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渗滤液回灌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邱忠平 李明星 +5 位作者 刘洋 唐建 王文灿 华建军 孟涛 汤国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2,共5页
为了研究渗滤液回灌量对好氧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回灌量时,好氧填埋场固相垃圾与渗滤液特性的变化趋势,填埋周期为122 d.结果表明,不同的渗滤液回灌下各反应器中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填埋过程... 为了研究渗滤液回灌量对好氧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回灌量时,好氧填埋场固相垃圾与渗滤液特性的变化趋势,填埋周期为122 d.结果表明,不同的渗滤液回灌下各反应器中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填埋过程中,回灌量为20%的反应器填埋垃圾中总有机质含量、(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比(Q)值与沉降量变化速度最快,至填埋结束时,总有机质含量与Q值较其他反应器低8.9%~14.6%和9.9%~16.9%,沉降量较其他反应器提高了6.6%~13.3%;在20%回灌量下,整个填埋周期填埋场所产渗滤液中的还原性有机物的量较10%、15%、30%和全回灌分别低9.8%、12.5%、17.8%和14.9%,氨氮在52 d,即降至25 mg/L,达到GB 16889—2008所规定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排放浓度值,较其他反应器提前7~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稳定化 生物降解 垃圾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液回灌对填埋垃圾含水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启彬 刘丹 欧阳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22,共3页
文章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渗滤液回灌频率、回灌量和回灌速率对压实密度不同的垃圾的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通道流的存在和影响,渗滤液的产生时间提前于填埋垃圾达到其有效贮水率的时间;渗滤液回灌频率越高、回灌量越大、回... 文章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渗滤液回灌频率、回灌量和回灌速率对压实密度不同的垃圾的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通道流的存在和影响,渗滤液的产生时间提前于填埋垃圾达到其有效贮水率的时间;渗滤液回灌频率越高、回灌量越大、回灌速率越慢、垃圾体温度越低、垃圾压实密度越高,则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越大、含水率越高。在实施渗滤液回灌操作时,须综合考虑滤液回灌频率、回灌量、回灌速率、垃圾温度和垃圾压实密度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含水率 有效贮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垃圾体沉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运移规律 被引量:9
3
作者 冯世进 张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36-1842,共7页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渗滤液的回灌过程中,垃圾体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主要是由于填埋体的自重和生物降解所致。由于沉降变形会导致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垃圾体的孔隙比减小,孔隙比的减小会影响垃圾体的渗透系数和填埋场所能容纳的渗滤...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渗滤液的回灌过程中,垃圾体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主要是由于填埋体的自重和生物降解所致。由于沉降变形会导致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垃圾体的孔隙比减小,孔隙比的减小会影响垃圾体的渗透系数和填埋场所能容纳的渗滤液量。为了研究考虑垃圾体沉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运移规律,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以修正的Darcy定理为基础,结合Elagroudy等人提出的沉降模型,建立了考虑垃圾体沉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的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非饱和条件下渗滤液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的运移规律,分析了回灌强度、垃圾体初始孔隙比、初始含水率和组成成份等参数变化对垃圾体含水率和填埋场单位表面积回灌量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运移规律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分布概率模型的渗滤液回灌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娟 鲍仕芬 刘磊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2-644,共13页
渗滤液回灌能有效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并处理多余的渗滤液,而预测回灌过程中渗滤液的运移规律对于合理设置回灌井的间距和数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了垃圾体的非均质性,建立了垃圾体的渗透系数随空间正态分布变化的概率模型.利用COMSOL Mult... 渗滤液回灌能有效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并处理多余的渗滤液,而预测回灌过程中渗滤液的运移规律对于合理设置回灌井的间距和数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了垃圾体的非均质性,建立了垃圾体的渗透系数随空间正态分布变化的概率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首先对单孔隙度的横纵向均质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的渗透系数以及压力水头进行了比较,其次研究了在横纵向渗透系数比值、回灌速率和回灌时间等不同影响因素下,均质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的含水率以及横向影响范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横纵向渗透系数比值的增加,最终在100 d时:均质模型的含水率由0.609增加到0.68,横向影响范围从4.842 m增加到6.79 m;正态分布模型的含水率由0.573增加到0.610,横向影响范围从4.097 m变为4.04 m.这说明横纵向渗透系数比值对正态分布模型的含水率和渗滤液横向影响范围的影响明显高于均质模型.而当回灌速率和回灌时间相同时,正态分布模型渗滤液的渗流速度更快,易于优先达到饱和含水率,并在短暂的峰值后迅速下降,且随着回灌速率和回灌时间的增加,达到饱和含水率和峰值的时间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回灌 非均质性 单孔隙度 正态分布 含水率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液回灌型填埋场的水质变化规律
5
作者 刘宏远 沈东升 朱荫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传统的卫生填埋场垃圾降解速度缓慢,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而且水质波动大,给处理工艺的设计与运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渗滤液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研究表明,回灌调节了垃圾堆体的含水率,改善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强化了微生物的降解作... 传统的卫生填埋场垃圾降解速度缓慢,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而且水质波动大,给处理工艺的设计与运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渗滤液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研究表明,回灌调节了垃圾堆体的含水率,改善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强化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试验临近结束时,渗滤液直接循环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2)的渗滤液CODCr已降至1500mg/L以下,远低于传统的卫生填埋场(R1)的30000mg/L,而且R2系统在实验过程中,不对外排放渗滤液,基本不会污染周围环境.但是R2系统的酸积累以及TN和TP浓度过高等问题也是由于渗滤液的直接回灌造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回灌 卫生填埋场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垃圾堆体 处理工艺 CODC 有机物浓度 TP 微生物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技术
6
作者 袁维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9-479,共1页
详细介绍了渗滤液回灌工程中所采用的喷淋回灌、表面水塘回灌、垂直竖井回灌及水平回灌等工程技术,并对其优缺点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论述。通过对影响渗滤液回灌效果的三种因素——垃圾堆体特性、压实度、中间覆盖层的分析,提出了使用... 详细介绍了渗滤液回灌工程中所采用的喷淋回灌、表面水塘回灌、垂直竖井回灌及水平回灌等工程技术,并对其优缺点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论述。通过对影响渗滤液回灌效果的三种因素——垃圾堆体特性、压实度、中间覆盖层的分析,提出了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垃圾盛装袋、人工膜作为中间覆盖层等可行的操作建议,以提高渗滤液的回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回灌 生活垃圾填埋场 垃圾堆体 喷淋 表面 可生物降解 工程技术 效果 人工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灌对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邹庐泉 何品晶 +1 位作者 邵立明 李国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通过模拟柱实验 ,研究了回灌对垃圾填埋场初期渗滤液 CODC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模拟降雨雨水的渗入且无渗滤液回灌的参照柱 ,其渗滤液出水 CODCr最高 ,一般在 70 0 0 0 mg/L 左右 ;模拟渗滤液原液回灌 ,从第 4周起因脂肪酸的积累导... 通过模拟柱实验 ,研究了回灌对垃圾填埋场初期渗滤液 CODC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模拟降雨雨水的渗入且无渗滤液回灌的参照柱 ,其渗滤液出水 CODCr最高 ,一般在 70 0 0 0 mg/L 左右 ;模拟渗滤液原液回灌 ,从第 4周起因脂肪酸的积累导致渗滤液的 p H低于 6,从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化反应 ;模拟好氧生物处理后渗滤液的回灌 ,能加速垃圾层 CODCr的溶出和甲烷化阶段的建立 ,且此时渗滤液的 CODCr变化规律符合指数方程 ;当垃圾层建立甲烷化阶段后 ,回灌 CODCr在 2 0 0 0 0 m g/L 左右的渗滤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回灌 COD 垃圾填埋场 化学需氧量 好氧生物处理 甲烷化 初期 左右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水平沟回灌渗滤液非饱和–饱和渗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冯世进 张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55-1361,共7页
水平沟回灌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渗滤液回灌的主要模式之一,为研究水平沟回灌时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渗滤液的非饱和–饱和运移规律,垃圾体的饱和与非饱和区域采用不同水流控制方程,饱和区域的水流控制方程采用饱和Richards方程,对垃圾体... 水平沟回灌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渗滤液回灌的主要模式之一,为研究水平沟回灌时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渗滤液的非饱和–饱和运移规律,垃圾体的饱和与非饱和区域采用不同水流控制方程,饱和区域的水流控制方程采用饱和Richards方程,对垃圾体非饱和区域,由质量守恒原理,以修正的Darcy定理为基础,结合Elagroudy等提出的垃圾体沉降模型,建立了考虑垃圾体沉降的非饱和渗滤液运移控制方程。基于建立的考虑沉降特性的二维非饱和–饱和水平沟回灌计算模型,研究了水平沟回灌时渗滤液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的运移规律,提出水平沟回灌系统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水平沟 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Cl^-示踪研究回灌渗滤液的运移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启彬 刘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87-1989,共3页
通过模拟垃圾柱进行Cl-示踪试验,比较研究回灌渗滤液的运移特性和垃圾密度、厚度对其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后,分别以通道流和基质流2种流态运移,且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与填埋垃圾中固有水分进行混合和交换,回灌渗滤液的流出是... 通过模拟垃圾柱进行Cl-示踪试验,比较研究回灌渗滤液的运移特性和垃圾密度、厚度对其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后,分别以通道流和基质流2种流态运移,且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与填埋垃圾中固有水分进行混合和交换,回灌渗滤液的流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填埋垃圾压实密度和厚度越小,通道流作用越显著,示踪溶液和填埋垃圾中固有水分间的交换和混合作用越不明显。在实施渗滤液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应保证填埋垃圾的压实密度和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运移特性 示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势流效应的填埋场渗沥液回灌过程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冰 张柴 刘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99-3406,共8页
渗滤液回灌对于补充垃圾堆体水分及加速降解稳定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垃圾堆体的非均质性和大孔隙特征造成了渗沥液流动过程出现显著的优势流效应。以双渗透率模型为基础,开展典型回灌工艺条件下垃圾堆体中渗沥液的分布规律预测研究。... 渗滤液回灌对于补充垃圾堆体水分及加速降解稳定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垃圾堆体的非均质性和大孔隙特征造成了渗沥液流动过程出现显著的优势流效应。以双渗透率模型为基础,开展典型回灌工艺条件下垃圾堆体中渗沥液的分布规律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一定限度内增大回灌速率、回灌频率、回灌量、初始含水量等因素可提高渗滤液的影响深度、入渗量和贮水率;优势流模型较传统的单域模型,区分了具有高导水性的裂隙域和高持水性的基质域,渗滤液可以更快地通过裂隙入渗、流动和排出,更符合垃圾堆体内水分多域流动行为模式;裂隙域和基质域的水分质量交换项是动态平衡的,随深度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流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埋层空气状况对填埋初期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晓华 何品晶 +1 位作者 邵立明 李国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0-643,共4页
渗滤液的回灌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 ,降低渗滤液的有机物浓度 .但填埋初期进行渗滤液的直接回灌 ,会导致垃圾层内有机酸的积累 ,阻碍甲烷化过程的建立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了垃圾层中空气状况对填埋初期渗滤液直接回灌出水水质的影... 渗滤液的回灌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 ,降低渗滤液的有机物浓度 .但填埋初期进行渗滤液的直接回灌 ,会导致垃圾层内有机酸的积累 ,阻碍甲烷化过程的建立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了垃圾层中空气状况对填埋初期渗滤液直接回灌出水水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向填埋层供给少量空气 ,就可以解决填埋初期渗滤液直接回灌产生的有机酸积累问题 ,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迅速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填埋 滤液水质 渗滤液回灌 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层通风对循环渗滤液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晓华 何品晶 +1 位作者 邵立明 李国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13,共5页
渗滤液循环回灌填埋层同时去除其中的碳、氮污染物的前提是层内必须存在好氧、兼性、厌氧混合代谢条件.通过对比间歇强制通风和强化自然通风这两种使填埋层内形成混合代谢条件的实验发现:两者均可使填埋层具有去除回灌渗滤液中化学耗氧... 渗滤液循环回灌填埋层同时去除其中的碳、氮污染物的前提是层内必须存在好氧、兼性、厌氧混合代谢条件.通过对比间歇强制通风和强化自然通风这两种使填埋层内形成混合代谢条件的实验发现:两者均可使填埋层具有去除回灌渗滤液中化学耗氧量CODCr和氨氮的能力,间歇强制通风的去除负荷为CODCr165 g/(m2.d),氨氮7.5 g/(m2.d);强化自然通风则为CODCr480 g/(m2.d),氨氮16 g/(m2.d).填埋层对氨氮硝化形成的硝态氮的反硝化能力与回灌渗滤液中生物可利用碳BC与氨氮之比BC/N有关,当此比值大于4.5时,间歇强制通风填埋层可达到几乎完全的反硝化水平.但强化自然通风填埋层中,即使当BC/N大于7.5时,流出液中硝态氮仍大于50 mg/L,主要原因是层内存在持续有氧的区域,阻碍了对其的完全反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 填埋层通风 渗滤液回灌 硝化和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灌条件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液气耦合运移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世锋 冯世进 白真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76-81,共6页
为研究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对填埋气运移以及抽气压力对渗滤液回灌效果的影响,基于非饱和两相渗流理论和垃圾体一阶动力学生化降解模型,借助Open FOAM开源软件平台,采用改进的Picard迭代方法,建立了填埋场液气耦合运移数值计算模... 为研究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对填埋气运移以及抽气压力对渗滤液回灌效果的影响,基于非饱和两相渗流理论和垃圾体一阶动力学生化降解模型,借助Open FOAM开源软件平台,采用改进的Picard迭代方法,建立了填埋场液气耦合运移数值计算模型,并与前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建立的模型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液气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渗滤液回灌改变了填埋气的运移路径,加速了填埋气的运移,提高了填埋场的抽气效率;渗滤液的回灌效果受是否有抽气井及抽气压力的影响,抽气条件下渗滤液回灌效果远优于不抽气条件下的渗滤液回灌效果,而抽气压力大小对渗滤液回灌效果影响甚微,但总体上仍是抽气压力越小,渗滤液回灌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填埋气收集 液气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评价参数的中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蒋建国 张唱 +3 位作者 黄云峰 杨国栋 冯向明 黄中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采用4座单个填充规模约30t的垃圾填埋柱(R1~R4),每周分别回灌1.6,0.8,0.2m^3的渗滤液以及0.1m^3清水(R4)进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试实验.通过对填埋场稳定化过程中渗滤液、填埋气体(LFG)、垃圾特性参数、场地沉降等方面进... 采用4座单个填充规模约30t的垃圾填埋柱(R1~R4),每周分别回灌1.6,0.8,0.2m^3的渗滤液以及0.1m^3清水(R4)进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试实验.通过对填埋场稳定化过程中渗滤液、填埋气体(LFG)、垃圾特性参数、场地沉降等方面进行的多指标数值监测及结果分析,确定了渗滤液、填埋气体、垃圾特性参数等3个因子中包含的COD、BOD5、BOD5/COD、NH3-N、CH4所占百分比、生化产甲烷潜能(BMP)、挥发性固体含量(VS)、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比[(C+H),L]8个指标作为评价参数,建立3因子8参数填埋场稳定化综合指数计算评价方法和综合指数分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渗滤液回灌 填埋场稳定化 评价参数 填埋气体(LF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发展现状及研究前景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建国 邓舟 +2 位作者 杨国栋 冯向明 黄中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填埋方式,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运行...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填埋方式,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结构特性、氧化-还原环境和费用-效益分析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这种新型的填埋场在我国将会有很好的前景,防渗层性能、临时覆盖、建设形式和监测手段等问题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技术发展现状 研究前景 填埋场稳定化 垃圾处理方式 收集系统 渗滤液回灌 填埋方式 控制手段 生化环境 系统 填埋气体 垃圾降解 操作方式 不确定性 结构特性 效益分析 还原环境 层性能 监测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固相垃圾的水解速率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启彬 刘丹 欧阳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在一级反应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温度变化影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固相有机垃圾水解模型,通过模拟实验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进入减速产甲烷阶段后,环境温度较高时,较高的渗滤液... 在一级反应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温度变化影响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固相有机垃圾水解模型,通过模拟实验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进入减速产甲烷阶段后,环境温度较高时,较高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有利于固相有机垃圾的水解和填埋场的快速稳定;环境温度较低时,应降低渗滤液回灌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水解速率 渗滤液回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试规模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启动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建国 黄云峰 +4 位作者 杨国栋 邓舟 黄中林 冯向明 周胜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的优化方案进行了考察,以每周回灌渗滤液量分别为1.6,0.8,0.2m^3的3个模拟试验柱(记作R1、R2、R3)和1个每周回灌0.1m^3清水的对比试验柱(记作R4)为研究对象,分析试验柱进出水水质变化和填埋气体产生情况.结... 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启动的优化方案进行了考察,以每周回灌渗滤液量分别为1.6,0.8,0.2m^3的3个模拟试验柱(记作R1、R2、R3)和1个每周回灌0.1m^3清水的对比试验柱(记作R4)为研究对象,分析试验柱进出水水质变化和填埋气体产生情况.结果表明,较高的回灌水力负荷能够加速垃圾中有机质的溶出,提高填埋气体的产生速率.R1-R4的CODCr净流出总量之比为6.75:3.74:1.16:1.00,累计气体产生量之比为100.00:7.92:4.78:1.30.启动初期采用较大的回灌水力负荷不利于生物膜的附着生长,可先采用较低的回灌负荷进而逐步提高.较大的回灌量有利于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R1在45周时出水水质已呈现“老龄”渗滤液的部分特征,CODCr降低到1870mg/L,BOD5/CODCr降至0.12.气候条件对回灌渗滤液的污染负荷有重要影响,进水氨氮浓度旱季最高值3475mg/L,雨季最低值1274mg/L.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启动时间宜选择在雨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填埋气体(LFG)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渤京 王洪涛 +1 位作者 陆文静 牟子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3-957,共5页
为了解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循环的氨氮积累问题,提出了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在渗滤液回灌的基础上,对回灌渗滤液进行曝气处理、pH调节和温度控制。通过建立模拟填埋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填埋工艺对渗滤液中氨氮、COD去除以及... 为了解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循环的氨氮积累问题,提出了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在渗滤液回灌的基础上,对回灌渗滤液进行曝气处理、pH调节和温度控制。通过建立模拟填埋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填埋工艺对渗滤液中氨氮、COD去除以及填埋垃圾产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在氨氮、COD去除以及产气特征上均优于传统填埋系统和渗滤液厌氧回灌填埋系统。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中渗滤液氨氮浓度降至200.9mg/L,COD浓度降至1900mg/L,最高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195L/d和2976L,后期CH4浓度稳定在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 脱氮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中真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爽 陈大志 +1 位作者 刘顺会 周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11,20,共5页
回灌式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同样通过不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分析而获得。利用特异性的引物对,选择性地扩增渗滤液DNA中的真细菌16S rRNA基因片断(16S rDNA),并用于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文库内真细菌16S rDNA的遗传多... 回灌式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同样通过不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分析而获得。利用特异性的引物对,选择性地扩增渗滤液DNA中的真细菌16S rRNA基因片断(16S rDNA),并用于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文库内真细菌16S rDNA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限制性内切酶Hin PII和Msp I)而获得。初步的结果表明,随机选出的200个真细菌克隆子被分为147个不同的RFLP型(组),当中丰度最高的两个型均仅含有9个克隆子,两者共占所有被分析克隆子的不到10%;克隆子数≥2的型共有21个(包括以上2个丰度最高的型),它们共代表74个克隆子,占所有被分析克隆子的37%;而剩下的126个型均只含有1个克隆子,它们共占整个基因文库的63%。由此可见,李坑垃圾渗滤液中的真细菌具有非常复杂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回灌 真细菌 16SRRNA基因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他
20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垃圾滤液 去除率 环境科学 填埋场 污水处理厂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人工湿地 重金属 渗滤液回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