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活性荚膜红假单胞菌分离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黎建斌 何为 +3 位作者 李大列 黄光华 吕敏 黎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分离筛选出高活性荚膜红假单胞菌,并作为水质净化剂和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鱼苗生产培育中,以促进广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广西本地高产对虾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然后从形态学特征、... 【目的】分离筛选出高活性荚膜红假单胞菌,并作为水质净化剂和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鱼苗生产培育中,以促进广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广西本地高产对虾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然后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等鉴定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罗非鱼鱼苗培育试验。【结果】分离筛选出的光合细菌(菌株NC01)菌体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阴性,培养的菌落圆形、红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菌体大小0.6~0.9μm×1.5~2.5μm;在光照厌氧条件下培养,繁殖速度较快,在扩大培养基中培养液颜色由浅红色逐渐变成紫红色;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鉴定为荚膜红假单胞菌。将其应用于罗非鱼鱼苗生产培育,发现荚膜红假单胞菌能稳定水体pH,显著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含量,降幅分别为36.69%、27.47%、45.89%;鱼苗体长增加43.66%、体重增加44.79%、成活率提高10.60%(绝对值)。【结论】从广西本地高产对虾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的荚膜红假单胞菌,其生理生化特性及商品性能良好,且在罗非鱼鱼苗培育中效果显著,生产上可以大批量生产并推广应用于水产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分离 鉴定 罗非鱼鱼苗培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膜红假单胞菌应用型扩大培养液的优化试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邱宏端 腾蓉 +1 位作者 陈雪鸣 蔡文博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 ,探讨基础营养培养液中醋酸钠、酵母膏、蛋白胨等 5种成分对荚膜红假单胞菌 (Rhodopseudomonacapsulata)生长繁殖的影响 ,优化应用型扩大培养液配方。结果表明 ,醋酸钠和酵母膏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生长繁殖具有显著的影...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 ,探讨基础营养培养液中醋酸钠、酵母膏、蛋白胨等 5种成分对荚膜红假单胞菌 (Rhodopseudomonacapsulata)生长繁殖的影响 ,优化应用型扩大培养液配方。结果表明 ,醋酸钠和酵母膏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生长繁殖具有显著的影响。荚膜红假单胞菌应用型扩大培养液可为 :在 1L的养殖水体中添加 6g醋酸钠和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扩大培养液 正交设计 生长繁殖 光合细 水产养殖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怡平 荚荣 +2 位作者 陈伟元 凌芸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选择一株能利用无机硫化物的球形红假单胞菌 (丙酸钠 -丙露醇 + )与荚膜红假单胞菌 (甘露醇 -丙酸钠 + )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探讨了溶菌酶浓度 ,PEG浓度等对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融合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为 3.0 2... 选择一株能利用无机硫化物的球形红假单胞菌 (丙酸钠 -丙露醇 + )与荚膜红假单胞菌 (甘露醇 -丙酸钠 + )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探讨了溶菌酶浓度 ,PEG浓度等对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融合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为 3.0 2× 10 -5。用间接选择法 ,在高渗选择培养基上选出再生的融合子 ,经过在二种选择培养基上交替连续传代十次 ,获得既可利用丙酸钠为唯一碳源又可以甘露醇为唯一碳源而生长的遗传稳定的融合株。融合子菌株对硫化物的耐受能力超过两亲本菌株 ,在 Na2 S浓度为 0 .5~ 1.0 g/ 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因此在水质净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假单 假单 原生质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条件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生理指标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玲华 田兴山 周风珍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高活性水质净化的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穿刺培养物和菌悬液搭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并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实验结果发现,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生理学指标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对搭载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 高活性水质净化的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穿刺培养物和菌悬液搭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并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实验结果发现,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生理学指标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对搭载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筛选获得2株水质净化能力较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通过性状稳定性研究,发现该菌株能较稳定地降低COD、氨氮值,提高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空间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稠性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黎建斌 何为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10期22-25,共4页
通过对黄沙稚鳖养殖池进行pH值、DO、氨氮、亚硝酸盐和COD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养殖池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pH值平... 通过对黄沙稚鳖养殖池进行pH值、DO、氨氮、亚硝酸盐和COD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养殖池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pH值平缓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成活率提高了9.5%,重量增加了9.79kg,发病率降低30.33%,治愈率高达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稚鳖 水质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硫红假单胞菌产氢机理的研究及与荚膜红假单胞菌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玉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3-48,共6页
研究了嗜硫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 Sulfidophilus)的氢酶、固氮酶活力与产氢机理,并与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进行了比较。认为氢酶活力不是影响其产氢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时期氢酶活力与固氮酶活力的变化,导致了... 研究了嗜硫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 Sulfidophilus)的氢酶、固氮酶活力与产氢机理,并与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进行了比较。认为氢酶活力不是影响其产氢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时期氢酶活力与固氮酶活力的变化,导致了嗜硫红假单胞菌在对数生长期末期才开始产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硫 假单 产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稠性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黎建斌 何为 《河北渔业》 2011年第9期7-9,共3页
探讨了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平缓pH值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 探讨了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平缓pH值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成活率提高了9.5%、重量增重了9.79 kg,其发病率比后者降低30.33%,且治愈率则比后者高达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稚鳖 水质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保存技术
8
作者 李大列 黎建斌 《河北渔业》 2017年第7期9-12,44,共5页
为优化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商品保存技术,首先对实验室选育保存的高效荚膜红假单胞菌(菌种NC01)进行菌种扩大培养,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的保存温度、菌液pH值、包装桶规格、透光度、颜色对渔用荚膜红... 为优化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商品保存技术,首先对实验室选育保存的高效荚膜红假单胞菌(菌种NC01)进行菌种扩大培养,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的保存温度、菌液pH值、包装桶规格、透光度、颜色对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保存期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在菌液中添加保护剂后的保存效果。结果显示,在商品菌液中添加0.5g/L维生素C,调节菌液pH值7.0,采用5L透光度2 500lx的绿色塑料桶包装,在温度25℃下保存效果最好。应用最适宜保存技术保存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两个月,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76×109个/mL,比普通保存技术提高了67.27%,两者差异显著(P<0.05),为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的保存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保存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用假单(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 商品 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膜红假单胞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优化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捷豹 邱宏端 +1 位作者 林娟 马添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7-170,共4页
对荚膜红假单胞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柠檬酸钠3·9g、NH4Cl0·4g、KH2PO41·36g、酵母膏0·1g、无水MgSO40·3g、FeSO49mg、蒸馏水1000... 对荚膜红假单胞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柠檬酸钠3·9g、NH4Cl0·4g、KH2PO41·36g、酵母膏0·1g、无水MgSO40·3g、FeSO49mg、蒸馏水1000mL,pH7·4。该配方在30℃,500lx光照下,类胡萝卜素的产量为1·07mg/g菌体湿重,较优化前产量的0·45mg/g(菌体湿重)提高了1倍多,而培养基成分减少了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类胡萝卜素 优化实验 培养基组成 KH2PO4 NH4CL MgSO4 FESO4 培养基成分 优化研究 柠檬酸钠 酵母膏 蒸馏水 湿重 产量 无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光合细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培养特性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力 汪洋 陈万光 《内陆水产》 2008年第5期45-46,共2页
从洛河水中进行了光合细菌的分离,得到一株细胞活性高的荚膜红假单胞菌JM12,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摸索。结果表明:该菌适宜在pH值6~7,盐浓度0%~3%,温度25℃~35℃以及有光照条件下生长。
关键词 光合细 假单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受Se光合细菌的筛选及生长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子超 李昀锴 +3 位作者 王丽娜 虞英杰 肖娜 徐明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651-18653,共3页
对光合细菌耐受Se及最适生长条件进行探讨,为今后应用光合细菌进行含Se废水处理奠定理论基础。Se耐受性较强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生长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试以酵母膏为碳源,pH值7.0,接种量为20%30%生长最好,对亚硒酸盐... 对光合细菌耐受Se及最适生长条件进行探讨,为今后应用光合细菌进行含Se废水处理奠定理论基础。Se耐受性较强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生长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试以酵母膏为碳源,pH值7.0,接种量为20%30%生长最好,对亚硒酸盐的最大耐受浓度为20-5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 筛选 沼泽假单 假单 亚硒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诱变利用木糖与酚转化秸秆制饲料
12
作者 李国强 罗平 +2 位作者 康佳炜 胡瑞舟 张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204,共6页
为提高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对玉米秸秆降解产物的利用和降毒能力并将秸秆转化为饲料。以甲基磺酸乙酯和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对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诱变,测定诱变菌株对木糖和苯酚的利用能力,并发酵转化预处理后的玉... 为提高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对玉米秸秆降解产物的利用和降毒能力并将秸秆转化为饲料。以甲基磺酸乙酯和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对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诱变,测定诱变菌株对木糖和苯酚的利用能力,并发酵转化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结果表明,诱变菌株(命名为FJM)经连续传代10次后,该菌株接种72 h对苯酚和木糖利用率分别为97.73%和94.44%。利用该菌株发酵转化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在糟层厚度4.5 cm、接种量为2.4×108个/mL,秸秆与蒸馏水的料水比1∶10(g∶g)、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6 d,发酵后的秸秆真蛋白从4.12%提高至23.87%,粗纤维从37.53%降低至14.37%,粗脂肪从4.43%提高至6.51%,粗灰分从4.0%降低至3.51%,发酵干糟含水率为9.97%。因此,FJM能提升秸秆的饲用价值,在将秸秆转化为高蛋白饲料研究中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诱变 秸秆 发酵转化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浓缩光合细菌对河蟹的促生长影响
13
作者 吴小琴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光合细 固定化 浓缩液 生长影响 河蟹 假单 球形假单 生长试验 假单 P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