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狭蜡蚧菌3166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评价
1
作者 李胜 符伟 +3 位作者 王培 王俊华 唐涛 张鑫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1-64,共4页
为评估渐狭蜡蚧菌3166菌株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浸梢法测定该菌株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活性后,在湖南古丈县茶园开展田间防效对比试验,设置1.0×10^(9)个/mL渐狭蜡蚧菌3166孢子悬浮液20倍、10倍和5倍稀释浓度处理,并以... 为评估渐狭蜡蚧菌3166菌株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浸梢法测定该菌株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活性后,在湖南古丈县茶园开展田间防效对比试验,设置1.0×10^(9)个/mL渐狭蜡蚧菌3166孢子悬浮液20倍、10倍和5倍稀释浓度处理,并以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300倍稀释液(BP)、联苯菊酯微乳剂2000倍稀释液(CP)和清水(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0×10^(8)个/mL渐狭蜡蚧菌3166孢子悬浮液接种10 d后,茶小绿叶蝉若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达89.19%;该菌株LC_(50)为1.322×10^(7)个/mL,毒力与对照药剂球孢白僵菌(LC_(50)为1.109×10^(7)个/mL)基本相当;该菌株孢子悬浮液5倍稀释液的田间最高防效为66.85%,与同期BP(62.39%)、CP(71.43%)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渐狭蜡蚧菌3166菌株具有应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狭蜡蚧菌 茶小绿叶蝉 生物农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狭蜡蚧菌的鉴定及其几丁质酶基因 LACHI1的克隆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洋 陈德鑫 +2 位作者 王凤龙 黄化刚 武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70,共8页
克隆渐狭蜡蚧菌几丁质酶基因,为进一步明确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定居性根结类和孢囊类线虫卵孵化抑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离自黑龙江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寄生真菌CGMCC5328,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较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渐狭蜡蚧菌... 克隆渐狭蜡蚧菌几丁质酶基因,为进一步明确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定居性根结类和孢囊类线虫卵孵化抑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离自黑龙江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寄生真菌CGMCC5328,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较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渐狭蜡蚧菌。通过简并引物设计和RACE技术,克隆渐狭蜡蚧菌中几丁质酶基因,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该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首次从渐狭蜡蚧菌中克隆得到一个几丁质酶基因LACHI1,该基因DNA序列长1 743 bp,含3个内含子,包含1 27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5.9 kDa,等电点5.90。LACHI1基因编码的几丁质酶,属于糖基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同源性比对表明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与昆虫寄生真菌和食线虫真菌产生的几丁质酶有很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狭蜡蚧菌 几丁质酶基因 克隆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粉虱寄生性真菌渐狭蜡蚧菌TN002菌株培养条件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莉莉 罗忍 +6 位作者 潘琦 王翠伦 于士将 杨雪超 李钊 普金安 冉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以产孢量、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等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重庆地区柑桔粉虱上的渐狭蜡蚧菌TN002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10~35℃范围内TN002菌株均可生长,25℃条件下产孢量和菌落... 以产孢量、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等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重庆地区柑桔粉虱上的渐狭蜡蚧菌TN002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10~35℃范围内TN002菌株均可生长,25℃条件下产孢量和菌落生长速率最大。pH值(4.5~8.0)对TN002菌株生长无显著影响,pH值5.5时产孢量最大。与无机氮相比,有机氮更利于TN002菌株生长和产孢,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菌落生长速率最大,以蛋白胨为氮源时产孢量最大。在不同碳源中,蔗糖和葡萄糖比较利于TN002菌株生长和产孢。在摇瓶培养的各液体培养基中,以葡萄糖酵母浸粉液体培养基的产孢量和菌丝干重较大。摇瓶培养时间为60h时产孢量和菌丝干重较大。TN00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优选方案为500mL锥形瓶中葡萄糖酵母浸粉液体培养基装量100mL、接种量4%(孢子悬液浓度4×107个孢子/mL)、摇床转速19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狭蜡蚧菌 培养条件 产孢量 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桃蚜高毒力的蜡蚧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明科 闫芳芳 +4 位作者 齐禹哲 黄岩 闫雪梨 钱逸彬 李茂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1-758,共8页
【目的】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作物害虫,近年来已对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本研究旨在筛选对桃蚜具有高毒力且培养性状优良的蜡蚧菌菌株。【方法】选用蜡蚧菌属Lecanicillium 2个种的7个菌株,即刀孢蜡蚧菌L.psallio... 【目的】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作物害虫,近年来已对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本研究旨在筛选对桃蚜具有高毒力且培养性状优良的蜡蚧菌菌株。【方法】选用蜡蚧菌属Lecanicillium 2个种的7个菌株,即刀孢蜡蚧菌L.psalliotae 3个菌株(HFLP006,HFLP021和HFLP025)和渐狭蜡蚧菌L.attenuatum 4个菌株(HFLA032,HFLA041,HFLA064和HFLA066),接种在SDAY平板上培养并观察菌落生长与产孢性状;以2.0×107孢子/mL悬浮液用浸渍法测定对桃蚜无翅成蚜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LT 50);进而用系列浓度(1.0×104-1.0×108孢子/mL)HFLP006和HFLA032菌株孢子悬浮液测定其对桃蚜无翅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 50);利用体视显微镜逐日观察1.0×108孢子/mL HFLP006菌株孢子悬浮液侵染后无翅成蚜的染病症状变化。【结果】在SDAY平板上7个蜡蚧菌菌株的菌落形态基本相似,其中HFLP006和HFLA032菌株的生长与产孢性状较好,接种后15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50.75 mm和51.13 mm,产孢量分别为13.90×107和11.50×107孢子/cm 2;各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均超过了96.00%,其中HFLP006菌株的萌发率达到99.28%。对桃蚜无翅成蚜致病力最高的是HFLP006菌株,处理后7 d引起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3.56%,显著高于其他菌株,LT 50为3.74 d,小于其他菌株;其次为HFLA032,处理后7 d引起的桃蚜无翅成蚜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3.01%,LT 50为5.75 d。毒力测定发现,处理后7 d菌株HFLP006和HFLA032对桃蚜无翅成蚜的LC 50值分别为0.21×106和1.86×106孢子/mL。在接种1.0×108孢子/mL HFLP006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第2天桃蚜成蚜活力减弱,虫体腹部开始出现褐斑,之后胸腹部逐渐变褐,足和触角变白,全身干瘪,体表长出大量白色丝状菌丝。【结论】HFLP006菌株对桃蚜无翅成蚜的致死率远高于其他菌株且致死时间最短,因此具有应用于桃蚜生物防治的潜力。此外,HFLP006菌株在SDAY培养基上表现出良好的培养性状。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进一步规模化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刀孢 渐狭蜡蚧菌 落形态 致病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病原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美君 白庆荣 +1 位作者 臧连生 阮长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通过对吉林本地自然越冬代罹病的水稻二化螟幼虫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两个病原真菌JL003和JL005,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分析,并采用浸渍法研究了2个菌株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毒力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L003... 通过对吉林本地自然越冬代罹病的水稻二化螟幼虫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两个病原真菌JL003和JL005,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分析,并采用浸渍法研究了2个菌株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毒力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L003和JL005分别为渐狭蜡蚧菌和球孢白僵菌,其中,渐狭蜡蚧菌侵染水稻二化螟为国内新近报道。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渐狭蜡蚧菌JL003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53.0%和46.0%,球孢白僵菌JL005对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94.0%和93.0%。对低龄和高龄二化螟幼虫,菌株JL005对二化螟的致死率均明显好于菌株JL003,表现出更大的生物防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病原真 渐狭蜡蚧菌 球孢白僵 毒力测定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