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中的“五行”思想——以《两中》为中心
1
作者 杜晓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2,共8页
清华简中包含着丰富的“五行”思想,不同篇章各有侧重。《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重在说明祭祀,《汤在啻门》《参不韦》着重总结邦国治理经验与原则,而《两中》重视“四时之大顺”,展现了楚地五行观念的发展演变与思想内涵。《两中》作... 清华简中包含着丰富的“五行”思想,不同篇章各有侧重。《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重在说明祭祀,《汤在啻门》《参不韦》着重总结邦国治理经验与原则,而《两中》重视“四时之大顺”,展现了楚地五行观念的发展演变与思想内涵。《两中》作为历史上最早记载以“句余芒”为代表的四时之神的文本,不仅弥补了传世文献的这一空缺,同时也揭示了构建四时与五行关联性的重要依据,即两者同属某一神灵的管理范畴。楚、秦的四时五行观念与齐地不同,据此可将清华简和《吕氏春秋》的五行归为“句余芒”(或“句芒”)类五行、《管子·五行》的五行归为“奢龙”类五行,凸显了战国时期五行观念的地域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伴随着六国的统一,最终形成《吕氏春秋》《淮南子》中的共识,影响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两中》 五行 句余芒 黄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于民”:清华简《两中》的中道与民本思想
2
作者 杨衎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9,共7页
清华简《两中》以“两中”教诲夏启的形式阐发政治思想,中道思想即“中”“天中之则”贯穿文本,并体现在神祇“两中”的名号中。“中”“天中之则”作为与“德”紧密关联的政治伦理原则,体现为政治运作的方法论,构成了君主统治合法性的... 清华简《两中》以“两中”教诲夏启的形式阐发政治思想,中道思想即“中”“天中之则”贯穿文本,并体现在神祇“两中”的名号中。“中”“天中之则”作为与“德”紧密关联的政治伦理原则,体现为政治运作的方法论,构成了君主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并把天文人事统一在一个整体场域之中而上升为带有宇宙根本法则性质的价值。“中”作为检验政治治理的最高标准,最终落实到统治者回应“民”之期待的效果上,即“中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两中》 中道思想 民本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畏天用身》的结构与义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根据文意可以将清华简《畏天用身》分为七个章节。此文认为既要重视天(人力之外不可控制的因素),也要重视人自身的意志和能力。虽然是天人二分的思路,但较之天,作者更强调人,强调“心”的能动性、“作”的必要性、“知”的有效性、“法... 根据文意可以将清华简《畏天用身》分为七个章节。此文认为既要重视天(人力之外不可控制的因素),也要重视人自身的意志和能力。虽然是天人二分的思路,但较之天,作者更强调人,强调“心”的能动性、“作”的必要性、“知”的有效性、“法”的重要性。此文希望有为的统治者能够圆方并行、动静相养,具备最大的冷静、顽强以及最高的智慧,不达目标不罢休。为此,统治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坚持不懈地努力,秉持坚定的信念,充分发挥人的认识能力去把握和利用事物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行动时既要遵循普遍法则,也要机动灵活,随时应变。高明的统治者既能“从中”,充分发挥心灵的能动作用,又能够“致中”,达到政治艺术的最高境界。此文是一篇典型的政论文,论述的是受统治阶层欢迎的“主术”,重点在于如何展开积极的政治行动,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文章虽然也体现了维护传统、尊重恒道的一面,但更具要求变革、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质。此文并无强烈的学派特征,儒家、法家、黄老道家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将其视为战国中期前开始酝酿变法运动的启蒙文章,可能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畏天用身》 行动理论 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的文本与思想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1,共13页
通过《洪范》与《五纪》的文本比较,可以证明两者在语言、概念、文体、结构等文本特征上存在紧密关系,《五纪》可以定性为《洪范》类文献,从而填补了战国时期《洪范》之学发展的空白。从天道到人道是《五纪》的基本思维结构,“礼、义、... 通过《洪范》与《五纪》的文本比较,可以证明两者在语言、概念、文体、结构等文本特征上存在紧密关系,《五纪》可以定性为《洪范》类文献,从而填补了战国时期《洪范》之学发展的空白。从天道到人道是《五纪》的基本思维结构,“礼、义、爱、信、中”等人间伦理规范就是天道的一部分,神祇在天人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天人之间的对应类似董仲舒的“人副天数”,但只是“副数”,尚未到“副类”的程度。《五纪》认为人类一切问题产生以及一切制度重建的合法性原理都可以从一治一乱的历史观中找到解答,由此知识、思想、宗教、权力可以得到名正言顺的重新配置。“中”与“德”是《五纪》中两个最为核心的概念,“中”既是“五德”中最高者,也是中心、统摄、公正、圆融、准则的象征,“德”作为民德是外在伦理规范,作为君德则是体现为作用与功能的政治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五纪》 《洪范》 天人关系 一治一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五种“文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7,F0002,共9页
《五纪》作者从天下治理和中央王权的意识出发,试图构建一个中央突出、无所不包、井井有条、各有其位的宇宙图景,道德系统的搭建就是其中必要的一环。《五纪》之德就主体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民德”和“君德”两类;就性质而言,基本上... 《五纪》作者从天下治理和中央王权的意识出发,试图构建一个中央突出、无所不包、井井有条、各有其位的宇宙图景,道德系统的搭建就是其中必要的一环。《五纪》之德就主体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民德”和“君德”两类;就性质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德行”和“德政”两类。五种“文德”主要指向“民德”,表现为“德行”,体现为外在的规矩与准绳,以帮助实现各有其位、井然有序的宇宙秩序。五种“文德”并不侧重伦理意义上德性的生成和教化,而主要强调的是政治意义上的作用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五纪 五德 文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清华简《四告》相关语词谈古史道统说的传承及知识谱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宁镇疆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清华简《四告》由于语言及古史内容多与今《尚书》相合,公布以来备受学者重视。《四告一》中的“宅天心”,整理者指出其又见于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依今古文之间常见的异文关系,“宅”应读为“度”。^((1)) “天心”之外,《四告一... 清华简《四告》由于语言及古史内容多与今《尚书》相合,公布以来备受学者重视。《四告一》中的“宅天心”,整理者指出其又见于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依今古文之间常见的异文关系,“宅”应读为“度”。^((1)) “天心”之外,《四告一》还有“天德”“纲纪”,《四告二》又有“天常”,它们是古史记述系统中的高频关键词。由这些词汇出发,我们可以将很多文献中的古史记述,彼此参互求证,更可见古史道统说的源流及知识谱系。^((2))(一)“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关键词 知识谱系 华简 《成之闻之》 道统说 《尚书》 整理者 郭店楚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分而合:清华简《畏天用身》与战国天人观念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子珍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清华简《畏天用身》围绕天人关系,在倡言天人相分观念的同时,又兼备天人相合的文化传统,揭示了战国天人相合观念所呈现的新面向。《畏天用身》所见天人相分观念并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作用,而是通过抬升人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人要发挥主观能... 清华简《畏天用身》围绕天人关系,在倡言天人相分观念的同时,又兼备天人相合的文化传统,揭示了战国天人相合观念所呈现的新面向。《畏天用身》所见天人相分观念并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作用,而是通过抬升人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此,《畏天用身》天人相合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与命运天、人与自然天的关系。但战国天人相合观念并不局限于此,还体现在人与主宰天、道德天的关系等层面。诸子根据其思想学说需要,又对天人相合传统观念进行重构,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天人相合文化传统的某些特征,同时又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畏天用身》 天人观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畏天用身》思想探微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民镇 宋亚飞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清华简《畏天用身》是一篇新见战国佚籍,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该文主张天人相因的天人观,强调天与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凭依,不可偏废。具体到人的因素,该文主张注重事在人为的实践观,认为“用身”是“作”的途径、“图”是成事的关键... 清华简《畏天用身》是一篇新见战国佚籍,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该文主张天人相因的天人观,强调天与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凭依,不可偏废。具体到人的因素,该文主张注重事在人为的实践观,认为“用身”是“作”的途径、“图”是成事的关键、“作”是“知”的基础。至于如何“作”,作者认为需要勉力、谨慎、有“恒”、有“法”,并强调“知其不可而不为”。该文的思想与《恒先》《心是谓中》等战国竹书有较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畏天用身》 天人观 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制建神——清华简《五纪》“建神正向”章研究
9
作者 马上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清华简《五纪》简19—21描述了后帝“建神正向”的过程,以此段为根据可绘制出十八大神的位置图。后帝是创制而非创世,其“建神正向”是在一定基础上完成的(如天圆地方的空间框架等)。后帝实际建神的对象是四冘、四柱、四唯十二神,此十... 清华简《五纪》简19—21描述了后帝“建神正向”的过程,以此段为根据可绘制出十八大神的位置图。后帝是创制而非创世,其“建神正向”是在一定基础上完成的(如天圆地方的空间框架等)。后帝实际建神的对象是四冘、四柱、四唯十二神,此十二神分别位于与其名称相配的十二个方位。此过程反映了后帝“惟王建国”,试图“辨方正位”“敬授民时”等目的。除了神祇的排位,德目也是此章不可忽视的部分,众德目的选择和排序是作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意为之的结果,其中“中(忠)”最特殊,中、忠有本质区别,但不可割裂,并存于《五纪》中有一语双关之效,构成以“中”为最高德目的“五合一”模式,即所谓“六德合五建”。联系创制图与全文,也可对简97“正列十乘有五”提出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五纪》 建神正向 时空观 五德 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华简《芮良夫毖》的文本性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中华 姚小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3,共4页
一般认为,清华简《芮夫良毖》系芮良夫进献天子的规谏之作。其所立论,源于该篇《小序》"厥辟"一语之训释。如果深入研究《诗》《书》中的相关内容,则《芮良夫毖·小序》中的"厥辟"应当指诸侯,而非目前学界多数... 一般认为,清华简《芮夫良毖》系芮良夫进献天子的规谏之作。其所立论,源于该篇《小序》"厥辟"一语之训释。如果深入研究《诗》《书》中的相关内容,则《芮良夫毖·小序》中的"厥辟"应当指诸侯,而非目前学界多数论者所言之周天子。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关内容的综合研究,可知芮良夫的政治身份为周天子一人之下的执政卿士,《芮良夫毖》为芮良夫诰教诸侯及御事的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辟 芮良夫 《芮良夫毖》 华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尹诰》献疑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广辉 付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对清华简《尹诰》提出五项质疑:(一)与传世本《礼记·缁衣》所引《尹诰》文义不合太甚;(二)称呼混乱;(三)叙事内容与《尚书·汤誓》互相冲突;(四)"金玉"连用不应出于夏商之际;(五)与传世文献多有雷同,且夹杂后世语言。
关键词 华简 《尹诰》 《礼记·缁衣》 辨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与《尚书》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廖名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5,共6页
清华竹书本《金縢》篇有简14枚,约410余字,与今本首尾一致,中间行文有详略之异,有的异文很重要,如孔传以今本《金縢》之"周公居东"为周公东征,马融、郑玄以为是周公待罪于东,而竹书本《金縢》有"周公宅东三年",证... 清华竹书本《金縢》篇有简14枚,约410余字,与今本首尾一致,中间行文有详略之异,有的异文很重要,如孔传以今本《金縢》之"周公居东"为周公东征,马融、郑玄以为是周公待罪于东,而竹书本《金縢》有"周公宅东三年",证明了孔传的正确。《尹至》篇有简5枚,共154字,主要写伊尹谋夏之事,为伊尹与汤的对话,属今本《尚书》中的《商书》,情节与《吕氏春秋·慎大》篇近似。《尹诰》有简4枚,共112字,孔颖达疏据"晚书"《咸有一德》而以为"是伊尹诰大甲,故称‘尹诰’",由清华简本《尹诰》看,该篇中伊尹与之对话的是汤而非大甲,这也说明"晚书"《咸有一德》确属伪书,清华简本才是真正的《尹诰》或《咸有一德》。清华简《说命》分3篇,从简背的次序编号看,当有简30多枚,简背篇题作"尃敓之命",即"《傅说之命》",《书序》所谓"《说命》"当是"《傅说之命》"的缩写,其内容与《国语·楚语上》所记载的傅说事迹相近,而与"晚书"的《说命》三篇不同,说明"晚书"《说命》三篇并非《尚书》原本,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才是真正的《尚书》原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尚书》 《金縢》 《尹至》 《尹诰》 《说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算表》的形制特征与运算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均明 冯立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共17页
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有一组简形制特殊,宽于其他简,正面画有朱色栏线,是一份表格形式的实用运算表。这组简自成一篇,原无标题,整理者据形制与内容定名为《算表》。《算表》未见于传世古籍及以往之出土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 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有一组简形制特殊,宽于其他简,正面画有朱色栏线,是一份表格形式的实用运算表。这组简自成一篇,原无标题,整理者据形制与内容定名为《算表》。《算表》未见于传世古籍及以往之出土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史料。对这组简的形制特征作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并对《算表》的运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算表》核心是由"九"至"一"及其乘积"八十一"至"一"诸数构成的乘法表,其他部分则是其核心的扩展与延伸。此《算表》应用了十进制计数方法,并且用到了乘法的交换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及分数等数学原理和概念,它不仅能直接用于两位数的乘法运算,而且可用于除法运算,并能对分数1/2或含有1/2的分数进行某些运算,可能还可以用于开平方运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算表 运算方法 中国古代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的“中”观念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8,共8页
清华简《五纪》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它通过“五纪”等天道、“五德”等人道体现出来的“中”是最重要的概念。“中”体现为政治的最高原则与治理的最佳状态,其意涵包含但又超出了人伦意义上的忠信之义,不能仅视为儒家伦理,没有必要假... 清华简《五纪》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它通过“五纪”等天道、“五德”等人道体现出来的“中”是最重要的概念。“中”体现为政治的最高原则与治理的最佳状态,其意涵包含但又超出了人伦意义上的忠信之义,不能仅视为儒家伦理,没有必要假借为“忠”。从地位上看,《五纪》的“中”居于统摄、主宰的位置。从内涵上看,“中”与中正、公平、无私、宽裕相应,具有绝对、神圣的特点。从行为上看,“中”就是所要实现的目标、最佳的行动方式。《五纪》的“中”有助于重新审视《逸周书》《论语》《管子》《中庸》《鹖冠子》等传世文献,以及清华简《保训》《殷高宗问于三寿》《心是谓中》、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郭店简《忠信之道》等出土文献。通过“中”可以将“忠”“信”“诚”“和”“一”等概念串联为一个概念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五纪 忠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三寿》《汤在啻门》二文中的鬼神观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40,共8页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邦""地""天"的重要因素,其中"四神"和"九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此二文既重视鬼神,又不惟鬼神;既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又借重鬼神作为禁忌所能产生的神秘作用,因此和将鬼神视为绝对力量的墨家无关,思想倾向更接近黄老道家。《汤在啻门》出现了"地真"这个特定的道教用语,"四神"和"九神"也很有可能和道家、道教中的"神人""真人"等神仙有关。所以,后世道教可能从这些战国文献的鬼神观中吸收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鬼神观 黄老道家 道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耆夜》考论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光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70,共7页
"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忽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 "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忽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华简《耆夜》"作"字不能理解为创作,而是指演奏,周公见蟋蟀闯进来,演奏《蟋蟀》三章,不能因此断定周公是《诗经.蟋蟀》诗的作者。清华简《耆夜》并非周初文献,与《尚书》、金文等文献对比,可知它很可能成书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前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戡黎 华简《耆夜》 周公《蟋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姚小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47,共3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收有韵文一篇,共二十八支简,满简书写三十字左右。整理者依内容及古书命名惯例,名之为《芮良夫毖》。赵平安教授等认为《芮良夫毖》当为《尚书》类文献,但笔者认为当属《诗经》类文献。依据《毛诗序》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收有韵文一篇,共二十八支简,满简书写三十字左右。整理者依内容及古书命名惯例,名之为《芮良夫毖》。赵平安教授等认为《芮良夫毖》当为《尚书》类文献,但笔者认为当属《诗经》类文献。依据《毛诗序》分"大序""小序"推理,《芮良夫毖》前之"序"可称为"小序",为先秦《诗序》之遗存。而对比"小序"再考《芮良夫毖》正文,可确认其中有《诗经》诸篇常见之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芮良夫毖·小序》 先秦 《诗序》之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华简《治邦之道》的墨家思想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73,共11页
新近面世的清华简(捌)《治邦之道》,整理与研究者均认为合于墨家思想。细绎该篇简文,'治邦之道'这一题旨力斥治国'在命'的观念,既印证《墨子》一书《非命》篇的非命强国论,也符合《七患》等篇所述忧患意识及国家治理的... 新近面世的清华简(捌)《治邦之道》,整理与研究者均认为合于墨家思想。细绎该篇简文,'治邦之道'这一题旨力斥治国'在命'的观念,既印证《墨子》一书《非命》篇的非命强国论,也符合《七患》等篇所述忧患意识及国家治理的切实问题。《治邦之道》主张'兼利而爱',胪列节用之法,吻合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治道,与倍人、节葬、反质诸说同符合契。其倡导冲决血缘贵贱的'使贤、用能'之法,倚重才能经验为任贤标准,设计官员考核方法程式,亦匹配《尚贤》篇异于儒家'举贤'的贤能政治理念。《治邦之道》确为深富墨学特征的珍稀文献,亦不啻探寻儒墨辨异的崭新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治邦之道》 墨家 非命 兼爱 节用 尚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旨阝)夜》《蟋蟀》诗献疑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成群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149,共4页
据《清华简〈(旨阝)夜〉》所记载,《蟋蟀》一诗为周公在武王八年伐耆后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为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之士运用的一种... 据《清华简〈(旨阝)夜〉》所记载,《蟋蟀》一诗为周公在武王八年伐耆后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为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之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诗小序》是战国至汉初有关《诗》的"教学提纲",其自身也蕴涵有一种附会历史情节的解《诗》倾向,《诗小序》既然可以运用史事比附,那么《(旨阝)夜》同样也可以。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对清华简《(旨阝)夜》中的《蟋蟀》诗为周公所作之说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旨阝)夜》 《蟋蟀》 周公 《诗小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与先秦《书》经传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光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5,共10页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或《逸周书》的佚篇。清华简《金縢》篇"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不是篇题,而可能是《金縢》篇的序言。相传孔子编订《尚书》,《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清华简中《尚书》与《逸周书》部分篇目并存,形制相同,清华简的时代断限是战国中晚期,郭店简《缁衣》也将《逸周书》与《尚书》并称为《书》经,《汉志》"《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的主流说法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简 《尚书》 《书小序》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