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指数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径流输沙与覆被格局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0,共6页
植被覆盖格局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流域水文、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议题。定量植被覆盖格局是反映流域植被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的途径之一。基于水土流失过程发展而来的指标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潜力。拓展了小尺度上发展起来的渗透指数(... 植被覆盖格局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流域水文、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议题。定量植被覆盖格局是反映流域植被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的途径之一。基于水土流失过程发展而来的指标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潜力。拓展了小尺度上发展起来的渗透指数(LI),结合黄土高原6个流域2000-2008年的径流、输沙监测数据和植被覆盖度数据,在流域尺度上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渗透指与流域输沙之间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使用该指数可定量表达流域植被覆盖格局对流域输沙的影响,但对植被格局对径流的影响表达不足。该指数具有一定的过程意义,可作为评价不同植被配置格局输沙效应、甄选流域水土保持植被格局设计方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指数 植被覆盖格局 径流 泥沙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湖相泥炭土渗透特性研究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桂跃 付坚 +2 位作者 吴承坤 曹净 高玉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97-3207,共11页
为明确高原湖相泥炭土渗透特性并建立渗透模型,采用固结-渗透联合试验装置对取自6个场地20余组土样天然状态及一维压缩过程中渗透系数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加载时长、应力水平以及烧失量、残余纤维含量等因素对其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为明确高原湖相泥炭土渗透特性并建立渗透模型,采用固结-渗透联合试验装置对取自6个场地20余组土样天然状态及一维压缩过程中渗透系数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加载时长、应力水平以及烧失量、残余纤维含量等因素对其渗透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加载条件下,泥炭土渗透系数k_v随加载时长T增大而减小并趋于稳定,稳定时长在10 d左右;分级加载条件下,k_v随固结应力σ′_v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k_v-vlgσ′关系曲线为反S型;高原湖相泥炭土渗透模型可用e-lgk_v表示,其渗透指数C_k与初始孔隙比e_0满足关系式C_k=0.25e_0;初始渗透系数k_v0和烧失量iw、残余纤维含量w_f及e_0关系较为离散,C_k和w_i、w_f及初始含水率w_0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电镜扫描试验,从土中孔隙特征角度探讨了高原湖相泥炭土渗透特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土 渗透 烧失量 渗透指数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沉积饱和黏土渗透系数试验研究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维正 石名磊 缪林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01-2507,2514,共8页
为研究天然沉积土的物理特性、结构状态与应力水平对其渗透特性的影响,采用固结渗透联合试验,对太湖湖沼相粉质黏土原状样与具有不同前期固结压力的重塑样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原状样和重塑样的渗透系数均随固结压力的增大呈... 为研究天然沉积土的物理特性、结构状态与应力水平对其渗透特性的影响,采用固结渗透联合试验,对太湖湖沼相粉质黏土原状样与具有不同前期固结压力的重塑样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原状样和重塑样的渗透系数均随固结压力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且两者的孔隙比与渗透系数的变化模式相一致;而前期固结压力仅影响渗透系数大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渗透系数随孔隙比的变化规律不受土结构性(颗粒间胶结作用)和应力历史的影响;对于同一土体,渗透系数大小主要由孔隙比决定,进而对试验和相关文献中不同土体渗透系数在压缩过程中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线性的lg(1+e)-lgkv渗透模型,并考虑了液限的影响,对渗透指数k C的经验关系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k C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研究结果对准确分析原位地基实际受荷过程中非线性固结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土 渗透系数 土结构性 应力历史 渗透指数 液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软土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孙德安 许志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本文对原状软土和重塑软土进行渗透特性试验,考察了饱和软土的渗透特性。原状样加载初期,渗透系数变化较小,当固结应力大于结构屈服应力时,渗透系数急剧下降,而结构屈服应力前后阶段的孔隙比与渗透系数对数坐标的直线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本文对原状软土和重塑软土进行渗透特性试验,考察了饱和软土的渗透特性。原状样加载初期,渗透系数变化较小,当固结应力大于结构屈服应力时,渗透系数急剧下降,而结构屈服应力前后阶段的孔隙比与渗透系数对数坐标的直线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胶结对渗透性的影响较小。重塑土的渗透系数在加载过程中变化相对较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孔隙比时原状土渗透系数要明显大于重塑土。这是由于两者的组构不一样,即原状样的大颗粒和凝聚体间的大孔隙以及历史上形成的土颗粒的排列使其渗流通道要比重塑土通畅。用相同重塑方式制样得到的不同含水量土样,其渗透系数值相近;而用不同重塑方式制样得到的相近含水量土样,其渗透系数相差相对较大。确定饱和软粘土渗透性时要考虑孔隙比和组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土 渗透系数 渗透指数 组构 胶结 固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型目的地的旅游渗透度——海南案例及其国际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钢华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1期72-80,共9页
文章以旅游渗透度指数(TPI)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利用2003年、2006年和2009年的数据,较为综合地测量和分析了海南全省及各重点市县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方面的渗透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并利用2009年的数据,就海南全省及各重点市县... 文章以旅游渗透度指数(TPI)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利用2003年、2006年和2009年的数据,较为综合地测量和分析了海南全省及各重点市县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方面的渗透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并利用2009年的数据,就海南全省及各重点市县与加勒比地区的19个海岛目的地、马尔代夫和夏威夷等进行了旅游渗透度的比较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三亚市在2003年、2006年和2009年3个年份都是海南全省旅游渗透度最高的城市,但2009年海南全省及重点市县的旅游渗透度在所有样本案例地中尚处较低水平。通过聚类分析,该研究进一步将27个样本案例地划分为低度渗透型、酒店集聚型和全面渗透型3类,并举例对各聚类的显著特征进行了阐述。文章最后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对海南全省及三亚市旅游发展模式与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型目的地 旅游渗透 旅游渗透指数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桩复合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24
6
作者 卢萌盟 谢康和 +1 位作者 王玉林 蔡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33-1840,共8页
通过引入土体的e-lgσ和e-lgk对数模型,考虑了土体固结过程中压缩模量非线性增长和渗透系数非线性减小的特征,给出了一种碎石桩复合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并对复合地基的非线性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应力和按变形定义的两种... 通过引入土体的e-lgσ和e-lgk对数模型,考虑了土体固结过程中压缩模量非线性增长和渗透系数非线性减小的特征,给出了一种碎石桩复合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并对复合地基的非线性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应力和按变形定义的两种固结度不相等,按变形定义的固结度一般大于按应力定义的固结度;当压缩指数小于渗透指数时,不考虑土体的非线性特征会低估地基的固结度,而当压缩指数大于渗透指数时,不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则会高估地基的固结度;对于按应力定义的固结度来说,当压缩指数小于渗透指数时,随着附加应力的增大,地基固结速度加快,而当压缩指数大于渗透指数时,附加应力增大,地基固结减慢;对于按变形定义的固结度来说,不论压缩指数大于还是小于渗透指数,附加应力增大,地基固结速度总是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 复合地基 碎石桩 非线性 对数模型 压缩指数 渗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横竖向渗流的砂井地基非线性固结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彪 韩颖 +1 位作者 龚晓南 卢萌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9-463,共5页
对砂井地基内出现横竖向组合渗流的非线性固结问题进行研究.考虑涂抹区土体水平渗透系数呈线性变化、抛物线变化和水平渗透系数不变3种模式,推导砂井地基固结问题的解析解,分析砂井地基的非线性固结性状.结果表明,考虑横竖向组合渗流比... 对砂井地基内出现横竖向组合渗流的非线性固结问题进行研究.考虑涂抹区土体水平渗透系数呈线性变化、抛物线变化和水平渗透系数不变3种模式,推导砂井地基固结问题的解析解,分析砂井地基的非线性固结性状.结果表明,考虑横竖向组合渗流比仅考虑径向渗流时固结快,井径比越大,两者差距越小;砂井地基非线性固结按孔压定义的固结度小于按变形定义的固结度;在本文研究的3种模式中,涂抹区水平渗透系数呈抛物线变化时地基固结最快,呈线性变化时次之,不变时固结最慢;压缩指数小于渗透指数时,考虑非线性比不考虑非线性的固结速度快,压缩指数大于渗透指数时,考虑非线性比不考虑非线性的固结速度慢;上部荷载越大,固结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砂井地基 非线性固结 压缩指数 渗透指数 组合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