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ANN的人工渗滤系统去除总磷过程优化
1
作者 刘元坤 曹塬琪 +2 位作者 于艾鑫 李星 郭晓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51-3160,共10页
本文利用BBD响应面法(BBD-RS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对活性炭吸附总磷(TP)的过程参数(接触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值)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GA)对BP-ANN模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BBD-RSM模型中,... 本文利用BBD响应面法(BBD-RS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对活性炭吸附总磷(TP)的过程参数(接触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值)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GA)对BP-ANN模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BBD-RSM模型中,P<0.0001,可较好的对TP的去除过程进行预测,接触时间为TP去除率最显著的参数,TP吸附过程中各因素的相对影响顺序为:接触时间>pH值>温度>初始浓度.采用BP-ANN模型进行优化,最佳网络结构为4-8-1.敏感性分析表明,影响TP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接触时间(34.05%)>pH值(28.67%)>温度(19.56%)>初始浓度(17.72%).基于BP-ANN模型,采用GA优化人工渗滤系统运行条件,对TP去除过程的优化结果为:接触时间为720.53min、初始浓度为2.75mg/L、温度为30.62℃、pH为5,达到最佳去除率(99.63%).试验验证分析表明,BP-ANN-GA较BBD-RSM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拥有较高的R 2(0.9939)和较低的RSME(1.2851),说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能更好的描述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TP的去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D响应面法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总磷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格化粪池出水特征及土壤渗滤系统对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2
作者 梁佳音 魏孝承 +3 位作者 张春雪 申锋 王德甫 郑向群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探究三格化粪池对粪污的处理效果及“三格化粪池+土壤渗滤系统”模式对庭院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张老仁村某示范户为研究对象,探究三格化粪池进出水的水质特征,及三格化粪池出水对土壤渗滤系统表层、周边土壤的... 为探究三格化粪池对粪污的处理效果及“三格化粪池+土壤渗滤系统”模式对庭院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张老仁村某示范户为研究对象,探究三格化粪池进出水的水质特征,及三格化粪池出水对土壤渗滤系统表层、周边土壤的理化指标、卫生学指标以及蔬菜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格化粪池能够去除粪水中部分有害物质,但无法达到直接排放标准。三格化粪池出水进入土壤渗滤系统后,提升了土壤养分水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壤的卫生学指标达到无害化要求,且对土壤渗滤系统周围土壤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为土壤渗滤系统表层种植蔬菜的合理性和蔬菜食用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渗滤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 土壤环境 蔬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丹 王欣泽 +5 位作者 沈剑 封吉猛 仝欣楠 刘德才 杨明 字建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6-673,共8页
为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采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组合的新型两段式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了在高水力负荷0.3m/d条件下分流比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层级的脱氮功能基因数量进行检测... 为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采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组合的新型两段式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了在高水力负荷0.3m/d条件下分流比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层级的脱氮功能基因数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探究该系统中微生物脱氮机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分流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在高负荷下的脱氮能力,当分流比为1:2时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最佳,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16%、96.91%、72.11%和72.27%.脱氮功能基因丰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土壤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及厌氧氨氧化和地下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反硝化的耦合作用是该工艺微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 多级土壤渗滤系统 地下渗滤系统 分流污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萍萍 漆知非 +3 位作者 陆滢琦 宿程远 罗泽华 罗晓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以吡虫啉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OD、氨氮、TP以及吡虫啉去除效率的分析,并结合XPS及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探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的处理效能及微生态。结果表明,在该土地渗滤系统运行前期(1~14 d),COD去除率在55%~... 以吡虫啉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OD、氨氮、TP以及吡虫啉去除效率的分析,并结合XPS及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探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的处理效能及微生态。结果表明,在该土地渗滤系统运行前期(1~14 d),COD去除率在55%~80%间波动;经过适应期后,氨氮去除率由1~11 d时的19.14%提升为31~39 d的26.39%;TP的平均去除率由55.40%提升到72.03%;且在进水吡虫啉浓度为10 mg/L的情况下,该系统对吡虫啉的平均去除率为96.71%。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为该系统中门水平下的优势菌群,属水平下Enterobacter占比最大(55.6%)。在糖酵解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2)含量为0,推测吡虫啉会使gap2对溶解氧较为敏感;氨氧化过程的关键酶氨单加氧化酶(AMO)和羟胺脱氢酶(Hao)的功能基因并未检测出,说明该系统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整个戊糖磷酸循环中的每一步均检测出相应作用酶的功能基因,说明吡虫啉的添加不会对该系统中微生物的戊糖磷酸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地渗滤系统 吡虫啉 微生态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填料地下渗滤系统的强化脱氮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严群 吴一蘩 +1 位作者 杨健 董卫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703,共7页
为有效提高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并强化其脱氮效果,建立了由55%煤渣、25%土壤与20%草炭全混合装填的地下渗滤装置,运行水力负荷为10cm·d-1,每天进水4次,通过改变不同运行条件来促进TN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NH4+-N... 为有效提高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并强化其脱氮效果,建立了由55%煤渣、25%土壤与20%草炭全混合装填的地下渗滤装置,运行水力负荷为10cm·d-1,每天进水4次,通过改变不同运行条件来促进TN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在正常出水水位条件下运行,分别为73.4%,98.2%和20.1%;在提高出水水位条件下运行,分别为75.4%,79.1%和26.9%;在添加碳源条件下运行,分别为88.9%,88.5%和55.7%.说明草炭的添加并不能明显提高TN的去除率,而出水水位的提高,可促进系统内厌氧环境的形成从而有利于TN的去除,但同时也会降低氨氮的去除效果;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TN的去除效果,使系统出水TN质量浓度由正常出水水位条件下的22.8mg·L-1下降到14.2mg·L-1,且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因此,影响该系统去除TN的关键因素是碳源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煤渣 草炭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渗滤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健 严群 +1 位作者 吴一蘩 章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02-1507,共6页
建立了2套不同填料的地下渗滤系统装置净化生活污水,1号装置由纯土壤装填,2号装置由土壤与砂分层装填,比较了2套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套装置运行了6个月,水力负荷为5 cm.d-1时每天进水4次,10 cm.d-1及20cm.d-1运行时每天进水8次.在... 建立了2套不同填料的地下渗滤系统装置净化生活污水,1号装置由纯土壤装填,2号装置由土壤与砂分层装填,比较了2套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套装置运行了6个月,水力负荷为5 cm.d-1时每天进水4次,10 cm.d-1及20cm.d-1运行时每天进水8次.在水力负荷10 cm.d-1下运行,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NH4+-N、总氮的去除率1号装置分别为80.7%,38.9%,48.7%,43.5%,2号装置分别为88.4%,87.2%,98.2%,24.9%;在水力负荷20cm.d-1下运行,1号装置发生堵塞现象无法运行,而2号装置对COD、总磷、NH4+-N、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1%,56.1%,98.0%,28.9%,对COD及NH4+-N仍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保持了良好的水力渗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渗滤系统内部填料的改善提高了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及其抗堵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污水处理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 被引量:29
7
作者 崔程颖 马利民 +1 位作者 张选军 赵建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98,共4页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在传统的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R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通过对CRI的模拟,揭示了非生物机制与生物机制对有机物、营养元素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CRI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是在非生物...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在传统的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R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通过对CRI的模拟,揭示了非生物机制与生物机制对有机物、营养元素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CRI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是在非生物机制与生物机制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的降解以生物机制为主、非生物机制为辅;对磷的降解则以非生物机制为主、生物机制为辅。生物机制对有机物、氮的去除占70%以上,非生物机制对磷的去除占61.9%。系统中氮转化以硝化效果为主,反硝化效果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生物降解 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混配地下渗滤系统脱氮除磷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铮铮 张思 +3 位作者 刘春敬 杜欢 宋漫利 谢建治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更好地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将腐熟牛粪、粉煤灰与土壤混配,设置分层装填(系统1)和混合装填(系统2)2种渗滤系统模拟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系统出水TP含量均能达到GB 3838-2002的Ⅲ类限值,单因素方差分析,2个处理... 为更好地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将腐熟牛粪、粉煤灰与土壤混配,设置分层装填(系统1)和混合装填(系统2)2种渗滤系统模拟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系统出水TP含量均能达到GB 3838-2002的Ⅲ类限值,单因素方差分析,2个处理系统差异性极显著(P<0.01)。系统1和系统2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和71.3%;2个系统对NO_3--N的净化效果差异显著,系统1、系统2出水NO_3--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3.11、4.94 mg/L,但均能达到GB 3838-2002的III类。综合考虑,腐熟牛粪与粉煤灰混配,能够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且分层装填净化性能要优于混合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基质混配 分散生活污水 净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式沸石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强化脱氮试验 被引量:14
9
作者 魏才倢 朱擎 +2 位作者 吴为中 高航 李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33-838,共6页
针对两段式沸石多级土壤渗滤系统(MSL)第2段(缺氧段)反硝化不足的问题,采取分段进水的方式,探讨处理生活污水和受污染河流时,MSL系统的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分段进水后,MSL系统TN平均去除率提高26%,缺氧段反硝化能力明显提高,但仍... 针对两段式沸石多级土壤渗滤系统(MSL)第2段(缺氧段)反硝化不足的问题,采取分段进水的方式,探讨处理生活污水和受污染河流时,MSL系统的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分段进水后,MSL系统TN平均去除率提高26%,缺氧段反硝化能力明显提高,但仍存在最终出水NO3--N平均去除率为负值的问题.进一步将进水C/N从0.8增加到2.5后,MSL系统TN去除率从53.7%上升到89.4%,说明适宜的进水C/N是决定MSL系统氮去除能力的因素之一.分段进水对MSL系统有机物和磷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土壤渗滤系统 强化脱氮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氨氮去除机理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禄 喻志平 赵智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0-504,共5页
通过对稳定运行的快渗池采样监测和利用室内人工土柱法研究了渗滤系统中氨氮、硝氮的分布和转化,探讨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氨氮的去除机理.结果显示,在布水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主要发生吸附反应,吸附态氨氮主要集中在0~5... 通过对稳定运行的快渗池采样监测和利用室内人工土柱法研究了渗滤系统中氨氮、硝氮的分布和转化,探讨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氨氮的去除机理.结果显示,在布水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主要发生吸附反应,吸附态氨氮主要集中在0~50cm砂层;在落干期,吸附态氨氮发生硝化反应,在下一次布水时硝氮随水流排出;系统的反硝化能力较弱,总氮的去除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氨氮 硝化-反硝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世涛 王成端 +2 位作者 徐庆元 王晓艳 李成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101,共4页
针对传统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存在的处理性能差,渗滤通量低两个问题,通过去掉包裹织物,提高渗滤管开孔率、改变开孔方式,设计了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的去除率比传统管式... 针对传统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存在的处理性能差,渗滤通量低两个问题,通过去掉包裹织物,提高渗滤管开孔率、改变开孔方式,设计了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的去除率比传统管式系统分别提高了10.8%、12.7%,总磷去除率并无显著差异,ORP值提高约85 mV,渗滤通量提高26.8%。在3.3 cm/d的水力负荷下,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出水COD、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9 mg/L,0.62 mg/L,0.048 mg/L。渗滤管下10 cm的土壤层去除了约70%的COD,80%的氨氮和91%的总磷,向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单位厚度的土壤层去除的污染物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砾石微孔管 地下渗滤系统 去除效率 氧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强化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潘晶 孙铁珩 李海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6-1460,共5页
构建了3套以5%炉渣+95%草甸棕壤为基质的地下渗滤系统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在水力负荷为0.1m3/(m2.d)条件下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分流位置位于系统内110cm处,分流比为1:1时,可提高地下渗滤对总氮的去除效率,总氮的去除率由59... 构建了3套以5%炉渣+95%草甸棕壤为基质的地下渗滤系统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在水力负荷为0.1m3/(m2.d)条件下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分流位置位于系统内110cm处,分流比为1:1时,可提高地下渗滤对总氮的去除效率,总氮的去除率由59.37%提高至68.41%,且对COD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脱氮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填料土地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仙平 赖兰萍 +3 位作者 封丹 严群 韩磊 李健昌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为提高土地渗滤系统水力渗透性能,构建了2套不同填料的渗滤系统,1#装置由红壤与砂分层装填,2#装置由红壤与煤渣分层装填,并将二者分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负荷10 cm3/(cm2.d)运行下,1#装置对COD、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1%、9... 为提高土地渗滤系统水力渗透性能,构建了2套不同填料的渗滤系统,1#装置由红壤与砂分层装填,2#装置由红壤与煤渣分层装填,并将二者分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负荷10 cm3/(cm2.d)运行下,1#装置对COD、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1%、97.6%、80.1%,2#装置为94.9%、98.3%、89.0%;1#装置出水硝氮和亚硝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4.7 mg/L和0.09 mg/L,2#装置为60.3 mg/L和0.15 mg/L。试验结果表明,2#装置对COD、总磷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稍优于1#装置,但1#装置更利于硝氮和亚硝氮的脱除,进一步说明分层装填能充分利用填料性能,有效地提高了土地渗滤系统的水力渗透性能且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渗滤系统 红壤 煤渣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丽君 刘玉忠 +3 位作者 张列宇 席北斗 夏训峰 刘亚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23-2127,共5页
研究采用直径为30cm,高200cm的土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在水力负荷为4cm.d-1的运行条件下,综合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及区域一体化(FRI)分析法研究取自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发现:(1... 研究采用直径为30cm,高200cm的土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在水力负荷为4cm.d-1的运行条件下,综合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及区域一体化(FRI)分析法研究取自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发现:(1)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不同,进水及0.50m处的DOM主要由类蛋白质组成,而其余DOM中占主导地位的物质是类腐殖酸。(2)在有机污染物降解的过程中,DOM稳定性逐渐增强,而且在此过程中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可以被去除。(3)增加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深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而且可以提高出水DOM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区域一体化分析法 溶解性有机物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填料土地毛管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健 严群 +2 位作者 吴一蘩 阙愿林 董卫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研究了煤渣与土壤分层装填的土地毛管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该系统未种植物前的运行初期,进水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可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其较快处于稳定期;在系统运行稳定后,在装置表面种植了植物,进水溶解氧浓度的减少对系... 研究了煤渣与土壤分层装填的土地毛管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该系统未种植物前的运行初期,进水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可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其较快处于稳定期;在系统运行稳定后,在装置表面种植了植物,进水溶解氧浓度的减少对系统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在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情况下,该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水力负荷为0.2m/d,与常规的纯土壤地下渗滤系统运行水力负荷仅能<0.05m/d相比,提高了单位面积处理污水的能力,节省了占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填料 土地毛管渗滤系统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人工快渗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枫 骆灵喜 +3 位作者 刘欢 李旭宁 卢利兵 杨小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3,共6页
为了阐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人工快渗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人工快渗池进、出水各项水质指标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快渗池进水水质波动不大,出水水质稳定且良好,对COD和BOD5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NH3-N... 为了阐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人工快渗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人工快渗池进、出水各项水质指标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快渗池进水水质波动不大,出水水质稳定且良好,对COD和BOD5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NH3-N去除率在97%以上,硝化作用很强,NH3-N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几乎全部被氧化成硝态氮;SS去除率在90%以上,TP去除率在40%~70%。研究结果有助于系统地了解人工快渗池在整个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为提高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除污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除污效率 土地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荷人工土层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中试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俊 陈繁荣 +3 位作者 杨永强 康明亮 吴世军 吕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7-520,524,共5页
对传统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改进,采用多层过渡结构的人工土层来增大对颗粒有机物的接触氧化表面积,同时设置曝气装置保证好氧过程的氧气供应,可以大大提高污水地下处理系统的水力负荷。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土、河沙和砾石为填充材料... 对传统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改进,采用多层过渡结构的人工土层来增大对颗粒有机物的接触氧化表面积,同时设置曝气装置保证好氧过程的氧气供应,可以大大提高污水地下处理系统的水力负荷。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土、河沙和砾石为填充材料,处理广州地化所小区的生活污水,水力负荷达40cm/d,远大于类似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能创造良好的好氧/厌氧环境,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COD、BOD5、TN、NH^+4-N、TP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6.7%~89.1%、83.3%~92.5%、50.3%~66.1%、65.2%~79.6%、75.4%~90.1%和77.0%~91.3%,出水主要污染物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或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层 地下渗滤系统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堵塞-恢复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华清 李义连 +1 位作者 宁宇 吕凤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3,共4页
采用干湿交替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以不同粒径的河砂为填料构建3组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研究CRI系统的堵塞-恢复规律,填料粒径与系统出水COD、水力负荷和纳污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温度对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RI系统堵塞后... 采用干湿交替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以不同粒径的河砂为填料构建3组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研究CRI系统的堵塞-恢复规律,填料粒径与系统出水COD、水力负荷和纳污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温度对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RI系统堵塞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即可以自然恢复活性。细砂CRI系统的稳定性最好,出水COD最稳定,抗冲击能力和纳污量强于混砂和粗砂CRI系统。当温度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波动时,对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实际工程应建造多级系统或并行系统解决堵塞问题,以保证系统的水力负荷和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堵塞-恢复 填料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脱氮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俊敏 刘方 +1 位作者 付永胜 杨继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4,57,共4页
为了探寻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脱氮的机理,采用人工试验土柱模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通过监测不同高度出水中的氨氮、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得到了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试验土柱中填料层0~1200mm段氨氮的去除率很高,约占总去... 为了探寻人工快速渗滤系统脱氮的机理,采用人工试验土柱模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通过监测不同高度出水中的氨氮、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得到了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试验土柱中填料层0~1200mm段氨氮的去除率很高,约占总去除率95%,深度越浅氨氮降解效率越高,深度越大氨氮降解效率越低;填料层中900mm处,硝态氮达到最大值14.08~15.06mg·L-1,在兼氧段(900~1200mm)和厌氧段(1200~1500mm)硝态氮浓度下降仅10%左右;出水总氮浓度16.50~21.85mg·L-1,去除率为28.35%~2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脱氮 硝化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永锋 罗纨 +2 位作者 贾忠华 田世英 范丽萍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通过在露天试验场建立地下渗滤系统试验装置,研究了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试验所采用的水力负荷为2.4 cm/d。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运行30天后达到熟化,熟化后该系统对COD、总氮以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4%、29.5... 通过在露天试验场建立地下渗滤系统试验装置,研究了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试验所采用的水力负荷为2.4 cm/d。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运行30天后达到熟化,熟化后该系统对COD、总氮以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4%、29.5%和98.6%;出水COD、总氮以及氨氮的平均浓度为16.8 mg/L3、2.78 mg/L和0.41 mg/L;不同时段COD和氨氮的出水浓度起伏不定,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系统对当天COD和氨氮的系统去除率分别为89.0%和93.6%。所以,地下渗滤系统在西安地区处理生活污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水力负荷 系统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