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氧渗透反应格栅填料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李 刘菲 刘玉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8,共5页
释氧材料的性能是释氧格栅能否经济有效地应用到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关键因素。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一般的释氧材料中加入膨润土而使释氧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这种释氧材料释氧速率平缓,释氧时间长,总释氧量大,是一种能... 释氧材料的性能是释氧格栅能否经济有效地应用到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关键因素。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一般的释氧材料中加入膨润土而使释氧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这种释氧材料释氧速率平缓,释氧时间长,总释氧量大,是一种能有效应用到释氧格栅中的改进释氧材料。实验数据表明,在天然地下水的作用下,该材料持续释氧约1a后,水中的溶解氧还能保持在15mg/L左右;把本材料引入地下水中不会显著改变地下水环境的pH值,天然含水层介质能把pH值缓冲到一个中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氧材料 膨润土 渗透反应 地下水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渗透反应格栅修复甲基叔丁基醚污染地下水的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涉江 李鑫钢 王红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1057,共7页
渗透反应格栅技术(PRB)修复污染地下水的现场模拟是实际工程设计、过程预测及修复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为研究对象,在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传质学、生物降解动力学等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渗透反应格栅修复MTBE污染地... 渗透反应格栅技术(PRB)修复污染地下水的现场模拟是实际工程设计、过程预测及修复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为研究对象,在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传质学、生物降解动力学等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渗透反应格栅修复MTBE污染地下水的数学模型。由双柱法的实验结果可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74%,说明文中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MTBE在反应格栅内的降解去除过程;由污染物在格栅及其附近区域的浓度分布可知,由于部分流体从格栅侧面进入,污染物在此流径上得不到充分降解,表现为生物渗透反应格栅系统处理后的地下水区域边缘处的MTBE浓度高于其中心区域浓度,该结果可用于指导现场PRB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和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反应(prb) 甲基叔丁基醚 生物降解 动力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铁相关的几种渗透反应格栅材料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菲 黄园英 何小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U04期170-175,共6页
挥发性氯代有机化合物为地下水和饮用水中最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之一。文中对日益引人注意的渗透反应格栅(PRB: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材料进行了研究。主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中国现有的实用性材料———铸铁的铁屑、实验室合... 挥发性氯代有机化合物为地下水和饮用水中最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之一。文中对日益引人注意的渗透反应格栅(PRB: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材料进行了研究。主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中国现有的实用性材料———铸铁的铁屑、实验室合成双金属和纳米双金属作为反应介质,对反应的脱氯效果和机理、还原性脱氯的反应动力学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研究,以寻求一种可以大量得到的廉价而高效的材料,研究它对氯代烃的降解效率。在研究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CT和PCE作为目标污染物,讨论粒状铁、双金属以及纳米双金属对氯代有机物的降解速率,确定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溶液中的氯代有机物浓度的最佳实验条件,比较3 类反应介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反应 粒状铁 双金属 纳米铁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郎印海 聂新华 贾永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零价铁(Fe0)渗透反应格栅是一种简单廉价而有效的新型技术,可用来修复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Fe0渗透反应格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仍需进一步研究改善。本文介绍了目前渗透反应格栅的安装结构及特点,并对Fe0渗透反... 零价铁(Fe0)渗透反应格栅是一种简单廉价而有效的新型技术,可用来修复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Fe0渗透反应格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仍需进一步研究改善。本文介绍了目前渗透反应格栅的安装结构及特点,并对Fe0渗透反应格栅的现场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反应 零价铁(Fe^0)原位修复 地下水 氯代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反应格栅去除地下水中铵的化学生物联合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祥科 马剑飞 +2 位作者 杨应钊 刘菲 毕二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共5页
通过柱实验对比研究了天然河沙、沈阳沸石、复合介质(释氧材料和沈阳沸石)作为渗透反应格栅填料修复地下水中铵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柱实验运行120孔隙体积(Pv)期间,在进水流速为1.8m/d,铵浓度为6.6—10.3mg/L的条件下,... 通过柱实验对比研究了天然河沙、沈阳沸石、复合介质(释氧材料和沈阳沸石)作为渗透反应格栅填料修复地下水中铵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柱实验运行120孔隙体积(Pv)期间,在进水流速为1.8m/d,铵浓度为6.6—10.3mg/L的条件下,实验设计的复合介质填充柱对铵去除率达到99%以上。沸石在吸附去除铵的同时,又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使铵进一步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被去除,实现沸石的生物再生。释氧材料的加入保证了硝化细菌繁殖所需要的溶解氧条件,水经过释氧层后溶解氧含量由2mg/L增加到6mg/L以上(最高达到22mg/L左右)。实验中通过硝化作用去除的铵量占总去除量的74%左右,实现了沸石吸附联合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铵,有助于保证反应柱长期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铵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复合介质 渗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介质材料在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昊 廖立兵 +3 位作者 吕国诚 王丽娟 梅乐夫 郭庆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80,共7页
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反应介质材料是PRB技术的核心。鉴于传统铁基介质材料在PRB运行中存在易氧化、堵塞的问题,本文围绕3大类典型矿物材料(含铁矿物、孔道/层状结... 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反应介质材料是PRB技术的核心。鉴于传统铁基介质材料在PRB运行中存在易氧化、堵塞的问题,本文围绕3大类典型矿物材料(含铁矿物、孔道/层状结构矿物和磷灰石),结合其晶体结构特点,介绍了它们作为PRB介质材料的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目前相关研究的局限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渗透反应 矿物材料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铁渗透反应格栅修复地下水中氯代烃长期运行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龙 刘菲 +2 位作者 陈宏坤 邓皓 王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8,共8页
铁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修复地下水中氯代烃,尤其是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已日臻成熟;近年,研究者对该技术的关注已集中到影响格栅长期运行性能的因素上。文章从地下水的常量化学组分、铁表面形成的矿物沉淀、铁渗透反应格栅中的微生物和共存... 铁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修复地下水中氯代烃,尤其是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已日臻成熟;近年,研究者对该技术的关注已集中到影响格栅长期运行性能的因素上。文章从地下水的常量化学组分、铁表面形成的矿物沉淀、铁渗透反应格栅中的微生物和共存有机污染物4个方面,对影响其长期运行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铁表面矿物的长期积累是降低格栅长期运行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铁 地下水修复 氯代烃 渗透反应 长期运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负载纳米铁/镍去除地下水中2,4-二氯苯酚的渗透反应格栅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由好 张永祥 +1 位作者 段智隆 秦灿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06-1610,共5页
为研究新制备复合材料改性沸石负载纳米零价铁/镍去除水中2,4-二氯苯酚效果以及该材料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中的应用情况,开展了2,4-二氯苯酚的批实验和柱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双金属颗粒分散性良好,避免了团聚现象的出现。水中2,4-二... 为研究新制备复合材料改性沸石负载纳米零价铁/镍去除水中2,4-二氯苯酚效果以及该材料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中的应用情况,开展了2,4-二氯苯酚的批实验和柱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双金属颗粒分散性良好,避免了团聚现象的出现。水中2,4-二氯苯酚的去除是在复合材料表面降解和吸附协同作用的结果,且降解在整个过程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渗透反应格栅实验中不同孔隙体积下p H、ORP、温度的考察发现,溶液处于弱碱性状态,不利于脱氯反应的进行,而体系ORP和温度均有利于2,4-二氯苯酚的脱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渗透反应 还原脱氯 纳米零价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渗透反应栅(墙)技术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廖梓龙 魏永富 +1 位作者 郭中小 龙胤慧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70-74,80,共6页
为了促进可渗透反应栅(墙)PRB技术在我国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PRB技术进行简要综述,包括PRB类型、原理,污染羽流的类型和污染方式,设计和安装PRB之前勘察的内容,反应介质材料类型的介绍和选择等,PRB的设计与施工、后期的维护... 为了促进可渗透反应栅(墙)PRB技术在我国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PRB技术进行简要综述,包括PRB类型、原理,污染羽流的类型和污染方式,设计和安装PRB之前勘察的内容,反应介质材料类型的介绍和选择等,PRB的设计与施工、后期的维护与监测,并对PRB技术的经济性进行评价与分析。提出我国在研究PRB技术时,不应局限于研究反应介质,还应考虑前期勘察、结构、运行监测等方面的因素,并选择合理的地下水修复投融资方式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反应(墙) prb 地下水修复 反应介质 污染羽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去除模拟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李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采用粒径为0.15~0.42mm的零价铁(Fe0)和粒径为0.15mm的活性炭(AC)作为PRB反应介质,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Fe0/AC-PRB修复模拟污染地下水时反应介质与六价铬〔Cr(Ⅵ)〕的反应特性,分析了AC对Cr(Ⅵ)的去除作用、Fe0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及... 采用粒径为0.15~0.42mm的零价铁(Fe0)和粒径为0.15mm的活性炭(AC)作为PRB反应介质,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Fe0/AC-PRB修复模拟污染地下水时反应介质与六价铬〔Cr(Ⅵ)〕的反应特性,分析了AC对Cr(Ⅵ)的去除作用、Fe0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及其氧化还原产物、Fe0AC对Cr(Ⅵ)的协同去除效果,研究了土壤中残留铬的形态。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6.9~7.1条件下,AC对Cr(Ⅵ)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主要通过吸附对Cr(Ⅵ)加以去除。Fe0对Cr(Ⅵ)有较高的去除率,进水Cr(Ⅵ)浓度为10mg/L时,去除率达96%,氧化还原产物Fe3+和Cr3+与OH-形成沉淀附着在反应介质中,不会迁移到"下游"水体。Fe0/AC电池腐蚀反应可以提高Fe0的还原能力和还原效率,相对于Fe0单独作用时,铬铁比提高了1倍以上,出水pH从原水的7.0上升到8.0左右,铁浓度小于0.20mg/L。经过去离子水冲洗,容易迁移且易于被生物利用的弱酸可提取态铬解吸到水相中,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是含水层土壤中铬的主要存在形态,从生物可利用角度来说,铬的环境风险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Fe0) 活性炭 渗透反应(prb) 地下水 六价铬〔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PRB修复硝酸盐和铬复合污染地下水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张星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9-1284,共6页
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了Fe0(零价铁)-PRB(渗透反应格栅)修复受NO3--N、Cr(Ⅵ)以及NO3--N和Cr(Ⅵ)复合污染模拟地下水的反应特性,分析了Fe0对NO3--N和Cr(Ⅵ)的氧化还原产物,并且对NO3--N和Cr(Ⅵ)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粒径为0.15~0.... 通过连续流动试验研究了Fe0(零价铁)-PRB(渗透反应格栅)修复受NO3--N、Cr(Ⅵ)以及NO3--N和Cr(Ⅵ)复合污染模拟地下水的反应特性,分析了Fe0对NO3--N和Cr(Ⅵ)的氧化还原产物,并且对NO3--N和Cr(Ⅵ)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粒径为0.15~0.42 mm的Fe0和粒径为0.15 mm的活性炭作为PRB反应介质,二者的质量比为1∶1.结果表明,Fe0单独与NO3--N反应情况下,当进水中ρ(NO3--N)为20 mg/L时,去除率达95%,NO2-为还原过渡状态,NH4+是主要产物,出水pH从原水的7.1升至9.0左右,出水中ρ(TFe)<0.60 mg/L.Fe0处理Cr(Ⅵ)情况下,对Cr(Ⅵ)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进水中ρ〔Cr(Ⅵ)〕为10 mg/L时,去除率达96%,反应产物Fe3+和Cr(Ⅲ)可以形成沉淀附着在反应介质上,不会迁移到"下游"水体中,出水pH从原水的7.0升至8.0左右,出水中ρ(TFe)<0.30 mg/L.Fe0去除NO3--N和Cr(Ⅵ)复合污染时,共存的NO3--N对Cr(Ⅵ)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Cr(Ⅵ)的存在降低了NO3--N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Fe0) 渗透反应(prb) 地下水 NO3--N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s与P&T技术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水兵 贾永刚 +1 位作者 罗先香 方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142-3145,共4页
关于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方法很多,其中抽出-处理技术(P&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熟化程度最高的技术,而渗透反应格栅(PRBs)技术是最新的处理技术,该技术在欧美已得到广泛应用。从不同角度对这2种技术进行比较,并对地下水污染处... 关于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方法很多,其中抽出-处理技术(P&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熟化程度最高的技术,而渗透反应格栅(PRBs)技术是最新的处理技术,该技术在欧美已得到广泛应用。从不同角度对这2种技术进行比较,并对地下水污染处理时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注意问题等进行研究,旨在说明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在处理地下水污染过程中的重要性,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加速我国地下水污染控制与就地修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出-处理 渗透反应(墙) 就地恢复 地下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B修复多组分与单组分污染地下水的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维 杨军锋 +1 位作者 高延纲 王立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337,共5页
目的为膨润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PRB的工程实践提供新的途径和可行的技术参数.方法以多组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单组分苯酚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以改性膨润土—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Na-ACOMMT)作为反应介质,进行了污染地下水修复研究... 目的为膨润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PRB的工程实践提供新的途径和可行的技术参数.方法以多组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单组分苯酚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以改性膨润土—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Na-ACOMMT)作为反应介质,进行了污染地下水修复研究.结果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已进入膨润土的层间结构中,使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Na-ACOMMT)的层间距由0.949 nm(提纯膨润土)增大到1.988 nm;Na-ACOMMT对水中有机物产生协同去除效果,对Cr6+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联合作用的结果,对NH4+的吸附主要是离子吸附和交换作用;在实验稳定阶段,Na-ACOMMT对多组分污染地下水中COD和Cr6+的去除率在50%左右,对NH4+的去除率在40%左右,对单组分苯酚污染地下水的去除率在70%左右.结论以Na-ACOMMT作为PRB的反应介质修复污染地下水是可行,且对单组分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明显好于对多组分污染地下水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反应 原位修复 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 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ZVI复合材料修复Cr(Ⅵ)和TCE复合污染地下水的效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戌婵 王一鹏 +4 位作者 李莉莉 袁路子 赵庆良 王广智 薛瑞媛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1-853,共13页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两种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复合材料,通过SEM-EDS、FTIR、XPS对其表观形貌、官能团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分析了两种S-nZVI对Cr(Ⅵ)和三氯...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两种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复合材料,通过SEM-EDS、FTIR、XPS对其表观形貌、官能团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分析了两种S-nZVI对Cr(Ⅵ)和三氯乙烯(TCE)的去除性能和去除机制;同时考查了最优材料对地下水pH值和共存阴离子的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CMCS、CMC表面含有多种官能团可与S-nZVI之间形成共价键,提高S-nZVI颗粒的分散性.两种S-nZVI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及对TCE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分别可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两种S-nZVI复合材料去除Cr(Ⅵ)的等温吸附过程,其中以CMCS作为稳定剂的S-nZVI复合材料(CMCS-S-nZVI)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最高,为79.46mg/g;pH值在6~9范围及NO_(3)^(-)、SO_(4)^(2-)的离子浓度对CMCS-S-nZVI去除Cr(Ⅵ)、TCE效能无显著影响.在进行工程应用时,应特别注意Cl^(-)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开展可渗透反应格栅(PRB)技术修复地下水氯代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纳米零价铁 地下水 六价铬 三氯乙烯 渗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K/PRB修复砷污染土壤影响因素及机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纪冬丽 张竞 +1 位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5-1903,共9页
为明确EK/PRB(电动联合渗透反应格栅)修复As污染土壤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机理、提高As的去除效率,以As污染高岭土为研究对象,考察PRB加入、PRB位置、pH调控及腐殖酸强化影响下,EK PRB系统中电流密度、土壤pH分布和土壤中As残余量、电渗... 为明确EK/PRB(电动联合渗透反应格栅)修复As污染土壤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机理、提高As的去除效率,以As污染高岭土为研究对象,考察PRB加入、PRB位置、pH调控及腐殖酸强化影响下,EK PRB系统中电流密度、土壤pH分布和土壤中As残余量、电渗透系数及电渗流的变化规律;探讨EK PRB修复后土壤中As形态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单独EK修复对土壤中As的去除效率较低,加入PRB后去除率为由42%增至57%,并且EK PRB修复可以将土壤中的As由不容易去除的可还原态转变成较容易去除的酸溶态.②采用盐酸调节阴极pH,可以将土壤中As的去除率由57%增至63%,但同时能耗也明显升高,由5.22 kW·h g升至39.38 kW·h/ g.③添加腐殖酸会促进土壤中As的迁移、提高As的去除效率,但也会增加土壤中难处理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As的占比.研究显示,EK PRB除As过程中以PRB的去除作用为主,阴极pH调控及腐殖酸强化均可以提高土壤中As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K/prb(电动联合渗透反应) As 土壤修复 影响因素 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过硫酸钠组合PRB介质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城晨 叶倩 +2 位作者 张金永 韩莹 王明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4,共7页
以海藻酸钠(SA)为胶结剂分别制备了基于零价铁(ZVI)和过硫酸钠(PS)缓释材料的可渗透反应栅(PRB),研究了ZVI可渗透反应栅(ZVI-PRB)介质与ZVI-PS组合可渗透反应栅(ZVI-PS-PRB)介质对地下水中硝基苯(NB)及其主要还原产物苯胺(AN)的去除特性... 以海藻酸钠(SA)为胶结剂分别制备了基于零价铁(ZVI)和过硫酸钠(PS)缓释材料的可渗透反应栅(PRB),研究了ZVI可渗透反应栅(ZVI-PRB)介质与ZVI-PS组合可渗透反应栅(ZVI-PS-PRB)介质对地下水中硝基苯(NB)及其主要还原产物苯胺(AN)的去除特性,考察了ZVI-PRB的填充量、进水流速、ZVI-PRB与PS-PRB的组合方式、PS-PRB的填充量等对出水中NB和AN浓度的影响,并采用当量因子法对不同处理方式的降解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B去除率与地下水流速呈反相关关系,与ZVI-PRB填充量呈正相关关系,当ZVI-PRB填充量为10 g、地下水流速为0.4 mL/min时,10 d内出水中NB的去除率保持在96.7%以上;ZVI-PRB和PS-PRB串联组合可在高效降解NB的同时降低出水中AN的浓度;ZVI-PRB和PS-PRB等比串联组合且填充量均为10 g时NB当量的累计去除率最高,出水负面环境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ZVI-PS-PRB修复NB污染地下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NB) 苯胺(AN) 零价铁(ZVI) 过硫酸钠(PS) 渗透反应(prb) 当量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苯对粒状铁去除四氯乙烯影响的柱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凡 刘玉龙 +1 位作者 刘菲 陈鸿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50,共9页
挥发性氯代烃和石油烃类污染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混合污染类型,而且这两类污染物毒性极强,对人类危害非常严重。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氯乙烯、苯和甲苯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实验的方法研究苯和甲苯在粒状铁反应系统中吸附平衡后,对粒状铁... 挥发性氯代烃和石油烃类污染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混合污染类型,而且这两类污染物毒性极强,对人类危害非常严重。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氯乙烯、苯和甲苯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实验的方法研究苯和甲苯在粒状铁反应系统中吸附平衡后,对粒状铁去除四氯乙烯的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在实验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苯、甲苯和四氯乙烯的浓度始终控制在2mg/L左右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苯或甲苯的存在对被还原的产物组成没有影响,主要氯代中间产物均为TCE、1,1-DCE、cis-1,2-DCE和VC,但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苯和甲苯的存在对去除速率有影响,即苯对四氯乙烯的去除有促进作用,去除速率平均提高13.5%;而甲苯则抑制四氯乙烯的去除,去除速率平均降低13.8%。对比控制柱,苯和甲苯存在时对出水水化学变化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铁 甲苯 四氯乙烯(PCE) 渗透反应(prb) 地下水修复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铁和椰壳活性炭混合介质修复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敬杰 蔡五田 +4 位作者 张涛 边超 刘金巍 范洵瑜 蔡月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1-555,578,共6页
铬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高浓度的铬,尤其是地下水中的Cr(Ⅵ)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研究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至关重要。应用铸铁和椰壳活性炭作为模拟柱中渗透反应格栅(PRB)的反应介质,为... 铬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高浓度的铬,尤其是地下水中的Cr(Ⅵ)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研究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至关重要。应用铸铁和椰壳活性炭作为模拟柱中渗透反应格栅(PRB)的反应介质,为了防止实验过程发生堵塞,添加适当河沙,通过铸铁的还原作用及椰壳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研究PRB对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能。结果表明:铸铁、椰壳活性炭、河沙的质量比为3∶1∶4、Cr(Ⅵ)为400 mg/L条件下,完全穿透时反应材料对Cr(Ⅵ)整体去除率为67.0%,PRB反应介质寿命为165d;侧孔Cr(Ⅵ)浓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离进水口越近,材料去除Cr(Ⅵ)的能力降低越快;出水及沿程在没有Cr(Ⅵ)检出时pH为4.5~7.0,出水有Cr(Ⅵ)检出时pH均大于7.0;出水中无Cr(Ⅵ)检出时,总铁(TFe)含量较高,Fe(Ⅲ)含量较少,有大量Fe(Ⅱ)产生,出水有Cr(Ⅵ)检出时,对应的Fe(Ⅲ)和TFe检出浓度均较低,说明柱体内铸铁材料基本钝化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反应 铸铁 椰壳活性炭 Cr(Ⅵ)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三) 被引量:27
19
作者 钟佐燊 刘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6-79,31,共5页
本文是关于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其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概况的第 3篇文章 ,文中主要介绍渗透反应格栅中的氧化 -还原反应格栅和生物降解反应格栅。
关键词 渗透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生物降解反应 地下水 有机污染控制 就地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井柳新 程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共4页
综述了地下水曝气、电动修复、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处理和可渗透反应格栅5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了性能比较及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地下水 修复技术 自然衰减 渗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