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轴钢渗碳层深度弱磁检测技术研究
1
作者 邱朋闯 于润桥 +1 位作者 桂长城 陈旺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针对现有车轴钢渗碳层深度无损检测技术的工程局限性,提出一种弱磁检测方法,即利用渗碳层与其心部交界处应力集中且无法消除、进而对外表现出特定的磁感应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采集不同样本车轴钢及其不同部位的磁场信号,分析磁感... 针对现有车轴钢渗碳层深度无损检测技术的工程局限性,提出一种弱磁检测方法,即利用渗碳层与其心部交界处应力集中且无法消除、进而对外表现出特定的磁感应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采集不同样本车轴钢及其不同部位的磁场信号,分析磁感应强度幅值与深度的对应关系,构建弱磁检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标准厚度/检测厚度/绝对误差):花键外圆3.50 mm/3.57 mm/0.07 mm、杆部外圆4.30 mm/4.46 mm/0.16 mm、R角4.00 mm/3.86 mm/-0.14 mm,检测精度整体相对误差小于5%,满足工厂实际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磁感应强度 弱磁检测 渗碳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齿轮“渗碳-温挤”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冯再新 张治民 +2 位作者 乔俊强 张玲娟 周贤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成形直齿轮,可使齿轮性能大幅度地提高,但经渗碳处理后的坯料,在塑性成形齿轮时,由于渗碳层流动不均匀,使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不同,而沿齿面的渗碳层厚度应依据从齿顶到齿根不同工作特性的要求合理分布.通... 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成形直齿轮,可使齿轮性能大幅度地提高,但经渗碳处理后的坯料,在塑性成形齿轮时,由于渗碳层流动不均匀,使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不同,而沿齿面的渗碳层厚度应依据从齿顶到齿根不同工作特性的要求合理分布.通过分析齿轮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的基本要求,建立了直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加工直齿轮时坯料所需渗碳层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所建立的直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为新工艺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目标和简明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渗碳-温挤压 渗碳层 厚度分布模型 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渗碳层碳化物形态对耐磨性和接触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介淦 冯正 周建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5-40,共6页
12Cr2Ni4A齿轮钢渗碳层中有众多粒状弥散碳化物时,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寿命最高。这种渗层可用多段预处理法获得,十分简单,碳化物形态优于国外同类齿轮的渗层。对于重载耐磨航空齿轮,应规定其渗层中要有众多粒状弥散碳化物存在。
关键词 齿轮 渗碳层 碳化物 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渗碳层和铜合金牙轮钻头轴承的面接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伍开松 马德坤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3,共3页
应用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研究了牙轮钻头滑动轴承表面渗碳层和镶嵌的铜合金对轴承强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牙轮钻头滑动轴承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 然后利用网格划分技术分别对其表面渗碳层、镶嵌的铜合金和钻头本体进行网格划分... 应用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研究了牙轮钻头滑动轴承表面渗碳层和镶嵌的铜合金对轴承强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牙轮钻头滑动轴承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 然后利用网格划分技术分别对其表面渗碳层、镶嵌的铜合金和钻头本体进行网格划分和单元属性定义, 最后施加边界条件进行接触有限元分析求解。结果表明, 轴承接触应力峰值和Mises应力峰值位于铜合金和渗碳层结合部位。这一现象与实际使用的牙轮钻头滑动轴承失效的部位相吻合, 说明接触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层 铜合金 面接触 表面 APDL 滑动轴承 钻头 接触有限元 接触应力 参数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过程中温度对渗碳层的影响
5
作者 李朋 潘邻 +3 位作者 张良界 杨闽红 朱云峰 马飞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8,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硬度计、CS电化学工作站研究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渗碳层显微组织及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50,470,500℃温度条件下,在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10~33μm的硬化层,随温度的不...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硬度计、CS电化学工作站研究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经低温气体渗碳处理后渗碳层显微组织及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50,470,500℃温度条件下,在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10~33μm的硬化层,随温度的不同,渗层深度、硬度梯度、耐蚀性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气体渗碳 奥氏体不锈钢 渗碳层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渗碳层厚度的数学公式
6
作者 温建萍 张鲁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83-87,共5页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20CrMnTi渗碳钢渗碳层厚度与渗碳温度和保温时间之间的关系式,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测定值进行了对比,两者比较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4.1%.研究表明,在工艺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用该计...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20CrMnTi渗碳钢渗碳层厚度与渗碳温度和保温时间之间的关系式,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测定值进行了对比,两者比较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4.1%.研究表明,在工艺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用该计算公式预测渗碳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渗碳层 回归分析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渗碳层组织和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大川 姜树立 +1 位作者 马茂元 张维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34,共6页
用滚轮试样测定了热处理工艺对18Cr2Ni4WA钢渗碳层组织和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工艺。并从残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和马氏体回火程度几个方面分析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热处理 渗碳层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碳层的组织及耐蚀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云峰 潘邻 +5 位作者 张良界 李朋 马飞 杨闽红 童幸生 王成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29,2,共3页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并保持其良好的耐蚀性,采用自主开发的低温渗碳工艺对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运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表征了渗碳强化层组织,通过电化学试验检测了渗碳强化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渗碳温度...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并保持其良好的耐蚀性,采用自主开发的低温渗碳工艺对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碳处理。运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表征了渗碳强化层组织,通过电化学试验检测了渗碳强化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渗碳温度越高,渗碳强化层表面硬度越高,耐蚀性越差;经过470℃低温渗碳处理的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从原来的300 HV0.25 N增加到800~1 000 HV0.25 N,有效硬化层达36.1μm,而其耐蚀性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渗碳 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 渗碳强化 表面硬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脱脂工艺对零件渗碳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培良 钱解荣 《汽车科技》 1997年第3期21-23,共3页
针对连续式渗碳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某些工件渗碳层深度不均匀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实验,发现工件在机械加工成形时,残留在表面的油污以及表面状态对随后渗碳过程有很大影响。因而工件在渗碳前进行表面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表... 针对连续式渗碳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某些工件渗碳层深度不均匀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实验,发现工件在机械加工成形时,残留在表面的油污以及表面状态对随后渗碳过程有很大影响。因而工件在渗碳前进行表面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表面预氧化处理工艺是解决渗层不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温度控制在450~50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层 预氧化工艺 机械 零部件 表面脱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地铁车辆牵引齿轮渗碳层裂纹失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殷桂明 吴国文 罗志勇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5,共5页
针对城轨地铁A2型车辆牵引齿轮箱从动齿轮——18CrNiMo7-6渗碳斜齿轮表面裂纹进行分析,利用磁粉检测、宏观检验、材质及金相组织分析、断口微观分析等方法,检测并查找齿面起裂原因。结果表明,同批次故障从动齿轮的裂纹侧和非裂纹侧渗碳... 针对城轨地铁A2型车辆牵引齿轮箱从动齿轮——18CrNiMo7-6渗碳斜齿轮表面裂纹进行分析,利用磁粉检测、宏观检验、材质及金相组织分析、断口微观分析等方法,检测并查找齿面起裂原因。结果表明,同批次故障从动齿轮的裂纹侧和非裂纹侧渗碳层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通过有效硬化层的硬度梯度测试印证该差异性,测量有裂纹侧的齿面淬火硬化层深度(CHD),低于原始制造技术要求,因此,推测渗碳层的差异性及渗碳淬硬层深度不符要求,导致齿面局部强度不足,是故障齿轮沿渗碳层开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表面裂纹 渗碳层深度 渗碳淬硬深度C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碳层中的碳化物对渗碳齿轮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玉成 付云生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9年第4期108-110,共3页
从齿轮受力和失效特点出发,通过金相检验分析,指出了渗碳层中的碳化物对齿轮强度有害,渗碳淬火后的齿面应避免出现碳化物.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使齿根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以齿顶部出现少量碳化物为宜.
关键词 渗碳层 碳化物 齿轮 强度 渗碳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行走轮齿面渗碳层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升 《煤矿机械》 2022年第5期91-92,共2页
采煤机在行走过程中牵引力全部作用于行走轮上,行走轮齿面承受巨大的接触应力,导致齿面剥落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接触疲劳强度校核,对齿面渗碳层深度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行走轮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采煤机 行走轮 剥落 接触疲劳强度 渗碳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渗碳层残余内应力分布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上瑜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66-72,共7页
本文分析了渗碳层内应力的形成,并着重分析了压应力峰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压应力峰深度的因素,指出使渗碳层获得最佳残余内应力分布的方法。
关键词 渗碳层 内应力 压应力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相法与硬度法测量渗碳层深度的比较
14
作者 沈建一 《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5年第12期34-38,共5页
为找出金相法与硬度法测量渗碳层深度的对应关系,以FQ-140齿轮为例,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其结果对指导齿轮现生产检测工作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 汽车 齿轮 渗碳层 深度 测量 金相法 硬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硬度法测定渗碳层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真成 《冶金丛刊》 1995年第1期20-22,26,共4页
一、前言 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常要求某些机器零件既能耐磨,又不易产生脆性断裂;既要求表面具有高硬度、耐磨、耐疲劳等,又要求其心部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仍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要达到这些要求,可以借助于化学热处理方法。
关键词 显微硬度法 渗碳层 深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渗碳层深度和有效硬化层之间关系的试验、讨论
16
作者 王维发 《煤矿机械》 1990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有效渗碳硬化层的重要性和30CrMnTi、18Cr2Ni4WA两种材料的渗碳层厚度与有效硬化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前者渗碳淬火的有效硬化层比渗碳层厚,而后者却相反。还讨论了碳浓度分布、淬火温...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应用有效渗碳硬化层的重要性和30CrMnTi、18Cr2Ni4WA两种材料的渗碳层厚度与有效硬化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前者渗碳淬火的有效硬化层比渗碳层厚,而后者却相反。还讨论了碳浓度分布、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对有效硬化层的影响,同时指出采用水淬或二次淬火工艺可增加有效硬化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渗碳层 深度 硬化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磨层磁性分析法研究渗碳层中残余奥氏体的分布
17
作者 常慰祖 吴危杭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5-48,16,共5页
作者采用磨层磁性分析法对20Cr2Ni4钢渗碳层中的残余奥氏体(以下简称 A_R)量分布情况进行了逐层测试,并且与金相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磨层磁性分析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出渗碳层中的 A_R 分布情况。
关键词 20CR2NI4钢 渗碳层 奥氏体 磁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Cr2Ni4W_A钢渗碳层热处理组织变化规律探讨
18
作者 窦连莺 付在再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主要研究了25Cr2Ni4WA钢渗碳及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变化及所带来的一系列性能变化规律。介绍了该钢种渗碳及其后的最佳热处理工艺规范。针对某些特种零件的使用要求,探寻了具体的热处理工艺技术方法。
关键词 渗碳层 残余奥氏体 合金钢 微观组织 25Cr2Ni4WA钢 热处理 组织变化 渗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件渗碳层碳浓度直读光谱分层分析方法的探讨
19
作者 曹月萍 徐文彦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1999年第2期51-54,共4页
渗碳层各层次碳浓度测定历来采用车削剥层法,铁屑经化验测定碳量,这一办法要求用精密车床加工及繁琐化学分析过程。 试验证明可以利用直读光谱测定法,快而精确地测定各深度梯度合碳量。本文分别对气体渗碳和固体渗碳的零件为对象,用磨... 渗碳层各层次碳浓度测定历来采用车削剥层法,铁屑经化验测定碳量,这一办法要求用精密车床加工及繁琐化学分析过程。 试验证明可以利用直读光谱测定法,快而精确地测定各深度梯度合碳量。本文分别对气体渗碳和固体渗碳的零件为对象,用磨床磨出不同深度,选用合适的控样,用直读光谱仪分别测得不同深度的碳含量,得出渗碳件碳浓度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合金钢 淬硬 渗碳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T带轮的渗碳层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熊鸿康 《汽车零部件》 2016年第11期67-71,共5页
研究了Honda某型号CVT(无极变速箱)带轮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时各渗碳层情况下的磨损状况。通过金相组织分析、硬度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获得了不同渗碳层深度、含碳量时带轮的硬度变化及磨损规律。结果表明,渗碳层深度在0.5~0.8 mm... 研究了Honda某型号CVT(无极变速箱)带轮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时各渗碳层情况下的磨损状况。通过金相组织分析、硬度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获得了不同渗碳层深度、含碳量时带轮的硬度变化及磨损规律。结果表明,渗碳层深度在0.5~0.8 mm,表面硬度在HRC58~62时,带轮的磨损量最小,具有最佳的抗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T带轮 渗碳层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