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溪洛渡高拱坝渐进破坏过程仿真分析与稳定安全度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周伟 常晓林 +1 位作者 唐忠敏 黎满林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50,共5页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模拟施工程序和加载过程 ,考虑坝体基础相互作用 ,利用强度储备系数法、超载系数法和能量法等 ,对坝体 -坝基系统进行渐进破坏过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模拟破坏的方法不同 ,其渐进破坏过程和失稳模式不...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模拟施工程序和加载过程 ,考虑坝体基础相互作用 ,利用强度储备系数法、超载系数法和能量法等 ,对坝体 -坝基系统进行渐进破坏过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模拟破坏的方法不同 ,其渐进破坏过程和失稳模式不同 ,相应强度储备安全系数和超载安全系数也不同 ,而用强度分析法和稳定分析法求得的极限承载能力完全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 计算分析 渐进破坏过程 极限承载能力 稳定安全度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拱坝渐进破坏过程及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勇超 王均星 +2 位作者 华建飞 邓宇轩 郭星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3,共4页
鉴于拱坝的破坏过程和极限承载能力是工程安全度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位于梯形河谷中的乌巢拱坝为例,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利用强度折减法和超载法对乌巢拱坝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并联合采用计算收敛、位移突变、塑性区贯通等安... 鉴于拱坝的破坏过程和极限承载能力是工程安全度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位于梯形河谷中的乌巢拱坝为例,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利用强度折减法和超载法对乌巢拱坝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并联合采用计算收敛、位移突变、塑性区贯通等安全判据,分析了在坝肩断层的影响下乌巢梯形拱坝的渐进破坏过程和极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乌巢梯形拱坝塑性区的发育规律有较大差异,但坝体的最终破坏模式相同;坝肩断层使右拱端应力和位移明显增大,对塑性区的空间发展起到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拱坝 渐进破坏过程 极限承载能力 弹塑性有限元 安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黄土滑坡渐进破坏过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丽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91-2598,共8页
在中国西北,建设了许多灌溉水渠,由于水渠的灌溉引起了许多滑坡破坏,并带来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高楼村水渠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破坏为例,提出了滑坡破环渐进过程为:水的入渗在滑体中产生一定深度的水压力,引起黄土黏聚力和摩擦角下... 在中国西北,建设了许多灌溉水渠,由于水渠的灌溉引起了许多滑坡破坏,并带来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高楼村水渠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破坏为例,提出了滑坡破环渐进过程为:水的入渗在滑体中产生一定深度的水压力,引起黄土黏聚力和摩擦角下降,使滑坡体在一定深度产生剪破坏,紧接着滑体后缘产生拉剪破坏,致使后缘黄土处于破坏后区状态,并产生不平衡剪应力。该不平衡剪应力驱动滑体向前移动,直至滑面只有一点处于临界状态,随即整个滑坡发生破坏,并伴随着滑体解体,产生泥流。这种破坏过程可以概括为:滑坡先产生剪破坏,紧接着后缘产生拉剪破坏,当破坏后区产生的驱动剪应力大于滑体的摩阻力,会推动滑坡向前移动,直至滑坡发生完全破坏。以理论和试验论证了这种破坏机制的正确性,并验证了一种新剪应力本构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 破坏 新剪应力本构模型 渐进破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边坡失稳破坏全过程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郴玲 常晓林 +2 位作者 唐龙文 周伟 马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38,共6页
边坡失稳破坏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采用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边坡岩体启动-滑动-堆积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的缺陷。以红石岩边坡工程为实例,在边坡模型的表层岩体中引入界面单元,建立连续... 边坡失稳破坏是渐进积累的过程,采用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无法反映边坡岩体启动-滑动-堆积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的缺陷。以红石岩边坡工程为实例,在边坡模型的表层岩体中引入界面单元,建立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计算模型,模拟边坡临界破坏状态,得到安全系数和滑裂面,并将计算结果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增加重力加速度,获得边坡失稳破坏的渐进破坏全过程。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一致,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和形状基本吻合,证明基于重力增加法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用于边坡失稳破坏具有可行性。极限平衡法仅用于分析临界失稳状态,不能预测后续滑块的形成,而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能进一步模拟边坡临界失稳状态后的边坡破坏全过程,为边坡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分析 重力增加法 渐进破坏过程 刚体极限平衡法 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冲击压缩特性及破坏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灿 茅献彪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91,共11页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系统和高速摄像技术对三维五向碳/环氧编织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编织角为22.3°的试样分别进行沿纵向和横向方向的冲击压缩实验,得到材料在200~12...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系统和高速摄像技术对三维五向碳/环氧编织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编织角为22.3°的试样分别进行沿纵向和横向方向的冲击压缩实验,得到材料在200~12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并结合高速摄像记录的动态压缩过程,对不同应变率下材料在高速变形下的渐进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同时,综合试样的宏观破坏特征和微观断口形貌特征,进一步分析材料的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材料在纵向和横向均具有一定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在横向方向的应变率强化效应更为显著;不同加载方向下材料的渐进破坏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以及破坏方式均具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动态压缩特性 渐进破坏过程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穿越断层隧道围岩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志华 兰恒星 +2 位作者 张永双 李郎平 熊探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通常情况下,地下工程震害比地面建筑物震害较轻,但是在强震条件下,地下工程震害依然突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MS8.0)对地下工程造成了巨大破坏,尤其是穿越构造断裂带的铁路、公路隧道。本文采用三维离散元(3DEC)动力分析方法和实测... 通常情况下,地下工程震害比地面建筑物震害较轻,但是在强震条件下,地下工程震害依然突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MS8.0)对地下工程造成了巨大破坏,尤其是穿越构造断裂带的铁路、公路隧道。本文采用三维离散元(3DEC)动力分析方法和实测汶川地震动记录,模拟研究了穿越断层的成兰铁路邓家坪隧道围岩在强震和断层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过程。经过与实地调查的北川—映秀断裂带地表破裂情况对比验证,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地震动荷载、断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改变了隧道围岩中的初始应力分布,进而引起断层附近隧道围岩应力累积、应力集中,最终导致了具有高度复杂性的渐进性断层破裂过程和隧道围岩破坏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定性地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弹性应力集中阶段、破裂起始阶段、破裂加速阶段、稳定破裂阶段和破裂逐渐停止阶段。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刻认识在强震和断层共同作用下的隧道围岩动力响应过程,并对隧道安全性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强震 断层 渐进破坏过程 三维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拱温度场对青龙RCC拱坝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舒涵 漆天奇 +2 位作者 王均星 李圆圆 杨晓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3,共6页
温度作用是拱坝承受的主要荷载之一,直接影响拱坝的应力及稳定。从拱坝温度作用影响因素切入,指出控制封拱温度场是可人为调整温度作用的有效措施,并针对湖北省青龙高拱坝施工过程中提出的4个封拱温度场方案,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基于D... 温度作用是拱坝承受的主要荷载之一,直接影响拱坝的应力及稳定。从拱坝温度作用影响因素切入,指出控制封拱温度场是可人为调整温度作用的有效措施,并针对湖北省青龙高拱坝施工过程中提出的4个封拱温度场方案,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利用强度储备系数法,分析青龙RCC拱坝在降强过程中的渐进破坏模式及强度储备系数变化规律,研究封拱温度场对青龙RCC拱坝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并评价拱坝抗滑稳定的安全度。结果表明,各封拱温度场下,随着封拱温度的增高,青龙RCC拱坝在降强过程中塑性区的发展速度变快,但最终溃坝的强度储备系数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C高拱坝 封拱温度场 极限承载能力 渐进破坏过程 强度储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es of reinforced slopes based on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 method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毅 周小平 钱七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4049-4055,共7页
In order to resolve grid distortion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 meshless numerical method which is called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GPD)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lar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geomateri... In order to resolve grid distortion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 meshless numerical method which is called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GPD)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lar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geomaterials. The Mohr-Coulomb strength criterion was implemented into the code to describe the elasto-brittle behaviours of geomaterials while the solid-structure(reinforcing pile) interaction was simulated as an elasto-brittle material. The Weibull statistical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describ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geomaterials. As an application of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 to slop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lopes and the reinforcing pile was modelled.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geomaterials and the reinforcing pile was modelled by using the coupling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a Lennard-Jones repulsive force. The safety fac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minimum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R", was obtained, and the slip surface of the slope was determin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geomaterial-structure interaction algorithm works well in the GPD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 algorithm(GPD) slope stability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geomaterial-structure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probability of dynamical system's failure for concrete gravity dam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超 张社荣 +1 位作者 孙博 王高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775-789,共15页
Methodology for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hydraulic gravity dam is the key technology in current hydropower construction.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dynamical dam safet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failure mo... Methodology for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hydraulic gravity dam is the key technology in current hydropower construction.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dynamical dam safet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bability.Both of them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tructure reliability theory considering two kinds of uncertainty characters(earthquake variability and material randomness).Firstly,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ynamical limit state system and verified through example of Koyna Dam so that the statistical law of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in dam body are revealed; Secondly,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bability,mathematical model and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dam,which include three levels,that is element failure,path failure and system failure.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method and results of these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gravity dam dynamical system 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calculation of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 stochast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