冲液酶解 3~ 5hr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菇 分生孢子 原生质体 再生 分离 渗透稳定剂 二氯化钙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隐球菌原生质体形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先彪 廖万清 +2 位作者 温海 吴建华 仇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 :研究新生隐球菌原生质体形成的条件。 方法 :应用不同的酶 (溶壁酶和 Novo Zym e2 34 )、在不同的酶浓度 (1、3、5 m g/ml)、p H值 (4、5、6、7、8)以及加入不同的渗透压稳定剂 (蔗糖、甘露醇和山梨醇 )的条件下 ,分别制备原生质... 目的 :研究新生隐球菌原生质体形成的条件。 方法 :应用不同的酶 (溶壁酶和 Novo Zym e2 34 )、在不同的酶浓度 (1、3、5 m g/ml)、p H值 (4、5、6、7、8)以及加入不同的渗透压稳定剂 (蔗糖、甘露醇和山梨醇 )的条件下 ,分别制备原生质体并计算原生质体形成率。 结果 :对数生长早期的细胞较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是以 0 .8m ol/L的山梨醇为渗透压稳定剂 ,p H 6 .0 ,加入 5 m mol/L DTT和 3mg/ml Novo Zym e2 34 ,孵育 75 m in,在此条件下 ,原生质体形成率是 98.1%。溶壁酶与 Novo Zym e2 34的结果相似。 结论 :原生质体分离的关键因素是合适的溶菌酶、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原生质体 形成条件 溶菌酶 渗透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礼红 罗丽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1-1624,共4页
为了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蛹虫草遗传转化系统,考察了各种细胞壁裂解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蛹虫草菌丝体形成和释放原生质体最适裂解酶和酶解时间分别为:1%Cellulase,30℃作用2 h;最适渗透压稳定剂是0.8 m... 为了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蛹虫草遗传转化系统,考察了各种细胞壁裂解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蛹虫草菌丝体形成和释放原生质体最适裂解酶和酶解时间分别为:1%Cellulase,30℃作用2 h;最适渗透压稳定剂是0.8 mol·L-1MgSO4;最适合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为含0.6 mol·L-1蔗糖的PDA培养基。原生质体液涂布双层再生培养基的方法再生率最高,为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原生质体 裂解酶 渗透稳定剂 形成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12
作者 金卫根 周亚平 陈传红 《食用菌》 2009年第5期23-24,共2页
试验分析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硫磺菌原生质体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第5天的菌丝体,以0.6mol/L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加入1.5g/L混合酶(即纤维素酶与蜗牛酶按1:1混合)在30℃下酶解3.... 试验分析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硫磺菌原生质体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第5天的菌丝体,以0.6mol/L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加入1.5g/L混合酶(即纤维素酶与蜗牛酶按1:1混合)在30℃下酶解3.5h,制备原生质体效果最佳,原生质体产出量可达8.9×107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菌 原生质体 渗透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