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衡水地面沉降区黏性土体渗透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国平 胡成 +2 位作者 陈华丽 陈刚 李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弱透水层或(和)弱透水性夹层中低渗透性黏土体的存在是地面沉降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其渗透特征是影响地面沉降评价、模拟与预测的最基本参数之一。本文以华北平原衡水沉降中心区的钻孔黏性土样为对象,利用高压三轴渗透试验仪进行了土样... 弱透水层或(和)弱透水性夹层中低渗透性黏土体的存在是地面沉降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其渗透特征是影响地面沉降评价、模拟与预测的最基本参数之一。本文以华北平原衡水沉降中心区的钻孔黏性土样为对象,利用高压三轴渗透试验仪进行了土样的渗透试验。结果表明:黏性土体的渗透系数随土体埋深和渗透压力增加而呈现总体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时间上总体表现为开始时迅速减小而后逐渐趋于稳定的特点,但是由于地下水位季节性波动或者地下水大量被抽取,部分地层黏土其渗透系数与总体趋势有所差异。最后文章结合电镜扫描试验及分形技术分析了土体微观结构对其渗透特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渗透试验 渗透特征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灌条件下土壤水渗透特征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菲佚 翟禄新 +1 位作者 张明泉 陈荃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91,共4页
在污水灌溉区和清水灌溉区不同点及深度上取样分析 ,测定土壤在污灌前后的土壤含水率、有效孔隙率和非饱和导水率的特征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在污染后其水分渗透特征发生变化 ,土壤含水率增高 ,有效孔隙率和非饱和导水率下降 ,土壤... 在污水灌溉区和清水灌溉区不同点及深度上取样分析 ,测定土壤在污灌前后的土壤含水率、有效孔隙率和非饱和导水率的特征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在污染后其水分渗透特征发生变化 ,土壤含水率增高 ,有效孔隙率和非饱和导水率下降 ,土壤表观含水率变化由其渗透特征参数变化引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 土壤渗透特征 含水率 有效孔隙率 非饱和导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层裂隙发育与渗透特征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晶 王晓蕾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6,共9页
保护层开采能够有效防治煤矿瓦斯问题,保护效果是保护层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层裂隙演化和渗透特征,采用现场测试对保护层开采前后裂隙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层开采过程中被保护层渗透率和卸压特征进行... 保护层开采能够有效防治煤矿瓦斯问题,保护效果是保护层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层裂隙演化和渗透特征,采用现场测试对保护层开采前后裂隙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层开采过程中被保护层渗透率和卸压特征进行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开采前,裂隙发育数量和宽度较小,受保护层开采影响后,裂隙数量和宽度明显增加,裂隙发育度提高;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可划分原岩应力区、支撑应力区、开采卸压区、应力恢复区4个区,支撑应力区渗透率降低,应力恢复区渗透率小幅提高,开采卸压区内渗透率可达到开采前的7倍以上;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卸压幅度将近50%,卸压率曲线呈“沟渠状”分布,被保护层膨胀率整体大于3‰,满足《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要求,保护层开采可以达到卸压增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裂隙演化 渗透特征 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卸载条件下砂岩损伤及渗透演化颗粒流模拟
4
作者 张江江 陈旭 +3 位作者 黄超 汤明高 秦昕 焦彤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7-1331,共15页
为了探明岩石在围压卸载条件下的损伤与渗透特性,采用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2D对室内三轴卸荷渗透试验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从细观层面上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砂岩试样在单调加载、恒定轴压卸围压和应力跌落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微裂纹与损伤... 为了探明岩石在围压卸载条件下的损伤与渗透特性,采用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2D对室内三轴卸荷渗透试验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从细观层面上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砂岩试样在单调加载、恒定轴压卸围压和应力跌落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微裂纹与损伤演化、力链分布与配位数演化、能量转换与耗散特征,讨论了应力演化和渗透演化与裂纹的关系以及渗透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加卸载过程中试样内释放的声发射事件信号表现为4个阶段,即“平静阶段”、“稳定阶段”、“爆发阶段”和“降低阶段”。试样破坏时,裂纹数量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大而增多。在加载过程中试样力链的分布会发生改变,并出现应力集中区域,初始围压越大,应力集中程度越高,裂纹发育越剧烈,接触力链中的“空白”区域越多。试样破坏时试样的总输入能、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试样的渗透率随着裂纹的产生而变大,试样的渗透率表现出降低、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三阶段特征,初始围压越大,试样的渗透难度越大。宏观裂隙造成试样渗透率的增大,渗流由“孔隙流”转变为“裂隙流”。研究有助于理解卸荷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及渗透演化机制,可为高地应力、渗透压耦合下的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卸载 损伤 应力演化 渗透特征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4种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特征及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吴江琪 马维伟 +1 位作者 李广 陈国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李家堡乡的荒草地、文冠果林地、沙棘林地和柠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被类型土壤的物理特征及其渗透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各...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李家堡乡的荒草地、文冠果林地、沙棘林地和柠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被类型土壤的物理特征及其渗透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各孔隙度和通气度呈下降趋势。4种植被类型中荒草地的土壤容重最大,孔隙度及通气度最小,而柠条灌丛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及通气度最大。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值为柠条灌丛最大,文冠果林和沙棘林次之,荒草地最小;柠条灌丛0—40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蓄水量、排水能力比荒草地分别高出了23.00%,22.51%,15.02%,12.76%,61.28%,且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显著。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对数曲线,各土层土壤的渗透性系数R^2为0.937 9~0.986 9,且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与荒草地相比,柠条灌丛的入渗速率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高于荒草地,能更好地改变土壤物理特征,应该增加柠条灌丛林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黄土丘岭沟壑区 土壤物理特征 渗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各向异性动态渗透率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裴雪皓 刘月田 +3 位作者 林子愉 樊平天 米辽 薛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1,共9页
基于迂曲毛细管网络模型,推导建立了各向异性渗透率与岩石正应变间的关系式,即各向异性动态渗透率模型(ADPM),采用孔隙尺度流动模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单轴应变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变形过程中影响不同方向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基于迂曲毛细管网络模型,推导建立了各向异性渗透率与岩石正应变间的关系式,即各向异性动态渗透率模型(ADPM),采用孔隙尺度流动模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单轴应变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变形过程中影响不同方向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层状油气藏开采的单轴应变过程中,有效面孔率对各方向的渗透率影响规律一致,随着有效面孔率的减小,渗透率对应变的敏感程度增大;垂直于压缩方向的渗透率对应变的敏感程度随迂曲度的增加而减小,沿压缩方向的渗透率对应变的敏感程度随迂曲度的增加而增大。初始各方向迂曲度相同的层状油气藏,在压力下降的过程中,迂曲度对各方向渗透率变化幅度的相对关系起决定性作用,迂曲度小于1.6时,岩石水平方向渗透率的降幅要高于垂向渗透率,迂曲度大于1.6时则相反,传统动态渗透率模型无法表征这一现象。经孔隙尺度模拟实验数据的验证,新模型拟合精度高,可以有效表征不同方向变形对各方向渗透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动态渗透 各向异性 毛细管网络模型 迂曲度 正应变 流动模拟 渗透率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渗透结构类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飞 徐光黎 +1 位作者 郭淋 朱可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6-303,共8页
岩体的渗透结构控制着裂隙岩体的宏观渗透特征,而控制着岩体渗透结构类型的地质因素却是复杂多样。在实际工程岩体中,裂隙岩体的渗透结构通常是由基本渗透结构经过组合叠加而形成的复合渗透结构类型。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统计分析,... 岩体的渗透结构控制着裂隙岩体的宏观渗透特征,而控制着岩体渗透结构类型的地质因素却是复杂多样。在实际工程岩体中,裂隙岩体的渗透结构通常是由基本渗透结构经过组合叠加而形成的复合渗透结构类型。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统计分析,总结了裂隙岩体中广泛存在的5种基本渗透结构类型及其4种组合形式的复合渗透结构类型及其渗流特征,分别归为Ⅰ-Ⅱ型、Ⅲ-Ⅳ型、Ⅰ-Ⅱ-Ⅲ型和Ⅰ-Ⅲ-Ⅳ型。并选择一工程实例,运用裂隙岩体复合渗透结构类型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南某水电站主厂房和开关站边坡岩体的复合渗透结构类型以Ⅲ-Ⅳ型和Ⅰ-Ⅲ-Ⅳ型为主,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特征 渗透结构 复合渗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围岩渗透性研究
8
作者 胡坤生 王胜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7-80,共4页
准确测试和评估隧洞围岩的渗透性,对于评估隧洞施工时支护措施的有效性、制定抽排水措施方案、控制隧洞开挖对包括地面构筑物在内的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输水隧洞工程前期研究开展的现场地质测绘、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成果,... 准确测试和评估隧洞围岩的渗透性,对于评估隧洞施工时支护措施的有效性、制定抽排水措施方案、控制隧洞开挖对包括地面构筑物在内的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输水隧洞工程前期研究开展的现场地质测绘、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成果,分析了不同岩性的隧洞围岩微观地质结构、宏观裂隙和断层的发育规律;结合不同试验方法获得的渗透性结果,分析了不同岩性渗透性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不同岩性渗透性存在微弱差异,完整微新岩体一般呈微透水—极微透水,裂隙与断层是控制隧洞围岩渗透性的关键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特征 水文地质试验 裂隙特征 深埋隧洞 罗田水库 铁岗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渗透结构类型的划分及其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清波 闫长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3-507,共5页
划分岩体渗透结构类型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和渗透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从岩体结构的控渗作用出发,分析了控制岩体渗透特征的主要因素,即岩性、断裂构造、风化卸荷作用及岩溶作用;提出了岩体渗透结构类型的划分原则,即考虑岩体的各向异... 划分岩体渗透结构类型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和渗透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从岩体结构的控渗作用出发,分析了控制岩体渗透特征的主要因素,即岩性、断裂构造、风化卸荷作用及岩溶作用;提出了岩体渗透结构类型的划分原则,即考虑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根据岩体的宏观渗透特征,即渗透介质及主要途径,将岩体渗透结构类型划分为5类:散体状渗透结构、层状渗透结构、带状渗透结构、网络状渗透结构、管道状渗透结构。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小浪底渗透结构为层状及带状、三峡工程坝址区岩体渗透结构为散体状、网格状及带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结构类型 渗透特征 防渗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1-5年苏打碱化稻田的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金明 邓伟 +2 位作者 张晓平 李秀军 孙广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138,共5页
运用亚甲基蓝着色和溴离子穿透实验两种方法,对连续种稻1年和5年的苏打碱土0-30 cm的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化稻田耕作层的质地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土壤溶液下渗的深度和速率有明显的增加;1年稻田中染料可以下渗到20 cm;而5... 运用亚甲基蓝着色和溴离子穿透实验两种方法,对连续种稻1年和5年的苏打碱土0-30 cm的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化稻田耕作层的质地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土壤溶液下渗的深度和速率有明显的增加;1年稻田中染料可以下渗到20 cm;而5年稻田则可以渗透到整个耕作层。溴离子的穿透实验表明:经过16h后,入渗溶液只有82%溴离子渗出1年稻田的土柱;在5年稻田的土柱中,溴离子渗出浓度/入渗溶液浓度只需8h即可达95%,离子穿透过程近似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碱土 染料指示剂 离子穿透实验 渗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庆艳 陈卫忠 +2 位作者 袁敬强 刘奇 荣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1-1922,1932,共13页
为了研究富水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演化机制,自行研制了一套可考虑质量迁移及地应力状态的大型室内突水突泥试验系统。利用该装置开展了不同水压加载方式、不同破碎带介质参数等条件的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灾害演化过程模拟试验。... 为了研究富水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演化机制,自行研制了一套可考虑质量迁移及地应力状态的大型室内突水突泥试验系统。利用该装置开展了不同水压加载方式、不同破碎带介质参数等条件的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灾害演化过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灾害演化是渗流-侵蚀强耦合过程,在水压作用下,破碎带介质中的细颗粒首先发生迁移,导致充填介质孔隙结构增加,进而加速细颗粒流失,促使涌水率不断增长,随着细颗粒不断迁移流失,水流流态由层流转换为紊流,最终诱发突水突泥灾害;(2)破碎带介质初始孔隙率和施加水压越大越易诱发突水突泥,介质渗流演化特征越明显,渗流场参量如渗透率、孔隙率、雷诺数增加越快,且渗流场参量演化曲线出现突增现象;(3)梯度水压加载模式下断层破碎带介质较恒定水压加载条件下突水突泥演化特征更明显,介质发生突水突泥的临界水压更小。在此基础上,基于涌水率-时间(Q-t)、水力梯度-涌水率(i-Q)关系的流态转换分析和基于渗透率-水力梯度(k-i)关系的渗透性演化特征,建立了断层破碎带渗透演化特征概化模型。该研究结果对于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灾害演化机制与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试验研究 突水突泥 渗透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窝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月明 李志明 +2 位作者 蒋宏 施伟军 梁海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27-33,共7页
根据多种方法分析结果对准噶尔盆地沙窝地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特低渗—中渗,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 根据多种方法分析结果对准噶尔盆地沙窝地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特低渗—中渗,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类别以特大孔为主,而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0%,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组储层 岩石学特征 孔隙度 渗透特征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沙窝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渗透率各向异性模型及瓦斯抽采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浩浩 李胜 +3 位作者 范超军 王箫鹤 郭云峰 陶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115,共7页
为进一步明晰煤岩渗透率演化特征和基质瓦斯渗流对瓦斯抽采的影响,基于已有的基质瓦斯渗流流固耦合模型,考虑煤岩渗透率的各向异性特征,建立煤岩渗透率各向异性耦合模型;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煤岩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和基质... 为进一步明晰煤岩渗透率演化特征和基质瓦斯渗流对瓦斯抽采的影响,基于已有的基质瓦斯渗流流固耦合模型,考虑煤岩渗透率的各向异性特征,建立煤岩渗透率各向异性耦合模型;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煤岩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和基质瓦斯渗流对瓦斯抽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基质与裂隙渗透率比例系数降低,瓦斯抽采效果明显降低;基质瓦斯渗流量比重最大值随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在抽采中后期渗流量比重逐渐趋于稳定,且稳定在0. 1%左右;基质瓦斯渗流项在瓦斯抽采中某一特定阶段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渗透率各向异性 流固耦合 基质瓦斯渗流 渗透率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荷载对不同含水率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彬 杨硕 周军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为研究多维荷载对不同含水率混凝土渗透性影响,利用ZYS-1煤岩多功能三轴渗透仪进行不同试验条件下三轴渗透性试验,研究了轴压、围压、孔隙压上升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得出渗透系数特征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为研究多维荷载对不同含水率混凝土渗透性影响,利用ZYS-1煤岩多功能三轴渗透仪进行不同试验条件下三轴渗透性试验,研究了轴压、围压、孔隙压上升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得出渗透系数特征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渗透系数与轴压、围压呈负指数的关系;混凝土渗透系数对围压的敏感性更高,在围压较低时混凝土的渗透系数随围压变化较快;在围压或轴压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渗透系数趋于稳定时,混凝土的渗透系数随着其含水率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且对混凝土含水率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上述研究成果对研究和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渗透 三轴渗透 轴压 围压 孔隙压 含水率 渗透系数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泻溜红土坡积体的侵蚀过程和入渗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柴亚凡 周波 +1 位作者 吕文强 吴玉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了探究泻溜红土坡积体的侵蚀过程和入渗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设定16. 1、29. 3、40. 5和51. 3mm/h共4种降雨强度,测定分析4种降雨强度下产流产沙量和入渗速率。4种降雨强度产生的产流总量分别为2 250、5 174、10 036和17 612 c... 为了探究泻溜红土坡积体的侵蚀过程和入渗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设定16. 1、29. 3、40. 5和51. 3mm/h共4种降雨强度,测定分析4种降雨强度下产流产沙量和入渗速率。4种降雨强度产生的产流总量分别为2 250、5 174、10 036和17 612 cm3;产沙总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90 g (16. 1 mm/h)<620 g (29. 3 mm/h)<780 g (40. 5mm/h)<810 g (51. 3 mm/h);产沙量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分别是26、20、18和16 min,径流所携带的泥沙趋于稳定所需时间分别是34、32、30和26 min;平均入渗速率分别为0. 22、0. 37、0. 44和0. 45 mm/min,稳渗速率分别为0. 19、0. 32、0. 38和0. 39 mm/min。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产流量、产沙量、入渗速率逐渐增加,但稳渗速率增加的趋势不明显,稳定产流产沙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本研究结果可为红土泻溜侵蚀的防治和泻溜红土坡积体的改良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泻溜侵蚀 坡积体 侵蚀过程 渗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变岩边坡渗流特征及采动稳定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超 闫杰 +2 位作者 赵锦生 李伟 郭夏飞 《中国煤炭》 2021年第8期48-53,共6页
对富水烧变岩露天煤矿边坡渗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通过现场水文勘查分析,确定边坡地下水渗流水力坡降的坡降角为5.0°~12.8°。建立边坡渗流模型,对边坡地下水渗流场进行模拟分析,考虑地下水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 对富水烧变岩露天煤矿边坡渗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通过现场水文勘查分析,确定边坡地下水渗流水力坡降的坡降角为5.0°~12.8°。建立边坡渗流模型,对边坡地下水渗流场进行模拟分析,考虑地下水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力主要作用在25号煤层以上泥岩层中,边坡在烧变岩体及边坡坡脚变形明显;采动影响下,边坡稳定性呈加速下降趋势。动水压力随采深近似呈线性增加,火烧区地下水向原岩区渗透量随采深增加增速逐渐下降,采深增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特征 渗流模型 水力坡降 动水压力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被引量:1
17
作者 GAO Ming-zhong GAO Zheng +6 位作者 YANG Ben-gao XIE Jing WANG Ming-yao HAO Hai-chun WU Yan ZHOU Lang WANG Ji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765-2779,共15页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mechanical behavior,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formations and preventing ...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mechanical behavior,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formations and preventing gas outburst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uniaxial tests,and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different soaking times.Moreover,by restoring the stress path and water injection condition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indoors,we explored the coal mining dynamic behavior and the evolution of permeabi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causes the micro-surface of coal to peel off and cracks to expand and develop.With the increase of soaking time,the uniaxial and triaxial strength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nonlinear trend,and decreased by 63.31%and 30.95%after soaking for 240 h,respectively.Under different water injection pressure conditions,coal permeability undergoes three stages during the mining loading process and ultimately increases to higher values.The peak stress of coal,the deviatoric stress and strain at the permeability surge point all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water injection pressure.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help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eepage evolution law under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water intrus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PERMEABILITY macro and micro feat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南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漏失量评价分区 被引量:10
18
作者 常金源 李文平 +1 位作者 李涛 都平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5,51,共6页
针对神南矿区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矛盾问题,通过野外踏勘资料、钻孔资料及压水试验数据等,分析了研究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土层物质含量和渗透特征以及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对保护砂层潜水所起的作用。把(导水)裂隙带、岩层厚度、土层厚度... 针对神南矿区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矛盾问题,通过野外踏勘资料、钻孔资料及压水试验数据等,分析了研究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土层物质含量和渗透特征以及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对保护砂层潜水所起的作用。把(导水)裂隙带、岩层厚度、土层厚度作为分区因子,根据煤层采动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将研究区划分为严重失水区、一般失水区、轻微失水区和无影响区4个区;结合地貌特征,进一步细分为梁峁漏失区、梁峁无影响区、严重失水区(砂层)、一般失水区(砂层)、轻微失水区(砂层)和风沙滩地无影响区6个区。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层潜水 压水试验 渗透特征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优先域及其对水分入渗的贡献——以云南省呈贡和昭通玄武岩质斜坡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宗恒 徐则民 李凌旭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3-791,共9页
为了全面得到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以2个试验区5个玄武岩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试验揭示优先域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双环入渗试验对不同深度非饱和带土体渗透特征进行测定,揭示优先域对水分入渗的... 为了全面得到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以2个试验区5个玄武岩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试验揭示优先域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双环入渗试验对不同深度非饱和带土体渗透特征进行测定,揭示优先域对水分入渗的贡献。研究表明: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中优先域结构类型除了传统的植物根系腐烂后残留的通道、动物通道、土体干缩裂隙以外,还存在有根系-土体以及砾石-土体接触带空隙以及气候冻融交替产生的裂隙,其中植被根系对大孔隙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试验区斜坡非饱和带土体的饱和渗透速度随深度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土体饱和渗透速度最大值高达513.6 mm/h(表层);最小值13.33 mm/h,受广泛分布的优先域影响下形成的斜坡饱和带高渗透盖层对降水入渗的贡献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带 优先域 染色示踪 双环入渗 渗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破碎煤体低温氧化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学锋 褚廷湘 +1 位作者 余明高 晁江坤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共8页
为研究应力、温度、水分对采空区煤自燃的综合影响,结合多场耦合理论与现有测试技术,开发一套煤低温氧化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可模拟应力、温度、水分及渗流环境,可测试采空区破碎煤体在不同应力、温度、水分条件下的渗透参数,改变了目... 为研究应力、温度、水分对采空区煤自燃的综合影响,结合多场耦合理论与现有测试技术,开发一套煤低温氧化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可模拟应力、温度、水分及渗流环境,可测试采空区破碎煤体在不同应力、温度、水分条件下的渗透参数,改变了目前煤低温氧化测试不能加载应力的现状,改进了煤自燃的试验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承压破碎煤体多场耦合氧化机制及氧化动力行为差异性提供了途径。应用该系统测试了承压破碎煤体的低温氧化特征,识别了应力、温度、水分对煤体堆积状态和低温氧化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化 承压破碎煤体 渗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