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砂体渗透率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石岩 刘明新 王广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63,共4页
河道砂体内部渗透率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利用典型密井网区块的资料建立了两种类型河道砂体渗透率分布的原型模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其渗透率分布的分形特征,求取了表征其渗透率分布的分形特征参数,然后将原型模型抽稀到类... 河道砂体内部渗透率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利用典型密井网区块的资料建立了两种类型河道砂体渗透率分布的原型模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其渗透率分布的分形特征,求取了表征其渗透率分布的分形特征参数,然后将原型模型抽稀到类似于稀井网情形,利用分形插值方法生成一系列等概率的渗透率分布分形随机场,通过与克里金方法对比及与原型模型的统计指标的对比检验,说明克里金方法在稀井网情况下减弱了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性,然而可利用分形参数及分形方法进行稀井网情况下相同沉积类型河道砂体的渗透率分布预测,表明分形方法在地质条件的控制下能表征河道砂体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渗透率分布 分形特征 油层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4号油藏渗透率分布的非均质性及渗流方向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青 闫长辉 蒋晓红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研究油藏内部油水渗流方向时,主要考虑渗透率影响,引入两个水平方向渗透率比、水平与垂向渗透率比参数来分析。前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平面上两个水平方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后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水平与垂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并经小柱样测试...  研究油藏内部油水渗流方向时,主要考虑渗透率影响,引入两个水平方向渗透率比、水平与垂向渗透率比参数来分析。前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平面上两个水平方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后者反映样品所在储层水平与垂向渗流能力的差异,并经小柱样测试和全岩心测试两种方法确定两个参数。通过对塔中4号油藏CⅠ油组9口井2306个样品两种渗透率比值分布直方图分析,研究了CⅠ油组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及其渗流方向:CI油组储层在水平方向的渗流能力有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储层垂向渗流能力明显小于水平方向的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渗流方向 小柱样测试 伞岩心测试 油藏 渗透率分布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储层渗透率分布分维计算及其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19,共5页
碎屑岩储层渗透率分布非均匀性是直接影响油气开采效果的客观因素。笔者认为储层渗透率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其分维值介于2与3之间。实例研究表明,分维能描述渗透率分布的非均匀性,其值随非均匀程度增加而增加。分维还能反映沉积能量分布... 碎屑岩储层渗透率分布非均匀性是直接影响油气开采效果的客观因素。笔者认为储层渗透率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其分维值介于2与3之间。实例研究表明,分维能描述渗透率分布的非均匀性,其值随非均匀程度增加而增加。分维还能反映沉积能量分布和成岩作用对渗透率分布的影响。分维将是一个研究碎屑岩储层渗透率分布的数学和成因特征的重要参数。研究分维与石油工程参数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储层 渗透率分布 分维计算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系统谐波与电压控制 被引量:29
4
作者 邹鹏辉 张治 张显立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5,共6页
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后,对电网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产生了不利影响。重点分析了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时电网谐波产生的原理,及传统的αβ轴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算法导致的弱电网谐波增大的问题。针对谐波抑制,提出了自适应前馈... 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后,对电网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产生了不利影响。重点分析了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时电网谐波产生的原理,及传统的αβ轴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算法导致的弱电网谐波增大的问题。针对谐波抑制,提出了自适应前馈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智能过渡逻辑作用于dq轴和αβ轴进行前馈控制,可智能识别电网环境,同时结合陷波器高增益特点,达到抑制背景次谐波电压作用于前向通道、减小谐波含量、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的作用。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带来的电网电压波动及闪变问题,通过调整逆变器群的动态无功响应和无功功率控制能力来有效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和闪变,支撑电网,增强电网接入的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分布式光伏 弱电网 谐波抑制算法 梳状滤波器 动态无功响应 支撑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母线负荷区间预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兴科 魏朝阳 +2 位作者 李征 谭阳琛 尹积金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20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针对包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母线负荷预测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点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信息粒化支持向量机的区间预测方法。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基本算法,在一定时间窗口内采用信息粒化的模型将历史数据进行粒化,将指定时间... 针对包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母线负荷预测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点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信息粒化支持向量机的区间预测方法。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基本算法,在一定时间窗口内采用信息粒化的模型将历史数据进行粒化,将指定时间窗口内的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并得到给定区间内的包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母线负荷区间预测结果。以某省会城市某110 kV母线负荷作为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跟踪母线负荷在预测区间内的变化情况,对包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母线负荷变化区间和趋势可以做较为精准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渗透率分布式电源 节点负荷预测 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配电台区状态综合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迪 陈超 +1 位作者 龚利武 潘建乔 《农村电气化》 2022年第9期5-8,共4页
由于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台区会引起配电台区的网架结构和潮流方向等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须对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估,为优化配电台区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制定用电措施等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主要针对高渗透率分... 由于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台区会引起配电台区的网架结构和潮流方向等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须对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估,为优化配电台区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制定用电措施等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主要针对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台区运行进行状态估计和综合评估,保证在线路参数存在误差的情况下,状态估计的精度仍能保证较高的水平;状态综合评估则从配电台区的网架性能、光伏消纳能力两个角度对配电台区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台区提供改造建设及在配电台区合理选点、定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分布式电源 综合评估 在线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渗透率光伏配电网的集群划分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4
7
作者 葛津铭 刘英儒 +3 位作者 庞丹 王朝斌 王振浩 刘志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分散接入导致配电网电压越限问题频繁出现,针对集中控制无法快速响应分布式光伏随机性、就地控制难以实现整体协调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社区算法的分布式光伏集群协同优化电压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改进社区算法,实... 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分散接入导致配电网电压越限问题频繁出现,针对集中控制无法快速响应分布式光伏随机性、就地控制难以实现整体协调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社区算法的分布式光伏集群协同优化电压控制策略。首先,通过改进社区算法,实现了综合考虑功率平衡和节点耦合程度的无功、有功集群划分;然后,充分利用光伏逆变器功率控制能力,提出集群协调电压控制策略;最后,提出电压调节能力的评价指标,对集群内节点调节能力进行评估并选取关键节点,有效减少了控制节点的数目。通过对改进的IEEE 69配电网进行仿真分析可知,所提的电压控制策略能缓解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的电压越限问题,提高了光伏的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分布式光伏 配电网 集群划分 关键节点 电压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的普适表达式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东 刘晓丽 王恩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42,共8页
多孔介质渗流是普遍的物理过程,涉及地下工程、地热开采、环境工程等各行各业,尤其是工程建设,常面临防渗问题。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工程区域地层受到成岩、压实、风化、生物作用等各种影响,故渗流性质复杂,常需要对建设区域的渗流状... 多孔介质渗流是普遍的物理过程,涉及地下工程、地热开采、环境工程等各行各业,尤其是工程建设,常面临防渗问题。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工程区域地层受到成岩、压实、风化、生物作用等各种影响,故渗流性质复杂,常需要对建设区域的渗流状况进行数值模拟,从而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决策依据。数值仿真结果依赖于对地层介质关键参数的选取,但目前工程多将其视为均匀介质处理,对于介质的非均匀特性考虑较少。文章旨在研究非均质多孔介质渗透率空间分布与等效渗透率的关系。基于连续介质假定、达西定律以及非均匀多孔介质渗透率空间分布函数,建立一维到三维的达西渗流问题模型,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和理论推导,得到基于渗透率空间分布函数的等效渗透率理论表达式,并与有限元计算的数值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值和数值解误差很小,证明等效渗透率的表达式的合理性。利用该成果可通过多点局部渗透率的测定构建渗透率空间分布函数,从而对整体渗流区域的渗透性质进行快速计算和评估,从而简化异常复杂的工程地质模型以减少计算量需求,对于工程仿真的快速计算和结果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达西定律 连续介质 渗透率分布函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储层类拟的3D描述——从3DGPR数据到3D流体渗透率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R.B Szerbiak 潘宏勋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2期64-73,共10页
3D 10 0MHz探地雷达 (GPR)数据体是在犹他州中东部Ferron砂岩中现场描述河流相储层特征的基础。我们用GPR反射时间 ,通过 3D速度估计和深度偏移 ,对边界曲面成像。同时利用 3D振幅属性生成一个从地表到地下 12m深的关于内部构造的大小... 3D 10 0MHz探地雷达 (GPR)数据体是在犹他州中东部Ferron砂岩中现场描述河流相储层特征的基础。我们用GPR反射时间 ,通过 3D速度估计和深度偏移 ,对边界曲面成像。同时利用 3D振幅属性生成一个从地表到地下 12m深的关于内部构造的大小、方位和几何形状的地质统计模型。通过克里金法和从GPR数据导出的 3D相关结构对每种沉积学因素赋予一个实际的流体渗透率分布 ,并以岩心中及附近悬崖壁提取的岩栓中实测的渗透率对它们进行约束。 3DGPR图像表明 ,GPR的相变化可以解释为沉积学边界曲面 ,即使边界曲面与强GPR反射面不相关 ,这种解释也成立。该地区有两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上部 5m内为河槽交错层理砂岩 ,平均渗透率约为 40md ,最大相关长度约为 (5 .5~ 12 .5 )× (3 .5~ 8.0 )× (0 .2~ 1.5 )m ;下部 7m为河流冲填沉积 ,随着粘土含量的增加 ,平均渗透率从约 3 0md变化为约 5md ,最大相关长度约为 (4 .0~ 12 .5 )× (3 .0~ 10 .0 )× (0 .5~ 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 沉积学 碎屑岩储层 地质统计 克里金 深度偏移 数据体 平均渗透 渗透率分布 河流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态资料研究巴喀油田裂缝分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永贵 陈明强 吴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71,共4页
利用动态、静态资料,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巴喀油田微裂缝的分布及其对开发过程的影响。对储集层的静态描述包括基质的孔渗特征和微裂缝的类型、方位、被充填的特征、发育程度以及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等。限于岩心的有限性(数量... 利用动态、静态资料,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巴喀油田微裂缝的分布及其对开发过程的影响。对储集层的静态描述包括基质的孔渗特征和微裂缝的类型、方位、被充填的特征、发育程度以及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等。限于岩心的有限性(数量少、井眼尺度小)以及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对裂缝的静态研究难以定量描述有渗流能力的裂缝分布,而动态资料则反映有效裂缝的宏观分布规律。因此用米采油指数(Jo)研究了有效裂缝的分布规律。对于采油井,米采油指数使用动态监测资料求得;而对于注水井则使用注水资料首先求得米注水指数(Jw),然后通过Jw/Jo比值(由实际井的资料求得)将Jw转换为等效的Jo。基于21口采油井的米采油指数和13口注水井的等效米采油指数,使用克里格技术作出巴喀油田的米采油指数分布图,该图基本上反映了裂缝发育的非均质性,指示了构造不同部位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注水井的可注入能力,对生产、判断油井见水及水流方向等生产动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4参5(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试井 渗透率分布 裂缝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突低渗透煤层超高压水力割缝卸压增透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帅 刘志伟 +2 位作者 韩承强 位乐 章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51,共5页
为了解决五轮山煤矿8号高突低渗透煤层1809工作面瓦斯治理难题,提出了超高水力割缝煤层卸压增透技术,以有效改造强化瓦斯抽采。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缝槽间距条件下缝槽周围煤体塑性破坏特征和应力演化规律,... 为了解决五轮山煤矿8号高突低渗透煤层1809工作面瓦斯治理难题,提出了超高水力割缝煤层卸压增透技术,以有效改造强化瓦斯抽采。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缝槽间距条件下缝槽周围煤体塑性破坏特征和应力演化规律,然后基于含瓦斯煤体渗透率与三向应力和瓦斯压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缝槽间距时周围煤体的渗透率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缝槽自由面能够卸除围压,集中应力向缝槽外侧和缝槽间煤体转移;煤体渗透率明显提高,促进瓦斯解吸和流动。经现场实践验证,超高压水力割缝增大了煤层暴露面积、煤体扰动体积,高负压抽采支管瓦斯流量和浓度明显提升,瓦斯抽采纯量在0.7~1.1 m^3/min内波动,瓦斯体积分数在50%以上,对本矿其他工作面瓦斯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水力割缝 塑性破坏特征 应力演化 渗透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油藏储层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姜晓磊 王荣健 +2 位作者 卢祥国 邓庆军 肖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3,共5页
本文针对矿场实际需求,从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测试和聚合物溶液岩心渗流特性实验入手,进行了聚合物溶液与大庆萨中开发区一二三类储层间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溶剂水矿化度减小和剪切强度降低,溶液中聚合... 本文针对矿场实际需求,从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测试和聚合物溶液岩心渗流特性实验入手,进行了聚合物溶液与大庆萨中开发区一二三类储层间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溶剂水矿化度减小和剪切强度降低,溶液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增大,与之相匹配岩心孔喉尺寸增大。在聚合物溶液注入岩心过程中,若注入压力能够趋于稳定,表明该溶液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与岩心孔喉尺寸间是匹配的。在考虑储层各小层厚度和非均质性条件下,与一类油层相适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应为2500×104以上,与二类油层相适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900×104~2500×104,与三类油层相适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00×104~800×104。聚合物与油藏储层适应性受储层各小层厚度及其渗透率分布、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溶剂水矿化度和剪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但'孔喉半径中值/分子线团尺寸Dh'范围在7~1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线团尺寸 储层特征 渗透率分布 孔喉尺寸 匹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出水位置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彦春 王群会 +2 位作者 张雷 刘薇薇 王春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1,147,共3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投产后,底水易沿高渗带突进至井筒,导致油井快速水淹。开展了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提出均质型、两段型及多段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建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水平井... 底水油藏水平井投产后,底水易沿高渗带突进至井筒,导致油井快速水淹。开展了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提出均质型、两段型及多段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建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水平井不同渗透率分布模式下见水位置及其动态响应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特征的出水位置判别方法。实例对比结果表明,渗透率特征法识别水平井见水位置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渗透率分布特征 动态响应 出水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性分析及裂缝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元伟 程远方 +2 位作者 张卫防 时凤霞 印树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3-497,共5页
为准确分析体积压裂后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性对其渗流的影响,在考虑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改造区域以及未改造区域储层应力敏感性对渗透率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致密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3D渗流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进一步研究了储层应力敏... 为准确分析体积压裂后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性对其渗流的影响,在考虑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改造区域以及未改造区域储层应力敏感性对渗透率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致密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3D渗流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进一步研究了储层应力敏感性及裂缝长度对产能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针对应力敏感储层进行裂缝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裂缝穿透比大于0.40时,储层应力敏感性对产量影响逐渐增大,裂缝穿透比的影响逐渐减小;应力敏感性主要影响渗透率大小,对渗透率分布形态影响很小,而裂缝穿透比对渗透率分布形态影响很大;随着裂缝穿透比增加,近井地带渗透率下降范围进一步扩展,但增加幅度较小。对应力敏感储层进行裂缝长度优化,当改造区域应力敏感系数为0.010 MPa-1时,裂缝穿透比为0.40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最佳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分布 产能分析 缝长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能源互联网功能体系及应用方案设计 被引量:128
15
作者 黄仁乐 蒲天骄 +2 位作者 刘克文 杨占勇 陈乃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3 40,40,共9页
北京延庆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微电网群和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依托北京延庆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工程,分析了延庆地区的新能源基础条件和特征,从能源供给/消费形式、承载能源输送的主要载体、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示范区... 北京延庆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微电网群和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依托北京延庆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工程,分析了延庆地区的新能源基础条件和特征,从能源供给/消费形式、承载能源输送的主要载体、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示范区建设内容,构建了能源互联网的应用框架模型,详细阐述了支持广域潮流流动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区的分布式智能调控管理和开放的公共服务模式,探讨了未来的管理和商业模式的探索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主动配电网 渗透率分布式电源 柔性负荷响应 分布式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驱段塞组合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楚红霞 刘文梅 +3 位作者 秦涛 王利美 杜永慧 周芮莹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6期56-58,共3页
利用TQ2.0软件进行深部调驱段塞组合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过程中,结合现场实际对模拟条件进行了适当简化。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原油田地质特点,建立了3类共10个地质模型,在水驱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选出4个地质模型分别进行7种调驱段... 利用TQ2.0软件进行深部调驱段塞组合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过程中,结合现场实际对模拟条件进行了适当简化。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原油田地质特点,建立了3类共10个地质模型,在水驱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选出4个地质模型分别进行7种调驱段塞组合方式的动态预测。根据效果预测与经济评价结果,确定了具有不同渗透率分布特点的油藏适用的段塞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组合方式 渗透率分布 数值模拟 凝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ISA方法消除井筒存储效应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永智 廖新维 沈平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514,共4页
针对井筒存储效应对ISA(Inverse Solution Algorithm)试井分析方法的影响,利用拉普拉斯反褶积法对实际试井资料进行处理。用地层的变流量过程代替井筒存储效应,对同时测得的井底压力和流量,使用拉普拉斯反褶积方法求出所需要的准确的压... 针对井筒存储效应对ISA(Inverse Solution Algorithm)试井分析方法的影响,利用拉普拉斯反褶积法对实际试井资料进行处理。用地层的变流量过程代替井筒存储效应,对同时测得的井底压力和流量,使用拉普拉斯反褶积方法求出所需要的准确的压力导数,达到消除井筒存储效应的目的;如果不能够同时测得井底的压力和流量,在拉普拉斯反褶积过程中,把井筒存储系数始终当成一个常量来考虑,并以该存储系数来定义变化的流量,然后用拉普拉斯反褶积积分法处理井筒压力和流量,得到压力响应,再通过Stehfest算法将解转换到实空间,这样处理后得出的压力导数结合ISA方法算得的渗透率分布更符合真实的地层情况。该法有助于提高有井筒存储效应影响的实际试井资料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渗透率分布 ISA试井分析方法 井筒存储效应 拉普拉斯反褶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列注水油田开发指标计算方法的改正 被引量:5
18
作者 喻高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3,110,共3页
针对原油田开发指标水动力学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 ,考虑了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重新推导了一套非均质油藏行列注水开采时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 .计算实例表明 :利用改正后的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符合油田实际 ,合理可靠 ,准确度显著提高 .
关键词 行列注水 油田开发指标 水动力学 渗透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地震资料和动态资料进行油藏描述
19
作者 Xuri Huang Mohan Kelkar 王延章 《石油物探译丛》 1997年第3期31-39,6,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油田生产资料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系统方法。该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结合岩心和测井资料进行地震数据反演以求得波阻抗分布;第二步,根据波阻抗资料进行孔隙度值模拟;最后一步是依据渗透率与孔隙度... 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油田生产资料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系统方法。该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结合岩心和测井资料进行地震数据反演以求得波阻抗分布;第二步,根据波阻抗资料进行孔隙度值模拟;最后一步是依据渗透率与孔隙度以及油田动态信息之间的关系,对渗透率进行估算。文中用合成数据和油田数据对这三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渗透率分布 油田 地震资料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epage structure surface and its feasibility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康 李夕兵 +1 位作者 王泽伟 刘爱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26-1331,共6页
According to Cubic law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law of mass conservation, the seepage character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was simul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fractal theory and random Brown function.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Cubic law and incompressible fluid law of mass conservation, the seepage character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was simulated with 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fractal theory and random Brown function. Furthermore,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single fracture was obtained. In order to test the stability of the method, 500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each different fractal dimension. The simul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analyzed in probability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probabilit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Statistics showed that the discrete degree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 has better stability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is relatively small. According to the Bayes theory, the characteristic index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n fractal dimension P(Dfi| Ri) is established. The index, P(Dfi| Ri), shows that when the simul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s relatively large, it can clearly represent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structure surface, the probability is 82%.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dex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REV) random brown function permeabilitycoefficient fractal dim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