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野鸡尾尾矿坝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舒威 李庶林 +1 位作者 李青石 陈际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501,共8页
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机理,对柿竹园野鸡尾尾矿坝进行稳定性研究。研究渗流-应力的耦合效应,提出了渗流-应力耦合以及渗流体积力计算的实施方案;建立二维的有限元渗流-应力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了考虑耦合效应时的尾矿坝渗流场、位移场... 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机理,对柿竹园野鸡尾尾矿坝进行稳定性研究。研究渗流-应力的耦合效应,提出了渗流-应力耦合以及渗流体积力计算的实施方案;建立二维的有限元渗流-应力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了考虑耦合效应时的尾矿坝渗流场、位移场、应力场;最终分析了不同耦合关系对于渗流量、位移场、等效渗透集中力以及应力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水力条件下,尾矿坝稳定性良好;尾矿坝主要受水平渗透力作用,初期坝坝顶、坝脚以及坝底等处应力集中;尾矿坝的渗流-应力作用不容忽视,不同的耦合关系对于x方向位移、渗透力的预测影响巨大;考虑渗流-应力耦合关系得到的主应力、剪应力以及竖向位移,比不考虑耦合效应时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有限元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结构设置后软岩隧洞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毕发江 何军 +2 位作者 张雨霆 李梅 朱徐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8-74,共7页
高外水作用下,深埋软岩隧洞围岩-支护结构安全将受到极大挑战。为了降低高外水压对软岩隧洞围岩-支护体系的影响,较常见的工程处理措施为在隧洞周围布置排水结构,以降低洞周外水压力。笔者首先提出了一种简便的隧洞围岩-衬砌结构渗流-... 高外水作用下,深埋软岩隧洞围岩-支护结构安全将受到极大挑战。为了降低高外水压对软岩隧洞围岩-支护体系的影响,较常见的工程处理措施为在隧洞周围布置排水结构,以降低洞周外水压力。笔者首先提出了一种简便的隧洞围岩-衬砌结构渗流-应力分析思路。然后,以某过断层带深埋软岩隧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隧洞施工期、运行期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研究了软岩隧洞排水结构的排水效应。研究发现,在注浆圈和排水结构的综合作用下,隧洞衬砌附近的水力比降较小,注浆圈水力比降较大,使注浆圈承担绝大部分外水荷载,而衬砌承担少部分外水荷载;在软岩和衬砌的变形协调作用下,最终形成注浆圈与衬砌的协同承载效应,有效提高了隧洞的运行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软岩 高外水压 排水结构 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与河流水位涨落耦合作用基坑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祥秋 刘文添 周治国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84,共6页
雨季施工时基坑工程受暴雨入渗以及邻近河流水位涨落耦合作用,容易发生渗透破坏事故。基于裘布依(Dupuit)假定建立分层地基地下水耦合渗流方程,以此确定在暴雨入渗以及河流水位涨落耦合作用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同时基于渗流-应力耦合... 雨季施工时基坑工程受暴雨入渗以及邻近河流水位涨落耦合作用,容易发生渗透破坏事故。基于裘布依(Dupuit)假定建立分层地基地下水耦合渗流方程,以此确定在暴雨入渗以及河流水位涨落耦合作用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同时基于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理论与Midas分析软件,以某基坑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建立基坑工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对基坑工程渗流破坏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由此得出了对其它工程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入渗 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地下水 基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过河过桥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波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79,共4页
研究目的:城市地铁隧道下穿河流和桥梁时,具有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类似工程和施工经验较少,围绕这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论:采取在河底铺设防水毯、对地... 研究目的:城市地铁隧道下穿河流和桥梁时,具有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类似工程和施工经验较少,围绕这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论:采取在河底铺设防水毯、对地层确保施工安全超前降水、对降水过程进行三维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对隧道超前预加固方案进行比选、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时空效应分析等一系列控制措施竣工后,桥基最大沉降为34.7 mm,最大差异沉降为6.2 mm。工程实践证明施工方案可行,确保了施工安全,提出的地铁隧道过河过桥施工安全控制模式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浅埋暗挖 隧道过河过桥 数值模拟 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时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孔岩体破裂过程的无单元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鑫 沈振中 徐力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2-726,共5页
根据岩体损伤程度对其渗透性和强度的影响,利用定义的损伤变量建立了应力-渗流-损伤的耦合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应力、渗流、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模拟分析了含孔岩体在不同水压力作用下破裂的过程.分析表明,内水压力是促使裂纹扩展的... 根据岩体损伤程度对其渗透性和强度的影响,利用定义的损伤变量建立了应力-渗流-损伤的耦合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应力、渗流、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模拟分析了含孔岩体在不同水压力作用下破裂的过程.分析表明,内水压力是促使裂纹扩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内水压力增加可以使原来停止扩展的裂纹重新扩展或者使原来闭合的裂纹重新张开,而且裂纹张开度的变化将导致裂纹内的渗流特性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无单元法 应力-渗流-损伤耦合分析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id solid coupling model based on endochronic damage for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被引量:4
6
作者 顾冲时 魏博文 +1 位作者 徐镇凯 刘大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247-3255,共9页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layer rolling and p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mplicate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RCCD) construction interface, a constitutive 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layer rolling and p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mplicate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RCCD) construction interface, a constitutive model of endochronic damag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dochronic theory and damage mechanics. The proposed model abandon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elastic-plastic yield surface and can better reflect the real behavior of rolled control concrete. Basic equ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si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rresponding key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also put forward. On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program was obtained by studying the FEM type of the seepage-stress coupling intersection of the RCCD.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 actual projec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solid interaction influences dam deformation and dam abutment stability,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practice. Therefore, this model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CCD under the coupl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endochronic damage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