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文明论”的兴起与清末小说中关于“文明”的歧见——以《瓜分惨祸预言记》和《新石头记》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耿传明 于冰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近代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大变化在于其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近代价值观变化的第一次大潮表现为"以西洋文明为目标"的文明论的兴起,它颠覆了中国人既往对于"文明"和"野蛮"的理解和判断,改变了中国... 近代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大变化在于其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近代价值观变化的第一次大潮表现为"以西洋文明为目标"的文明论的兴起,它颠覆了中国人既往对于"文明"和"野蛮"的理解和判断,改变了中国人的自我定位及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瓜分惨祸预言记》与《新石头记》都以其对"文明"的理解和想象来与时代对话,前者认同于西方现代性的文明观,为中国设计、想象了一条通过自身主动的"文明化"来免于灭亡的途径;后者则延续了传统德本论的文明观,向往一种德力兼胜、始终由道德来统摄一切的"真文明",并以此来超越现代西方文明中的力本论倾向。这两种对于文明的理解和想象都存在着各自的洞见和盲区,由此可以启发我们将文明作为一种未完成的目标而非已固化的现实来进行重新理解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文明论 《瓜分惨祸预言记》 《新石头记》 德本论 力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小说中的女权乌托邦
2
作者 周乐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7-231,共5页
始于晚清的女权运动是当时维新思想家出于保国强种的目的所推行,受到西方女权思想很大影响,因此,其始"女权"只是一种概念的演绎,而不是从女性实际生存状态和经验中由女性自发提出女性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现实的根基,女权常... 始于晚清的女权运动是当时维新思想家出于保国强种的目的所推行,受到西方女权思想很大影响,因此,其始"女权"只是一种概念的演绎,而不是从女性实际生存状态和经验中由女性自发提出女性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现实的根基,女权常常导向乌托邦想象。小说在清末作为想象新的国族形象的手段,成为承载各种女权想象、表现女性乌托邦的重要载体。清末乌托邦小说反映了女权运动在清末由思想文化运动到现实层面推进这一过渡时期的困境,虽然有对女权简单化的理解、逃避现实的倾向,但确起到了鼓动民气的作用。没有清末对理想女性的乌托邦塑造,很难想象现代女性形象在五四后的横空出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女权意识 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译者的“阐释者”身份——以清末小说翻译家为例
3
作者 章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6-61,共6页
清末小说译者为中国社会及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得到文学界和翻译界的共识。然而,在传统翻译理论的价值体系中,这些译者及其译作素来受到贬抑。这种实绩与评价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研究者有必要调整研究的视角... 清末小说译者为中国社会及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得到文学界和翻译界的共识。然而,在传统翻译理论的价值体系中,这些译者及其译作素来受到贬抑。这种实绩与评价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研究者有必要调整研究的视角。本文对译者的阐释功能及清末小说译者的自身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清末小说译者的重要性在于他们“阐释者”的身份定位,并认为这对于当代译者也同样具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译者 阐释者 译者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憧憬的意义:论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叙事
4
作者 晋海学 马佳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3-180,共8页
清末小说家们基于救国的热诚与迫切,不同程度地将科技引入创作实践,从而形成了小说中“惟物质之为功”的科技乌托邦叙事。以解救现实危机为目的,这一叙事的主题分别体现在强国梦与文明梦两个层面之上。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叙事以确... 清末小说家们基于救国的热诚与迫切,不同程度地将科技引入创作实践,从而形成了小说中“惟物质之为功”的科技乌托邦叙事。以解救现实危机为目的,这一叙事的主题分别体现在强国梦与文明梦两个层面之上。清末小说中的科技乌托邦叙事以确信的姿态,通过国家愿景的可企及与可实现,展现了小说家们现代理性精神的萌发。然而,科技乌托邦叙事的“唯科学主义”忽略科技之外的思想资源,使小说家们的理想认知难免有偏颇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科技乌托邦 国家愿景 理性追求 理想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物的理想:清末小说中的“拟桃花源”及其叙事特征
5
作者 晋海学 张世琪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5-171,共7页
清末小说中的“拟桃花源”叙事从古代的桃花源意象汲取灵感,对社会现实危机表达出了浓郁的关怀倾向。它们或专注于现实社会中精神至境的描绘,或聚焦于清末志士海外征服的实践,或沉思于理想社会究竟为何物,表现出较为多层的主题内涵。“... 清末小说中的“拟桃花源”叙事从古代的桃花源意象汲取灵感,对社会现实危机表达出了浓郁的关怀倾向。它们或专注于现实社会中精神至境的描绘,或聚焦于清末志士海外征服的实践,或沉思于理想社会究竟为何物,表现出较为多层的主题内涵。“拟桃花源”叙事具有鲜明的未来意识,也更强调理想社会的设计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就使得这类小说格外关注理想社会的可企及性、可实现性以及它的现代性内容。“拟桃花源”叙事没有脱离当时的知识语境,它不仅呈现出了鲜明的即物精神,而且表现出了积极的希望精神和乐观的理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拟桃花源 即物 理想社会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小说中的机器书写
6
作者 张翼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5,共8页
清末民初,机器成为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这一时期的小说通过描写机器的使用效果、机器的创造制作以及人机融合等内容,带动小说在词汇、空间、时间等形式层面出现了显著变化,使小说在发挥传播科学知识、培育国家意识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 清末民初,机器成为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这一时期的小说通过描写机器的使用效果、机器的创造制作以及人机融合等内容,带动小说在词汇、空间、时间等形式层面出现了显著变化,使小说在发挥传播科学知识、培育国家意识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延续了“经世致用”“以器求道”“道器合一”的传统思想脉络。清末民初小说对机器的独特呈现,留存了中国人最初的机器体验,而中国小说家处理机器的尝试,则体现了中国知识者调适外来概念以适应中国特定文化需求、文化张力的文化策略,为当下机器与文学、外来知识与本土文化的融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书写 清末民初小说 文化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清末科幻小说《电世界》中的科技叙事
7
作者 张翼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30,共7页
科技是清末小说主要的叙述主题之一。这些小说的科技叙事虽然大都发生在未来,但其内里却始终包蕴着对现实的拳拳关怀。许指严创作于1909年的科幻小说《电世界》,以“电”为叙事核心,进而通过科技、方略与道德的叙事结构,为读者搭建了一... 科技是清末小说主要的叙述主题之一。这些小说的科技叙事虽然大都发生在未来,但其内里却始终包蕴着对现实的拳拳关怀。许指严创作于1909年的科幻小说《电世界》,以“电”为叙事核心,进而通过科技、方略与道德的叙事结构,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完美的未来世界。《电世界》既是清末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转换的记录,也是清末文化结构调整的书写,更是对重建天下观念切身体验的传达。与此同时,叙述者越来越人物化的趋势,也让这篇小说呈现出了较为鲜明的叙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电世界》 科技叙事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与“治疗”——对清末新小说中一对隐喻的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继宁 郑丽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51,共3页
旨在"小说救国"的清末新小说中,作为隐喻的"疾病"与"治疗",对称性地驱迫着文学文本的话语生产方式,存在着热衷西化,中经扬弃,继而持守现实主义的身体国家化的演变逻辑。这一考察,彰显出了近代中国民族主... 旨在"小说救国"的清末新小说中,作为隐喻的"疾病"与"治疗",对称性地驱迫着文学文本的话语生产方式,存在着热衷西化,中经扬弃,继而持守现实主义的身体国家化的演变逻辑。这一考察,彰显出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策源性的动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病夫 新民 身体国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小说中的“新中国”想象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继宁 郑丽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0-153,共4页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启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新中国” 想象 民族国家 互文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情欲与伦理之间——论清末民初小说的情爱叙事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航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5,共5页
在以"仁"控欲的中国传统伦理系统中,个体情爱的叙事空间非常逼仄。个性思潮的萌发以及传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发展,为欲望形态的个体化呈现开拓了新的可能性与叙事空间。承袭晚明"以情抗理"的人文思潮与叙事传统,... 在以"仁"控欲的中国传统伦理系统中,个体情爱的叙事空间非常逼仄。个性思潮的萌发以及传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发展,为欲望形态的个体化呈现开拓了新的可能性与叙事空间。承袭晚明"以情抗理"的人文思潮与叙事传统,清末民初的小说开始注重情爱过程与心理描写,其叙事伦理呈现出在情欲与伦理之间徘徊的姿态。这种姿态恰是五四"人的文学"冲决传统文化罗网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欲 伦理 境遇 清末民初小说 情爱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小说中的“女豪杰”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2,共8页
在晚清以国民改造为目的的新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与传统小说女性迥异的"女豪杰"形象。这类女性为救国救民崇尚革命暴力,甚至抛弃贞操、家庭、情欲,泯灭其性别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想像性。此种"女豪杰"形象不仅表... 在晚清以国民改造为目的的新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与传统小说女性迥异的"女豪杰"形象。这类女性为救国救民崇尚革命暴力,甚至抛弃贞操、家庭、情欲,泯灭其性别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想像性。此种"女豪杰"形象不仅表达了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希望女子能够和男子一样肩负起天下兴亡之重任的迫切要求,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女豪杰"这类理想女性,开启了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想像的雄化叙事。这种文学叙事昭示出中国妇女的自由独立解放并非是一种平等人权意义上的个体人性权利的获得,而是从属于救国大业的、与国家的独立解放密切相关的集体意义上的自由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女豪杰 女性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小说中的异域改革叙事——以《新小说》杂志为中心
12
作者 郑丽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3,共5页
在"救国"思潮引领下,清末以异域政治改革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对西方建国理念以及建构过程进行介绍,目的在于借鉴与学习,但囿于时代及作者个人学养等因素,并未意识到社会变迁背后的理念支撑。
关键词 清末小说 异域改革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话道人:白话报·白话文·白话小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全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了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显示了清末革命派作家的白话文学创作实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道人 林獬 《中国白话报》 清末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