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地”出让改革如何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泽驹 卢圣华 汪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共10页
研究目的:“标准地”出让改革是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中的政策创新,以全国各地级市层面“标准地”出让改革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该政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标准地”出让改革是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中的政策创新,以全国各地级市层面“标准地”出让改革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该政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的SBM-Undesirable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标准地”出让改革显著提升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标准地”出让改革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呈现逐年积累的特征;(3)“标准地”出让改革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标准地”出让改革的提升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产业结构高度依赖制造业的地区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全面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因地制宜地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地”改革 工业用地 利用效率 高质量发展 政策扩散 渐进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惩机制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倩华 边志强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改革(简称“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项针对空气污染的环境规制,能同时兼顾环境、气候与经济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探讨该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对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发展具有... 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改革(简称“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项针对空气污染的环境规制,能同时兼顾环境、气候与经济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探讨该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对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06−2021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生态补偿机制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发挥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非随机选择问题、异质性处理效应、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和控制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受限于“能源替代效应”与“高碳锁定效应”,政策的协同降碳效果较弱。②机制检验表明,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发挥波特效应、集聚效应与结构效应,进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③异质性分析显示,生态补偿机制的减污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稳定性,而降碳与增长效应则在不同考核周期、奖惩形式、系数设计与系数额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应积极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细则,扩大试点范围,畅通传导渠道,因地制宜实施方案,为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精准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渐进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乔俊峰 尹星怡 刘康颖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6,共11页
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地方金融发展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商行的设立显著促进了资本要素市场整合。机制分析表明... 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地方金融发展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商行的设立显著促进了资本要素市场整合。机制分析表明,城商行的设立通过促进银行业竞争和增加信贷供给推动资本要素市场整合,而政府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促进银行业竞争的效应,影响信贷资源流向。对城商行异地扩张和兼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商行的异地分行设立会促进地区资本要素市场整合,但城商行异地分行数量的扩张又会阻碍资本要素市场整合,而城商行兼并对资本要素市场整合则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能为我国优化地方金融体系,促进资本要素市场整合提供理论依据和直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资本要素市场整合 渐进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炳钦 李婷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24,共11页
基于2010—2021年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县、示范园和先导区试点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方法,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显... 基于2010—2021年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县、示范园和先导区试点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方法,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显著提升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韧性,提升水平约1.5%,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乡村产业融合提升县域经济韧性的两个重要渠道,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政策效应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产业融合对西南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韧性提升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分维度分析显示,乡村产业融合主要从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等3个维度对县域经济韧性发挥积极作用,在恢复能力维度作用还不显著。据此,建议西部民族地区增设县域产业园区,构建全产业链;提高经营主体劳动效率,优化乡村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风险管理意识,推广农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融合 县域经济韧性 渐进双重差分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基于长三角扩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志祥 计小青 许泽庆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县域活则全盘活。文章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15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契机,结合渐进双重差分法、合成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县域活则全盘活。文章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15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契机,结合渐进双重差分法、合成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这一促进作用主要依赖于经济联系机制、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以及市场活力机制的有效发挥;区域一体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政策效应,因地区差异、行政约束、工业基础等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设计,有效排除区域内要素自由流通障碍,并引导地方政府强化一体化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县域经济 长三角扩容 渐进双重差分法 合成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地方政府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6
作者 乔智 左川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5-102,共8页
创新型地方政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理论上创新型地方政府可能通过优化本地资源配置、引导地区创新活动,进而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作为传递创新型地方政府的信号,利用2001—2013年地级市... 创新型地方政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理论上创新型地方政府可能通过优化本地资源配置、引导地区创新活动,进而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作为传递创新型地方政府的信号,利用2001—2013年地级市数据与灯光数据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创新型地方政府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地方政府提升了地区经济水平,且相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撑了该结论。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地方政府通过引导当地创新活动的产生、人力资本的形成,来提升地区经济水平,但由于合作类地方政府创新的相对缺失,阻碍了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因而不利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高行政等级的创新型地方政府带来的经济效益更高,且创新型地方政府存在先发优势,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前期获奖城市,后期获奖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本文的分析为地方政府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地方政府 地区经济 经济效益 渐进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