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性油藏等效渗透率张量的边界元求解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军 李亚军 +1 位作者 黄朝琴 王子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83,共4页
等效渗透率张量是裂缝性油藏渗流分析的重要参数,应用边界元算法可计算裂缝性油藏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根据流量等效原理,考虑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流动的影响,建立了求解裂缝性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学... 等效渗透率张量是裂缝性油藏渗流分析的重要参数,应用边界元算法可计算裂缝性油藏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根据流量等效原理,考虑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流动的影响,建立了求解裂缝性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边界元求解方法。实例研究表明,边界元法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较为一致;裂缝对介质的渗透能力有重要影响,忽略渗透率张量的非对角线元素将产生较大误差;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性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等效渗透率张量 连续介质 边界元方法 周期边界条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透率张量的各向异性油藏两相渗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单娴 姚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针对油藏中存在的渗透率各向异性问题,建立全渗透率张量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在空间域上进行离散,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在时间域上离散,得到地层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油藏中的注水... 针对油藏中存在的渗透率各向异性问题,建立全渗透率张量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在空间域上进行离散,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在时间域上离散,得到地层中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油藏中的注水前缘与各向同性油藏有明显不同,主要沿渗透率主值较大的方向推进;渗透率主值较大方向与注采井连线夹角较小,注入水推进较快,生产井见水较早;注入水前缘的前进方向和速度受各向异性地带渗透率主轴方向和渗透率主值的影响,各区域内注入水沿渗透率主值较大的方向驱替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数值模拟 各向异性 非均质 渗透率张量 有限元 油水两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渗透率张量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敬寿 戴俊生 +3 位作者 邹娟 杨海盟 汪必峰 周巨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2-1029,共8页
针对裂缝渗透率张量难以准确定量预测的问题,借助于古今岩石力学层产状的变化,预测裂缝的现今产状;以断裂力学中裂缝表面能以及岩石应变能理论为基础,预测现今裂缝的线密度;通过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三向挤压状态下裂缝的开度,进而... 针对裂缝渗透率张量难以准确定量预测的问题,借助于古今岩石力学层产状的变化,预测裂缝的现今产状;以断裂力学中裂缝表面能以及岩石应变能理论为基础,预测现今裂缝的线密度;通过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三向挤压状态下裂缝的开度,进而确定现今裂缝的平行渗透率。利用裂缝的现今产状将静态坐标系与动态坐标系统一到大地坐标系中,建立了多组裂缝渗透率张量的定量预测模型,给出了渗透率主值、主值方向的计算公式,并且通过调整动态坐标系旋转角预测单元体内不同方向的渗透率。定义了表征渗透率各向异性的3个参数:裂缝渗透率极差比、渗透率突进系数和渗透率变异系数,定量评价裂缝渗透率的非均质性。以铜城断裂带东翼阜宁组二段储层为例,进行了裂缝渗透率张量预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张量 渗透各向异性 定量预测 裂缝 铜城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透率张量的各向异性油藏流线模拟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冯其红 王相 +1 位作者 王端平 王延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针对各向异性油藏,考虑全张量形式渗透率,建立三维两相不可压缩流体流线模拟方法。采用十九点差分格式对压力方程差分离散并进行求解得到压力场,对全张量渗透率下运动方程求解得到速度场,采用Pollock方法确定并追踪流线,最后根据一维水... 针对各向异性油藏,考虑全张量形式渗透率,建立三维两相不可压缩流体流线模拟方法。采用十九点差分格式对压力方程差分离散并进行求解得到压力场,对全张量渗透率下运动方程求解得到速度场,采用Pollock方法确定并追踪流线,最后根据一维水驱油理论得到任一流线内的含油饱和度分布。不同渗透率张量油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油藏压力沿最大主渗透率方向传播较快;由于流速计算时交叉项的引入,流线与压力梯度方向一般不一致;注采井方向与最大主渗透率方向垂直布置可有效减轻注入水沿最大主渗透率方向的突进,使流线在整个油藏中分布更加均匀,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各向异性 渗透率张量 流线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 余映红 +2 位作者 崔曦月 卿新林 王奕首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3,共16页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张量作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数值模拟的决定性输入参数,与树脂流动以及最终成品质量密切相关,是实现复合材料高质量和大批量制造的关键。本文根据流动状态(饱和或非饱和)、流动维度和测量方向(面内或面...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张量作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过程中树脂流动数值模拟的决定性输入参数,与树脂流动以及最终成品质量密切相关,是实现复合材料高质量和大批量制造的关键。本文根据流动状态(饱和或非饱和)、流动维度和测量方向(面内或面外)将渗透率测量技术分类,论述了相应条件下的渗透率测量技术以及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非饱和流动中流动前沿实时监测技术,分析了造成渗透率测量结果分散性大的影响因素,并阐述解决办法,最后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预制体 复合材料液体成型 渗透率张量 饱和或非饱和流动 流动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字岩心对砂岩绝对渗透率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杜建芬 魏博熙 郭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66-172,共7页
岩石渗透率作为岩石固有的物性参数,对于研究流体在岩石中的渗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只是在数值方面的计算,并未结合流体的实际流线。通过结合传统计算方法与数字岩心技术,使用Avizo三维重建软件对渗透率的计算结果与... 岩石渗透率作为岩石固有的物性参数,对于研究流体在岩石中的渗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只是在数值方面的计算,并未结合流体的实际流线。通过结合传统计算方法与数字岩心技术,使用Avizo三维重建软件对渗透率的计算结果与流线结合可视化结合处理,可清晰观察到流体流动流线及流体渗透压力分布;并得到渗透率张量的计算结果。可从流线观察得到岩石渗透率的各向异向。通过与实验室岩心所测量结果相对比,发现二者误差极小,说明重建结果可信,可用于工程实际计算。通过对数字岩心进行三维模拟,可以使研究者得到更为直观的结果,有利于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为油藏工作者分析岩石物性参数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心 绝对渗透 渗透率张量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平行裂缝变形特征及动态渗透率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冯月丽 刘月田 +3 位作者 丁祖鹏 陈健 毛小龙 周月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6-741,共6页
为了解裂缝性储层中复杂裂缝网络的变形特征及其对整个渗流介质渗透率的影响,假设岩石基质为各向同性线弹性体,建立了一组平行裂缝变形计算模型,并研究了流体压力及基质、裂缝的弹性参数、几何参数对裂缝变形、裂缝渗透率的影响,研究了... 为了解裂缝性储层中复杂裂缝网络的变形特征及其对整个渗流介质渗透率的影响,假设岩石基质为各向同性线弹性体,建立了一组平行裂缝变形计算模型,并研究了流体压力及基质、裂缝的弹性参数、几何参数对裂缝变形、裂缝渗透率的影响,研究了整个渗流介质渗透率张量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变形量随孔隙流体压力增大而增大,随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裂缝渗透率随裂缝间距增大而减小;裂缝倾角在0°~90°变化时,裂缝渗透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渗流介质的渗透率最大主值方向始终沿着裂缝发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组平行裂缝 法向位移 变形特征 裂缝渗透 渗透率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立强 任登峰 +2 位作者 罗志锋 胡国金 熊梓涵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148,共7页
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对裂缝的几何尺寸、支撑剂的分布都有较大的影响。现有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模型都对天然裂缝进行了简化处理,认为天然裂缝对基质均匀切割,这与实际不符,不能准确反映裂缝分布的非均质性对压裂液滤失的影响。基于... 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对裂缝的几何尺寸、支撑剂的分布都有较大的影响。现有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模型都对天然裂缝进行了简化处理,认为天然裂缝对基质均匀切割,这与实际不符,不能准确反映裂缝分布的非均质性对压裂液滤失的影响。基于储层裂缝统计资料,应用概率统计、随机理论、Monte–Carlo等方法,建立储层二维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并借助等效渗透率张量原理将裂缝性介质转化为均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建立了基于渗透率张量的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分布及其与水力裂缝的位置关系的不同使得沿裂缝长度方向,滤失速度变化较大,若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连通,则压裂液滤失主要发生在连通处,文中模拟了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存在三处连通的情况,这三处的滤失量占裂缝总滤失量的45%以上,建议对天然裂缝进行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缝网络 裂缝性储层 天然裂缝 压裂液滤失 渗透率张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底水油藏开发动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隆新 吴锋 +1 位作者 张烈辉 李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7,156,共4页
缝洞型油藏表征单元具有多尺度性,无法直接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商业数模软件进行动态模拟。根据渗流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针对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特征尺度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底水油藏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对中小裂缝、大裂缝和... 缝洞型油藏表征单元具有多尺度性,无法直接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商业数模软件进行动态模拟。根据渗流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针对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特征尺度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底水油藏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对中小裂缝、大裂缝和大型溶洞的特殊处理,实现了离散介质特性到连续介质模型中的叠加,提出一套适用于缝洞型底水油藏水淹动态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缝洞型底水油藏 动态模型 裂缝 溶洞 渗透率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裂缝角度与干扰的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3,共6页
致密油藏孔喉细微、微裂缝发育,压裂水平井是开发的必要手段。由于受复杂地应力和天然裂缝影响,人工裂缝通常与井筒呈一定角度,使得角度缝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建立了考虑全渗透率张量的各... 致密油藏孔喉细微、微裂缝发育,压裂水平井是开发的必要手段。由于受复杂地应力和天然裂缝影响,人工裂缝通常与井筒呈一定角度,使得角度缝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建立了考虑全渗透率张量的各向异性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根据势叠加原理,采用考虑应力敏感的半解析方法,构造了储层向人工裂缝流动的离散势函数单元,建立了考虑天然裂缝下任意角度人工裂缝有限导流能力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模型为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生产能力评估、合理工作制度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等效渗透率张量 角度缝 压裂水平井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酸压酸液滤失研究
11
作者 胡国金 刘平礼 +3 位作者 任登峰 李年银 李宪文 赵立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2期31-37,共7页
在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中,天然裂缝分布不均匀、不连续,不能形成连通通道,无法采用经典的双重介质模型模拟酸压过程中酸液流动和滤失规律。基于储层裂缝统计资料,应用概率统计、随机理论、Monte—Carlo等方法,建立储层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在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中,天然裂缝分布不均匀、不连续,不能形成连通通道,无法采用经典的双重介质模型模拟酸压过程中酸液流动和滤失规律。基于储层裂缝统计资料,应用概率统计、随机理论、Monte—Carlo等方法,建立储层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并借助流量相等原理,将裂缝性介质转化为均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以转化后的均质各向异性介质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渗透率张量的裂缝性储层酸压酸液滤失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分布及其与主裂缝的位置关系都对酸液的滤失产生较大影响。酸液主要沿与人工裂缝沟通的天然裂缝向地层滤失,并且与岩石矿物反应,产生酸蚀蚓孔,增大了酸液的滤失深度,改善了人工裂缝周围的孔渗特征。但同时也造成酸液的大量滤失,对于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存在四处连通的情况,在给定条件下,这四处的酸液滤失量占裂缝总滤失量的50%左右。在裂缝性储层压裂施工中,建议采取降滤措施,封堵天然裂缝,以保证大裂缝的延伸。本文提出的模拟方法也为酸压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裂缝性砂岩 渗透率张量 天然裂缝 离散裂缝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多角度裂缝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方思冬 战剑飞 +1 位作者 黄世军 何聪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89,共6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致密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由于受复杂的地应力和天然裂缝的影响,人工裂缝通常与井筒呈一定角度,导致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建立考虑全渗透率张量的各向异性稳定渗流数学模...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致密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由于受复杂的地应力和天然裂缝的影响,人工裂缝通常与井筒呈一定角度,导致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建立考虑全渗透率张量的各向异性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势叠加原理,采用考虑应力敏感的半解析方法,构建基质向人工裂缝流动的离散势函数单元。将裂缝内流体流动处理为离散单元之间的线性流动,将基质与裂缝流动耦合求解,得到考虑天然裂缝下多角度裂缝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角度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际产量误差小于7%。敏感性分析发现,储层主渗透率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夹角对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渗透率张量 压裂水平井 应力敏感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压裂液滤失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游先勇 赵金洲 +1 位作者 李勇明 许文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2期38-43,共6页
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滤失对水力裂缝尺寸、支撑剂分布以及地层污染情况都有着较大影响。目前考虑天然裂缝影响的压裂液滤失模型,都忽略了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特征,从而导致模型存在局限性。通过倍增串级方法建立... 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滤失对水力裂缝尺寸、支撑剂分布以及地层污染情况都有着较大影响。目前考虑天然裂缝影响的压裂液滤失模型,都忽略了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特征,从而导致模型存在局限性。通过倍增串级方法建立了二维分形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合理地表征了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特征;通过对裂缝孔隙介质网格单元进行剖分,将裂缝网络转化为各向异性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最后建立了基于渗透率张量的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发育带的走向在宏观上决定了压裂液的滤失方向和压力波的传播方向;压裂液会沿着长裂缝进行滤失,建议压裂施工时应提前对水力裂缝壁面的天然裂缝进行封堵;压裂液黏度对滤失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滤失 裂缝网络 成簇分布 倍增串级 渗透率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聪鸽 范子菲 +2 位作者 许安著 方思冬 冀中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2,共5页
针对裂缝性油藏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且加热区内地层温度为非等温分布,在常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加热区前沿温度,构建了考虑地层温度为非等温分布的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模型,并基于天... 针对裂缝性油藏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且加热区内地层温度为非等温分布,在常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加热区前沿温度,构建了考虑地层温度为非等温分布的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模型,并基于天然裂缝等效渗透率张量理论,将裂缝性油藏变换成等效各向同性油藏,最终推导出裂缝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以某裂缝性稠油油藏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产能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裂缝性双重介质热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准确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蒸汽吞吐加热半径是加热区前沿温度的函数,加热半径随前沿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产量随裂缝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加热半径 非等温模型 产能 渗透率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