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清水河盆地南部全新世灾变事件层特征及其与区域地震的关系
1
作者 黄婷 吴芳 +4 位作者 夏彩香 李振宏 董晓朋 吴中海 寇琳琳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6-1057,共22页
文中对清水河盆地南部首次发现的灾变事件沉积层开展系统分析,有效填补了该盆地在地震历史重建方面的研究空白,为针对该地区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关键线索。通过对清水河盆地南部地区河湖相沉积中灾变事件的精细刻画和AMS^(14)C及OS... 文中对清水河盆地南部首次发现的灾变事件沉积层开展系统分析,有效填补了该盆地在地震历史重建方面的研究空白,为针对该地区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关键线索。通过对清水河盆地南部地区河湖相沉积中灾变事件的精细刻画和AMS^(14)C及OSL年代学方法的系统约束,有效识别出全新世中期以来3期重要的灾变事件,其时限分别为:(6220±95)~(5393±49)a BP(E_(1))、(3411±30)~(797±52)a BP(接近(797±52)a BP,E_(2))、(797±52)~(730±26)a BP(E_(3))。将灾变事件层与历史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相结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灾变事件具有明显的构造成因,并与区域上3次重要的地震事件密切相关,依次对应(6220±95)~(5393±49)a BP的古地震、公元1219年固原M63/4地震和公元1306年固原开城M61/2地震。文中研究从多维度探讨并建立了清水河盆地南部远场沉积记录与断裂带地震活动之间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古地震序列重建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也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海原-六盘山断裂带 清水河盆地 灾变事件 固原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孢粉记录及古气候意义
2
作者 韦利杰 李振宏 +3 位作者 李明涛 董晓朋 崔加伟 寇琳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2-673,共12页
亚洲内陆荒漠化和干旱化与中国西部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冷暖、干湿变化,研究其晚更新世古气候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文章分析了宁夏南部清水河盆地晚更新... 亚洲内陆荒漠化和干旱化与中国西部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冷暖、干湿变化,研究其晚更新世古气候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文章分析了宁夏南部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孢粉记录,结果显示孢粉序列可从下至上划分为4个组合带,反映了该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植被和气候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晚更新世中期(75~50 ka B.P.)是植被以蒿属为主的干草原,气候温凉偏干;晚更新世晚期(25~15 ka B.P.)由荒漠草原-干草原和疏林草原交替出现逐渐过渡到荒漠草原,该时期冬季风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致使气候逐渐变冷变干,气候类型由温凉偏湿过渡到冷干。宁夏南部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孢粉记录的深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历史演变和黄土高原治理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清水河盆地 晚更新世中晚期 孢粉记录 古植被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两期湖相沉积物的形成时代、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涛 李黎明 +3 位作者 田景雄 梁志荣 谈震 陆茂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6-314,共9页
为了解宁夏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规律,采用钻探、粒度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技术,对盆地中部发现的2期晚更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下部湖相地层萨拉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76~63 ka,上部湖相地层... 为了解宁夏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规律,采用钻探、粒度分析、光释光测年等技术,对盆地中部发现的2期晚更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下部湖相地层萨拉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76~63 ka,上部湖相地层水洞沟组形成时代为25~11 ka,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侵蚀面。根据沉积证据和粒度分析结果,将萨拉乌苏组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沉积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序列,代表了一期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而水洞沟组为干冷环境下形成的浅湖。构造、环境对比分析表明,清水河盆地2期古大湖的形成、消亡指示该地区晚更新世经历了拉张-挤压-拉张的构造转换。两次拉张作用是萨拉乌苏湖和水洞沟湖形成的主要因素,古大湖发育的间断期存在的强烈构造隆升事件是导致萨拉乌苏湖消亡的根本原因,末次冰期MIS4和MIS2晚期的异常寒冷气候也是古湖衰退的原因之一。清水河盆地2期古湖的演化规律,为研究青藏高原周缘晚更新世古大湖形成与演化、古气候变迁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青藏高原东北缘 清水河盆地 古湖泊 古环境演化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晚更新世以来抬升过程沉积响应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兆颖 董晓朋 +1 位作者 张庆 崔加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164,共13页
六盘山构造带夹持于青藏高原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记录了青藏高原抬升向东北方向推挤的远程效应。关于六盘山抬升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垩纪及新生代早期,而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晚更新世的研究很少涉及。以盆山响应关系理论为指导,立... 六盘山构造带夹持于青藏高原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记录了青藏高原抬升向东北方向推挤的远程效应。关于六盘山抬升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垩纪及新生代早期,而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晚更新世的研究很少涉及。以盆山响应关系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与六盘山相邻的清水河盆地,开展系统的沉积学研究,查明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的地层序列、沉积充填过程,演绎了六盘山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抬升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研究认为,清水河盆地晚更新世早中期发育2期古湖,以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为主,晚期由于相邻六盘山的快速抬升,湖水彻底退出了清水河流域,环境逐步开始恶化。晚更新世—全新世清水河流域发育了巨大的六盘山山前冲积扇,该扇体不断沿清水河河谷向东推移,有进一步阻隔清水河形成巨大堰塞湖的趋势。研究成果将为六盘山晚更新世抬升过程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为清水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基础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构造带 清水河盆地 晚更新世 沉积序列 环境效应 萨拉乌苏组 水洞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