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PI3K通路异常激活的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理研究
1
作者 雷栖苇 肖真真 +3 位作者 丁丽娜 余娅娅 张海波 朱燕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13-2022,共10页
目的选用过表达PIK3CA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构建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 目的选用过表达PIK3CA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构建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待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组(10 mL·kg^(-1))、吉非替尼组(2.5 mg·kg^(-1))、清开灵联合吉非替尼组,每组各5只。给药32天后处死。称取各组瘤重,计算抑瘤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ROS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 kinase,PI3K)p110α、p-AKT、p-STAT3蛋白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PI3K p110α、p-AKT、AKT、p-mTOR、mTOR、p-STAT3、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清开灵组肿瘤生长缓慢,瘤重明显降低,ROS水平明显升高,并能明显下调肿瘤组织中PI3K p110α、AKT、mTOR、STAT3蛋白水平(P<0.05);与吉非替尼单药组相比,清开灵联合吉非替尼组的肿瘤生长缓慢,瘤重明显降低,也能明显升高ROS水平,下调肿瘤组织中PI3K p110α、AKT、mTOR、STAT3蛋白水平(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能抑制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导致的肺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清开灵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ROS水平来抑制PI3K/AKT通路,并抑制下游的mTOR通路、STAT3信号通路,从而增强吉非替尼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ROS PI3K/AKT/mTOR通路 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及其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武彦舒 金城 +5 位作者 张倩 焦懿 鄢丹 肖小河 杜晓曦 王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12-3116,共5页
采用HPLC-DAD-ELSD法,在最优波长(255nm)下同时测定了清开灵注射液的10种有效成分,测定了不同厂家的15个批次清开灵注射液样品,进行了质量相关性分析。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规定标准,所测样品中,不同厂家及同厂家不同批次样品间各组分... 采用HPLC-DAD-ELSD法,在最优波长(255nm)下同时测定了清开灵注射液的10种有效成分,测定了不同厂家的15个批次清开灵注射液样品,进行了质量相关性分析。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规定标准,所测样品中,不同厂家及同厂家不同批次样品间各组分的含量差异悬殊(RSD值范围为2.17%~65.54%)。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尽量多地控制这些已知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保证清开灵注射液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HPLC-DAD-ELSD 同时测定 10种有效成分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的绿原酸类成分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倩 张加余 +3 位作者 董鲁艳 张红霞 乔延江 卢建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772,共5页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量,对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进行多指标评价。方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确定该成分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量,对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进行多指标评价。方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确定该成分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6种成分的量。利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34、0.958、0.722、1.011、0.860。各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RSD〈5%),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厂家产品绿原酸类成分含有量最低值与最高值相差最高达约20倍,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绿原酸类成分含有量相差约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绿原酸类成分 相对校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HPLC/UV/MS/MS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章弘扬 王玉莉 +3 位作者 胡坪 严诗楷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HPLC/UV/MS/MS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栀子,金银花等)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Phenom 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 ... 目的:建立一种HPLC/UV/MS/MS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栀子,金银花等)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Phenom 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 in;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ITMS)分析,正、负离子二级扫描。结果: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良好的HPLC/UV/MS/MS指纹图谱,对其指纹图上13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定性,成功鉴别了新绿原酸、绿原酸和异绿原酸3个异构体。结论:本方法建立了清开灵注射液HPLC/UV/MS/MS指纹图谱,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指纹图谱 HPLC/UV/MS/MS 定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与紫外光谱法用于鉴别清开灵注射液六混中间体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向荣 李娜 +2 位作者 史新元 乔延江 张卓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26-1629,共4页
采用一阶导数对紫外可见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光谱中的斜坡背景,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建模,分别对4个批次的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六混中间体以及其混和批次共147个样本进行了鉴别。对建模参数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在优化参数条件下,正... 采用一阶导数对紫外可见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光谱中的斜坡背景,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建模,分别对4个批次的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六混中间体以及其混和批次共147个样本进行了鉴别。对建模参数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在优化参数条件下,正确率分别可达100%,95.4%,97.3%,100%和97.3%。结果表明SVM鉴别准确率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强。此方法也为中药注射液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紫外光谱 清开灵注射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和清开灵注射液与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配伍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凤霞 柴爱军 +1 位作者 侯艳宁 刘会臣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5期313-314,共2页
目的 :考察双黄连与清开灵注射液跟 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配伍变化。方法 :采用体外交叉配伍试验观察其外观、pH变化 ,仪器法检测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结果 :环丙沙星注射液跟双黄连和清开灵注射液配伍即产生混浊 ,其他混合液外观、pH均... 目的 :考察双黄连与清开灵注射液跟 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配伍变化。方法 :采用体外交叉配伍试验观察其外观、pH变化 ,仪器法检测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结果 :环丙沙星注射液跟双黄连和清开灵注射液配伍即产生混浊 ,其他混合液外观、pH均无明显变化。配伍前各供试液不溶性微粒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而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 :双黄连和清开灵注射液与 5种喹诺酮类药物不能直接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 清开灵注射 喹诺酮类药物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甙和绿原酸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修林 姚松林 +2 位作者 何雁 王星 熊益秀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共2页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清开灵注射液的吸收度。采用初均速法研究了其中主要成分黄芩甙和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预测出该制剂中黄芩甙和绿原酸的稳定性。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稳定性 黄芩甙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种NIR仪器类型的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成分的多变量检测限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彭严芳 史新元 +4 位作者 周璐薇 裴艳玲 李洋 吴志生 乔延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63-2368,共6页
选取a,b,c和d四种类型近红外光谱仪,分别采用透射模式测定清开灵注射液近红外光谱,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作为参考值,建立不同仪器类型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偏最小二乘(PLS)和间隔偏最小二乘(iPLS)定量模型,并计算模型的多变量检测限(M... 选取a,b,c和d四种类型近红外光谱仪,分别采用透射模式测定清开灵注射液近红外光谱,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作为参考值,建立不同仪器类型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偏最小二乘(PLS)和间隔偏最小二乘(iPLS)定量模型,并计算模型的多变量检测限(MDL)。四种仪器的PLS模型决定系数(R2)和预测均方差(SEP)分别为0.976 2和230.4μg·mL-1(a),0.956 1和246.4μg·mL-1(b),0.966 2和264.4μg·mL-1(c),0.998 5和71.5μg·mL-1(d),其中d型仪器较其他三种类型能获得更好的模型性能。经iPLS变量筛选后,a和b两种类型仪器得到的iPLS模型R2pre和SEP分别为0.977 1和218.4μg·mL-1,0.975 4和219.4μg·mL-1,相较其PLS模型预测性能未见明显提高;c和d未筛选出变量。不同仪器的MDL(Δ0.05,0.05)均低于250μg·mL-1,其中c和d型MDL分别低至58和2.9μg·mL-1。表明不同类型仪器定量预测性能和MDL不同。创新性采用多变量检测限理论探讨了不同类型近红外仪器的检测性能,这一方法具有可行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研究载体的特征选择合适的仪器类型,以确保定量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清开灵注射 偏最小二乘 间隔偏最小二乘 多变量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技术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的五类有效成分 被引量:8
9
作者 严诗楷 辛文峰 +2 位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程翼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2-486,共5页
建立了复方清开灵注射液中5类主要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技术(HPLC-DAD-ELSD),根据各类成分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分别在240,254,280和330nm波长下检测栀子苷、核苷(包括尿苷... 建立了复方清开灵注射液中5类主要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技术(HPLC-DAD-ELSD),根据各类成分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分别在240,254,280和330nm波长下检测栀子苷、核苷(包括尿苷和腺苷)、黄芩苷和有机酸(包括绿原酸和咖啡酸)等4类成分,同时使用ELSD测定胆酸、熊去氧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等3种甾体化合物,从而实现了清开灵注射液中5类有效成分(共9个化合物)的同时分离和定量测定。用该法测定了3个不同厂家的19批清开灵注射液成品。该法快速、准确,操作相对简单,为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多组分定量测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靠、合理且简便、易行的方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有效成分 清开灵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患者血清免疫毒理学指标变化规律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玉斌 肖颖 +1 位作者 谢雁鸣 黎元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6-751,共6页
目的研究人群免疫毒理学指标的改变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发生后人群免疫毒理学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索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反应后的检测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 目的研究人群免疫毒理学指标的改变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发生后人群免疫毒理学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索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反应后的检测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18例和对照72例),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免疫毒理学指标IgE、IgG、IL-4、His-tamine在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清开灵注射液过敏患者血清中的IgE、IgG、IL-4、Histamine均有明显升高(P<0.05);IL-4、IgG、IgE的升高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其OR值分别为1.534、21.4、27.552、6.748。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是由于Ⅰ型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的同时存在而造成的;IgE、IgG、IL-4、Histamine可以作为检测清开灵注射液过敏患者免疫系统受损的临床评价指标;细胞因子更有可能成为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原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免疫毒理学 上市后研究 过敏反应 细胞因子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不同时间给药对MCAO小鼠血清SOD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发峰 郭少英 +3 位作者 钟相根 鲁艺 宋文婷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059-2061,共3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同时间给药对MCAO小鼠血清SOD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0h给药组、1h给药组、3h给药组、4h给药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C lark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同时间给药对MCAO小鼠血清SOD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0h给药组、1h给药组、3h给药组、4h给药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C lark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TTC法测定脑梗塞体积。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结果:缺血同时及缺血后1h、3h、4h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均能显著减少梗塞体积,局灶功能损伤均有显著恢复。清开灵注射液不同时间点给药,均可显著增加血清SOD的含量,并且1h给药时作用最明显。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小鼠有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 清开灵注射 时间点 血清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莉婧 张忠义 张守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7-1220,共4页
建立了微乳液相色谱(MELC)测定中药复方制剂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微乳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等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为:采用Hypersil BDS C185μm(4.6 mm×150 mm)色谱柱,柱温30℃,以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建立了微乳液相色谱(MELC)测定中药复方制剂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考察了微乳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等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为:采用Hypersil BDS C185μm(4.6 mm×150 mm)色谱柱,柱温30℃,以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8%乙酸乙酯-7%乙腈-0.01 mol/L四丁基溴化铵(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对照品和样品均用70%甲醇处理。结果表明,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25-100 mg/L,相关系数r=0.999 9。精密度实验和稳定性实验的RSD分别为1.0%(n=6)和0.50%(n=5),平均加标回收率和RSD值(n=6)分别为99%、1.9%。市售9批样品中黄芩苷的质量浓度为4.05-5.05 g/L,符合药典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黄芩苷 微乳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玉兰 杨荣时 +2 位作者 王玲 邹潇 熊玮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止咳、祛痰、平喘、抗炎、氧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每...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止咳、祛痰、平喘、抗炎、氧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每天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清开灵注射剂1.2g,qd,连续15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白细胞介素(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COPD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IL-8、TNF-α明显升高,IL-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gG、IgA、IgM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明显增加,IL-8、TNF-α明显降低,IL-2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及IL-8、TNF-α、IL-2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IgG、IgA、IgM较治疗前增加,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G、IgA、IgM无明显改变。结论清开灵注射剂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对HepG2细胞u-PAR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文花 单泽松 +1 位作者 胡海燕 张晓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活化剂受体(u-PAR)与恶性肿瘤细胞周围基质的纤溶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本实验观察了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细胞HepG2培养上清液中u—PAR表达的影响,以了解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细... 目的: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活化剂受体(u-PAR)与恶性肿瘤细胞周围基质的纤溶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本实验观察了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细胞HepG2培养上清液中u—PAR表达的影响,以了解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周围纤溶状态的影响。方法:取清开灵冻干粉200mg,用注射用水逐步稀释为从10到30000倍的9个稀释倍数,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分别培养等量细胞,以等量PBS液作为阴性对照。人肝癌细胞株HepG2,置37℃,5%CO2培养,3~5天传代1次,倒置显微镜观察,待细胞生长旺盛(达指数生长期)后用MTT法分别测定各浓度药液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然后用含各浓度药液的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刺激细胞株48h,分别取各组细胞上清进行u—PAR表达的ELISA检测,观察各浓度药物对细胞生长活力和u—PAR表达的影响。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对HepG2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可使细胞培养上清中u—PAR水平下降。结论:清开灵注射液的运用可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同时药物可通过降低癌细胞周围纤溶状态抑制肝癌细胞的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临床上可考虑作为治疗肝癌,防止癌细胞转移的药物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HEPG2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与6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俊玲 张先洲 +1 位作者 刘环香 文为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956-957,共2页
目的考察清开灵注射液与注射用青霉素钠、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拉定、注射用阿昔洛韦、注射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清开灵注射液与上述6种药物分别配伍,观察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值和含量变化,采... 目的考察清开灵注射液与注射用青霉素钠、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拉定、注射用阿昔洛韦、注射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清开灵注射液与上述6种药物分别配伍,观察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值和含量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光谱扫描测定。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钠和头孢拉定配伍后产生沉淀,颜色加深;与阿昔洛韦配伍后含量显著下降;与阿昔洛韦配伍后2 h内性质稳定,24 h内含量显著下降;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更昔洛韦配伍后外观、含量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配伍后性质稳定。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可以和更昔洛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使用;与青霉素钠、头孢拉定不能混合使用;与阿昔洛韦配伍应在2 h内滴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配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剂致85例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聪彦 吴凤荣 黄敏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919-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发生规律和特点,从而预防或避免其重复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2012年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医学期刊,收集清开灵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85例,对患者的一...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发生规律和特点,从而预防或避免其重复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2012年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医学期刊,收集清开灵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85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过敏性休克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85例病例中男40例(47.06%),女45例(52.94%),20~39岁年龄组患者发生率最高,占43.53%,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给药30min内,均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并有10例死亡。结论:清开灵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很多,且后果严重,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其所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过敏性休克 合理用药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对小鼠T细胞行为和DTH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令斋 曾耀英 +3 位作者 黄秀艳 曾祥凤 侯会娜 尹乐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7-411,417,共6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细胞周期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QKL作用于小鼠淋巴细胞4h后,加入刀豆蛋白A(ConA)刺激,于不同时间点收获细胞,利用流式...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细胞周期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QKL作用于小鼠淋巴细胞4h后,加入刀豆蛋白A(ConA)刺激,于不同时间点收获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DTH模型组和QKL治疗组,通过分析小鼠脾脏指数和耳朵肿胀率评价QKL对DTH的影响。【结果】ConA刺激12h后,T细胞表面CD69表达率为63.1%±1.3%,QKL下调CD69的表达,加入浓度为1/1280、1/320和1/80的QKL后,CD69表达率依次降为56.2%±2.4%、51.9%±2.8%和39.1%±1.4%,与ConA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QKL明显降低ConA刺激的细胞增殖指数,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表现为:QKL增加ConA激活的细胞中处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目,降低处于G0/G1期的细胞数目;体内应用QKL治疗小鼠DTH的结果为:QKL治疗组小鼠脾脏指数为4.96±0.90,与模型组(脾脏指数为5.78±0.85)相比,P<0.05;发病耳的肿胀率为28.4%±4.2%,与模型组(肿胀率为42.4%±4.6%)相比,P<0.01。【结论】QKL是一种有效的负向免疫调节剂,能抑制体内外的免疫反应,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细胞活化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迟发型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钱仁义 赵铎 杜玉铃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577-579,共3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方法: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50 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并设对照组25 例。结果:治疗MMSE,HDS,ADL 积分值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1) ;临床显效率为28 % ...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方法: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50 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并设对照组25 例。结果:治疗MMSE,HDS,ADL 积分值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1) ;临床显效率为28 % ,有效率为54 % ,对照组分别为16 % 和40%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5) 。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清开灵注射 痴呆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及其中间品类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欢 王庆甫 王庆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7-1949,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及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及其中间品的类过敏反应。方法:将清开灵注射液以5个不同浓度稀释,其中间品以IC50浓度稀释,分别作用于RBL-2H3细胞,45 min后,底物显色法测定β...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及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及其中间品的类过敏反应。方法:将清开灵注射液以5个不同浓度稀释,其中间品以IC50浓度稀释,分别作用于RBL-2H3细胞,45 min后,底物显色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度;ELISA法测定组胺释放量。结果: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程度并无浓度依赖性,但最高浓度下脱颗粒程度相对较高。同时,在其不同中间品中,金银花促进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最明显。结论:在体外,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引起类过敏反应,而金银花可能是致敏的主要成分。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 中间品 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类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师干预对清开灵注射液合理应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昌 常冰 +2 位作者 王广伟 杨龙飞 郑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216-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清开灵注射液合理应用进行干预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并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患者3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清开灵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清开灵注射液合理应用进行干预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并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患者3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药师干预,观察2组患者清开灵注射液不合理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人均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结果: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不合理使用率为25.29%,观察组不合理使用率为5.17%,观察组的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经过临床药师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0.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为(9 704.8±342.8)元,观察组住院总费用为(8 623.9±298.5)元;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总费用为(543.5±97.5)元,观察组清开灵注射液总费用为(432.2±95.8)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药师干预可以使临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规范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不合理使用率,表明药师干预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干预 清开灵注射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合理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