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严重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的Coats病1例(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Carsten H.Meyer Stefan Mennel +1 位作者 Eduardo B.Rodrigues Jrg C.Schmidt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258-1259,共2页
Coats病是散发的非遗传性疾病,不伴有系统性异常,常单眼发病。我们报道1例27岁俄罗斯Coats病女患者。眼底检查显示左眼下方视网膜血管瘤样改变,血管迂曲扩张、呈串珠状,伴有严重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中心凹亦脱离,有成簇的白色沉积物。
关键词 COATS病 视网膜下渗漏 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哈少平 宫传勋 +3 位作者 杨巧玲 武淑玲 徐维刚 顾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 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8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斑0.8~2.0mm,照射时间60s,能量80~300mW,对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 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结果。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者6眼,占33%;无变化者12眼,占67%。自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者16眼,眼底检查病变减轻者10眼。13眼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其中8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明显消退、渗漏减轻。结论: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疗法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5
3
作者 田超伟 王雨生 +3 位作者 苏晓娜 窦国睿 张自峰 李曼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术(或联合环扎术)治疗的6例(6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 目的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术(或联合环扎术)治疗的6例(6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检查明确,且位于赤道或赤道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级以下;具有阳性家族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明显。其中1个裂孔者4只眼,2个裂孔者2只眼。1例硅胶海绵纵行垫压,5例硅胶轮胎环行垫压并联合环扎。所有患者术后均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视力改善,经激光治疗无灌注区,随访稳定。结论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部分病例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术后及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取得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加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聪 刘东宁 徐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4-867,共4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方法 CEC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患眼32例,对比分析单次玻璃体内注射Lucen...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方法 CEC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患眼32例,对比分析单次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CVA分别为0.72±0.07、0.68±0.16、0.39±0.10、0.15±0.08;黄斑中心厚度(fovea centralis thickness,CMT)分别为(439.20±101.16)μm、(321.10±98.20)μm、(257.35±69.85)μm、(267.52±65.37)μm。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治疗后1周相比,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间相比,BCVA、C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FA检查显示:治疗后1周: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1眼(65.63%),持续渗漏11眼(34.38%);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8眼(87.50%),持续渗漏4眼(12.50%);治疗后3个月: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7眼(84.38%),持续渗漏5眼(15.63%),1眼(3.13%)出现渗漏复发。结论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可以在短期内部分或完全封闭CEC所致的CNV,减轻黄斑水肿、提高BCVA,为CEC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志坤 黎铧 +1 位作者 李娟娟 胡竹林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底特征性表现为,视盘颞侧一条索样皱襞,该部分视网... 目的分析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底特征性表现为,视盘颞侧一条索样皱襞,该部分视网膜血管分支密集、数目较多,终止与周边视网膜。周边视网膜检查可见一边界清晰的片状灰白色病灶,此处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FFA特征为:周边视网膜FFA显示血管分支增多、迂曲扩张,呈"树枝样"改变,走行平直。血管末端发生吻合、呈扇形终止,此部分血管渗漏。结论眼底检查、FFA结合患者病史、家族史可明确诊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眼底照相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邢怡桥 周晶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78-1981,共4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ZD4、NDP、LRP5、TSPAN12、ZNF408、KIF11。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ZD4、NDP、LRP5、TSPAN12、ZNF408、KIF11。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临床症状,重者可出现视网膜周边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渗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褶皱、视网膜脱离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能发现早期无症状者,可明确病变范围和预示病情发展,指导治疗。患者病变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各异,主要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巩膜外垫压术、玻璃体切割术及抗-VEGF药物的辅助治疗。随着本病基因研究的进展,有望在分子水平对本病进行诊断,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TTT联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建锋 李贵洲 叶瑞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 探讨低能量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球后注射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4... 目的: 探讨低能量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球后注射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4例14眼CEC患者首先球后注射TA40mg/1mL+20g/L利多卡因0.5mL,然后于注射后1wk时再使用810nm半导体激光进行低能量TTT治疗(激光参数分别为:光斑直径0.8~3.0mm,照射时间60s,能量120~360mW),采用矫正视力、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来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随访3~12mo。结果: 治疗后视力提高者5眼(36%),无变化者8眼(57%),视力下降者1眼(7%)。12眼在治疗2wk后黄斑区出血、渗出明显减少,其中5眼在1mo后完全吸收,7眼在3mo后完全吸收,2眼眼底出现明显的黄斑瘢痕形成。治疗后3mo时,FFA检查发现CNV渗漏明显消退、减轻者7眼,无明显变化者5眼,2眼CNV扩大或渗漏增强;OCT检查发现12眼黄斑水肿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NV强反射区域减小或者稳定,另2眼黄斑水肿加重、CNV扩大。结论: 低能量TTT联合TA球后注射对CEC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低能量 曲安奈德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洁 龚健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2-655,共4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周边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眼底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包括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分支增多以及异常吻合等。其临床表型多样,可无明显症状,易被漏诊,也可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周边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眼底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包括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分支增多以及异常吻合等。其临床表型多样,可无明显症状,易被漏诊,也可表现为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皱褶、玻璃体积血等,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以往多认为FEVR是一种罕见病,但近来在新生儿眼底筛查中发现FEVR的发病率可达1%。目前FEVR的诊断主要通过其临床特点、眼底荧光素造影、致病基因检测等途径。广角眼底照相技术具有无创、快速便捷等特点,可应用于FEVR患者的快速筛检和诊断。本文总结了FEVR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及广角眼底照相在FEVR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 广角眼底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经瞳孔温热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俞素勤 张皙 缪浴宇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 (12只眼 )黄斑区具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目的 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 (12只眼 )黄斑区具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 TTT治疗 ,并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 )的变化。结果  12只眼中有 3只眼进行了二次治疗 ,最终所有患者眼底出血渗出的情况均得到改善 ,眼底造影显示 CNV缩小或闭塞 ,治疗后视力提高 3只眼 ,稳定 6只眼 ,下降 3只眼。结论 经瞳孔温热疗法可以减少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而引起的出血及渗出 ,加速疤痕化 ,对黄斑区 CNV有一定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经瞳孔温热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眼底 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变化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清 董洋 +1 位作者 刘晶晶 赵培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892-895,918,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连续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Lucentis后,房水中VEGF含量变化与眼底病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 9例患眼经矫正视力、眼内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荧... 目的探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连续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Lucentis后,房水中VEGF含量变化与眼底病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 9例患眼经矫正视力、眼内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荧光造影(FFA+ICGA)检查确诊为CEC后,进行首次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4周后进行第二次注射,每次注射时均抽取约0.1 ml房水,置-80℃冰箱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所有的房水进行VEGF含量的测定,并与视力和眼底病灶恢复的情况相比较,找出其相关性。结果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的VEGF在首次和第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时,其含量分别为(35.89.±3.75)pg/ml和(8.89±2.95)pg/ml,视力从基线0.33±0.08提高到眼内注射药物后1月及2月时的0.60±0.15和0.71±0.21,OCT中观察到眼内注射药后1月和2月CNV的面积明显缩小,眼内注射药后2个月FFA显示CNV处的渗漏基本消失。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后,可使CEC合并CNV患者短期内房水中VEGF含量降低,视力提高,眼底病灶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朝阳 刘光辉 +2 位作者 郑永征 潘铭东 邹国莹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患者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随访5年以上的CE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视力、屈光检查、眼底彩色图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资料。结果共36例(37只眼)CEC患...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患者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随访5年以上的CE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视力、屈光检查、眼底彩色图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资料。结果共36例(37只眼)CEC患者,随访时间5~15年,平均9.1年。男性10例(27.8%),女性26例(72.2%)。FFA检查典型性36只眼,隐匿性1只眼。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04~1.5,平均0.62±0.28。视力提高者27只眼(73.0%),稳定者9只眼(24.3%),下降者1只眼(2.7%);患者视力预后与初诊视力、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位置、OCT表现IS/OS完整性、治愈时间有关(P<0.05),与治疗方法无关(P>0.05)。结论 CEC患者视力预后较好,其视力预后主要与初诊视力、病变位置、OCT形态、治愈时间相关,治疗干预缩短愈合时间是改善其视力预后的可控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血管成像术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超 赵永 +1 位作者 王梅 喻亚梅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相干光断层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中的不同时期的影像特征,评价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例(21只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 目的观察相干光断层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中的不同时期的影像特征,评价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例(21只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确诊为CEC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2、3、4个月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视力、屈光检查、眼底彩色图像、OCT及OCTA资料。患者均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结果本研究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OCTA图像可现实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病变情况,并能够检查出脉络膜新生血管,并可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损伤。14例CEC患者OCTA图像显示新生血管位于RPE下; 5例像显示新生血管位于RPE上; 2例显示视网膜黄斑部RPE层上下均可见新生血管。患者治疗前BCVA为0. 38±0. 42,治疗后1个月BCVA平均提高到0. 67±0. 36,治疗后2个月0. 73±0. 46,治疗后3个月0. 76±0. 32,治疗后4个月0. 78±0. 41,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中央视网膜厚度(CFT)差异有显著性,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FT的平均值分别是(456±94)μm、(240±83)μm、(218±78)μm、(181±83)μm和(173±75)μm。治疗前OCTA显示:视网膜出现深层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有21例,治疗3个月时14例(66. 7%)CNV完全闭合; 4例(19. 0%) CNV部分闭合; 3例(14. 3%) CNV未闭合;有6例(28. 6%)出现RPE损害。结论OCTA能准确的发现CEC患者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病变及新生血管,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血管成像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洁 龚健杨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相关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RRD患者共202例(203只眼),观察分析经广角眼底照相及... 目的分析研究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相关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RRD患者共202例(203只眼),观察分析经广角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FEVR相关的RRD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特征。结果FEVR相关的RRD共19例(19只眼),包括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23.21±9.37)岁(10~45岁),占同期RRD患者的9.31%(19/202)。在10~30岁的RRD患者中,FEVR相关的占60.71%(17/28)。术前及术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14±0.16、0.14±0.18(P>0.05)。其中,73.68%(14/19)的视网膜脱离部位为颞侧,裂孔多位于颞侧78.95%(15/19),42.11%(8/19)患者具有2个及以上裂孔。所有患者均合并对侧眼的异常,表现为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异常、视网膜变性及裂孔、视网膜嵴样改变、视网膜皱褶等。结论PEVR是导致青少年人群发生RRD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改善患者视力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诊断和筛查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文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971-972,共2页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早期的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评价FFA在FEVR诊断以及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经FFA检查确诊的FEVR患者11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特...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早期的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评价FFA在FEVR诊断以及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经FFA检查确诊的FEVR患者11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特征以及FFA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患者11例20只眼,其中1例患者1眼因眼球萎缩、角膜变性而失明,1例1眼眼球先天发育不良自幼无视力,余均为双眼发病。7例首诊患者对侧无症状眼均发现FEVR早期改变。FFA检查早期显示视网膜血管近赤道部突然中止,末端吻合,周边部视网膜毛细血管有无灌注区,晚期有异常荧光渗漏,可以明确诊断这类病变。结论 FEVR患者多为双眼发病,通过筛查发现自然病程预后较差,FFA检查可以发现FEVR患者的早期眼底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筛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造影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保安 彭锡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92-494,共3页
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4例24眼CEC患者进行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对I... 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4例24眼CEC患者进行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对ICGA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EC患者24眼FFA均证实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ICGA早期,24例CEC可见边界清晰的网状CNV。5例见CNV周围局限性脉络膜血管扩张。ICGA晚期可见CNV处染料渗漏或染色。20眼ICGA早期可见宽窄不一的暗环包绕CNV,4眼未见暗环。ICGA晚期,24眼CNV周围均可见暗环。1例患者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2mo,因视力继续下降复查ICGA,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结论:由HRA2进行的ICGA对CEC的CNV的结构、边界、局部脉络膜静脉的改变、RCA的显示优于F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眼底荧光造影 脉络膜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谷威 梁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519-1520,共2页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36例36眼经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rgam,FFA)和吲...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36例36眼经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rgam,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检查(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为CEC的患者,36眼接受PDT治疗前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观察PD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PDT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者20眼(55.6%),视力稳定者14眼(38.9%),还有2眼(5.5%)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病灶明显缩小,出血渗出吸收。FFA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灶闭合,只有1眼出现病灶扩大。结论:PDT治疗CEC在大多数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旭 刘海燕 +2 位作者 尹晓薇 李春炜 张爽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FEVR患儿10例(20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FFA检查。结果FEVR 1期9只眼(45.00%);2期6... 目的观察并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FEVR患儿10例(20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FFA检查。结果FEVR 1期9只眼(45.00%);2期6只眼(30.00%),3期3只眼(15.00%),4期2只眼(10.00%)。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血管僵直,颞侧周边网膜血管分支增多、走形长。FFA检查可见周边血管呈柳枝样形态,荧光渗漏,伴有无血管区,新生血管呈团状高荧光。结论FFA是诊断FEVR的重要检查方法,能明确病变范围及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
18
作者 韩冰 古洵清 +2 位作者 黄丽娜 李志 余宝花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黄斑部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应用... 目的 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黄斑部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应用OCT技术对12例CEC患者进行检测,测量CNV大小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结果 CEC的OCT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CNV,呈类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的团块,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起,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间隙,呈强反射。12例中7例伴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或RPE脱离,占58%;11例伴有视网膜水肿和增厚,占92%。结论 OCT检查可以确定CEC病变中CNV的形态、大小及位置,是对FFA检查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神经 黄斑中心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孙红 袁志兰 李艳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05-306,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典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渗)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例自1999年至今临床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浆)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其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照片。结果 11例(2.3%)原临床诊为中浆病例... 目的 探讨不典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渗)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例自1999年至今临床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浆)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其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照片。结果 11例(2.3%)原临床诊为中浆病例者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证实为中渗。所有病例视力均较好(≥0.5),病变均位于黄斑中心凹外或近黄斑中心凹,均没有出血,呈不典型眼底表现。年龄17~39岁,平均27.5岁。男性多见。结论 不典型中渗易误诊为中浆,FFA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临床分析 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 黄斑中心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洋 苏冠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7-890,895,共5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具有遗传异质性,遗传模式、表型和病程多样性的特点。FEVR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具有遗传异质性,遗传模式、表型和病程多样性的特点。FEVR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近年来,对FEVR致病基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目前已经发现的基因有FZD4、LRP5、NDP、TSPAN12、ZNF408和KIF11,其中前4种基因被证实参与Norrin/Frizzled-4信号通路,在视网膜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FEVR致病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致病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